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3378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docx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态度目标:

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个性品质目标:

在学习中充分的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体现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设计理念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

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

以演示法、讨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2、学法

古人云:

“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

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

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

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

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

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法呈现给学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学生借助电脑,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东城办下孔完小  原玛丽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结合本节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过程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真正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会主动的将生活中的数据加以收集理解。

3、情感态度目标:

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个性品质目标:

在学习中充分的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体现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设计理念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

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

以演示法、讨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2、学法

古人云:

“授之以鱼,受用一时,授人以渔,终身受用”。

现代教育要交给学生方法,交给他们终身受用的知识。

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下,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已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合作。

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需先让学生“动”起来。

小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

把数学教学与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

3、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

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引发学习兴趣,扩大数学素材的信息量。

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法呈现给学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学生借助电脑,通过看、思、说、试,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选种哪号种子”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其主导思想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逐步地丰富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点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实施方面的众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要重视这些差异,适时地、适当地改编教材,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晋江这个地方,学生对足球是陌生的,许多同学对于“足球怎么比?

”、什么是“点球”是毫无概念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由此,我想就应改编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引入。

于是想到了“篮球”。

学生对于篮球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许多学生还是此中的高手。

篮球比赛中的一些规则等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也是能够很好建构的。

同时,还准备把第二个主题情境去掉,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对百分数的认知。

二、说学情。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

“影响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

”我们的教学应以此为基点进行设计。

学生进入课堂,并非白纸一张,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等为课堂提供了多元的资源。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中包括:

(一)  生活基础

A、  篮球的东西,学生生活较常见,有的学生还乐于参与其中,对于罚球、三分球等是不陌生的。

B、  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

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

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二)  经验基础

A、     知识经验

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了掌握,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分的知识。

B、      活动经验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意识导向的作用,而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问题索引。

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三、学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的预计至少要考虑四个要素:

1、课程标准理念的把握,2、学情的了解与把握,3、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4、教师个人特色的把握。

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师特色,上出来的课是各异的。

而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点是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活动的指南,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对于一节课具有重要的导向、评判的功能。

本节课,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之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认百分数,会比较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异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法

我们说的“以学认教”,说的是要以学生学的效果以及学的状态来评判教师教的有效度,学生学的效果越好、学的状态越好就说明教师教的有效度越高。

因此,我们可知:

教法与学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更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一体两面”的事物,教法必须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之上。

学生是怎么学的?

学生希望怎么学?

是我们在确定教法是应深刻把握的。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1、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明悟。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合作探究。

在“谁是冠军?

”的问题指引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计算等,来感悟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来突破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多元的训练中,在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数学真实”。

五、说程序

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一)  谈话感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在NBA中,有一个中国的明星,他是谁?

(引入姚明),然后在屏幕上出示信息:

“在前两个赛季,姚明的罚球命中率是81%,本赛季,罚球命中率下降到了72.6%。

这两个百分数用红色的颜色标出来。

问:

这两个红色的数,你们认识吗?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通过学生喜爱的明星姚明来引入,学生有兴趣;在谈话了解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

(二)  情境建构

屏幕出示:

某街头篮球比赛的情况。

有一号、二号、三号三位选手。

1、 出示投篮总数

分别是20个、25个和50个。

问:

谁是冠军?

你怎么想的?

讨论。

得出:

只看投篮总数判断不出谁是冠军,还要看他投入了多少个。

认识到这是个有缺失的信息。

2、 出示投中个数

分别是18个、23个和47个。

问:

比较两组数据,想一想,谁是冠军?

为什么?

讨论。

这时可能学生会想到通过比较两组相对应数字的差,一号选手差2,二、三号选手各差3,从而认定是“一号选手为冠军”。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的推理合理吗?

推理的方法适当吗?

这个结果可信吗?

等,或者通过反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果老师也参加了,我投了一个球,没有投中;这时我投的个数与投中的个数差1,我能否当冠军?

”让学生明了此中的不合理性,从而想出以“通分”的方法来建构。

18/20=90/100,23/25=92/100,47/50=94/100,从而得出三号为冠军。

3、 百分数的意义

A、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写出百分数

B、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C、理解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D、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P65页,读一读、说一说)

E、学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接着看书进行完善]

[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是本次课程改革目标中的一个重点,通过两次数据的出现,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感悟“有缺失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处理办法。

通过对情境的理解以及生活事例中对百分数的理解,不断地完善学生对百分数的感知,最终较好地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

]

(三)  应用提升

1、 基础训练

A、我说你写。

(说十个百分数让学生独立写在纸上,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比对,然后用百分数进行交流。

如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八十,或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九十,我写对了几个?

等)

B、涂涂写写。

(P66页,设计图案第一小题,让学生去数百格图中蓝色的格子数,想出蓝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再想出白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由此及彼,为今后的百分数的应用奠定意识基础。

如,从出勤率想到缺勤率等。

2、 应用训练

A、成语转化。

(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如百里挑一、百发百中等)

B、交际转化。

(如,这件事一定成功,百分数怎么表示?

这件事完蛋了,百分数怎么表示?

等)

3、 综合训练

A、二者选一

如,一个梨的重量是苹果的()[97/100,97%]

一条绳子长()米[97/100,97%]

让学生突破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白,百分数表示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B、慧眼兰心

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爸爸的岁数是女儿的(),全校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等

[通过应用练习,让学生把对百分数的认识化作一种财富,直接渗透到学生的口语交际中来,直接突破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直接达到由此及彼的效果,学生练得丰富,学得扎实。

]

(四)  拓展提高

1、 用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或收获进行总结。

并送学生一句鼓励的话,成功不仅要有1%的灵感,更要有99%的汗水,如果我们每天进步一点,我们就100%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2、 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说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

[总评:

本节课,始终抓住学生的学情,始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通过充分地放手,充分地讨论,充分地探究,学习成为一种需求、一种动力和一种喜悦。

相信,这样一节课,能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能真正地在学生的心理上烙下痕迹,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提供动力。

一、说教材

《百分数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熟练地掌握了通分的方法与技能后进行的学习,对于丰富学生的数感以及今后的百分数应用等有重要作用。

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选种哪号种子”两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其主导思想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通过“问题情境——数学建模——解释应用”逐步地丰富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点就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实施方面的众多的差异,我们要正视这些差异、要重视这些差异,适时地、适当地改编教材,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晋江这个地方,学生对足球是陌生的,许多同学对于“足球怎么比?

”、什么是“点球”是毫无概念的,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由此,我想就应改编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来引入。

于是想到了“篮球”。

学生对于篮球是熟悉的、是有感情的,许多学生还是此中的高手。

篮球比赛中的一些规则等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因此也是能够很好建构的。

同时,还准备把第二个主题情境去掉,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对百分数的认知。

二、说学情。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

“影响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些什么?

”我们的教学应以此为基点进行设计。

学生进入课堂,并非白纸一张,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家庭情况等为课堂提供了多元的资源。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中包括:

(一)  生活基础

A、  篮球的东西,学生生活较常见,有的学生还乐于参与其中,对于罚球、三分球等是不陌生的。

B、  生活中存在着较多的百分数,学生在生活中或有所见、或有所闻。

如衣服上、牛奶上等等。

这些为本节课的开展奠定了生活经验基础。

(二)  经验基础

A、     知识经验

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以及通分知识了掌握,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建构百分数的意义,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通分的知识。

B、      活动经验

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意识导向的作用,而众多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也在正面或反面提供了问题索引。

为本节课的开展,打下了较丰实的活动基础。

三、说目标

我认为,一节课的预计至少要考虑四个要素:

1、课程标准理念的把握,2、学情的了解与把握,3、教学内容的了解与把握,4、教师个人特色的把握。

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师特色,上出来的课是各异的。

而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点是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活动的指南,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

对于一节课具有重要的导向、评判的功能。

本节课,在分析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之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认百分数,会比较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异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等。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亲数学的行为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法

我们说的“以学认教”,说的是要以学生学的效果以及学的状态来评判教师教的有效度,学生学的效果越好、学的状态越好就说明教师教的有效度越高。

因此,我们可知:

教法与学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我更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一体两面”的事物,教法必须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之上。

学生是怎么学的?

学生希望怎么学?

是我们在确定教法是应深刻把握的。

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他们渴求“有挑战的学习”,他们渴求能“自己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1、 情境创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明悟。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自主、自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合作探究。

在“谁是冠军?

”的问题指引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辩论、计算等,来感悟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来突破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在多元的训练中,在说一说、写一写、比一比等,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一步地逼近“数学真实”。

五、说程序

本节课,我将遵循“感知——建构——应用——拓展”的教学主线来开展教学。

(一)  谈话感知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在NBA中,有一个中国的明星,他是谁?

(引入姚明),然后在屏幕上出示信息:

“在前两个赛季,姚明的罚球命中率是81%,本赛季,罚球命中率下降到了72.6%。

这两个百分数用红色的颜色标出来。

问:

这两个红色的数,你们认识吗?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通过学生喜爱的明星姚明来引入,学生有兴趣;在谈话了解对百分数的初步认识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而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  情境建构

屏幕出示:

某街头篮球比赛的情况。

有一号、二号、三号三位选手。

1、 出示投篮总数

分别是20个、25个和50个。

问:

谁是冠军?

你怎么想的?

讨论。

得出:

只看投篮总数判断不出谁是冠军,还要看他投入了多少个。

认识到这是个有缺失的信息。

2、 出示投中个数

分别是18个、23个和47个。

问:

比较两组数据,想一想,谁是冠军?

为什么?

讨论。

这时可能学生会想到通过比较两组相对应数字的差,一号选手差2,二、三号选手各差3,从而认定是“一号选手为冠军”。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这样的推理合理吗?

推理的方法适当吗?

这个结果可信吗?

等,或者通过反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果老师也参加了,我投了一个球,没有投中;这时我投的个数与投中的个数差1,我能否当冠军?

”让学生明了此中的不合理性,从而想出以“通分”的方法来建构。

3、 百分数的意义

A、由分母是100的分数写出百分数

B、教学百分数的读写法

C、理解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D、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P65页,读一读、说一说)

E、学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接着看书进行完善

[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等,是本次课程改革目标中的一个重点,通过两次数据的出现,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不断地加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感悟“有缺失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处理办法。

通过对情境的理解以及生活事例中对百分数的理解,不断地完善学生对百分数的感知,最终较好地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

(三)  应用提升

1、 基础训练

A、我说你写。

(说十个百分数让学生独立写在纸上,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比对,然后用百分数进行交流。

如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八十,或我写对了总个数的百分之九十,我写对了几个?

等)

B、涂涂写写。

(P66页,设计图案第一小题,让学生去数百格图中蓝色的格子数,想出蓝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再想出白色格子占总格子数的百分之几,由此及彼,为今后的百分数的应用奠定意识基础。

如,从出勤率想到缺勤率等。

2、 应用训练

A、成语转化。

(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如百里挑一、百发百中等)

B、交际转化。

(如,这件事一定成功,百分数怎么表示?

这件事完蛋了,百分数怎么表示?

等)

3、 综合训练

A、二者选一

如,一个梨的重量是苹果的()[97/100,

一条绳子长()米       [97/100,

让学生突破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白,百分数表示的是数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