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2505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苯酚教学设计.docx

《苯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酚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苯酚教学设计.docx

苯酚教学设计

《苯酚》教学设计

湘钢一中周洁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教学指导思想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对比与醇和苯的性质,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来探究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并通过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老师不断探索,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当是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2.模块学习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4.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

4.1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以具体物质为例,分析官能团的特性及相互转化。

通过认识各类有机物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上升到对一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引导学生归纳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有机化学主干知识网。

4.2知道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4.3知道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

4.4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

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弱酸性探讨,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酚苯环取代反应的活性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烃的学习,已掌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同时通过醇的学习,已学会羟基的结构与性质关系,认识了羟基的化学性质。

因此,学生在苯酚的学习时,学习方法和知识基础上已具有适当的铺垫;但对酚羟基的酸性相对强弱(与碳酸和碳酸氢根的比较)及苯酚的三溴取代还是具有一定困难;对显色反应缺少支持等。

所以,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的较好策略应该是进行比较(苯、醇)分析、讨论猜想、实验探索的方式。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能认出酚类物质的结构特征;能描述苯酚的物理性质;了解苯酚溶解性情况及原因;能比较醇羟基和酚羟基的化学性质差异,即了解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能书写酚羟基弱酸性的相关常见方程式;能比较苯与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相似和差异,了解羟基对苯环的影响;知道苯酚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苯酚和酚类物质的应用,认识酚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探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点:

苯酚是学生陌生的有机物,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模型,实验探索,分析对比,练习提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

在学生学习过苯和羟基性质基础上,通过抓住结构认识性质,根据性质反证结构的思想,怎样让学生理解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准备

KSCN溶液、苯酚晶体、苯酚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浓溴水、酒精、石灰石、稀盐酸、石蕊试液、pH试纸、药匙、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长软管等。

程序

师生活动

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

设计预习提纲

事先准备好分组实验探究的装置和试剂。

并准备好三个已提前被NaOH、KSCN、苯酚润洗过的空杯

根据预习提纲,做好预习工作。

 

【引入】展示魔术:

请揭秘!

将氯化铁溶液伪装成茶水,倒入三个“空杯”,液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可由这些特别的现象联想到什么?

可以试着揭开背后的秘密吗?

【诱思】

【引导讨论】

【总结】和三价铁溶液引起紫色的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苯酚

【拓展】什么是酚?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涉及到的分子结构特点:

酚—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接下来,我们以苯酚为重点研究对象来了解下酚的世界。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进入情境。

学生讨论回答:

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血红色液体是硫氰化铁;茶水是否含有三价铁离子?

紫色液体不知道!

 

学生分析特点,构建酚的定义

利用生活知识拉近学生对酚的认知

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以揭秘魔术的方式回忆,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并为引出苯酚这个课题创设了情境。

也为显色反应埋下了伏笔。

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苯酚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4min

【展示】苯酚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引导】1、结构决定性质,大家仔细观察苯酚有哪些官能团?

写出分子式,结构简式。

2、乙醇和苯酚都有羟基,从它们结构上的相似性的典型性质以及苯的性质能否推断出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什么?

观察

【回答】苯酚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苯环

思考,回忆

预测、交流苯酚的物理性质:

有羟基,亲水;但连苯环上,溶解性应该不大

观察苯酚模型,认识苯酚的结构,预测苯酚的物理性质。

巩固分析物质结构预测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2min

【展示】苯酚晶体

【板书】苯酚

一、物理性质

色、味、态:

溶解度:

毒性:

【探究主题】苯酚的溶解性

1、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

2、加热第一支试管。

适时冷却

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乙醇。

【补充】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

苯酚有毒,使用时要小心。

【问题】如果使用苯酚时,不慎沾到皮肤上,应该如何处理呢?

(提示:

用常用的对人体无害的有机溶剂清洗)

【提示】大家注意观察,苯酚溶液常温下的白色混浊,一旦加热后便澄清了,像不像变了一个魔术“牛奶变清水”?

观察苯酚

【结论】

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晶体(粉红?

氧化)

以6个人为一小组,直观感受物理性质

【结论】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加热后溶解性增大,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回答】

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立刻表示赞同,并感受到了关注化学现象所带来的快乐。

从苯酚特殊结构预测,认识苯酚溶解性的特殊性,了解其主要的物理性质。

 

提示:

在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可以通过加热来增大溶解度。

学以致用

 

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极大关注。

5min

化学

【引入】展示苯酚在生活中的用途

【投影】诺丁汉大学制备阿司匹林的视频资料

【展示】工业阿司匹林制备文献

【引入】从与苯酚反应的两个物质推测,苯酚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先来探究下苯酚的酸碱性。

【板书】苯酚

二、化学性质

1、苯酚有否酸性的探究

【投影】苯酚和乙醇的分子结构对比

【提问】结构决定性质,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两者必有共性,可以列举吗?

【展示】乙醇溶液、水、苯酚溶液分别与钠反应的视频

从苯酚的用途之一制药出发,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阿司匹林的合成流程中的反应条件提出对苯酚酸碱性的探讨;让学生对知识应用产生兴趣,一起进入探究主题。

 

对比,知识迁移

【回答】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吃惊,感受到了与乙醇的差异性

【交流】比水反应还剧烈,应该有酸性吧

从生活到化学,从文献资料中产生认知冲突,提出课题

 

回顾醇的性质,强调官能团对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实验直观体现两者差异,让学生产生思想冲击

4min

苯酚的酸性

【提出问题】

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苯酚的酸性

【指导】是的,那你们分组动手实验下,再告诉我结果!

提醒同学们:

实验中注意安全!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交流实验结果】

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综合同学们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苯酚有酸性,但是酸性很弱。

【板书】苯酚

二、化学性质

1、酸性

思考、讨论、交流

【交流】1.与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发生反应;2.用pH试纸验证;3.与加酚酞的碱液反应?

(纠正,以酚酞红色褪去不严密,改成直接用苯酚浊液与碱液反应)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并得出实验结论。

1.现象:

紫色的石蕊试液未变色。

结论:

苯酚可能不显酸性,可能显弱酸性。

2.现象:

pH试纸颜色5-6

结论:

有酸性。

3.现象:

混浊变成澄清。

结论:

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苯酚有酸性。

学生最直接得出的是简单的方案,虽然可能得出多种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选择部分可行方案进行学生实验。

 

对实验1直接得出苯酚不显酸性的结论。

要提示学生:

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在5.0-8.0之间。

4

min

探究苯酚酸性

强弱

【提出探究主题】

苯酚是弱酸,那么它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

【教师引导】1、我们常见的弱酸有哪些?

2、如何来比较两种酸的酸性强弱?

可以用什么原理?

【教师指导】苯酚的盐溶液和酸反应,如果生成了苯酚,说明苯酚的酸性更弱。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弱酸:

CH3COOH;碳酸

原理:

强酸制弱酸

体会到设计实验思路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会举出许多种酸,教师和同学们一起从中选取最弱的碳酸与苯酚进行比较。

2min

【实验设计】

苯酚钠溶液和碳酸溶液反应。

【鼓励】让学生尝试吹气

 

【演示】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中的实验

现象:

溶液由澄清变混浊

结论: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

【解释】1.吹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小,时间长

2.配制苯酚钠时碱过量,时间长

3.生成的苯酚浓度小,不呈现浊液

【交流】可以往苯酚钠中吹气。

实验,观察现象

有同学很难吹成功;结论:

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强。

实验,观察现象,

惊讶;疑惑;不解

 

领会了实际操作和理论设计间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的;

明白了实验更要严谨的科学态度。

选择很弱的酸,而且实验室中易得,考虑环保因素。

一旦证实碳酸酸性更强,醋酸和盐酸就不需要讨论了!

 

书写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的方程式中产生疑问?

一种产物是苯酚,那么另一种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5min

【引导】

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生成苯酚,那么另一种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实验设计】

苯酚浊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反问】没有气泡,证明产物是二氧化碳吗?

【结论】生成碳酸氢钠。

【追问】苯酚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也就是二者不能共存,那么苯酚钠和碳酸反应的生成的产物可能是碳酸钠吗?

应该是什么呢?

【争论】碳酸钠/碳酸氢钠/两者都可能有

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交流,得出结论。

现象:

浊液由混浊变澄清,没有气泡。

结论:

苯酚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产物应该是碳酸氢钠!

 

这个实验设计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很难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判断产物。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给出实验设计,让学生理解,验证。

引导学生从理论得出产物是NaHCO3。

8min

得出结论

【结论板书】

【展示】

苯酚、碳酸、碳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常数

【追问】合成阿司匹林时,苯酚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生成水杨酸钠,但按我们刚才的学习,产物应该是苯酚?

【解释】你们没错,合成流程也没错,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产物是可以不一样的。

【引导】按刚才的说法,与氢氧化钠和够多的二氧化碳反应后还会生成苯酚,课后我们可以想想如何来应用它。

聆听、理解

试着写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得出结论

 

酸性强弱

HCO-<

【回答】?

(疑惑,不解,调动了求知欲)

表示理解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两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1、苯酚钠溶液和碳酸溶液。

2、苯酚浊液与碳酸钠溶液。

对这由实验现象得出的酸性强弱结论给了坚定的理论依据

 

回到当初的应用情境,让学生领会化学反应条件的重要性;

 

为课后的处理含酚废水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引入】官能团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苯环对羟基有影响,那么羟基对苯环是否也有影响呢?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往苯酚稀溶液中滴加浓溴水

【问题】

1、苯能与溴水反应吗?

2、可以通过比较什么来比较反应的难易程度?

3、比较苯和苯酚哪一种更容易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呢?

【板书】

2.取代反应

【提问】苯酚和苯都有苯环,为什么苯酚会表现出与苯不同的化学性质呢?

【教师总结】

苯酚与溴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联系到前面学过的甲苯和硝酸的取代反应,苯酚在发生取代反应时,羟基邻位和对位上的氢原子也较容易被取代。

这个反应很灵敏,因此,这一反应可用做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拓展】另外,还有更加简单或者更加特征的现象可以证明苯酚的存在吗?

【演示实验】

向苯酚的稀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

【讲解】大多数的酚都能与FeCl3溶液反应显出颜色,因而这一反应也常用于酚的鉴别。

【板书】

4、显色反应

 

【实验】现象: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思考、讨论、总结

 

【交流】基团相互影响

 

引导学生想到课前魔术,那不一样的紫色!

 

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

深入思考。

强调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重视结构的研究。

通过比对的方法,知识迁移。

 

提出官能团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也是在探究,学习有机物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课堂首尾呼应,再次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苯酚为代表迁移拓展到酚类的性质

6min

课堂小结

【总结】强调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重申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思想

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升华

掌握学习的能力,懂得探究的方法!

5min

课后思考

1.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分离含酚废水

作业:

对苯酚物理、化学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苯酚

一、分子结构:

1、分子式:

C6H6O

2、至少12个原子共面,最多13个。

二、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三、用途

四、化学性质:

1.酸性碳酸>苯酚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1、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在验证苯酚酸性时指导大家向等量的苯酚浊液中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比较现象,防止学生误认为变澄清了是因为溶液中的水增大了溶解。

2、在设计苯酚溶液和溴水反应的实验前,我参考了几种版本的教材,其中新世纪鲁科版是设计将苯酚稀溶液滴加到溴水中,现象更快,更环保;但我仍然选择了人教版的方式,虽然过程稍长,但可更直观地发现三溴苯酚溶于有机溶剂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何除去苯中的苯酚不可以加浓溴水然后过滤的问题,而这也是本堂课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之一。

设计往苯酚钠溶液中吹入CO2的实验如果失败了,极有可能是因为苯酚钠溶液浓度不够导致看不到生成的苯酚浊液;经过我多次尝试,发现最易控制的操作是往约3mL带有少量不溶苯酚的苯酚浊液中加入几滴约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苯酚钠;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反应溶液能否有个具体的浓度范围以供参考,来增大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实验带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