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478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景阳冈》教学设计.docx

《景阳冈》教学设计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着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

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着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

”《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着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着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聊水浒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

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

(《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

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真不错,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

(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

景阳冈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

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满满筛了一碗酒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

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任务?

指名读学习提示。

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

(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

(8——12)

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自学反馈

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

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

武松见了,叫声:

“啊呀!

”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

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 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

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学读写猛虎的句子。

同桌合作读。

分组读。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

③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

(闪)

A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可以给“闪”换个词吗?

(躲),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闪”?

(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

④再读句子(齐读)。

(2)预设二[出示第11自然段]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

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

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

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①自由读句子,读出武松打虎的精彩。

②这时候的武松转守为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

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第9自然段反复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武松勇武机智。

③有感情地朗读。

师生合作读(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点。

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

不仅情节精彩生动,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

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3.我为武松设计新名片

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你为武松写怎样的颁奖辞。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打虎

上冈机智勇武

喝酒(动作)下冈

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陈瑶碧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设计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语中的提示自主学懂文本。

以课文学习带动名着阅读,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着的兴趣。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

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教学流程】

一、漫谈“悟空”,激发学习兴趣

1.看过《西游记》吗?

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

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师:

书上课题后面有一个①,这种叫注释。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读起来与我们现代白话文有很大不同,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文中有比较多的注释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因此渗透学会读“注释”的方法读懂难读难懂的字词句很有必要。

]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内容

1.四人小组合作

(1)合作逐段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并用4个字为每个自然段概括主要意思。

(2)讨论课前预习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阅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

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交流反馈。

3.师小结:

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设计意图:

采用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更应该放手,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

三、聚焦语言,解读石猴形象

1、默读读文。

思考:

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提问:

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③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

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

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

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3.总结石猴形象。

[设计意图:

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的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

四、拓展延伸,推进后续阅读

1.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

2.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勇敢机智

敢作敢为

……

[设计意图:

此板书由学生填写完成,随着学生的学情而随机生成。

“活泼可爱、勇敢机智、敢作敢为”等词是石猴的形象特征。

这样的板书既简单明了又主题突出;既有生成又有合作。

]

第三部分回味经典

“中国古典名着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瓯海区景山小学李爱茹

教学目标

1、回顾单元内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作品和人物发表看法。

2、乐于交流课外阅读收获,在交流中提升人物形象的了解。

3、初步了解中国四大名着,激发后续阅读的兴趣。

一、导入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古典名着在时间长河洗涤后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本组课文让我们感受着先人的哲思,感动着人物的精彩,感想着想象的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

(齐读:

回味经典)

二、回顾

1、知识连线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来自四本古典名着,你能帮它准确连好线找到作品和作者吗?

《将相和》《史记》司马迁《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罗贯中

《景阳冈》《水浒传》施耐庵《猴王出世》《西游记》吴承恩

2、故事链结

四篇课文讲述了四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能把故事简单地向同学做个介绍吗?

3、镜头扫描

让我们继续将目光定格故事中那几个精彩镜头,在镜头中走近人物。

①出示《将相和》课文插图一和相关文字

齐读,面对职位比自己低的下属,面对背后在非议自己的下属,蔺相如选择了(点击“迎接”)。

一“迎”迎出了一个宽宏大度、国家至上的贤者形象。

(板书:

贤)

②出示插图二插图三插图四

课文的哪段是图片的相关介绍?

请快速找出,读一读,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1:

背后是敌方的十万人马,背后是己方的居心叵测,谁能明白此时的诸葛亮在笑些什么(点击“笑”)?

一笑笑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识人心的慧者形象。

(板书;慧)

预设2:

别小瞧武松的一“按”,面对凶猛的吊睛白额大虫,你认为按出了武松怎样的形象?

(板书:

勇)

预设3:

此时的石猴端坐在上,你认为怎样读才像你印象中的猴王。

(自由-推荐)这一坐,坐出了后来腾云驾雾、笑傲天宫的美猴王神者形象。

(板书:

神)

4、人物评点

古典名着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意犹未尽外,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

刚才我们用经典镜头回忆了主人公,本组课文还有很多人物,选择一位,可以是你喜欢的,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两句话写写您对他的评价。

(写话-展示)

三、拓展

1、汇报阅读收获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在课后阅读了相关的书籍,现在我们一起展示阅读收获。

①出示P106人物插图,这几个人认识吗?

(宋江、林冲、吴用、李逵、张顺)教师出示绰号让学生对比,体会表达的生动形象。

②通过阅读,你还知道108位好汉里谁的名字,他又有什么绰号?

谈谈你的理解。

③着力“及时雨宋江”和“智多星吴用”。

这两个在梁山好汉里举重若轻的人物,他的绰号体现着作品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深刻反思。

引导学生从巧妙的绰号通假字中感受施耐庵对农民起义注定失败的感概。

④经过课外阅读,你对四篇文章中的人物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推荐四大名着

①古典名着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在深厚的文学积累上,精心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

记得英国人有一种说法,他们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确实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丰厚文化的载体,其中中国四大古典名着更是博大精深。

对此,你有哪些了解?

②学习阅读资料,你又有什么新的了解?

(板书:

忠义、智勇、神奇、唯美)

③毛泽东说过:

“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着。

”研读中国四大名着,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3、自订阅读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