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 周.docx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 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 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周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周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①联系②发展③矛盾④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A.联系B.发展C.矛盾D.运动
3.(2008·广东汕头四校联考)2006年9月23日,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教育奖颁奖;9月26日,“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开幕;9月28日,两岸同祭孔仪式庄重开始。
据此回答:
孔子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恒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宇宙观包含丰富的()
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辩证法思想D.形而上学思想
4.(2008·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先于哲学而存在的B.辩证地思考决定了哲学的产生
C.哲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D.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下列选项中,关于联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B.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有的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有的事物不存在联系
D.联系有普遍性,但没有直接性
2.陕西省近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
森林覆盖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事实说明()
①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3.据统计,不少人在购买汽车后,十分在意给自己的汽车选中一个“靓”车牌号。
不少人特别忌讳“4中抖”这一类的号码,而特别喜欢“8888”这一类的号码。
这种认识是()
①无视联系的客观性,是毫无根据的猜测②人们主观臆断的联系③全面地把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④对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4.“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这种观点()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考点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周
1.俗话说: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整体对局部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西部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已没有东部、西部之分。
这表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把握事物的联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③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④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
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2008·全国模拟卷一)“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摔跤的。
一个国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摔跤的。
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我国经济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能被这条短腿拖了后腿。
”据此回答4一5题。
4.改变发展不平衡,实现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启示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5.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我国经济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可能被这条短腿拖了后腿。
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整体决定部分,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一事物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考点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下列属于发展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B.张三体重由54公斤增加为56公斤
C.汽车由起点站到终点站D.气温由10度上升为巧度
2.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C.运动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3.(2008四川内江文综一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哲学上看,下列对“发展”理解正确的是()①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是发展②事物量变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就是发展③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④事物前进性和上升性的变化趋向才是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4.(2007·北京文综)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
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
上述结论表明()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变化区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点五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第周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诗词蕴含的哲理是()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存在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一首歌词中写道:
“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
3.下列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①因地制宜②好钢用在刀刃上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④牵牛要牵牛鼻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下列有关矛盾的罐拿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矛盾的特殊性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结
5.(2008·全国模拟卷一)世界各国的文化建设既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又应遵循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应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
这体现了()
A.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B.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D.主流和支流的辩证统一
6.(2008·内蒙古鄂尔多斯一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把握当前,区分层次,从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人手,探索有效方法和机制,加强薄弱环节,循序渐进,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这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区分层次”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均衡的
考点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总地看,当前经济形势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
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应该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②抓主要矛盾③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主要矛盾中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不可分割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3.毛泽东同志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认为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特殊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对于解决矛盾有重要作用。
这表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A.是两点论的哲学依据B.是矛盾特殊性的原因
C.是消除矛盾的根本方法D.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200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计算机网络技术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2008·广东惠州第一次调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这体现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既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C.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D.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七辩证的否定观第周
I.下图(种子到幼苗》,说明()
①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发展是肯定与否定
的统一③发展是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④发展
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所谓“扬弃”就是()
①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②对旧事物的一切全盘否定③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④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
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折。
”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环节
4.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B.将虫子踩死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D.将小麦磨碎
5.成语“吐故纳新”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6.(2008·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肇庆一中、珠海二中三校第三次联考)书本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
但是如果迷信书本,变成书本的奴隶,思维就会陷人僵化,创造性就会受到阻碍。
所以孟子说: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对上述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书籍和实践都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必须反对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书本知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要坚持用辩证否定观对待书本知识
7.(2008江苏模拟)辩证否定观教给我们的正确生活态度应该是()
A.敢于否定自己,发展和超越自己B.对权威说“不”,怀疑和否定一切
C.破除传统观念,开拓新境界D.培养批判性思维,抛弃别人的经验
考点八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司马光看到小孩掉人水缸,他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创新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④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通过科技创新()
①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②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③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2008·广东潮州高三质检)一般来说,在电脑中,汉字输人都是一击一个字母,一个汉字(或词组)需要击打一个或多个字母才能完成,输人速度比较慢。
我国著名速记专家唐亚伟教授秉承自主创新的精神,研制发明的“亚伟中文速录机”在汉字录人的时候,采取的是多键并击,一下按几个键,双手并击,一击出现两个汉字,其正常输入速度为每分钟220字,极限速度则达到每分钟520字,实现了汉字记录速度与语音速度同步的理想。
“亚伟中文速录机”的发明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有创新意识B.做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5.(2008·广东梅州四校联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这表明()
A.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B.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单元巩固练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中日双方经贸合作带动了两国同亚太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亚太区域和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
材料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咫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3.下列说法中,与下边漫画《“风水”惹的祸》所反映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A.事倍功半B.乌鸦叫丧,喜鹊报喜C.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D.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4.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5.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
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6.目前,我国国内家电连锁机构过度重视规模至上的信条,将店面数量上的竞争错误地当作压倒性的优势来对待,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企业质的提高。
上述材料表明
A.量变对事物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B.要把重视数量变化与重视质的变化统一起来
C.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D.质变就是事物在数量上相加的结果
7.“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
”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
8.新兴阶级夺取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革命,或对自己建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动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A.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矛盾B.旧的生产关系与其上层建筑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D.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
9.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矛盾存在。
合作医疗从表面上看,是临时摆脱了看病难的矛盾。
从事实上看,矛盾又转到了医疗难上。
这启示我们()
①矛盾具有斗争性②处处有矛盾③必须正视矛盾④矛盾决定发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10.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第一要务,和谐稳定成为重要目标。
由此可见,发展成为第一要务()
①是由阶级矛盾的变化决定的②是由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
③是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④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A.①②$.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
12.“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这体现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3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能源以及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走出这种困境的战略选择。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依据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②发展的观点③联系的观点④静止的观点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在钢铁、水泥等行业显现。
推动这些行业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支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任务。
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说明()
①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要注重量的变化,学会优化结构搞好局部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5.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高下相倾,难易相成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7.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
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
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氢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
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表明()
A.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B.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C.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创造性想象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19.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不讲继承,搞历史虚无主义,发展就失去前提和基础,民族的长处和特征就难以保持。
现实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不讲发展,不研究与时代结合,传统文化就失去生机,也不可能很好地继承。
上述观点表明传承民族文化就要()
①对其坚持肯定与否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的态度②维护其纯洁性,防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③通过发展创新维系其旺盛生命力④对其进行“扬弃”,批判和克服其糟粕,弘扬和发展其精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北京现代商报》载文强调,推陈出新永远是商家纵横商海的法宝。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其依据是()
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
③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④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周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人们的人才观念、就业观念、消费观念等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
A.人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的发展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3.打开人类社会历史奥妙的“钥匙”是()A:
阶级斗争B.生产关系C.社会意识D.实践观点
4.(2008·山东烟台期末)“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了实践和具体科学的进步
B.实际生活变动的加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变得难以捉摸和把握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5.(2008·浙江五校第一次联考)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变化决定的
③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④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考点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2007·海南)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②产业的合理布局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方式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