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31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红色故事演讲稿Word格式.docx

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

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

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潜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样办?

信藏在哪儿呢?

”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

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貌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我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样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先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

”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那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

”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

叭!

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明白,那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

”鬼子来啦!

鬼子来啦!

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

”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

”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

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

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

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着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

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

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

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

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

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

“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

“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

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

”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

“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

”董存瑞紧攥拳头说:

“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

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

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

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

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

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

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

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

怎样办?

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

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

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

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

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

“为了新中国,冲啊!

”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

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

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我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这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就应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那里我想和大家一齐重温入团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

勤奋学习,用心工作,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我。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怎样办?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

“鬼子来啦!

“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三年级一班的朱佳怡,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须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

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校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这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须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