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71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一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单元课题

第五单元

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识字”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识字课文:

《动物儿歌》《古对今》《操场上》《人之初》等。

本单元教材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学理识字,近反义词、对对子识字、看图识字、诵读经典文化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五”,包括“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口语交际”等。

单元

教学目标

1.会认5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同偏旁的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6.通过学习打电话,让学生懂得怎样和别人交流,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单元教学

重、难点

1.会认5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认识同偏旁的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学习打电话,让学生懂得怎样和别人交流,学会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单元

课时分配

5.动物儿歌………………………………………………………………2~3课时

6.古对今…………………………………………………………………2~3课时

7.操场上…………………………………………………………………1~2课时

8.人之初…………………………………………………………………2~3课时

语文园地五………………………………………………………………2~3课时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吐尔根乡农场小学

陈秋局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县三小李娅

课题

5、动物儿歌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会认“蜻、蜓”等12个生字,其中带有虫字旁的6个生字。

正确、整齐、规范书写“池、间”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3、认识形声字,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

4、认识并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5、背诵课文,能感知儿歌的韵律美。

重难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1、导语:

夏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很多昆虫、小动物也悄悄地跟着夏姑娘一起走上了夏的舞台。

你瞧,蜻蜓正在小河的上空展翅飞翔,蜜蜂在花丛间嗡嗡地唱着勤劳的歌……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并与它们打个招呼吧!

2、出示本节课的目标:

设计意图:

图片可以直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查学诊断

1、指读课文。

2、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虫宝宝?

你在课文里画出来,好吗?

3、指名说并读出这些昆虫名称。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在读的基础上加深记忆,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从而打下基础。

三、导学施教:

1、认识形声字。

(1)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生字(课件出示:

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词)引导发现形旁“虫”。

(2)师小结:

什么叫形声字。

2、过渡,师:

除了虫字旁的生字,本课还有这5个生词,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5个生词吗?

3、看图,指名以“谁在哪里”的句式说话。

4、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记,说说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记住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

5、检查“展、运、网”。

请学生画蜘蛛网或自己知道的网的样子,帮助记忆“网”字。

指导书写“网”字教师范写,给“网”字扩词:

你还知道有什么网?

6、指名读儿歌。

正音,指导朗读。

跟读、齐读。

7、说说“间”的结构,观察田字格中门与日所占的位置与写法。

8、范写“池”。

书写“池”。

教师边写边说注意三点水。

学生描红、写字。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根据文本特点,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自主发现中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4、练测促学:

1、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朗读。

如:

什么空中展翅飞?

蜻蜓空中展翅飞。

2、指名朗读儿歌。

设计意图:

以一问一答式来引导朗读从而达到检测本节课学习的情况。

5、拓展延伸: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布置:

写生字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后的写字是对课文的巩固。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1、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结网忙”。

2、出示本节课的目标:

设计意图:

本环节出示词语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

 

二、查学诊断

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听写词语: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学生上节课已掌握知识的了解。

三、导学施教

(一)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话:

1、自由读这段话,多读几遍颜色不同的字。

(写动物的词)

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儿歌,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去读已达到背诵的目的。

(二)仿写句子和儿歌: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其他小动物以及他们的活动地点,想象他们的活动像干什么,引导学生用儿歌的句式来表达。

2、结合几个学生的发言,引导调整修改,编成另一首与课文儿歌类似的儿歌。

(三)指导书写生字:

“迷、造、运、欢”,重点指导走之底的笔顺。

设计意图:

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

四、练测促学

做同步练习册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新知的情况的检测。

五、拓展延伸

作业:

(1)读记本课生字卡片,包括读生字和词语。

(2)预习《6、古对今》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识字5

蜻蜓 飞       蝌蚪 运

蝴蝶 捉   蚂蚁 游

蚯蚓 造       蜘蛛 结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刘晶晶(阿勒玛勒镇小学)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县三小李娅

课题

6、古对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认识一个偏旁(酉)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学习到“对子歌”的特点,感受到对对子的乐趣。

4培养学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重难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1、谁还记得这首《对韵歌》?

指名读。

小结特点:

1.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对”字2.对字前和对字后分别是两种相对的事物,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篇很好听的对子歌《古对今》。

2、出示目标:

1、2

设计意图:

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检查学生对“对子歌特点的了解程度。

 

二、查学诊断

1、指名读读韵文。

2、同桌互相指认生字条里的字。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进行新课程内容的学习。

三、导学施教

(1)自读课文,识生字

1、全班齐读课题(书空题目),田字格书写生字古。

2、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跟读)全班齐读生字

4、交流讨论识字方法

5、同学们记忆生字的方法可真多呀,那下面让我们的生字宝宝都回到课文中去看一看你们还能把他们认出来么?

(自读课文)

6、同学们都读完了么?

老师要来检测你们的记忆成果了(出示课件,生字去拼音,开火车带读生字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展示生字“凉”哪位同学来读一读生字,在说一说它的笔画笔顺(学生举手回答)全班同学一起书空。

2、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是怎么占位的。

3、先描红在写字,然后同桌互换交流评价。

4、“细”同上

(三)、读韵文,体会感知

下面我们全班在来一起读读这首“对子歌”

1、师生交叉读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组读拍手赛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

(把字词放到课文中去反复朗读,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同时也加强的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四、练测促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两组练习,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1、谁能给这些词语组词语

古()凉()细()

2、我会连

严酷朝凉细夕

霞暑寒阳风雨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大家喜欢这首“对子歌”么?

希望同学们回家根据你了解的对子的特点,问问父母或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对子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1、书写生字

2、自读课文,找一找这首对子歌的特点。

3、回家收集对子。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增加课外知识内容的储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1、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我们的“对子歌”《古对今》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题目)。

2、有谁还记得我们提到的“对子歌”的特点呢?

3、出示目标3、4

设计意图:

(复习“对子歌”的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

 

二.查学诊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认读。

2、抽读词语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新内容的学习。

三.导学施教

(一)、精读课文,体会“对子歌”的特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2、男女生对读

3、学生分组读拍手赛读

4、找一找“对子歌中”有几种类型的对子?

(1)反义词对

(2)天气现象对,(3)植物和动物对

5、课件展示几种对子和相关图片。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展示词语“夕”认读生字,再说一说笔画笔顺。

2、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是怎么占位的。

3、生字“李.语.香”同上

(三)背诵《古对今》

四.练测促学

学了这首“对子歌”你们愿意和老师对对子吗?

学生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理解的对子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

小结:

对子也就是对联。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对,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作业:

1、课外积累几个对子摘抄下来。

2、背诵课文

3、预习识字。

把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课外的对子进行收集培养学生对对子的兴趣。

古对今

古凉细夕李语香

古---今严寒------酷暑

圆---方春暖------秋凉

晨---暮和风------细雨

雪---霜朝霞------夕阳

桃---李莺歌------燕舞

柳---杨鸟语------花香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别斯托别中学

陈红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县三小李娅

课题

7、操场上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打、拍、跑、足、声、身、体”7个生字。

2.学习“提手旁”和“足字旁”的生字,巩固识字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词语、朗读课文,让孩子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重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认识偏旁,了解偏旁用义。

教法、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渗透法、表演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

1、带领学生去操场活动。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导入:

1、课间小朋友在哪儿活动?

(出示课题)你最喜欢参加哪些活动?

根据问题出示词语卡片。

全班交流回答课间参加的活动。

2、看课件,说说课间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教师板书:

操场上。

学生齐读课题。

4、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认读生字“操”、“场”

(二)展示目标:

目标1、2、3、4

设计意图:

练习完整有序的说话。

 

二、查学诊断

1、教师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2、检查词语读音:

多种方式检查读。

设计意图: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三、导学施教

(一)学习词语、生字

1、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呀!

有好多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下了课也喜欢到操场上去玩儿,看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①出示操场插图,指名回答,师随机出示加拼音词语:

②这么多运动名称,我们一起来读读它们吧!

③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读带拼音的词语

3、去掉拼音读。

4、认读生字。

5、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

这么多的生字宝宝,怎么记住它们呢?

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回答。

6、给生字分类

(1)找一找生词中带“提手旁”和“足字旁”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跑”和“足”。

2、学生认读生字,并说每个字的结构,观察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指导。

4、学生描红、写字。

同桌交流评价。

5、教师引导学生读儿歌,学生自由读儿歌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熟悉本课内容。

四、练测促学

1、口头组词

打(  )拔(  )拍(  )

跳( )跑(  )踢()

2、连一连

拔打拍跳踢跑

皮球排球足球皮筋河高步

设计意图:

随堂巩固,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加了这么多的体育运动,从中不仅认识了两个偏旁,还认识了好多字。

今后,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参加体育活动,就像我们儿歌中说的“天天锻炼身体好”。

2、学生比赛读课文词语。

3、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

和同学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

巩固词语,练习说话。

看图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用“操、拍、打、场、拔、跑、踢”组词。

3、用“跑步”造一个句子。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操场上》。

(二)展标:

目标1、2、3、4。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

 

二、查学诊断

1、教师检查自读儿歌情况。

2、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

熟读儿歌,了解儿歌内容。

三、导学施教

(一)再读儿歌,识记生字。

1、再次朗读儿歌,读正确。

(1)、教师提自读要求:

用课文中的儿歌边引读边出示儿歌,然后请学生轻声练读,读准后鼻音:

“铃、声、响、场、上”。

(2)、学生轻声练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5个生字宝宝就藏在这首儿歌中,看他们来了!

认识他们吗?

跟生字宝宝打个招呼吧!

大屏幕出示“响、课、真、身、体”

(二)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1、教师出示儿歌:

儿歌里面写了什么呢?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谁读的正确、响亮。

3、教师指名引读第一句,操场上有多热闹呢?

看前面的词语,老师讲解。

4、教师指名读第二句,天天可以换成哪个词语?

学生自由回答

5、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整首儿歌。

设计意图:

练习有序地说话和学习怎样聆听别人说话。

四、练测促学

仿写句子:

铃声响,上课了,(教室里),(静悄悄)。

(看书、写字、做算术),好好学习为中华。

设计意图:

积累句式,训练写句子。

五、拓展延伸

作业:

(1)带拼音抄写会写的字各2遍。

(2)背诵儿歌。

预习《人之初》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吐尔根乡牧业中学秦乐梅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县第三小学李娅

课题

8人之初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会写“之、相、近、习、远”等5个生字,会用这5个字组词。

掌握一个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3.通过《孟母三迁》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字经》。

激发学生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第二小节经文,并会背诵。

逐步了解《三字经》的语言特点。

5.会认“幼”“玉”“器”“义”等4个生字,会写“玉、义”2个生字。

6.通过《三字经》歌曲提高学习的乐趣,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重难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读通读顺经文,并且读出节奏和韵律。

教法、学法

导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字经》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开门见山地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示标导入

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学生听故事,边听边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个故事,就出自于我们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三字经》。

2.板书课题,师范读课题,生跟师读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生字“之”、“初”。

学生自学生字“之”、“初”。

4.再读课题。

出示目标:

见目标1、2、3。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三、导学施教

一、诵读韵文,学习生字。

1.朗读原文第一小节,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学生听老师范读,边听边把原文中的难读字圈出来。

(2)诵读,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自由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长带读,把经文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分组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游戏:

开火车)

2.诵读经文。

读出节奏韵律。

二、背诵韵文,质疑问难。

1.师生配乐齐诵第一小节。

2.指导背诵,生尝试背诵第一小节。

3.同学们,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交流汇报。

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词语:

通过“总而言之”、“之间”来认识“之”,通过“相同”、“相信”来认识“相”,通过“远近闻名”“附近”来认识“近”,通过“练习”“学习”来认识“习”,通过“遥远”“远方”来认识“远”。

2.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之”的书写,“远”“近”可以通过比较书写,“习”“相”可以通过加减笔画和变换偏旁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描红、写字。

同桌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随文识字,课前课上地学习,可以较好地完成字、词、句的学习,并为背诵第一节经文打好基础,从而完成本课目标。

四、练测促学

让学生课堂练习《小练习册》第一,二题。

师课堂讲解,要求生订正。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来巩固本课字、词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同桌互相背诵第一小节

2、布置作业:

书写这节课要会写的字。

设计意图:

教师的小结和学生的回答,都能对本课的教学起到归纳与总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查学诊断

1.出示第一段经文,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2.用“性、初、习、教、近、远”组词。

3.指名背、分组背、全班齐背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字、词、背诵等学习情况和在家中复习情况。

 

二、导入示标

播放播视网视频儿歌《人之初抒情版》引入。

出示本课目标4、5、6。

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三字经》的内容,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导学施教

1.师播放歌曲《三字经》,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圈出生字,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一人读一行,纠正字音。

4.练习读,把经文读熟。

同桌对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

5.在经文中相机认读生字“幼”“玉”“器”“义”。

6.师再读经文,点出多音字“教”,课件出示。

7.指导学生要读出节奏韵律。

生拍手诵读,争取会背。

8.思考:

通过读这组经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答。

9.边读边品,再读经文。

组内比赛背,互背,指名背,全班齐背。

设计意图:

进一步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练测促学

学生课堂完成《小练习册》其余的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

留给学生更多的复习和巩固的时间。

五、拓展延伸

总结:

同学们,“雅言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精彩人生”,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三字经》吧,因为我们要“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布置作业:

1、背诵经文、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它内容。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说”的能力。

8.人之初

之相近习远玉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别斯托别中学陈红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新源三小李娅

课题

打电话

课型

口语交际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训练和交际表演,使学生学会打电话,掌握打电话的一般技能。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3、能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学习说简短的话。

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4、培养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重难

教学重点

知道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接、打电话。

教学难点

做到打电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

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

演中说、说中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话机多部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示标

(一)导入新课,揭示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大家猜猜看:

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

两人相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里,这是什么啊?

2、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

板书课题。

(二)示标:

教学目标1、2、3、4

设计意图:

采用谜语引入课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引出本课主题。

 

二、查学诊断

1、你打过电话吗?

应该怎样打电话呢?

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学生打电话情况。

三、导学施教

(一)交际指导

1.仔细读文,弄清要求。

打电话前要仔细读懂课本上的要求,从中确定好准备给谁打电话,想好电话接通后要说的内容,语言要简洁、热情。

2.小组练习,注意礼节。

在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开头要问好,结尾要说再见。

3.模拟表演,大家评议。

在充分练习打电话之后,和同学分角色表演打电话。

表演之后同学之间说说哪里说得好,哪里说得不好。

4.教师巡视指导,进行点评和总结。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