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67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docx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

SANY标准化小组#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研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

一、单项选择题:

(在A、B、C、D四个答案中,请把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括号里)

1.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为()。

(A)褐色(B)紫色(C)红色(D)绿色

2.下列发酵属于厌氧性发酵作用的是()。

(A)柠檬酸发酵(B)醋酸发酵

(C)谷氨酸发酵(D)酒精发酵。

3.发酵作用是指厌氧或兼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它以()作为氢及电子的受体。

(A)无机氧化物(B)分子态氧

(C)有机物质分解中的中间产物(D)有机物质

4.引起鱼类腐败的细菌主要是()。

(A)醋酸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B)假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

(C)明串珠菌属和变形杆菌属。

(D)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5.能产生接合孢子的是()。

(A)曲霉属(B)镰刀菌属

(C)葡萄孢霉属(D)毛霉属

6.在没有高压灭菌设备条件下,要使液体培养基达到完全灭菌可采取()。

(A)紫外线灯照射(B)间歇灭菌

(C)灼烧灭菌(D)干热灭菌

7.真菌()。

(A)比细菌能在水分活性较低下生长。

  (B)比细菌能在水分活性高下生长

(C)在中等的水分活性下生长。

     (D)在A、B两项中生长。

8.细菌涂片通过火焰的目的是()。

(A)干燥片子(B)加热固定片上的细菌并杀死细菌

(C)暖热片子,以利染色(D)都不是

9.下列能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的细菌是()。

(A)荧光假单孢菌(B)大肠杆菌

(C)肉毒杆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

10.下列微生物有足细胞的是()。

(A)链霉菌属(B)青霉属

(C)曲霉属(D)交链孢霉属。

11.下列发酵属于好氧性发酵作用的是()。

(A)柠檬酸发酵(B)乳酸发酵

(C)丙酮丁醇发酵(D)酒精发酵。

12.啤酒酵母有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

(A)担孢子(B)子囊孢子  (C)卵孢子(D)合子。

13.培养微生物的常用器皿中,( )是专为培养微生物设计的。

  (A)平皿    (B)试管    (C)烧瓶    (D)烧杯

14.灭菌的意义是()。

(A)消毒(B)杀死所有的微生物

(C)破坏生长型的细胞。

(D)抑菌

15.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是()。

(A)芽殖(B)裂殖  (C)芽殖与裂殖(D)合子

16.原核微生物细胞与真核微生物细胞之间的相同点是()。

(A)无核膜(B)细胞膜是高度选择性的半透膜

(C)核糖体都是70S(D)都是二分裂繁殖

17.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用()。

(A)cm(B)mm(C)μm(D)nm

18.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细胞着色部位是()。

(A)肽聚糖层(B)细胞膜   (C)细胞壁(D)细胞质

19.( )可用来分离培养出由科学家设计的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微生物能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A)选择平板  (B)富集培养   (C)稀释涂布  (D)单细胞显微分离

20.根霉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接合孢子(B)合子  (C)子囊孢子(D)担孢子

21.毛霉的菌丝是()。

(A)无核菌丝(B)有核菌丝 (C)有隔菌丝(D)无隔菌丝

22.酵母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分生孢子(B)子囊孢子 (C)芽生孢子(D)孢囊孢子

23.寄主细胞内温和噬菌体的DNA称为()。

(A)毒性噬菌体(B)原噬菌体

(C)温和噬菌体(D)毒性噬菌体

24.培养细菌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

(A)天然培养基(B)合成培养基

(C)半合成培养基(D)选择性培养基

25.反硝化细菌以NO3-作为氢和电子的受体,这种呼吸作用称为()。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  (C)发酵作用(D)硝化作用

26.在下面的四种物质中不属于次生代谢产物的是()。

(A)抗生素(B)氨基酸  (C)毒素(D)色素

27.下面( )不属于稀释倒平板法的缺点

(A)菌落有时分布不够均匀   (B)热敏感易被烫死

(C)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培养基中生长受到影响 (D)环境温度低时不易操作

28.两种微生物松散地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或对双方都有利的这种关系属于()。

(A)寄生(B)拮抗(C)共生(D)互生

29.在微生物中对天然蛋白质的利用能力是()。

(A)霉菌>细菌(B)霉菌<细菌

(C)霉菌<酵母(D)霉菌与细菌无差异

30.大多数细菌生长最适pH值范围是()。

(A)(B)–  (C)(D)下列方法杀灭芽孢效果最差的是()。

(A)干热灭菌法(B)煮沸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

32.用乙醇消毒时,杀菌作用最强的浓度是()。

(A)60%(B)70%(C)80%(D)100%

33.紫外线引起细胞突变的主要原因是()。

(A)DNA链断裂(B)胞嘧啶的水合作用

(C)核酸和蛋白质的交联(D)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34.微生物对水活性(AW)的要求是()。

(A)霉菌<酵母<细菌(B)霉菌<细菌<酵母

(C)霉菌>酵母>细菌(D)细菌<霉菌<酵母

35.酸性食品的pH值是()。

(A)<(B)<(C)<(D)<

36.干葡萄酒与半干葡萄酒的分类,依据()。

(A)发酵方法不同(B)酒中的糖含量

(C)酒精含量(D)酒的味道

37.乳酸菌的同型发酵与异型发酵的共同点是()。

(A)都产生乳酸(B)都产生乙酸(C)都产生CO2(D)都产生乙醇

38.用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缺点是()。

(A)需要工厂化生产(B)生产周期短

(C)一种微生物产生多种酶(D)要求不同的发酵条件

39.低温保藏食物的原理是()。

(A)使微生物死亡(B)阻止微生物生长

(C)减缓微生物生长(D)防止微生物产毒

40.下面( )方法一般不被用作传代保藏。

(A)琼脂斜面  (B)半固体琼脂柱   (C)培养平板  (D)摇瓶发酵 

41.污染食物的主要微生物是()。

(A)细菌(B)霉菌  (C)细菌与酵母(D)霉菌与细菌

42.食物中最常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是()。

(A)粪肠球菌(B)葡萄球菌 (C)沙门氏菌 (D)大肠菌群

43.豆腐乳的鲜味来自()。

(A)加入味精(B)加入红曲粉

(C)加入辅料(D)大豆蛋白分解物

44.用光学显微镜的油浸镜头和10倍目镜观察细菌,这时的总放大倍数是()。

(A)500(B)1000(C)1500(D)2000

45.判定灭菌彻底与否的依据是()。

(A)细菌营养细胞被杀死(B)细菌芽孢被杀死

(C)肠道细菌全部被杀死(D)真菌孢子全部被杀死

46.细菌荚膜是细菌()。

(A)细胞膜的一部分(B)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一层膜结构

(C)细胞膜伸入原生质中的部分(D)细胞的特殊结构之一

47.噬菌体能在其中生长的生物细胞是()。

(A)动物细胞(B)植物细胞  (C)细菌细胞(D)真菌细胞

48.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cm(B)mm(C)μm(D)nm

49.青霉菌的无性孢子是生长在()。

(A)孢子囊中(B)帚状分生孢子梗上

(C)顶囊上(D)孢囊梗上

50.根霉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 (C)分生孢子(D)卵孢子

51.自然界中微生物数量最多的地方是()。

(A)田野上空的空气中(B)河流 (C)土壤耕作层(D)海洋

52.革兰氏染色的关健在于严格掌握()。

(A)结晶紫初染(B)碘液媒染

(C)95%酒精脱色(D)沙黄(番红)复染

53.下列物质属于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的是()。

(A)红曲色素(B)青霉素  (C)谷氨酸(D)黄曲霉毒素

54.革兰氏阴性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红色,这是由于()。

(A)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B)胞壁中类脂含量高

(C)不含肽聚糖(D)不含类脂物质

55.鞭毛被认为是细菌的()。

(A)接合通道(B)运动器官

(C)吸收营养的器官(D)用于附着寄生

56.高压蒸汽灭菌其温度应是()。

(A)100℃(B)115℃(C)121℃(D)135℃

57.在工业发酵中,接种时的菌种应处于()。

(A)稳定期(B)对数生长期 (C)延迟期(D)裒亡期

58.霉菌和酵母菌生长的pH范围是

(A)(B)  (C)(D)细菌细胞的核糖体是()。

(A)30S(B)50S(C)70S(D)80S

60.在食醋生产中黑曲霉的作用是()。

(A)酒精发酵(B)糖化  (C)蛋白质分解(D)氧化酒精

61.制作泡菜时,要在泡菜坛子上加水,其目的是()。

(A)使泡菜味出不来(B)降低泡菜坛温度

(C)保持坛内厌氧状态(D)使坛内CO2出不来

62.啤酒瓶上通常标有11°或者12°等,这是表示啤酒的()。

(A)酒精含量(B)酸度 (C)含糖量(D)麦芽汁浓度

63.为保持消毒乳有一周的货架期,牛乳消毒后应立即冷却到()。

(A)0℃(B)4℃(C)10℃(D)15℃

64.冷冻真空干燥法可以长期保藏微生物的原因是微生物处于( )的环境,代谢水平大大降低。

(A)干燥、缺氧、寡营养     (B)低温、干燥、缺氧

(C)低温、缺氧、寡营养     (D)低温、干燥、寡营养

65.酱油在食用过程中,有时其表面会产生一层膜,形成该膜的微生物是()。

(A)产膜酵母(B)枯草杆菌 (C)酒精酵母(D)球拟酵母

66.测量细菌菌落总数时,培养的温度是()。

(A)10℃(B)28℃(C)37℃(D)43℃

67.畜禽肉在放置过程中除了微生物作用外还会发生自溶,其主要原因是()。

(A)肉自身酶的作用(B)气体的作用

(C)代谢产物的作用(D)温度的作用

68.一种食品被多种微生物污染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机会()。

(A)均等 (B)不均等 (C)均等或不均等(D)拮抗

69.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的正确程序是()。

(A)95%乙醇→结晶紫→沙黄→碘 (B)结晶紫→碘液→95%乙醇→沙黄

(C)结晶紫→95%乙醇→碘液→沙黄 (D)沙黄→碘液95%乙醇→结晶紫

70.培养微生物的试管加棉塞的作用是()。

(A)保温(B)空气过滤除菌

(C)防止水分蒸发(D)防潮

71.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不含有()。

(A)肽聚糖(B)脂多糖 (C)脂蛋白(D)磷壁酸

72.细菌细胞的形状取决于()。

(A)细胞壁(B)原生质

(C)细胞膜(D)原生质和细胞膜

73.病毒能生长在()中。

(A)半合成培养基(B)合成培养基

(C)液体培养基(D)活细胞

74.革兰氏染色主要用于观察()。

(A)酵母菌(B)细菌 (C)霉菌(D)放线菌

75.霉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几丁质(B)肽聚糖

(C)葡聚糖(D)脂多糖和脂蛋白

76.曲霉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孢囊孢子(B)接合孢子

(C)分生孢子(D)担孢子

77.下列菌丝是由无隔膜多核细胞构成的霉菌是()。

(A)毛霉和曲霉(B)根霉和青霉

(C)毛霉和根霉(D)曲霉和青霉

78.酵母菌在食醋生产中的主要作用是()。

(A)淀粉糖化(B)产生醋酸

(C)产生色素(D)酒精发酵

79.制作酸乳最常用的菌种是()。

(A)嗜热链球菌和乳酸乳(链)球菌 (B)乳酸乳(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  (D)嗜热链球菌和发酵乳杆菌

80.下列食物的变质主要由霉菌造成的是()。

(A)牛乳(B)鲜肉  (C)饮料(D)大米

81.干热灭菌是食品卫生检验中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它不适用于()的灭菌。

(A)试管(B)吸管  (C)培养皿 (D)培养基

82.干热灭菌的温度应严格控制在()范围内,否则包装器皿的纸张和棉花会自燃烧焦。

(A)160℃-170℃(B)180℃(C)190℃(D)200℃

83.采用湿热高压蒸汽灭菌,()是影响灭菌质量的关键。

(A)灭菌时间(B)排除冷空气

(C)视锅内装量(D)压力表的指针

84.湿热蒸汽灭菌采用的灭菌温度为(),它适用于一般培养基的灭菌。

(A)100℃(B)160℃(C)121℃(D)130℃

85.人类通过微生物生产的食品有()。

(A)牛奶(B)火腿 (C)酸乳酪(D)黄瓜

86.真菌中发现的两类群生物是()。

(A)病毒和酵母菌(B)酵母菌和霉菌

(C)霉菌和细菌(D)细菌和原生动物

87.在脂肪分子中,脂肪酸和()分子连接。

(A)几丁质(B)胞嘧啶   (C)甘油(D)氨基酸

88.鉴别染色法是一种()的方法。

(A)显示微生物的不同结构(B)不同情况下采用

(C)将细菌划分成不同类型(D)用于不同显微镜观察细菌

89.革兰氏染色法经乙醇脱色、复染步骤后革兰氏阴性菌()。

(A)呈现兰紫色(B)呈现红色  (C)呈现无色(D)呈现绿色

90.革兰氏染色法经乙醇脱色、复染步骤后革兰氏阳性菌()。

(A)呈现兰紫色(B)呈现红色  (C)呈现无色(D)呈现绿色

91.细菌中链状球菌称为()。

(A)链球菌(B)微球菌   (C)八叠球菌 (D)葡萄球菌

92.有些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能存活是因为()。

(A)形成芽胞(B)只代谢葡萄糖分子  (C)没有细胞膜(D)没有染色体

93.出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B)降低微生物数量

(C)消灭所有微生物(D)只消灭体表微生物

94.真菌繁殖的主要特征是()。

(A)隔壁(B)孢子  (C)细胞壁结构(D)营养类型

95.一种啤酒酿造和烘焙的酵母专业名称为()。

(A)白假丝酵母(B)大肠杆菌   (C)酿酒酵母(D)毕赤氏酵母

96.真菌中半知菌亚门分类的得名是因为它们()。

(A)经过光合作用(B)菌丝无隔

(C)产生担孢子(D)缺少已知的有性繁殖周期

97.多数真菌生活在有()的地方。

(A)氧气(B)高碱和环境   (C)无氧的环境(D)富含CO2的环境

98.无性繁殖出芽过程发生在()中。

(A)所有真菌(B)酵母菌   (C)毛霉(D)曲霉

99.微生物是生产以下食品时的一种重要因素,除了()之外。

(A)酸菜(B)牛乳   (C)腌黄瓜(D)瑞士干酪

100.以下都是已确认的食品微生物污染源,除了()之外。

(A)动物粪便(B)紫外光  (C)土壤(D)污水

101.利用冷藏进行保存的一个缺点是()。

(A)冷藏不能杀死微生物    (B)冷藏不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谢

(C)冷藏能延长保存期     (D)冷藏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

102.过滤可以作为保存()的物理方法。

(A)肉(B)奶制品   (C)果酒和啤酒(D)罐装蔬菜

103.煮沸是保存食物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当食物富含()。

(A)营养(B)酸  (C)钙离子(D)维生素和矿物质

104.为了确认食品是否已经污染了粪便物,需检验()的存在。

(A)原生动物孢囊(B)腺病毒  (C)大肠杆菌(D)芽孢杆菌芽孢

105.对光学显微镜观察效果影响最大的是(  )。

 (A)目镜   (B)物镜    (C)聚光镜     (D)总放大倍数

106.( )不是鉴别染色。

 (A)抗酸性染色   (B)革兰氏染色  (C)活菌染色  (D)芽孢染色

107.食品检验中所用的培养基应()。

(A)集中煮沸处理(B)直接排入下水道

(C)直接倒入垃圾箱(D)直接倒入粪坑中

108.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内层成分是( )。

 (A)磷脂    (B)肽聚糖    (C)脂蛋白   (D)LPS  

109.细菌的生物氧化过程离不开酶,酶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B)脂肪   (C)糖(D)无机盐

110.霉菌的繁殖分无性和有性繁殖两种,主要以()生殖。

(A)孢子(B)菌丝   (C)出芽(D)分裂

111.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是()。

(A)消毒(B)灭菌   (C)防腐(D)杀菌

112.最常见的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是( )。

 (A)芽孢杆菌属  (B)梭菌属  (C)孢螺菌属  (D)芽孢八叠球菌属

113.磷壁酸是( )细菌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

 (A)分枝杆菌  (B)古生菌   (C) G+   (D)G-

114.目前最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是()。

(A)低温石蜡油法(B)砂土管法  (C)真空干燥法(D)真空冷冻干燥法

115.毛霉的菌丝是()。

(A)无隔多核(B)有隔多核  (C)有隔有分枝(D)无隔单核

116.在芽孢的各层结构中,含DPA-Ca量最高的层次是( )。

 (A)孢外壁   (B)芽孢衣   (C)皮层   (D)芽孢核心

117.培养真菌用的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属于()。

(A)天然培养基(B)合成培养基  (C)半合成培养基(D)选择性培养基

118.青霉的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孢囊孢子(B)子囊孢子   (C)分生孢子(D)卵孢子

119.异染粒是属于细菌的( )类贮藏物。

 (A)磷源类   (B)碳源类    (C)能源类   (D)氮源类

120.按鞭毛着生方式,大肠杆菌属于( )。

 (A)单端鞭毛   (B)周生鞭毛   (C)两端鞭毛   (D)侧生鞭毛

121.革兰氏阴性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红色,这是由于()。

(A)胞壁中肽聚糖含量高(B)胞壁中类脂含量高

(C)不含肽聚糖(D)不含类脂物质

122.性菌毛被认为是细菌的()。

(A)接合通道(B)运动器官  (C)吸收营养的器官 (D)用于附着寄生

123.大肠菌群检测时,其菌数是表示在()组样品量中的数量。

(A)100g或100ml(B)1g或1ml   (C)10g或10ml(D)1000g或1000ml

124.在含有下列物质的培养基中,大肠杆菌首选利用的碳物质是( )。

 (A)蔗糖    (B)葡萄糖    (C)半乳糖   (D)淀粉

125.下列()组霉菌的菌丝是由有隔膜菌丝构成的。

(A)毛霉和曲霉(B)根霉和青霉  (C)曲霉和青霉(D)毛霉和青霉

126.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一般为()。

(A)1%(B)2%(C)3%(D)4%

127.玻璃器皿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A)巴氏灭菌(B)干热灭菌  (C)间歇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

128.食物中最常见的粪便污染菌指示菌是()。

(A)粪肠球菌(B)葡萄球菌  (C)沙门氏菌(D)大肠菌群

129.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130.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光学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  (C)紫外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131.下列物质可用作生长因子的是( )。

 (A)葡萄糖    (B)纤维素   (C)NaCl(D)叶酸

132.大肠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133.兰细菌和藻类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134.硝化细菌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135.某种细菌可利用无机物为电子供体而以有机物为碳源,属于( )型的微生物。

(A)光能无机自养 (B)光能有机异养 (C)化能无机自养 (D)化能有机异养

136.大多数普通细菌发现的三种基本形态为()。

(A)三角形、方块形和长方形(B)六角形、二十面体和螺旋体

(C)球形、螺旋状和杆状(D)立方形、丝状体和长菱形

137.细菌的鞭毛()。

(A)所有细菌鞭毛数目相同(B)由糖类组成

(C)只着生于细胞的一端(D)由蛋白质组成

138.肽聚糖物质是组成()的成分。

(A)真核生物的核糖体(B)细菌的细胞壁

(C)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细菌的细胞膜

139.()不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膜跨膜运动的方法。

(A)主动转运(B)促进扩散   (C)渗透(D)翻译

140.原核生物细胞的核糖体()。

(A)在细胞核中(B)游离于细胞质中

(C)在内质网上(D)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41.化能无机自养微生物可利用( )为电子供体。

 (A)CO2(B)H2(C)O2(D)H2O

142.流动镶嵌模型描述的是()。

(A)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物质(B)真核生物鞭毛的结构

(C)原核生物荚膜的结构(D)原核生物细胞膜的结构

143主动运输过程分子运动()。

(A)顺浓度梯度(B)与浓度梯度一致

(C)逆浓度梯度(D)向低分子浓度区域

144.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A)是芽孢形成的位点(B)二者含有肽聚糖

(C)通过内质网连接到细胞核(D)由特异的蛋白质组成

145.水分子可通过( )进入细胞。

(A)主动运输    (B)扩散   (C)促进扩散    (D)基团转位

146.实验室培养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查氏培养基

147.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在()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8或以上

(C)在冷的温度下(D)只有病毒存在时

148.实验室细菌培养基能够加富通过()。

(A)添加ATP(B)添加血液

(C)添加包括培养基中的盐(D)添加钾的水平

14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50.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

(A)只在细菌中(B)在病毒和细菌中

(C)在真核生物中(D)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

151.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是不同的(B)在30分钟之内

(C)为3小时(D)为12小时

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