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72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docx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8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一):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孙悟空的机智,白骨精的狡诈及唐僧的糊涂。

  2、学习抓住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前后情节贯穿起来感悟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这节课徐老师与大家一齐学习(指读)《三打白骨精》。

  这是《西游记》里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里面的主要人物有孙悟空白骨精唐僧,最主要的人物(孙悟空)

  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惊险搞笑的故事,导引:

  白骨精一变村姑,二变老妇人,三变老公公,目的是(一个字:

骗)唐僧?

孙悟空是三打白骨精,唐僧三拦孙悟空。

  村姑老妇人老公公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2、这就是故事情节。

透过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主块:

  

(一)一打白骨精:

(出示2-4节)

  我们先看悟空一打白骨精。

请自由读2-4小节,认真地读,用心地读,你对(孙悟空、白骨精、唐僧)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能够写下自己的感受,也能够说一说。

  1、孙悟空一打白骨精是怎样打的?

  出示第3小节。

  你对悟空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本领高强、救师心切)

  2、师:

悟空认出白骨精,举棒就打;唐僧扯住悟空,他又是劈脸一棒,你看这一打,打得快不快?

猛不猛?

这就叫――猛打。

  3、读第3节,读得不错,给我们再次展现了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画面,但听起来有些温柔,缺少气势。

怎样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呢?

徐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能够联系第2节白骨精出场的画面来体会。

  出示第2节。

个别读。

你对白骨精这个人物有什么发现?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

“造化!

造化!

都说吃了唐僧肉能够长生不老。

这天机会来了!

”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请学生不胜欢喜地说一说。

  △为什么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而不是猪八戒和沙僧?

  4、白骨精如此歹毒,如此狡诈,但都被火眼金睛的悟空识破,状况十分紧急,救师心切的悟空当然要猛打!

  再来读第3节。

读得快些,表现状况紧急。

  学生试读,师示范。

  5、妖精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为什么还要扔下一具假尸首?

(迷惑唐僧),你看,人妖不分的唐僧真的给迷惑了。

听老师读第4小节

  (读时去掉“有些”)。

引导比较“有些相信”和“相信”(有些相信即还有点怀疑。

  你看悟空是怎样做的?

(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干嘛不直接告诉唐僧村姑是妖精呢?

用事实说话。

  

(二)读二打白骨精

  你看,悟空是多么机智啊,但是,肉眼凡胎的唐僧还是半信半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骨精又来啦!

  1、个别(2生分别读)读5-6节。

二打白骨精。

  2、说说孙悟空二打白骨精。

  为什么“也不说话”?

(急打)(联系白骨精的表现,和一打的情节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打得这么急?

  △如果学生讲不到“闪”,师追问,请再读读白骨精出现的情节,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破绽?

悟空火眼金睛,立刻识破了破绽,所以要急打)

  联系前面(山坡上闪]出一个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联系一打白骨精来说一说。

(唐僧已经扯住悟空,责怪,有些相信,说也白说,还不如先斩后奏。

  如果说一打是猛打,那么二打就是急打。

而这儿的急打是急中有准备,急中有智慧,急中有思想。

  4、但是这一打,真的打坏了,惊得唐僧从立刻摔下来;这一打,打深了唐僧师徒的矛盾。

  读第6节,要理解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关键要扣住什么理解?

(人物的对话)

  教师出示:

  唐僧(念咒):

用简短的话表现唐僧十分生气

  悟空(哀告):

  唐僧(左指、右指):

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指地上,关键辩解):

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

胡说!

哪有那么多妖精!

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悲哀,指头上的金箍):

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

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嘻笑):

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

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

是,是,师父,请上马。

  

(1)填空。

为了充分表现唐僧师徒的矛盾冲突,没有语言的地方,我们可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情节加上语言;有些地方还能够配上一些表情、动作。

  

(2)出示参考,学生在下面演读。

  投影出示:

供大家参考:

  唐僧(念咒):

若不听话,让你头疼;若不听话,让你头疼……

  悟空(哀告):

师父别念了,师父别念了……

  唐僧(生气):

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

  悟空(辩解):

它是妖精!

  唐僧(手指悟空,全身颤抖):

胡说!

哪有那么多妖精!

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悟空(眼珠一转):

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

  唐僧(一愣):

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

  悟空(嘻笑):

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

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

是,是,师父,请上马。

  (3)学生一组上来表演朗读。

师随时进行动作和语言的指导,适当示范。

  (4)全班一半做唐僧,一半做悟空演读。

  (三)读三打白骨精

  好说歹说,悟空最后凭借自己的机智留在了师父身边,但是唐僧已经完全被白骨精迷惑了,已经完全对悟空失去了信任。

白骨精又来了,应对新的危机,悟空又该如何应对呢?

  1、齐读第7小节。

  2、如果说第一次是猛打,第二次是急打,那么这次是(巧打)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笑:

这一笑意味深长,有迷惑,有警告,还有自信。

让生笑着对白骨精(师)说一说

  叫众神:

找到人证。

前面打开罐子是出示物证,那里叫众神是出示人证。

人证物证俱在,你唐僧总该相信俺老孙了吧?

  小结:

这一藏,躲过了紧箍咒;这一笑,迷惑了妖精;这一叫,又征服了师父,你看悟空多么的机智啊,所以说,这三打叫(巧)智打。

  机智的悟空打死白骨精,你们高兴不高兴?

(高兴),好,我们一齐读: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齐读:

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总结:

  1、真不容易,孙悟空大显神通,运用自己的智慧最后打死了白骨精,这就叫(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哦,对了,

(一)白骨精为什么第一次要变成村姑,第二次要变成老妇人,而第三次是变成老公公?

  ▲白骨精是不是随心所欲地变的?

  生说:

  这三人正好是一家人,造成孙悟空让人家家破人亡的假象,这就让唐僧进一步坚定了赶走悟空的决心。

因为,白骨精加害唐僧的最大障碍就是孙悟空。

如果唐僧赶跑悟空,妖精加害唐僧也就易如反掌了。

  师小结:

你看,白骨精是多么狡诈啊,它一变村姑施的是美人计;二变老妇人,施的是苦肉计;三变老公公,施的是离间计。

连起来,就是连环计,看来白骨精也读过《孙子兵法》!

  3、白骨精有三变,孙悟空就有三打,为什么第一次、第二次打不死,而要到第三次才打死白骨精?

  我们再来看看三打的过程,你有没有发现当中的蹊跷?

  生:

  

(1)、第一次,有准备;第二次,有空档;第三次,没机会。

  

(2)、使故事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

  (3)、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巨性,当然也更能表现悟空的机智。

  师小结:

这就是故事的细节啊!

我们读书的时候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就会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读书方法啊。

  4、这篇课文最主要的人物是孙悟空,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的笔墨写白骨精,写唐僧?

(这样的写法叫反衬)

  小结:

用白骨精的狡诈,唐僧的糊涂来反衬悟空的机智。

(红色大字板书:

机智狡诈糊涂)

  5、同学们,你们觉得“三打白骨精”写得有意思吧?

其实,中国传统小说很喜欢用“三”字来设计故事。

  三的拓展:

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

如果你能像我们这天读《三打白骨精》一样抓住故事的细节,联系人物的表现,再把故事前后的情节贯穿起来,你会发现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写得十分的精彩,每一次都会体验到更多的阅读快乐。

  6、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那里奖励大家欣赏动画歌曲《猴哥》,下发《童报》第30期(西游记专版):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你真太难得,紧箍咒再念,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

翻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抖一抖威风山崩地也裂。

哪里有难都想你,哪里有险都有哥。

身经百战打头阵,惩恶扬善心如佛。

你的美名万人传,你的故事千家说,金箍棒啊永闪烁,扫清天下浊。

  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

  板书:

  孙悟空(打)→白骨精(骗)→唐僧(拦)孙悟空

  机智-狡诈-糊涂

  猛打-村姑

  急打-老妇人

  巧打-老公公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二):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潜力。

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简单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透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资料并感受人物的不同个性。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

透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

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取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

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明白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

这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

这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

  1)指名读。

  2)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注意读准:

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

涧,后鼻音:

  2、词语。

  1)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重点理解词语:

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透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

(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资料?

  4、交流分段状况。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

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专门”强调了什么?

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资料吗?

(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

这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

(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述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述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资料,看看从哪些词语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也能够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

(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此刻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

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一部分资料来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能够作补充。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帮忙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

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必须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能够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必须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齐来大声诵读吧!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

机智勇敢本领高强

  唐僧:

心地善良

  白骨精:

诡计多端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三):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材教主要资料、作用和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安排了《三打白骨精》《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螳螂捕蝉》《读书要有选取》,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取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

它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篇课文写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却被唐僧认为滥杀无辜。

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不仅仅表现了白骨精的狡诈多变,也塑造了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第五册的《三顾茅庐》、第九册的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两篇课文分别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它们和本文一齐共同担负着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的使命。

  2.重难点分析

  读懂课文资料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引领孩子透过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棵“树”的触摸,走进诗文精粹的“森林”。

  课文具有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与这天我们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必须的障碍。

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明确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经典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3.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三.教学理念

  1.落实《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围绕张庆老师提的“扣读导悟,读中见悟”的语文课程改革意见组织教学。

  2.借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策略

  把读书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有力武器,让学生充分地读,利用插图、多媒体助读,使之在读中领悟,在读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说《西游记》,把原作中描述环境以及写白骨精变成的村姑、老妇人外貌的精彩段落制作成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们一读就懂,甚至还没学习这一课,我们早已透过影视、画报了解了情节,那为什么还要在语文课上专门学习呢?

  【设计意图】

  这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的——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一篇课文,不行百里者半九十。

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这仅仅是学习的“中点”,而明白,“为什么写”以及“怎样写”才是阅读的“终点”。

  

(二)了解环境描述的作用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课文一开始不写怎样打白骨精,为什么写山呢?

  原作中写道“看不尽: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设计意图】

  环境描述有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暗示那里险恶,必定有妖精。

这是做一点渗透。

  (三)学习“一打”

  1.白骨精为了到达吃唐僧肉长生不老的贪婪目的是怎样做的呢?

课文是用哪些词语写孙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

结果怎样?

读第三节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

  2.最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最美的美人像,美人的形象在读者心里。

你心中美丽的村姑是什么样的由村姑的美貌,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原文是怎样写的?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

  作者把村姑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

(作者是为了表现白骨精的贪婪狡诈。

  3.猪八戒见到村姑拎的斋饭,有怎样的表现?

哪个字把八戒的形象刻画出来了?

用这个词的好处是什么?

  4.男生齐读悟空识破诡计棒打白骨精的部分,女生读写结果的部分。

  5.透过读书交流,我们明白作者透过描述人物动作、语言,按照“变——识——打——结果”的顺序,写出了“一打”的经过。

  【设计意图】授人以渔,教给学法;感受原作语言的魅力与趣味。

  (四)学习

  1.白骨精的美人计被识破,只好走为上。

贪婪狡诈的白骨精肯善罢甘休吗?

在“二打、三打”部分课文用哪些词句写白骨精的变和孙悟空的识与打的?

结果怎样?

  2.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八旬的老妇人?

  原作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

“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

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

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

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

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摺。

  老妇人两鬓如冰雪、脸如枯菜叶、满脸都是荷叶褶,她竟然能“闪”出来。

“闪”字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好处?

  男生齐读写悟空的部分,女生齐读写白骨精的部分。

  3.“唐僧一见,惊得从立刻摔了下来。

”用“摔”字有什么好处?

  4.分主角读师徒的对话。

  5.“三变”变成了——悟空在斗争中增长了智慧,三识三打中,他是这样做的——他为什么笑?

  (五)指导复述

  1.自己看板书,逐个部分复述课文。

  2.指名复述。

  (六)总结

  1.你此刻想用什么成语称赞孙悟空?

投影出示语文课本第61页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空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2.这些成语中,哪几条跟本课中孙悟空的形象相吻合呢?

读一读,画下来。

  【设计意图】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运用,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

那里,把诵读成语,感悟意思,迁移运用,相结合;把阅读课文与单元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相整合。

学生读悟的基础上,在六组把成语中挑选适当的几条与课文对号入座,既积累了成语,又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我读书,我快乐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大英百科全书》说它是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课后找来《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原著或改编本,读一读,体验阅读的乐趣。

  【设计意图】

  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及“能初步理解、借鉴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为《练习3》口语交际《漫话三国英雄》做准备,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

  板书设计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结果

  (贪婪狡猾)(机智勇敢)

  村姑当头就打扔下假尸

  老妇人当头一棒丢了假尸

  老公公叫神抡起打死

  【设计意图】

  板书浓缩了课文的主要资料,揭示了白骨精“三变”和孙悟空“三打”的脉络,“三打”的结果以及人物形象也都兼顾到了。

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复述课文有了凭借,借助这个抓手,将降低的难度。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四):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对课大意有所了解。

谁来看着大屏幕出示的填空题来说说课文主要资料。

出示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