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1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4940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阅读1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阅读14.docx

高三语文阅读14

高三语文阅读(2018.12.11)

在奋斗中筑就成才梦想

丁雅诵

2018年11月2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清华大学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为全校老师提供了作业查重服务。

查重不仅通过知网检测系统进行数据筛查,还通过校内检测防止上下年级之间的相互抄袭,可以说是相当严格;

  华中科技大学去年出台管理办法,直接取消“清考”制度,规定未按要求完成本科学分的学生降为专科。

今年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按专科毕业;

  西南大学严格把关学生的学习过程,规定无故缺课、缺交作业、缺做实验累计1/3以上的考生,不能参加课程的考核;在校期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累计达12学分的,学校对其给予书面学业警示,累计达24学分的,给予退学处理;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想在大学里“混日子”越来越难。

  但有一些大学生过着“轻松快乐”的日子。

有的逃课成习惯,整日睡懒觉、追剧、打游戏;有的通识课不愿上、选修课懒得上、专业课坐在教室刷手机;有的交作业、写论文,完全就是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应付了事……直到毕业后才追悔莫及,觉得自己虚度了光阴。

  这些大学生为何能如此放松?

自我约束力的缺乏固然是一个重要内因,但同时,学校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会“网开一面”——统一安排一次对未及格学生的补考,只要这一次“清考”能过,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照拿不误。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教师多年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真正的研究型学习屈指可数,枯燥的课堂也让学生敬而远之。

  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既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能力水平,也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

  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专业的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金课”。

比如在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永川为本科生讲授《离散数学》。

陈永川教授每节课都会抛出一个题目给学生思考,并请得出结果的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解,这种启发式授课,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要严把出口关,改变学生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事实上,本科淘汰是全世界高校的通行做法,特别是国外著名高校。

有数据显示,美国常青藤盟校的本科学生淘汰率平均超过20%,英国高校的本科淘汰率在10%左右。

对照国际经验,我国高校也应该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希望大学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如何引导粉丝经济

孙佳山李宁

2018年11月22日来源:

光明日报

  近期,颜值崇拜、拜金、攀比、暴力等粉丝追星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与价值观相关的乱象不断浮出水面,引发社会舆论争议——粉丝们创造出了成百上千个专用术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语言体系,其中不乏“坐地排卵”“白嫖”之类的低俗词语;这个群体戾气丛生,掐架不断,一旦有人与自己意见相左,他们就会诉诸人肉搜索、人身攻击、诋毁造谣,甚至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粉丝的消费行为越发狂热,他们喊着“爱他就为他花钱、不花钱不是真粉丝”的口号,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生活费,理直气壮地掏空父母家人的钱包;大行其道的粉丝集资应援也成为问题频发的灰色地带,由于集资行为不规范,往往给诈骗等不法行为可乘之机。

  粉丝追星属于偶像崇拜行为。

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人们尤其是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往往容易将偶像视为其精神寄托和学习榜样,加以追随模仿。

偶像崇拜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青少年的心理世界,并对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堪称体现青年人价值观健康与否的晴雨表。

因此,在充分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青少年理性选择偶像,合理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对社会主流价值理念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从英雄模范到道德楷模,再到精英人士,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青少年群体的文化娱乐方式和情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他们心中“偶像”的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娱乐业迅猛发展,明星和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时尚光鲜的生活方式进入人们视野,受到青少年追捧。

一开始,明星与粉丝之间属于垂直式关系,追星族通过影视节目、演唱会、娱乐杂志等渠道了解明星,买几盘卡带CD、几张海报贴纸,每天听一听、看一看就满足了。

再狂热一点的追星族,也就是去机场接机、到片场探班。

进入新世纪后,在泛娱乐化浪潮的助推下,粉丝经济快速崛起,粉丝群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话语权越来越大。

为了迎合大众八卦心理,狗仔、媒体、网络、经纪公司几方合力,大量曝光明星隐私、炒作其绯闻,将其日常生活透明化。

对于粉丝而言,明星不再像天上的星星那般遥不可及,只能仰视敬重,而更像是关系平等、联结紧密的朋友、恋人、合作伙伴。

他们的追星行为也越来越强调明星与个体成长的参与性、伴生性。

除了以前那些常规活动,粉丝在网络上组织无数个应援站,刷流量、控评论、造话题、炒热度,深度参与到明星形象运营的商业活动之中。

在新的粉丝文化结构下,明星和粉丝结成了一荣俱荣的利益情感共同体——前者需要流量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参加演艺活动的机会;而后者为了让自己心仪的明星持续走红,创作更多被他们喜爱的作品,而使尽浑身解数为其冲销量、刷票房、造声势,提高市场指标。

从某种程度上说,粉丝群体已成为左右偶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

从单纯的仰慕者、追随者,到明星的制造者与推动者,青少年粉丝在追星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参与到明星工作生活中的欲望进一步膨胀。

他们的狂热极易被资本利用,其中一部分盲目而缺乏理性的人就这样在市场的纵容怂恿之下走向疯狂,使应援行为僭越了道德底线,变成扰乱影视行业秩序、干预社会健康发展的“暴行”。

  如若往更深层次思考,当前粉丝文化的形成与我国社会结构的内在变化不无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脚步加快,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家庭结构逐步瓦解,人际关系疏离,青少年的社会化、个体化趋势越发明显。

再加上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生存所造就的“群体性孤独”,使这一代人渴望获得参与感、伴生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这些诉求正好可以在与明星的高频互动、参与粉丝组织的活动中得以实现。

只有充分理解这种深层社会结构性变化,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当前青少年粉丝群体价值取向得以塑形的根源所在。

  引导偶像崇拜行为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一个有效途径。

而从偶像概念和崇拜行为的变化去把握青年价值观的变化,才能让“引导偶像崇拜行为”这个方法真正起到作用。

首先,社会进步,观念更新,“偶像”概念的变迁是一种必然,但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等传统榜样被娱乐明星所掩盖,却不是必然。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将选择偶像的视野从娱乐明星的狭小范围之中转移出来,就必须塑造弘扬更多具有人格魅力,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楷模。

其次,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应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充满包容、尊重、温情的成长环境,搭建主流文化与粉丝文化之间沟通的有效渠道,引导粉丝以更加理性积极的心态认识“偶像崇拜”这件事——不能只图一时的情感宣泄或寻求逃避现实的港湾,而应以精神的成长和个体的完善为目的,从表层感性地崇拜向深层理性地敬仰转变。

再次,相关部门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当前粉丝群体的情感结构、文化经验和自我认知的结构性变化,避免管理手段、方法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抵制资本对粉丝文化的投机、利用、操纵。

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规范网络文化秩序,提高用网治网水平,进而系统性地实现我国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者:

孙佳山,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宁,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后)

“敢”字当头“干”字为先

2018-11-22新华网宋 燕

  “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

  40年风雨兼程,40年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紧踏时代节拍,紧跟发展脉搏,继往开来、不畏艰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改革之路、发展之路。

  40年改革开放实践生动地告诉我们:

无论是个人的成长、民族的兴旺还是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创新和实干精神。

只有“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才不会闭目塞听、固步自封,最终被历史所淘汰,才能告别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昨天,迎来丰衣足食、国富民强的今天,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敢为人先,守正创新。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

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经济特区设立到自贸区建设,从“天眼”探空、“蛟龙”探海,到神舟飞天、高铁奔驰,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科技创新,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任何一项创新都离不开敢为人先的魄力,出发点无不是利国利民。

可以说,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使人民摆脱贫穷,使国家走向富强的守正创新史。

  勇于实践,矢志奋斗。

改革开放40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40年,一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凭着一股子勇于开拓实践的创造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坐享其成,就此止步。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力传承,滴水石穿、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每一个宏伟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勇于实践,离不开矢志奋斗。

  回首过去,如果没有改革者敢为人先的创造力,勇于实践的行动力,中国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穿越改革开放40年的时光,如今我们满怀信心再出发,更要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顺时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创新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敢”字当头,“干”字为先,未来可期!

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孔乐琪

戎国强

(2018年11月26日钱江晚报)

  近日,网上热传一段视频,是美国电影学院编剧系的中国留学生孔乐琪的毕业演讲。

对她的演讲,很多人这么评价:

“害羞内敛”是不少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刻板印象。

而最近,有这样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电影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一段惊艳的演讲……

  这段话将这个女孩置于中国/美国的二元语境中:

外国(美国)人如何看中国人?

作者试图代表中国人对这种看法作出某种回应。

这种回应是很挣扎的:

不接受这样的“刻板印象”,要摆脱这样的“刻板印象”。

当这个女孩出现后,就被拿来作为一个证据:

你看,我们中国人不是你说的这样,中国人也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侃侃而谈,让听众哈哈大笑,毫不怯场……但我觉得,这种自豪感是可疑的。

这几乎就是承认“含蓄内敛”不是一种好的个性,是要摒弃的东西——这种抵制的背后的标准是什么?

来自哪里?

还是欧美人的眼光,还是欧美人的审美标准,还是落入了欧美的评价标准。

  孔乐琪的演讲效果确实好,台上就坐的老师、官员,台下的学生,笑成一片,一点不输奥巴马。

这是美国式的演讲:

用故事暗示、比喻,一语双关;在现场抓取最新发生的细节说事,以机智征服听众,以自嘲卖萌……一个留学生,在美国呆了那么多年,会运用美国式的幽默,并不令人意外。

融入并能够运用所在国的文化,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所不了解的,这个视频也没有介绍的——孔乐琪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她求学过程中的种种努力,对准备或正在国外留学的年轻人或许更有启迪、激励作用。

毕业演讲,只是她努力多年之后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当媒体或社会公众将孔乐琪置于文化二元的语境中,用她作为“自豪感”的依据时,大概她的父母看女儿时的眼光,是最少甚至是不带文化区别心的。

作为父母此时的心情是最单纯的:

欣慰。

  孔乐琪或者其他留学生,在融入美国文化,学会了美国式的表达时,难道就没有保留一点中国人“害羞内敛”吗?

“害羞内敛”或“含蓄内敛”真的不是一种好的个性,应该摒弃吗?

一个人就不能有时“含蓄内敛”,有时“侃侃而谈”吗?

为什么要将两种不同的个性人为地对立起来呢?

这种非此即彼的狭隘思维,不但中国人有,美国人也有。

  孔乐琪的演讲当然是典型的美国式,但是,其中的美国式幽默,与中国人的含蓄倒是相通的:

不直说,戒直白;倒是很多中国人在公开场合的语言活动比如演讲、报告,倒是既没有美国式的幽默,也没有中国传统的含蓄。

含蓄,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艺术特征。

简单地否定含蓄内敛,很没有文化。

但如果将中式的含蓄以西方的幽默手法表达出来,这也真是学贯中西的一种体现,这也是网上对孔乐琪演讲赞赏声一片的根本原因。

让每个人心里都有规则

王慧敏

2018年11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如果心无规则,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时常会酿成大事甚至大患:

  不久前,杭州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幼子在小区散步,突然,一条没有拴绳的狗冲了过来,冲着孩子狂吠。

护子心切的母亲急忙驱狗。

岂料,这下子惹恼了狗主人,那位男子不由分说将母亲摁倒在地一顿猛揍……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那位母亲的手指被打断裂,而行凶者被刑拘。

  探寻问题起因,与狗的主人罔顾规则不无关系。

遛狗牵绳,无论在哪座城市,恐怕都应该是最基本的规则。

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将规则踩在脚下。

  生活中,这种明知故犯、罔顾规则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谁有心统计一下,今年被曝光的“霸座男”“霸座女”绝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对号入座可是人尽皆知的常识啊!

  不管哪个小区,管理部门的墙上恐怕都贴有一套细得不能再细的规章制度,“不许大声喧哗、不许乱倒垃圾……”可这些规章真都起到作用了吗?

你要午休,可楼下呜里哇啦在学吹号;门口就有垃圾箱,可总有人喜欢把垃圾袋丢在楼道里……

  这些年,有关社会公德的教育,我们不可谓抓得不紧,为什么各种不文明现象依然发生?

究其原因,除了公德意识在这些人心中没有生根外,恐怕还与约束乏力有关:

  一是,有些职能部门小视小事,认为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酿不成大的祸患,不去认真对待。

楼上那家女主人经常三更半夜穿着高跟鞋走来走去,劝说不听去社区投诉,谁知接待的工作人员轻描淡写一撇嘴:

“这些都是小事!

邻里之间嘛,大家都要互谅互让!

  二是,法规空白处太多,出了事,找不到相应法规惩戒,或是处罚力度太弱。

比如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并没有太多实质性惩罚措施,违法违规成本太低甚至没有,让一些人对规则视若无睹,有时甚至对自己的一些无耻行为不以为然,肆无忌惮。

  法律界有一句名言: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这句话的前提是心存善良;倘若心存邪恶,就会设法钻法律的空子,甚至公然践踏法律。

对于这些人,仅凭善心去感化,显然还不够。

事实告诉我们,不让无耻付出代价,无耻就永远畅行——敢于无耻,是因为心里有“无忌”撑腰。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枫桥经验”。

“枫桥经验”从源头看,强调的是“讲事说理”。

岁月沧桑,经过群众的不断创新,“枫桥经验”迄今已经发展成了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融合”。

“枫桥经验”告诉我们:

要想整饬生活中的种种不文明现象,栽下文明的种子,培育善良的土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这是建起“道德高楼”的基石。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管理的刚性,也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社会和谐,就是要把人性中的善唤出来,把人性中的恶压下去。

要把人性中的恶压下去,离不开完善的法治,更离不开执法的刚性。

有了刚性,人们才能对制度产生敬畏;而每个人心里都有了规则,行为才能不失范。

日本环境之整洁,为世人称道。

你知道日本是怎么治理乱扔垃圾的吗?

日本法律明文规定:

乱丢弃废弃物者最多可被处以5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0万日元。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也加大对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环境会是怎样?

中国,才是我们最珍视的奢侈品

林峰

2018年11月23日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a(杜嘉班纳)以一种傲慢无知的负面形象,进入中国普通民众的视野。

不仅在一则关于“起筷吃饭”的广告片中涉嫌歧视,更有一名设计师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公然辱华。

事件甫一曝光,就引发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不少中国艺人也相继退出原定于近期举办的大型时装秀。

更令广大民众气愤的是,从歧视广告到公然辱华,从宣称账号被盗到轻描淡写高呼“不幸”,杜嘉班纳后续的一系列敷衍操作使其成为众矢之的。

就在今天,杜嘉班纳创始人发道歉视频,“正式向所有全球华人致上最深的歉意”“绝对不会忘记这次的经历及教训”“竭尽全力更加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并用中文“对不起”作为道歉视频的结尾。

“偏见是无知的产物”。

如果说缺少对一国文化的理解尚属格局不高和能力不足,那么刻意歧视和公然侮辱一国文化和一国人民则直接彰显狭隘的心胸和分裂的嘴脸。

回顾杜嘉班纳辱华事件的始末就会发现,一边是“DGLovesChina”的时装作秀,一边是“无知肮脏”的破口大骂,堪称将180度转弯的“精分”态度集于一身。

这正应了网友的评价“你不爱中国,你爱钱”。

企业市场逐利无可非议,但倘若赚了中国的钱,还想侮辱中国的人、中国的文化,未免误解了中国市场,错看了中国文化,低估了中国人民。

根据一份奢侈品市场的最新报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消费额超过5000亿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上升到46%。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民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也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这让中国市场成了不少国外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只不过,跨国贸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业买卖,而是包含了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内涵在内的综合行为。

保持真诚相待的尊重,具备互惠共赢的态度,形成客观诚恳的认识,才能赢得中国人民的好感,共享中国市场的红利。

正如外交部回应的那样,“与其来问外交部发言人,不如去问一问中国的普通民众,看他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实际上,从奔驰海报辱华事件到瑞典电视台新闻辱华事件,再到杜嘉班纳辱华事件,在这些风波中受伤的从来都是最普通、最无辜的中国人民。

无论是因为无知还是源于傲慢,不管是由于疏忽还是主观抹黑,这些令人愤慨的行径都低估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都引起了13亿多的中国人民的反感,都触及了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一点都不能少”的底线。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无畏于这些嘈乱刺耳的杂音,变得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保持自己的主流叙事,让真正的中国声音响彻世界。

“欺人者亦自欺”。

对杜嘉邦纳这样的企业我们只想说,中国人民真诚欢迎那些懂得尊重的企业来华发展,明确拒绝那些口是心非、恶意中伤、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恶劣行为。

因为只有中国,才是我们最用之不觉、也是最珍视的奢侈品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宋威

2018年11月2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总是让人心生感慨。

大多数人越老越怕添新岁,诗人却与众不同,面对新春欢喜雀跃,因为他觉得,年纪开始了第七个10年的人,屈指算来,并不多见,故此值得高兴。

可见,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面对年岁的更迭如此,面对工作、生活亦然。

有的人正经历“成长的烦恼”,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机”;有的人在前进的坡坎上挥汗如雨,有的人在事业的瓶颈处辛苦劳碌。

倘若一味盯着劣势、不足,感物伤怀,颓唐气馁,只会进退无据;调整视角,换个心境,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心态决定状态,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

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心有所向,行有所达。

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有人说,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

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

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十几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

但谷文昌并没被失败和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

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

这样的责任感,让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以积极心态努力应对。

  有时,保持好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像读书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表象,另一只眼睛洞察本质、探寻规律,内心自然就有底气;用一只眼睛察看万物,另一只眼睛审视自我,分清利弊、见贤思齐,自能收获沉稳练达的气质。

跳出思维窠臼,警惕“空间迷向”,拒绝人云亦云,方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让好心态始终相伴。

  “世界如一面镜子:

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以良好心态面对世事,始终保持微笑、振奋精神,不怕暗礁、不惧荆棘,生命总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1

  今年暑假,我坐上火车独自去云南旅游,半路上,对面的座位新上来一位旅客。

这是位气质优雅的女性,她身上有一种深沉到骨子里的书卷气,让接触到她的人如沐春风。

  上车后不久,我注意到她从包里翻出一本书,认真地读起来。

我扫了一眼封面,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周围的人都在低头刷着手机,唯有她捧着一本书,读得如痴如醉。

  过上一会儿,兴许想休息一下,她合上书本,把头扭向窗外,欣赏起风景来。

她散发出的淡然知性的气质,让一向不爱和人说话的我,也忍不住想和她聊一聊。

她就像一本封面唯美、内在隽永的好书,让你忍不住想要翻开看看。

  我微笑着对她说,看你的气质,就知道你是个文化人。

她轻轻一笑,说自己只是一个小学老师,并没有多高的学历,只不过从小就喜欢看书。

  随着更深入的交谈,我了解到眼前这位女性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县城。

单亲家庭长大的她,相貌平平,一度很自卑。

平时她是个寡言的人,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有一次她在老师家借了一本书《简·爱》,主人公的自尊自立、勇敢坚强,深深震撼了她,原来贫穷又不好看的孤女也可以骄傲地追求到自己的幸福。

她从书中看到了生活的一缕曙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她开始抛开无谓的自卑,在学习上更加用功起来,最后考入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在家乡的小学当了老师,实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梦想。

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依然是读书。

2

  我问她,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她说,读得最多的是经典作品。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要选择最有营养的书籍来丰富自己。

  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国外的一些经典名著,总是让她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她的最爱,她说里面的众多人物有各自的性格特点,能让人深刻体会到人情百态,读完有种感同身受的共鸣。

  她鼓励她的学生要多读课外书,尤其推荐多读经典作品。

她对学生们说,文学名著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帮助我们认识人,认识社会。

人性之美与人性之恶,在经典作品中均有充分的展现。

这些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阅读中,人的精神世界会不断得到升华。

  她告诉我,这次是利用暑假的时间出门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她想要的最大的幸福。

  读书,让平凡的她活成了自己的“精致女王”,让她明白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对生活充满热情,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气质,并坚持不懈地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