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25416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人教版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人教版)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

A.铅笔的长度B.课桌的高度C.黑板的长度D.教室门的高度

2.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内的座椅

B.路边的树木

C.窗外的楼房

D.远处的高山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B.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是因为音叉振动变快

C.赣州城区禁放鞭炮,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渔船上安装的声呐系统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的位置

4.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

5.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二、多选题

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跳棋A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B.跳棋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物和像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D.把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跳棋B之间挡住B,从跳棋A这一侧看不到像

8.入冬以来气候干燥,赣州地区多处发生火灾。

如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的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与空气相比(  )

A.温度较低,大量聚焦在房间上方B.密度较大,大量聚焦在房间上方

C.温度较高,大量聚焦在房间上方D.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

三、填空题

9.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10.如图,在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中,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

方法A是相同路程比时间:

方法B是_____。

速度公式

的定义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选填“A”或“B“)是相同的。

11.有一种“声纹门锁”,它是通过识别声音的_________来开门的。

当有客人敲门时,越用力,敲门声的_________越大。

(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2.宋词《解语花.上元》中描写元宵节“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飘麝”,其中“箫鼓喧”中的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产生的;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

13.春天到了,湖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

晚上,行走在湖边的人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原因是________;看到灯光下自己的影子原因是______。

14.赣州展开社会文明大行动,规定汽车礼让行人,在斑马线处安装摄像头,抓拍违规车辆,摄像机的镜头是_____镜头,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像(填“实”或“虚”)

15.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_____(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_____(填“液态”或“气态”)水。

16.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7.如图所示,两个形状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根据图中液面的高度和液体密度知识,可知A液体是_____,B液体是______。

(ρ水>ρ酒精)

18.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则水全部变成冰后的体积为_______cm3。

(ρ冰=0.9×l03kg/m3)

四、简答题

19.炎热的夏季,小军同学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放人冰箱冷冻室,当瓶内水完全结冰时拿出,发现塑料瓶底明显向外凸起,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并举一个生活中因水结冰带来危害的例子.

五、计算题

20.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光学、力学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º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º角的位置时用时6s。

求飞机的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º时,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

4:

5)。

 

21.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22.现有一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900g,求:

(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六、实验题

23.以下是某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_____.

(实验器材)小车、_____,_____、斜面、金属挡板、小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的物理量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s/cm

45

55

时间t/s

2.5

2.0

平均速度v/(cm•s﹣1)

(实验分析)

(1)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c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cm/s,小车全程是做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4.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

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____的实像。

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____(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_____(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____(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

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____(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25.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

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刚妈妈从银座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小刚想利用在学校学到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来测量花生油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借来了有关器材,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小刚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的指向仍然如甲图所示。

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最后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

;

(3)将花生油倒在量筒里,如图乙所示。

花生油的体积为V=_____cm3;

(4)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倒在空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_____g;

(5)小刚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____kg/m3

(6)已知该花生油的密度在

之间,请你根据小刚的测量结果分析,小刚的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铅笔长度约15cm;课桌高度约80cm;黑板长度约4m;教室门高度约2m。

2.A

【解析】

【详解】

硬币屹立不倒是因为硬币相对于高铁是静止的,此时选择的参考物可以是车内的座椅,故A正确,BCD错误。

3.A

【解析】

【详解】

A.我们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铃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选项符合题意;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敲击音叉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与振动频率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C.赣州城区从2019年5月开始禁放鞭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不符合题意;

D.渔船上安装的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确定鱼群的位置,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A.黑色硬纸板会吸收所有色光,则不应该用黑色硬纸板来显示光路,故A错误;

B.由于平面镜成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则当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当光垂直于入射面由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蜡烛燃烧变短后,由于光线斜向上经过凸透镜发生折射,则光屏上的像应向上移动,故D错误;

5.B

【解析】

【详解】

A.春季,小明进行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手感到凉,故B正确;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6.D

【解析】

【详解】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ρ=

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由ρ=

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C错误;

D.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

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

7.AC

【解析】

【详解】

A.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和像的大小相等,跳棋A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正确;

B.跳棋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和像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故C正确;

D.跳棋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把纸板放在玻璃板和跳棋B之间挡住B,玻璃板仍然能反射光,所以从跳棋A这一侧仍然能够看到像,故D错误;

8.CD

【解析】

【详解】

若被困火灾现场,建筑物内的受困人员应捂鼻、弯腰迅速撤离火场,这是因为发生火灾时,温度较高,有毒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空气密度,则有毒气体大量聚集在房间上方,AB选项不符合题意,C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D。

9.12.70

【解析】

【详解】

[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物体左侧与12.00cm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7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70cm−12.00cm=2.70cm。

10.相同时间比路程B

【解析】

【详解】

[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B:

相同时间比路程;

[2]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因此选B。

11.音色响度

【解析】

【详解】

[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所以,“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2]响度与振幅有关,当有客人敲门时,越用力,门的振幅越大,即敲门声的响度越大。

12.振动信息

【解析】

【详解】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箫鼓喧”的鼓声是由于箫鼓的鼓面振动产生的;有节奏的鼓声通过空气向四周传播开来,人们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说明鼓声可以传递信息。

13.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详解】

[1]湖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灯饰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灯饰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一个黑暗区域,就是影子。

14.凸实

【解析】

【详解】

[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摄像机的成像原理是: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水蒸气液态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非常低,周围空气有许多水蒸气;

第二空.这些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而成的液态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16.熔化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

0℃的冰变成0℃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

17.酒精水

【解析】

【详解】

第一空、第二空.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由题图可知A液体体积大,由ρ=

可得,A的密度小于B的密度,A是酒精,B是水。

18.2.5500

【解析】

【详解】

[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根据ρ=

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

ρ′=2.5kg/m3;

[2]水结冰后质量不变,

m冰=m水=450g,

冰的体积:

V冰=

=500cm3。

19.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瓶内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V=m/ρ可知,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所以塑料瓶向外凸出.实例:

水管结冰破裂等.

20.456m/s;342m/s

【解析】

【详解】

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之比为3:

4:

5,h=2052m,则飞机飞行的距离

,所以飞机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1.

(1)22cm3

(2)1.2g/cm3

【解析】

【详解】

(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g-25.4g=22g

由ρ=

得,玻璃瓶的容积:

V瓶=V水=

=

=22cm3

(2)玻璃瓶中装满待测液体时,待测液体的质量:

m液=m3﹣m1=51.8g-25.4g=26.4g

待测液体的体积:

V液=V瓶=22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

ρ液=

=

=1.2g/cm3.

答:

(1)玻璃瓶的容积为22cm3;

(2)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2g/cm3。

22.

(1)600cm3

(2)1.17g/cm3

【解析】

【详解】

(1)水的质量:

根据

可得,瓶子的容积:

(2)液体的质量:

答:

(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是600cm3;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1.17g/cm3。

23.

刻度尺秒表1822.2变速减小

【解析】

【详解】

[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3]根据实验原理知道,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刻度尺和秒表;

(1)[4]由表格数据知道,小车在AB段的路程是:

sAB=45cm,tAB=2.5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

[5]小车在AC段的路程是:

sAC=45cm+55cm=100cm,tAC=2.5s+2.0s=4.5s,

所以,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6]由于AB段的速度小于AC段的速度,说明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2)[7]斜面的倾角越小(坡度越小),小车运动时间越长,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所以,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斜面的坡度。

24.同一高度缩小10cm<f<20cm注水短右侧凹

【解析】

【详解】

(1)[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

(3)[4][5]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

(4)[6]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

[7]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25.自下而上B98保持不变减少热量散失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解析】

【详解】

[1]实验器材的安装遵循由左到右,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确定点燃酒精灯的高度,再把铁圈固定在酒精灯的外焰处,然后依次放烧杯纸板温度计;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故B正确;

[3][4]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是98℃;

[5][6]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盖住烧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同时也可以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 计上影响读数);

[7]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故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26.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20620.85×103见详解

【解析】

【详解】

(1)[1]图甲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所以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2]天平平衡后,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天平的右端下沉,要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3)[3]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

(4)[4]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5)[5]花生油的质量:

花生油的密度:

(6)[6]在将花生油向烧杯倒时,有部分残留在量筒壁,导致测量的花生油质量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