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451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1.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1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其他

108.下面的台词分别出自课文中哪个人物之口?

(1)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________)

(2)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________)

(3)你告诉他们,这儿是老唐家的买卖。

把钱柜打开。

(________)

(4)孟实苦干了十年,有点儿积蓄不假,可是,他辛辛苦苦把个要关张的福聚德拾掇得名噪京师,就落了这名声,就太冤枉人了。

(________)

(5)成顺,拿起来。

侍候下今天这些座儿,我升你当灶头。

散!

(________)

【答案】王子西常贵唐茂昌玉雏儿卢孟实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读全文,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语言特点等,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1)王子西是福聚德的老人,圆滑世故,这句是他作为二掌柜的感慨;

(2)常贵是福聚德的堂头,老实厚道,这一句表现了他对卢老爷子的同情;(3)唐茂昌仗着自己是福聚德老东家的大儿子,不管合同上“东六西四”的分帐,硬上柜台拿钱,这句话可看出他的蛮横无理、仗势欺人;(4)玉雏儿是卢孟实的相好,她陪着卢孟实走过十年时光,是个靓丽聪颖,柔中带刚的女子,这句话透出对卢孟实的了解与情意;(5)卢孟实是剧中主角,他精明强干务实,关心伙计,他让成顺动罗大头的烤杆,揣摩手艺,罗大头拿乔撂担子后,他说了这句话,体现出他的精明强干雷厉风行。

109.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拿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怯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

(4)__________:

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接受委托或聘请。

【答案】装腔作势,摆架子。

指胆小软弱。

忌讳另请高明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熟读课文,扫清文中的词语障碍,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熟练运用。

本题形式为根据词语解释写出词语或根据所给词语释义。

本题不难,掌握了文中的重点词语即可作答。

注意“忌讳”不要写错别字。

110.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_______)

(2)电!

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_______)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_______)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_______)

【答案】

(1)拟人、呼告、排比

(2)比喻(3)反复、排比(4)排比、反问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呼告、对比等。

(1)本句中写风“咆哮”,把“风”人格化,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这里作者直接与“风”对话,这是运用了呼告(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修辞手法。

(2)这里把“电”比作“犀利的剑”,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烧毁,烧毁”,连用两个“烧毁”,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你,你东君,你是”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你是什么个东君?

”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111.指出下面语句采用的描写方法。

(1)他人到中年,衣着华贵,面容丰满,一脸威严。

(____)

(2)卢孟实向店里扫了一眼,坐在当年老掌柜的那把太师椅上。

(____)

(3)(卢孟实)脸色由青变得煞白,突然高声笑了起来,(____)

【答案】

(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2)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判断。

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根据句子的内容来判断。

(1)根据“衣着”“面容”可确定是外貌描写,根据“威严”可确定是神态描写。

(2)根据“扫”“坐”可确定是动作描写。

(3)根据“脸色”“笑”可确定是神态描写。

11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搭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窝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怪不得老在饭庄子门口转悠呢!

转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我不烤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另请高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帮人脱离困难。

(2)因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没本事。

(3)漫步;无目的地闲逛。

(4)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即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掌握词语的意思。

“搭济”意思是在人有困难的时候搭救、帮扶、接济;“窝囊”指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形容人没有能力,胆小怕事,懦弱,没本事;“转悠”是个口语,意思是漫步、闲逛;“另请高明”另外请一个较高明的人,意思是不想受委托或聘请。

在解释中还可以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来分析作答。

113.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你劈吧,劈吧,劈吧!

(_____)

(2)雷,你那轰隆隆的。

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_____)

(3)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

(_____)

【答案】

(1)排比

(2)拟人(3)比喻

【解析】

【详解】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

(1)“劈吧,劈吧,劈吧”三个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

(2)将“雷”当做人来写,是拟人。

(3)将“脸皮儿”比作“青枣”,是比喻。

四、语言表达

1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常把金钱称作万恶之源,照我看,这是错怪了金钱。

钱本身在道德上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

毛病不是出在钱上,_______。

可怕的不是钱,而是贪欲,即一种对钱贪得无厌的占有态度。

当然,钱可能会刺激起贪欲,_______。

无论在钱多钱少的人中,都有贪者,也都有不贪者。

所以,________。

【答案】而是出在对钱的态度上但也可能不会关键还在于人的素质与态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

第一空首先承接前文的关联词“不是”,所以应该是“而是”,后文有提到“一种对钱贪得无厌的占有态度”,所以一空可以填:

而是出在对钱的态度上。

第二空联系后文“都有贪者,也都有不贪者”,所以对应的应该是上文的两个方面:

钱可能会刺激起贪欲,但也可能不会。

最后总结归纳:

关键还在于人的素质与态度。

据此作答。

115.下面一段文字是介绍镇湖刺绣的,请提炼出四个关键词。

苏绣的发源地镇湖是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美丽小镇,这里三面环水,位置独特。

镇湖秀美的山水文化见证了镇胡1700多年传统刺绣工艺;代表“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镇湖刺绣的内容从原来的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现在的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等,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都有不断创新。

【答案】发源地、历史、特点、创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段要点的概括。

仔细阅读文段,“镇湖刺绣”说明刺绣发源地在镇湖;这里的刺绣已经有1700多年,说明历史悠久;“苏绣”的镇湖刺绣与湘绣、蜀绣和粤绣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镇湖刺绣在产品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创新。

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关键词即可。

116.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

【答案】示例:

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咏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一首歌,用音符谱写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即可。

如:

它像一座山,用石头叙述着历史的古老沧桑。

117.下面是据端午传统习俗拟写的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五月端午祭屈原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十五元宵游花灯

【解析】

【详解】

明确对联的特点:

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合乎平仄,意义相关。

上联开头两字是月份,“端午”是传统节日,“祭屈原”是有关传统节日的活动。

下联写与之相对应的传统节日即可,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118.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常常让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请简要说出下面介绍的习俗中所蕴含的文化或精神。

端午节时,在屈原的故乡,人们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办诗会,公祭屈原这三种活动方式。

【答案】端午习俗体现了激励争先,团结合作,爱国爱民等精神,也传承了屈原的“楚辞”文化。

【解析】

【详解】

应对这些习俗有初步了解。

“赛龙舟”体现了争先,团结精神,“公祭屈原”体现了爱国爱民的精神,“办诗会”体现了对屈原“楚辞”文化的传播。

119.1942年夏天的一天夜晚,重庆一家剧场里正在上演历史剧《屈原》。

当演到婵娟气愤地斥责宋玉时,婵娟骂道:

“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台下不时有人附和:

“骂得好!

”可该剧作者郭沫若感到最后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很不够味。

请你帮着把这句修改一下,让婵娟的话更具有气势。

【答案】(示例)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解析】

【详解】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一般判断句,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属同位结构短语,有强调作用;同时,此处用“这”表示近指,是指着宋玉的鼻子骂的,这就把婵娟愤怒而又蔑视宋玉的感情强烈而又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120.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纪念和祝福。

请在清明节,春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

例句:

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着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答案】(示例1)清明节——无论是燃香烛,还是踏青游,都寄托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示例2)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示例3)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阖家团圆的渴望。

【解析】

【详解】

例句已经给出固定的格式“无论……还是……都……”;内容上要表达出特定的深意,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意义,如题目中的“中秋节”,要表达出团圆的幸福,“清明节”要表达出对已逝亲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