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36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复习知识点深度剖析 实验过关专题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Word下载.docx

B.将SO2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过关测试】

1.

如图所示装置,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2.(2011年沈阳市教学质量检测)下列使用食醋的家庭小实验,不可能成功的是(  )

A.将食醋倒入有水垢的暖水瓶内,水垢会逐渐溶解而消失

B.将食醋滴到纯碱里,有气泡产生

C.将加碘盐加到混有食醋的米汤里,米汤显蓝色

D.用食醋浸泡废干电池的锌片,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3.(2012年潍坊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2012年福州期末)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5.已知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某同学试图测定氯气的体积并验证干燥纯净的氯气无漂白性,现有如下装置,请回答:

(1)请用字母填写装置的连接顺序:

a接(  )、(  )接(  )、(  )接(  )、(  )接(  )、(  )接(  )。

(2)洗气瓶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

(3)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量筒中未收集到液体,则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类定量型实验大题过关

【典例解析】

1.长期存放的亚硫酸钠可能会被部分氧化,现通过实验来测定无水亚硫酸钠试剂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g样品,置于烧杯中;

②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样品溶解;

③加入稀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

④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

⑤加热干燥沉淀物;

⑥将沉淀物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⑦重复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g固体。

回答下面问题:

(1)本实验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盐酸使溶液呈强酸性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⑦的“合格”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样品中无水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出算式,不需化简)

【高考真题解析】

1.(2011重庆高考)固态化合物A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可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甲组同学用题27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进行探究实验。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试验中,Ⅱ中的试纸变蓝,Ⅳ中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并有M生成,则Ⅲ中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__;

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Ⅴ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进行同样实验,但装置连接顺序为Ⅰ—Ⅲ—Ⅳ—Ⅱ—Ⅴ—Ⅵ,此时Ⅱ中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经上述反应,2.5g化合物A理论上可得0.56L(标准状况)M;

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

若该元素显+2价,则其原子的式量是

1.(2012年福州期末)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

该装置可用于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亚硫酸钠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

2.(2012年山东莱芜期末)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

②向

胶体中逐滴滴加过量

  

  ③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

 ⑤向

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①③

(1)方案一中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得的碳酸钙纯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方案二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烧杯、铁架台附件外)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三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四中计算碳酸钙纯度的公式为______________;

步骤⑤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结果碳酸钙纯度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综上所述,请从实验条件的难易、操作引起实验误差的大小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你认为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________。

其他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四:

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钙分解的固体产物是氧化钙,因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故必须在干燥器中冷却;

(2)碳酸钙样品与盐酸反应后,将不溶性的杂质过滤除去,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如果未洗涤,干燥后,固体上残留氯化钠,则所得碳酸钙的纯度偏高;

计算公式为

×

100%;

(3)从实验条件的难易和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大小综合判断,四个方案中最好的是方案二。

方案一的缺点是气体的体积难以测量,另外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方案三的缺点是加热所需的温度太高。

(1)偏低

(2)托盘天平、药匙、滴定管夹、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

(3)在干燥器中冷却 防止生成的氧化钙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造成质量改变而产生误差

(4)

100% 偏高

(5)方案二 

一 气体体积难以测量准确,气体体积受外界影响太大 

三 实验温度高(1000℃的高温),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第三类探究型实验大题过关

1.(2012年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

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BaSO3的KSP为5.48×

10-7,饱和亚硫酸c(SO32-)=6.3×

10-8mol•L-1。

(1)将0.1mol•L—1的BaCl2溶液滴入饱和亚硫酸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BaSO3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必要的推断过程)。

(2)浓硫酸的沸点为338°

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0C,甲同学用装置I进行实验,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①写出加热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II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

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洗气瓶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也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滴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NaOH溶液B.Na[Al(OH)4]溶液C.H2O2溶液D.酸性KMnO4溶液

1.(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2.(2010上海高考)右图是模拟氯碱工业生产中检查氯气是否泄漏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烧瓶中立即出现白烟

B.烧瓶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C.烧瓶中发生的反应表明常温下氨气有还原性

D.烧杯中的溶液是为了吸收有害气体

1.(2012年济宁期末)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2.(2011年山西大同高二检测)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  )

①CO、O2 ②Cl2、CH4 ③NO2、O2 ④N2、H2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②③

3.(2011年安徽合肥高二检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瓶中盛满水,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收集NO2

B.瓶中盛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来干燥NH3

C.从B口进气,用排空气法收集CO2

D.瓶中装满水,A口连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口进气,用排水法测量生成H2的体积

4.(2011年湖北黄冈高二检测)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和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

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

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

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

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

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亚硝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亚硝酸银沉淀,即不能利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操作④错误。

【答案】C

5.(2011年北京海淀区高二调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买来一瓶“84”消毒液,请大家与他们一同来研讨以下问题:

(1)此瓶“84”毒液的说明书上这样写道:

“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请你推测它的有效成分________(填序号)。

A.Cl2B.H2O2

C.NaClOD.KMnO4

(2)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瓷碗中盛放20mL的“84”消毒液,露置在阳光充足的室内,他们对“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和组成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得出数据如下:

图1       图2

从数据图1和图2可得知“84”消毒液暴露在空气中半小时后,“84”消毒液中的主要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中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了紫色石蕊试液对“84”消毒液的性质进行实验检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4)该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上网查询有关“84”消毒液的信息时,发现这样一则消息:

有一家庭主妇把抗SARS用的“84”消毒液和清洁剂(呈酸性、含Cl-)都倒出一些混合在一起,进行刷洗。

一会儿,她就晕倒在房间里。

这几位同学感到迷惑不解。

请你用离子方程式帮助他们解开这一悬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通过“本品为无色液体”即可排除Cl2和KMnO4;

通过“呈碱性......”可知为NaClO。

1.从数据图1和图2可得知“84”消毒液暴露在空气中半小时后,消毒效果几乎为零,溶液pH接近为7,溶液中的主要溶质应该是氯化钠(或NaCl),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

(3)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1~2mL“84”消毒液,然后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先变蓝后褪色

“84”消毒液具有碱性和氧化性(或漂白性)

(4)ClO-+Cl-+2H+===Cl2↑+H2O

第四类设计型实验大题过关

1.(2012年临沂期中测试)长期存放的Na2SO3会被空气中的氧气部分氧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某无水Na2SO3被氧化的程度。

(Ⅰ)甲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

请回答:

(1)若将虚线框内的分液漏斗换成长颈漏斗,则应如何检查虚线框内装置的气密性?

(2)写出B装置中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D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称量agNa2SO3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向B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白色沉淀bg,则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4)深入研究发现,上述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致使测得的Na2SO3质量分数偏小,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列出一条即可)。

(Ⅱ)乙同学设计了另一套实验装置如下图:

(5)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P从导管左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6)除已称量的agNa2S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处,(填图中字母)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Ⅲ)现有以下试剂:

蒸馏水、盐酸、稀硝酸、BaCl2溶液、Ba(NO3)2溶液。

丙同学欲从中选择合适试剂,来测定已知质量为ag的Na2SO3样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

下述实验方案理论上可行的有。

A.将样品溶解,加足量盐酸,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沉淀mlg

B.将样品溶解,加足量硝酸,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沉淀m2g

C.将样品溶解,加过量BaCl2溶液,过滤后将溶液蒸干,称量得固体m3g

D.将样品溶解,加过量Ba(NO3)2溶液,过滤、洗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再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固体m4g。

1.(2011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

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成0.1000mol·

L-1

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2.(2011北京高考)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

定量浓硫酸,加热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

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___________________

从B、C中分别取少

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大量白色沉淀

少量白色沉淀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

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

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过关测试】

1.(2012年河南开封高二调研)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

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七种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X是NH3,Y是HClB.X是Cl2,Y是CH4

C.X是SO2,Y是O2D.X是NO,Y是O2

2.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实验方案,用来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其中在理论上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①中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放热,可从温度计读数上升来验

3.有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a和b相混合

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c和d相混合

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

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

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4.(2011年辽宁丹东高二检测)实验室常用甲酸和浓硫酸共热制取CO,其反应如下,HCOOH

C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其发生装置与下列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________。

A.NH3B.CO2

C.Cl2D.C2H2

(2)其收集方法与下列气体的收集方法相同的是________。

A.Cl2B.SO2

C.NO2D.NO

(3)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最合适的,组装制取、净化和收集CO的装置,其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

A.铁架台 B.圆底烧瓶 C.分液漏斗 D.长颈漏斗

E.玻璃导管 F.洗气瓶 G.水槽 H.双孔塞 I.酒精灯

J.石棉网

(4)尾气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2年广州高二检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Ca(ClO)2+CaCl2+2H2SO4

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如下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

试回答: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写装置的序号)。

(2)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在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存在明显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