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398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潍坊科技学院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潍坊科技学院

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潍坊科技学院基本情况:

潍坊科技学院是由寿光市人民政府兴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院创办于1984年,当时是中专学校;2001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创建为普通专科院校——潍坊科技职业学院;200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改建为普通本科高校。

2012年,学院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院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和实验实习设备价值1.05亿元。

学校现有11个院系,开设61个本、专科专业,覆盖6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达18000余人。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272人,外籍教师33人。

学院高等教育历史底蕴厚重,综合实力较强,始终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形成了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经管、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印度联合成立了“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山东中印环球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成立了“中日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妆品研究所;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了应用韩语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东欧10所友好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举行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年会,2012年同期举办了山东高校博士服务蓝黄战略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

学院选派5名教师赴韩国东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乌克兰、韩国等国家20多所高校缔结为友好学校;与韩国水原大学、东西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协议;先后有荷兰、美国、印度、韩国、英国、日本和乌克兰等国外教119人来学院任教,其中1人获国家友谊奖,2人获山东省齐鲁友谊奖,3人获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派出留学生800余人,接收外国留学生100多名。

学院充分利用蔬菜之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应用科研,先后成立了贾思勰研究中心、蔬菜花卉研究所,生态与植保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开展了联合科研,已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多次获得国家专利。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兴学育人,成绩斐然,盛誉满载,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先后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100多项。

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潍坊科技学院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潍坊科技学院本科生层次教育涉及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农学、艺术学等6大学科门类,开设20个专业。

学科门类

开设本科专业

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管理学

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

文学

英语、日语、朝鲜语

理学

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农学

园艺

艺术学

动画

学院秉承“修身、博学、求索、笃行”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魂,创新发展,引领社会”的办学理念,实施“内涵发展,特色提升,制度管理,和谐校园”的治校方略,弘扬“创业敬业、求是求新”的学院精神,建设“让认真成为品质”的校风,“责任高于一切”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积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二、各类在校生情况

潍坊科技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802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5025人,占在校生比例27.8%。

学生类别

人数

普通本科生

5025

普通专科生

12131

成人本专科生

868

外国留学生

3

总计

18027

 

三、2012级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省份

录取数(个)

2012级最低控制线(分)

2012年录取平均分数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河北省

11

11

515

490

523.2

503.8

山西省

16

24

466

436

475.6

446.2

内蒙古

11

10

382

344

399.8

358

陕西省

4

6

413

368

441.8

403.4

江苏省

12

18

293

296

302.1

305.4

安徽省

30

38

536

471

537.8

476.4

山东省

409

527

496

495

511.5

514.8

河南省

18

34

500

469

504.3

472.6

甘肃省

105

74

420

370

449.8

413.2

生源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之一。

随着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声誉的不断提高,学院招生质量逐年提高。

2012年学院共有本科招生专业20个,实际录取本科新生1939人,生源质量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从投档情况来看,第一次就能满计划;从录取平均分来看,情况也普遍好于往年,高分段学生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生师比、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院树立了以人为本、质量为魂的核心竞争理念。

为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通过引进和培养等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立了一支敬业爱岗、师德高尚、教风严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截至2012年底,学院在编教职工达到1272人,其中专任教师918人。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4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2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5%。

学院启动了百名博士、千名硕士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教授为名誉院长和特聘教授。

现聘请校外教师162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29人,外籍教师33人。

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外国留学生折合在校学生数18027人,生师比17.9。

本科生任课教师全部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其中教授22人担任本科课程51门次。

学院坚持教授上讲台,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学。

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要求,将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主讲比例与授课时数作为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012年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总课程的比例为74.4%,一大批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

学院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

各教学单位在落实教学任务时,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优先考虑责任心强、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同时对辅导教师备课、课堂讲授、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教学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以保证本科教学质量。

对于讲课效果差的教师,加强跟踪和培养。

学院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通过评比首席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本科教学第一线。

通过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参加短期培训、国内进修学位等,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为青年教师切磋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展示风采提供了机会。

另外,还通过为青年教师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定期举办教学名师示范教学活动、新老教师一对一传帮带等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

学院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改革核心地位不动摇,视教学质量为学院的生命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规范教学管理,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总资产1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学院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保证了教学经费的稳步增长,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547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3078元,其中,生均本科实验经费517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467元。

共投入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891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研究等。

三、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应用情况

学院强化环境育人意识、注重学院硬件环境建设,实施校园文化工程。

学院占地总面积1066213平方米,生均59.15平方米。

各类校舍建筑面积475821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35611平方米,包括教室114598平方米、图书馆35253平方米、实验实习场所54616平方米、专用科研用房7889平方米、体育馆17155平方米等,行政办公用房56923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23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2平方米。

学院馆藏图书1508000册,电子图书300000种,电子期刊1000种,其中电子中文期刊800种、电子外文期刊200种,生均图书84册。

开通了万方、清华同方等数据库,内容涵盖了学院所有学科专业和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资料。

建筑面积35253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构建形成了符合学院发展战略、IT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012年图书购置经费220万元,新购图书80000册,其中电子图书20000种。

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569台件,价值10483.5万元,当年新增仪器设备总值960.5万元。

2012年,新增山东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打造山东蓝色经济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校园网信息化应用系统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信息化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师生、院系、管理部门等的各类信息系统,覆盖全校用户,能做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和服务整合。

当年信息化校园建设投入经费556.4万元,其中建设经费528.4万元,运行经费28万元。

建有网络信息点9502个,其中无线接入点1530个;校园网出口总宽带4300Mbps;电子邮件系统用户1284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64GB;数字资源量总计16000GB,其中电子图书7800GB。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院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大学,同时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改革等的建设。

一.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加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彰显办学特色,以适应、服务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大力支持蔬菜、化工、软件等优势学科创新与发展,建设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互相支撑的高水平学科体系。

目前,以农学为龙头,工学为主体,经管、艺术为两翼,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已经形成。

学院坚持科研兴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

学院创建的软件园占地812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是集软件研发、技术支撑、商务服务、人才培养、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也是学院师生科研、实践、创业基地。

软件园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公共服务平台和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学院建立了生命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所、生态与植保研究所、作物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水产养殖研究所、海洋精细化工研发中心、计算机软件研发中心、汽车工程研究所、生物化妆品研究所、农圣文化研究所等15个科研机构。

设施园艺实验教学中心为山东省普通高等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

学院在生物组培、病虫害防治、海洋化工、软件研发、化妆品研制等方面开展了30多项应用研究,选育的“鲁硕红”蔷薇新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金陵十二钗”获国家专利局外观设计12项专利;研制的“美高斯麦”牌三大系列化妆品畅销市场;研发的“降压降糖蜂胶胶囊”投入批量生产;地下害虫高效灭杀机进入实质性测试。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投资1千多万元建设了软件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动漫集群渲染平台、软件与服务外包公共支撑平台。

目前,已有印度格特维公司、清华阳光、北京恩源中国蔬菜调度呼叫中心、佛山迟达电热公司、山东蓝狐动漫公司等85家企业入驻,从业人员1600多名,年产值达5亿元,离岸外包业务已打入美国、日本、韩国、捷克等国家市场。

软件园正在形成软件研发、服务外包、动漫、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五大品牌产业。

学院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牵头组建了山东省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了山东教育软件研发推广中心,每年完成各类成人教育培训3万多人次。

学院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调整专业设置,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加强新上专业的论证。

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区域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调整专业和服务方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形成学院的优势、特色和品牌。

2012年4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民政厅批准,依托我院申办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成为全国第一所针对国家“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落户软件园,研究院将依托潍坊科技学院,联合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山东省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端专家,聚集优势学科和研发人才;建设海洋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卤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节能环保研发中心等十大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山东海洋产业和区域优势企业的研发中心、蓝色经济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目前,我院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的发展需要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一是按照“一院三地”思路,搭建好发展平台,分别在寿光、济南、青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二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策划争取科研项目;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协同创新;四是坚持国家目标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支撑蓝色经济发展。

学院将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形成了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结合我院实际,科学准确定位,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建成了软件技术、园艺技术两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大力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能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推动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012年我院《工程造价系列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制图与cad)五门课程获评山东省高等学院精品课程。

至此,我院现有VB程序设计、有机化学、房屋建筑学、计算机电路、动漫造型设计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及79门校级精品课程。

2012年全校开设本科课程262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22人占教授总数的31.9%,教授授本科课程51门占总课程数的19.4%。

学科门类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工学

13.7%

18.9%

管理学

15%

21.6%

文学

16.6%

19.3%

理学

15.7%

24.3%

农学

16.6%

20.5%

艺术学

15.6%

15.6%

三.制定教材建设制度,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优秀教材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学院高度重视教材的选用、引进和编写工作。

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的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教材和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推荐教材,使我校专业主干课和主要基础课选用优秀教材率达到90%以上。

根据教育部关于引进国外教材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我校专业建设需要,通过深入调研、专家论证,引进国外新版优秀教材,推进我校双语教学。

为激励广大教师编写出版更多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促进教材建设持续健康地发展,坚持每年开展教材建设立项工作和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教材评选工作,资助教师编写高质量的优秀教材。

学院采用协议管理,定时督促检查作者编写教材的进度,并定期召开教材建设研讨会,研究教材建设相关问题。

四.以教学改革立项方式,推动全校开展本科教学研究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高等学院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鲁教高字〔2011〕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了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

经过山东省教育厅评议,在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中,我院有4项课题获准立项。

获得此次立项的项目“经济社会发展视阈下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和“基于动机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此外,2012年10月30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2012年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评审,我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被立项为重点资助项目。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有软件技术、园林艺术两个省级特色专业,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八个省级企校共建专业,十门省级精品课程。

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环保厅等科研课题128项,其中有资项目12项,获地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国家专利33项,出版著作教材175部,发表论文1869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2篇。

第四部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强化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注重建立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对本科教学工作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年度院(系)教学工作考核、领导干部听课、督导评教和学生评教等。

为加强学院对本科教学工作的督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水平,学院修订了《潍坊科技学院院系教学管理评价方案实施细则》。

新的指标体系将办学指导思想、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质量控制、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七大环节作为一级指标,每个环节又具体分为20个二级指标,并结合获奖加分和违规减分情况对各系部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2012年系部考核遵照新修订的指标体系实施,根据监控范围、监控内容和工作重点不同,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团、教务处、各院系、教师和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并对考核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科学的评价结论,并反馈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为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学院、各院系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掌握教学情况。

学院领导随机听课,教务处、各院系领导以及教学管理干部平均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学院成立教学督导团,由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教授组成,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督导团的工作内容包括:

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课堂听课,根据全院各系部所开设课程的情况,督查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及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督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开展各种教学类专项检查和调研活动,如学院教学档案检查,期末课程考核材料检查,各系部开展教学督导活动材料检查,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风考纪巡视,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

通过教学类专项检查,对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意见等举措,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我院的教学质量。

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监督环节。

学院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评教活动,学生评教活动结束后,学院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系部及教师本人,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提升积累第一手资料。

2012年上学期,学生评教优良率为97.3%,下学期学生评教优良率为96.9%,充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认可。

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通过2010年“实践教学推进年”的扎实工作,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的一系列举措,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连续五年获得团体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大赛获山东省特等奖;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大学生乙组武术比赛获金牌12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第八届全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第三届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获英语专业组比赛二等奖,并获优秀人才培养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CUBA篮球联赛荣获女子乙组全省冠军;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2012年,学院本科生参加体能测试,测试达标率为86.7%。

学院2008级首届本科生共毕业324人,获取学士学位324人,应届毕业生毕业率100%,学位授予率为100%。

毕业设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的选题、审核、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加强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院把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优质就业作为长远发展战略,构筑了连通全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的网络平台。

通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企校合作定向培养,以及“订单”教育,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学习、实训、就业的“零距离”衔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毕业生以其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优秀的工作作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截至2012年7月,学院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45%。

我院201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96人,占应届毕业生数的30%。

考取院校为安徽工业大学1人,北京林业大学2人,长春理工大学1人,大连海事大学1人,大庆石油大学1人,东北林业大学1人,东北农业大学1人,福建农林大学2人,甘肃农业大学1人,广西大学2人,哈尔滨工程大学2人,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海南大学2人,华北电力大学2人,吉林财经大学1人,济南大学1人,佳木斯大学1人,江南大学1人,江苏大学3人,昆明理工大学2人,辽宁工业大学3人,辽宁科技大学1人,南京工业大学2人,南京理工大学1人,南京林业大学1人,齐齐哈尔大学2人,青岛大学1人,青岛科技大学2人,青岛理工大学1人,青岛农业大学2人,山东大学3人,山东科技大学7人,山东理工大学3人,山东农业大学2人,山东师范大学4人,山西农业大学1人,陕西科技大学1人,上海大学1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人,沈阳工业大学3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人,沈阳化工大学2人,沈阳理工大学1人,沈阳农业大学2人,苏州大学1人,太原理工大学1人,天津师范大学1人,温州大学1人,西安理工大学1人,西北大学1人,西北工业大学1人,扬州大学1人,云南大学1人,浙江工业大学2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