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1410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20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docx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计方案

1概述

1.1调查区概况

位于省的东北部,东经114度14分至114度46分,北纬34度53分至35度14分。

县境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

面积122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6万亩。

辖19个乡镇,607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该县地处黄河的故道,地貌复杂,沙岗、平原、洼地兼有,黄河大堤以南滩地较高,其余地势低洼。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海拔65-72.5米。

黄河从县南和县东流过,境流长56公里。

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1.2工作围及工作容

本标段工作围包括2个乡镇,工作容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调查、地籍测量、登记发证。

2作业依据

2.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3)《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

(4)《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5)《确定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8)《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9)《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10)《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

(11)《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

(12)《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

2.2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发〔2007〕48号)

(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国土调查办发〔2007〕54号)

(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土调查办发〔2007〕55号)

(8)《中华人民国行政区域代码》(GB/T2260-2002)

(9)《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

10000、1:

50000数字高程模型》(CH/T1008—2001)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13989—1992)

(11)《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GB15968—1995)

(12)《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2006〕153号)

(13)《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豫国土资发〔2006〕48号)

(14)《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技术规定〉的通知》(豫国土资发〔2002〕61号)

(15)《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CJJ/T73-2010)

(16)《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CH/T2009-2010)

(1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9)包含但不限于以上规和标准。

以上规和标准如有变化,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3平高系统

平面采用19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4°,3°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980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

长半轴a=6378140m

短半轴b=6356755.2882m

扁率=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947

(如果调查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过远,投影长度变形值超过CJJ8-99《城市测量

规》规定的2.5cm/km的要求。

则需要增加变换中央子午线的分析)。

4项目组织

4.1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技术负责

一生产负责

1

r

1

安全负责

质检负责

1

1

r

 

1

1r

-一*

十二

 

 

4.2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项目部成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生产负责、安全负责、业负责、质检负责,统一调配人力、设备,共同协调、合理安排、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及其它各方面的问题;由项目部统一管理施工进度和资料整理,保证按时提交合格的资料。

(1)项目经理

对项目进行全面负责,从宏观上对项目的人员、设备、资金、进度、质量进行控制,协同技术负责、生产负责、质量负责、安全负责,按要求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负责和甲方的沟通和交流,确定现场的组织系统,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制定培

训计划、负责项目产品实现过程的控制,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对最终产品质量负责。

(2)技术负责

执行本项目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策划、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的

编写,制定项目进度计划、负责过程不合格产品的纠正和处置,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做好项目部的技术培训工作,在技术上给予作业人员以全面指导。

(3)生产负责

负责项目的生产的管理。

根据工期要求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方案的实施,并根据生产进度、及小组组长的要求进行人员和仪器的调配,按合同和国家规程及用户要求对项目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加强业务调度和作业部门在项目中的全面管理、组织优化,从事生产协调和对外联络,并负责施工中所需材料的申请购买等。

(4)质检负责

是项目质量的管理人员,负责对产品的检查、验收工作,对不合格产品予以识别和控制;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负责项目实施过程和最终产品质量的监督工作,并带领质量检查员一起负责本项目的质检;对经检查后提交的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5)安全负责

负责项目中人员、车辆、仪器、伙食的安全工作。

检查安全工作,召开安全会议,使作业员有一定的安全防意识。

(6)业负责

负责野外所采集数据的绘制与管理。

(7)后勤负责

负责整个项目组的后勤工作

4.3项目人员配备

本项目计划投入作业人员30余人,其中项目经理1名、生产负责1名、技术负责1名、安全负责1名、质检负责1名,业负责1名,后勤负责1名;下设6个外业作业组,1个业作业组,其中工程师4名,助工及技术员若干名。

项目组成员情况表

技术职称

人员数量

高级工程师

2名

工程师

4名

助理工程师

5名

测绘技术员

8名

调查技术员

12名

其他人员

4名

4.4主要技术人员投入情况

主要技术人员情况表

序号

性别

学历

职称

从事该工种年限

1

2

3

4

5

6

7

8

9

10

4.5主要仪器设备计划

序号

设备

名称

型号

现状

(新旧程度)

数量(台)

自有或

租赁

1

2

3

4

5

6

7

8

9

5项目实施技术流程和方案

本项目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地籍图测绘、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登记发证、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等。

5.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调查

1.1项目容

宅基地使用权调查用权以第二次全县土地调查围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地类代

码203)围为基础,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利用实测法查清农村居民点围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土地注册登记。

形成权属界线成果资料,制作1:

500村庄地籍图,该项调查称为村庄地籍调查。

根据符合土地等级要求的权属调查资料,将宅基地使用权和村庄的其他土地使用权登记给具有使用权的单位或者个人。

采用相邻各方指界并签字确定各自的权属界线,界线指认结果和宗地草图作为权属调查结果。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调查的主要工作容包括:

1)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在村庄对农村宅基地权利人的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涉

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并填写权属调查表格;

2)地籍测量。

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

数字化地籍测量要使用支持

CORS勺GPS接收机、全站仪等现代测绘设备和GIS技术,按生产建库一体化的要求进行。

本项目除要测量每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及其他地籍要素的位置、形状,

面积外,城乡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权属、位置、占地及用途等也一并调查和测量;

3)资料整理。

按照《全国农村集体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土地基础数据库技术规》的要求,将农村土地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入库标准;

4)统一时点汇总。

结合全国农村集体土地调查统一时点汇总的要求进行数据更新、汇总和提交。

1.2已有资料及分析

1)1:

500及1:

2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

2)修测区域1:

500数字化地籍图;

3)xx年至xx年获取的卫星影像所制作的正射影像图;

4)历年以来的土地登记资料;

5)其他职能部门与土地调查信息有关的资料及图件。

调查区以大量农村居民地为主。

除权属登记情况需进一步核实外,其余房地产等均已办理土地或房地产登记。

1.3人员组织安排

成立以呈胜为项目经理的项目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行政事务、生产施工及工程质量。

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

项目组成员情况表

技术职称

人员数量

高级工程师

2名

工程师

4名

助理工程师

5名

测绘技术员

8名

调查技术员

12名

其他人员

4名

1.4项目进度安排

我公司响应招标方的要求,保证在2014年12月15日前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1.5作业依据

1.5.1数学基础

1)米用1980坐标系,3°分带咼斯-克吕格投影;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地籍图采用1:

500比例尺,按50cmX50cm矩形分幅;宗地图一般取1:

200、

1:

500、1:

1000、1:

2000等几种比例尺,按A4或A3规格绘制

1.5.2技术依据

《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省城镇地籍调查补充规定》

《土地登记规则》

《土地权属争议暂行办法》

《全国土地分类》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一部分GB/T1794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18314-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GB12898—91

《城市测量规》(CJJ8-99)

《地籍测量规》(CH5002-94)

《地籍图图式》(CH5003-94)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2007年,第40号令)《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包含但不限于以上规和标准。

以上规和标准如有变化,以最新发布的为准。

1.6技术方法:

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以及已有的土地登记和土地权属资料,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围外的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权属调查(核查);依据统一布设的控制点,采用调绘法与实测法相结合的方法,逐地块确认组、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

调绘法:

根据确认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归属结果以及签订的权属界线协议,在工作底图(1:

1万正射影像图)上刺出权属界线拐点位置,调绘权属界。

实测法:

对于三村(或组)交界点、建筑物密集的镇区部、以及有争议或达成协议的权属界线拐点,采取实测法,利用GPS或全站仪,测量其界址线和界址点坐标形成权属界。

获取农村居民点用地外每宗宅基地的权属、界址、用途、面积、分布及土地利用情况等信息、在查清、确认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按照《土地登记办法》和有关规定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总登记,并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1.7作业流程

根据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按照实事原则、统一要求原则、数字化原则、继承性原则、充分利用原则等,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调查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包括: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业数据处理、质量检查等,详见下图:

1.8权属调查

1.8.1基本原则

一、充分使用已有成果的原则

凡是已有的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资料、行政区域勘界资料、图件、数据等成果,经复查、审核无误的均应使用,避免重复调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实事的原则

坚持尊重历史、事实,真实反映调查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土地调查工作的任务、质量、进度等,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统一标准和规,提供科学、现势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三、统一作业的原则

作业队伍在承担项目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疑难(例如国家或省、市标准未涉及到的技术规或要求或数据库标准等)、建议和经验必须及时汇报市土地调查办,市土地调查办迅速组织安排监理单位、技术指导与和质量管理小组会同所有作业队技术骨干召开业务技术交流会议,博采众议。

在广泛收集信息,讨论技术指标,统一规要

求后,记录在合同履约表上,作业队伍必须统一思想,遵循和掌握合同履约表容才能继续下一步的作业操作。

四、分期分批成果提交的原则作业队伍在承担项目过程中,应结合各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分片提交成果资料(包括地籍调查、控制测量、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等),并按照该原则妥善组织项目生产与质量检查,所提交成果必须是经过二级检查(项目部专职检查员检查与单位质检部门最终检查)。

1.8.2权属资料利用及规程

权属调查前可向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并收集房产登记资料。

现场调查时向宗地权属人收集权属来源资料包括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划许可证、土地证、房产证等。

充分利用房产登记资料,实地核对登记资料的正确性,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座落、四至登记是否与登记容、附图相符。

对于界址未发生变化的宗地,不需重新指界;界址发生变化或未进行土地、房产登记的宗地(新增建设用地)需要进行指界,测量界址点坐标,调查权属人信息。

权属界线调查除遵照《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执行外,须遵守以下规则:

(1)根据调查计划,分区、分片公告通知或通知权利人按时到现场指界,指界人要出具法人身份或法人委托证明。

(2)界址调查必须查清本宗地的座落,界址点、界址线位置,界标物类型以及与四邻宗地的相关位置。

(3)宗地的座落包括地名和门牌,地名应采用标准地名。

(4)界址调查原则上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或委托代理人到现场指界并签名认可,以下情况可只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签名:

1本宗地与邻宗地有间距的宗地;

2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或已登记发证,用地红线与实际界线吻合的宗地,可免签名;

3界址线无争议部分可各自签,不用互签;

4由双方达成书面协议调整界址线的部分须就该段界线履行自签互签手续;

5商品房、公寓楼等用地,界址线按照已有的权属资料确定的宗地,不需指界签

(5)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的,要查清各自单独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界线。

(6)属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批准用地界线确定,多用部分作为块地,在调查表中注明,属批多用少的,原则按实际使用围定界,代征的市政建设用地,应按规定进行扣除,按扣除后的围定界。

(7)历史没有权源文件的宗地,一般按土地使用现状标界。

(8)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应记录争议情况,将争议部分列为一个地块一争议地块,待后处理,其他部分将其划为宗地进行调查。

1.9地类调查

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将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用地及特殊用地”的单一地类图斑部逐宗进行土地利用类别的的详细分类。

土地利用类别以宗地为单位进行调查,按宗地的实际使用用途,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至二级分类。

建制镇用地、村庄用地、采矿用地、风景名胜用地及特殊用地等图斑的围线要与农村土地调查时的图斑线相衔接。

分类调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般以批准用地时确定的主要用途为准,当批准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时,则按实际用途调查;

宗地的建设用地批准用途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分类不对应,将批准用途和实际使用用途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并在说明栏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末级地类,说明该宗地的主要使用用途、其他使用用途;

用地按其现状类别调查;已批出尚未建设的按批准用途调查,未办理用地手续的土地按其现状类别调查。

1.10控制测量

国土资源局提供的三四等GPS空制点,精度良好,基本能满足测区的需要。

5.1.10.1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为满足地籍测量需要,在已提供的三、四等GPS空制网基础上,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的布网原则,首先布设静态一级GPS网作为本测区的首级控制,具体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平均边长(km)

2.0

1.0

0.5

接收机性能

双频/单频

双频/单频

双频/单频

接收机精度优于

10mm+3ppm

10mm+5ppm

10mm+5ppm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2

>2

>2

观测量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卫星高度角(°)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4

>4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

测时(min)

>15

>10

>10

观测时段数

>2

>2

>2

观测时段长度(min)

>40

>30

>30

数据采集间隔时间(s)

15~60

15~60

15~60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

(PDOP

6

6

6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

(条)

<10

<10

<10

图形连接方式

边连接

边连接

边连接

天线高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每次在三个互成120°的方向上量测三个读数,读数至1mm互差不大于3mm

并联测四等水准,然后在一级GPS网下采用三级光电测距导线和GPSRTK技术,加密图根点以满足地籍测量要求。

1.10.2选点与埋石

一、选点:

a、GPS空制点点位应选在避开电磁波发射源,如输电线路、微波站等。

b、便于安置GPS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避开房屋、大树等、卫星高度应

大于15二、埋石:

一级GPS空制点一般地区采用埋设20cmX60cm的水泥桩,水泥地采用30cmX30cm的刻框,涂油漆,刻写等级点号,并且字头向北的方法,中心标志采用镶入刻有十字的钢钉。

1.10.3高程测量

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位于平地的首级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进行施测,四等水准测量须达到下表要求: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仪器

路线长

(km)

偶然中误

差(mm

中误差

(mm

往返咼差

不符值

(mm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查已测测段高

差之差(mm

DSZ2

15

<±5

<±10

±20VL

<±20低

<±30尿

注:

L为路线长度,K为检测长度,均以km为单位。

1.10.4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采用GPSRTK技术和光电测距导线网方法完成,主要技术要求见下

表:

地籍光电测距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m

附合导线长度

(m

测距中误差

(mm

测角中误差

(H)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水平角测回数

(DJ2)

方位角闭合差(")

三级导线

100

1800

<±15

±12.0

<1/6000

1

<±24/7|

拨地导线

100

1200

<±15

±15.0

<1/5000

1

<±30听

图根导线

80

900

<±15

±15.0

<1/4000

1

<±40^n

1.10.5图根点高程测量

图根点控制的高程测量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施测,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3cm。

仪器高,觇标高均量两次取中数,读数制0.001米,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仪器

测回数

指标差互差

对向观测咼差较

差(mm

附合或环线闭

合差(mm

DJ2

对向观测1测回

<25"

<±60荷

<±40JD

注:

D为测距边长。

1.10.6GPSRTK测量

采用GPSRTK施测图根控制点应满足以下规定:

(1)基准站位置应选择在高处。

(2)准确求出基准站的WGS-8理标。

(3)应联测三个以上且分布均匀的等级控制点,求解测区坐标的转换参数。

(4)应选择卫星较好时间短和卫星数不少于4颗进行作业,流动站观测时其观测精度应在土2cm以。

(5)每点都应独立测定两次,其较差应小于5cm,否则应重测。

(6)RTKM定的数据记录包括原始的观测数据。

5.1.10.7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测量按权属调查确定的位置测绘,没有调查成果的按实际使用围界线测绘。

测量方法如下:

界址点测量采用全站仪及坐标法施测,对于街坊隐蔽的地区,采用经检验过的钢尺量取距离计算出界址点坐标,用间接方法计算的界址点不得超过界址点的20%

设置界标是保证地籍勘丈的重要依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之一,有利于地籍日常管理,界桩必须由调查员在双方指界人在场时设置。

本次调查使用界标的种类和围如下表)。

界址标志种类及适用围

种类

适用围

喷漆界址标志

坚固的房、围墙角及永久性建筑物处的界址点

钢钉

水泥、沥青地面上的界址点

灰桩

土质地面上的界址点

界址点的精度及适用围

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