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178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docx

湖南省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学年高二

醴陵四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

时量: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答案】C

【解析】

孔子认为天能影响四季万物;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天法道”;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

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故答案为D项。

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不涉及政治主张,排除A项;BD项反映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排除。

2.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所述中国园林的特点是追求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即道家的思想,所以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主张。

3.董仲舒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

这种思想对政治制度建设所起的作用是

A.提出了君权神授主张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体现了天人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与君权神授相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旨在宣扬君主统治万民的合理性,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故选B;C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

4.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A.适应皇权的需要

B.倡导重德修身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可知,朱熹强调道德和礼仪,这反映不出朱熹适应了皇权的需要,故A项错误,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点睛:

材料“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5.万历十二年(1584),王阳明心学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成为明朝中后期社会思想的主流。

这一变化客观上

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

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

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与新兴的市民追求自我的意识是吻合的,所以这一变化客观上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C项正确。

心学成为明中后期社会思想的主流,与专制皇权的强化无关,排除A。

尽管心学取代程朱理学的地位,但心学也是儒学,即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未削弱,排除B。

封建伦理价值观未发生变化,排除D。

6.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

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

这表明

A.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B.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C.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D.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

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

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

因此B项正确。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

所以A项错误。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

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独立宣言》及其所宣告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政治主张,其实就是牛顿体系的政治翻版”,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自然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

B.自然科学发展和政治制度进步紧密相关

C.《独立宣言》的灵感源于牛顿力学

D.牛顿也提倡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牛顿体系阐述了世界按照理性规则运行。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理性精神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启蒙运动主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极大的解放了人们思想。

故A项正确。

自然科学与政治制度无直接关联,故排除B项。

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项,材料未体现牛顿关于人权的主张,故排除。

8.“从未有过一个朝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下列思想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B.因信称义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体现对人的价值的推崇,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宗教改革时期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C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从题干中“理智”“科学”“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可知该时代崇尚科学和理性,所以是启蒙运动时代。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故选D。

9.宗教改革后,有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A.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B.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说明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德意志人认识到作为一个民族整体的存在和意义,从而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故答案为B项。

A项属于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但从材料信息来看,不符合题干中“最大意义”的要求,排除;C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0.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质的变化”是指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B.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C.宣扬了天主教会的思想

D.宗教信仰与抨击专制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只是借口而已,排除;文艺复兴运动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来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这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选B;C不是文艺复兴的内容,排除;文艺复兴尚未抨击专制制度,排除D。

11.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根据“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等内容可知苏格拉底主要强调了人的理性的重要性,体现了苏格拉底追求真理和理性思考的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戈拉的主张,故排除B项;C、D项不符合题意中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故排除。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强调了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论述,选项要符合题意,切忌因为惯性思维而选择C项。

12.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这反映了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追求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孙悟空是反封建的典型人物,紧箍咒象征着封建礼教,由“自由自在、打个粉碎”分析可知,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A项正确。

CD项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应排除。

B项是程朱理学的内容,与材料不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西游记》

13.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

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的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

由此推知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公元前49年”是西汉时期;从材料“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内地的纸已传到西域地区,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故B项错误;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C项错误;从材料“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中无法得出“普遍使用麻纸”的结论,故D项错误。

点睛:

材料中“公元前49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14.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

这表明宋代

A.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

根据“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结合所学,宋朝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出现适应士大夫和富民需要的文人画,和平民喜爱的通俗画,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并没体现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排除C。

15.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1916年,陈独秀认为:

“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

”以上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是

A.“进化论”成为中国各阶层普遍接受的理论

B.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思想界没有实质性变化

C.救亡图存是当时社会思考的焦点

D.中国欲改变命运必须引进西方的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B、D三项表述都不够严谨,故排除之;有材料中“存亡”“生存”等信息,再联系时间可知,是民族危机的加剧促进了思想界的转变,故选C。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思想

16.严复《论教育书》中说“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

A.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B.道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大力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D.指出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局限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说明作者对于中体西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缺陷的抨击,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原在于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故选B。

严复为维新派人物,因而其思想不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理论依据,故排除A。

严复为维新派人物,主张进行政治改良。

故排除C。

维新变法局限在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且材料没有反映维新变法的局限,故D项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17.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其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孙中山曾说“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因此他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

因此选C。

考点:

三民主义

点评: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也就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帝制,民主立宪”,也就是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土地国有”,也就是社会革命

18.1926年6月,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国民党的宣传工作很重视城市但忽略了农村。

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所必须的力量。

这反映了毛泽东

A.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B.认为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致力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汇报工作”信息可知与国民大革命有关,毛泽东强调应该重视农村、团结农民才能取得革命胜利,这说明毛泽东非常重视联合包括农民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C项正确。

材料讲的是重视农村、团结农民的问题,并未提及革命武装,排除A。

材料强调毛泽东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而不是认为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排除B。

材料反映大革命尚在进行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尚未开辟,因而也就谈不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D。

19.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开始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A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B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展开,要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C项错误。

20.据以下史实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文革”时期的科技成果

B.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环境关联不大

C.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成就显著

D.标志我国已跻身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革开始于1966年,前两项成果在此时间之前取得,A项错误。

原子弹、氢弹都是因为当时同时与美国、苏联交恶,国际形势严峻,为提高国家国防能力、保卫国家安全而重点研发的科技项目,与政治环境关系很大,B项错误。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最初都是国防科技项目,占所列成就的四分之三,C项正确。

四项成果主要集中于军事科技方面,其它方面中国当时还很落后,D项错误。

21.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新中国电影创造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

这一现象

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的新动态

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的文艺硕果

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封锁

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B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我国建国十年来的优秀影片既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又博得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实际上是双百方针执行的情况下,我国电影人努力创作的成果,故选B;这时“左”倾思潮没有影响到文化领域,故A不符合史实;C错在了“率先”,这之前的日内瓦会议和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就已经打破了外交封锁了,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22.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C、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B。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条件

23.费尔德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这表明伽利略

A.是近代科学史上划时代人物

B.其理论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C.其发现是近代物理学的支柱

D.其理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伽利略。

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是牛顿,故排除B项;近代物理学的支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故排除C项;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是爱因斯坦,故排除D项。

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是近代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故选A。

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答案】C

【解析】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刚好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段,迫切需要对外侵略和扩张来满足迅速提高的生产力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所以选C;材料强调的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把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时间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的时代要求联系起来思考解答。

25.有人说,觉得名画丑和会不会欣赏没有关系,却和有没有文化又关系。

下列从文化的角度对两幅名画理解正确的是

《蒙娜丽莎》《哭泣的女人》(毕加索)

①《蒙娜丽莎》所画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城市女性,属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②达芬奇在画作中渗透了人文主义思想

③《哭泣的女人》强调光与色的运用,属印象画派

④毕加索的画作反映了现代人的空虚、恐惧和精神分裂等意识倾向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左图《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该画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右图《哭泣的女人》中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通过刻画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来反映悲凄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表达了现代人生活的空虚恐惧的一面。

《蒙娜丽莎》塑造了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但是不属于现实主义,故①项错误。

达.芬奇通过蒙娜丽莎的形象展现了人性真实之美,反对禁欲神性之恶,带有人文主义思想,故②项正确。

《哭泣的女人》是毕加索的作品,属于立体派,故③项错误。

毕加索画中刻画的一位极其悲伤的女子形象,正是反映了现代人生活空虚、恐惧、精神分裂的一面,故④项正确。

故选②④组合,排除ABD,选C。

二、非选择题(26题19分;27题16分,28题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材料二:

指出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材料三: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思想有何异同。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比较材料二,材料三中康有为的思想有何发展?

他宣传这一思想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答案】

(1)同:

民本思想。

异: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社会盾尖锐,封建统治衰落。

(2)发展:

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特点:

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结合。

(3)观点:

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出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

背景: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为主,君为客”,可见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第二小问,由材料“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可见黄宗羲还批判君主专制。

第三小问,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归纳。

(2)第一小问,由材料“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可见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康有为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3)第一小问,由材料“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可见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出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

第二小问,可以从西方思想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等方面归纳。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

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

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