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943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政治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2.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了解一些奥运知识,所以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运用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

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

②通过探究《金镶玉》等奥运元素的成功创新,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芭蕾《天鹅湖》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构思】

〖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

  

(1)教法:

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

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播放CCTV《快乐驿站》中赵本山小品动漫片片段《拜年》。

◆相比较起来,这种动漫化小品与赵本山舞台上的小品你更喜欢哪个?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

也能引导学生亲近我们的文化艺术,具有现实意义。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创设情境:

材料展示:

有人说,春晚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小品,基本上可以说暗淡失色。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一方面是因为赵本山本人表演的幽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本山的小品富有创意,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反映了真实的生活,让人乐在现实的生活之中,让人发现和感觉到其实生活都可以成为喜剧。

◆探究活动1:

1、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你还能举一举有关文化创新根本途径的例子吗?

从大众喜欢的赵本山的小品出发,明白文化创新也离不开生活的道理。

从而树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观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纵向)

◆创设情境:

展示“金镶玉”奥运奖牌图片,播放视频《金镶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体会“”的过程。

◆探究活动2:

1、这个作品的成功告诉我们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2、这个作品的成功启发我们要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3、请举一列类似《金镶玉》的文化创新的实例。

用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切入,即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顺其自然地得出“文化创新重要途径之一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结论。

3、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创设情境:

播放中国杂技《天鹅湖》片断,探究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探讨活动3:

1、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2、结合这一例子,你认为应如何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请举出类似“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成功的实例。

芭蕾《天鹅湖》和中国杂技都为学生所熟悉,所以从两者相结合的成功案例来分析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比较通俗易懂。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创设情境:

结合上一目的《天鹅湖》,让学生阅读课本55页第一二段内容,讨论下面的哪个观点是错误的,哪个是正确的?

为什么?

◆探讨活动4:

下面三个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为什么?

▪观点一:

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

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

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延续上一目材料的探讨,做到材料的充分利用,力求更好地突破难点。

归纳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

4.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师生共同小结,斑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

知识拓展

◆课堂练习:

(08广东高考)37.(10分)看漫面,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8分)

◆老师点题:

1、答案要点讲解

2、强调高考考试的备考要以课本为纲

学生自行完成或小组讨论。

(文科班选用)

【板书设计】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

立足社会实践

2、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反思】

1、本堂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导入,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

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2、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3、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

4、对个别材料的深入可能存在不足,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估计可能不足。

【课堂练习】(见课堂练习)

 

2019-2020年高中政治2.5.2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程标准]: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两个题目。

第一目,教材以财富的产生说明劳动的作用,突出劳动最光荣。

然后,通过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理解就业是民生之本,明确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方针和途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第二目,教材用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作为劳动者,拥有哪些合法权利以及怎样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教学理念]:

(1)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引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体现问题性原则。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具体事例,通过读议领悟法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符合学生从具体——抽象的认识规律,而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通过设计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立足教材知识,面向社会现实,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理解:

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

(2)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

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能力目标是根据高一学生阅历比较浅,观察、思考、判断分析能力不成熟的情况,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所确立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树立自主创业、竞争就业、多方式就业、职业平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实际的要求确立的。

[教学重点]: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教学难点]:

劳动者维权的途径与程序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启发、讲授、读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新课的导入

采用飞行员聂海胜小时候的梦想这个故事导入。

故事为:

当飞行员是聂海胜的梦想,小时侯在山坡放牛睡着的时候,从没坐过飞机的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长出一双大大的翅膀飞上蓝天;从此之后,他就定下决心长大后要成为飞行员。

然后提问:

同学们都有哪些职业理想?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医生、律师、老师……教师总结:

可能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职业理想,但是,你们长大后都会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为建设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框教学内容——新时代的劳动者。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小时候的记忆,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对本框教学内容的兴趣。

2.新课教学

第一个问题“劳动光荣”

通过多媒体显示名人名言: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的信心——高尔基。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威廉·配第。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从上述的名人名言中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

“劳动最光荣”,财富是在人类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个人都要尊重劳动者,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

与此同时,可以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父母的辛劳,财富的得之不易。

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教材阅读。

第二个问题“就业的意义与就业形势”

通过多媒体显示劳动者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图片:

锦绣中华,民族文化村等)和劳动者的心声:

高三教师武翠荣说劳动我的责任;菜农王国庆说劳动的日子有滋味;护士张蕾说我在劳动中成长。

然后提问:

从这些图片和劳动者的心声中,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小组讨论后,同学们可能的回答是:

社会需要劳动者的创造才能向前发展;劳动者在劳动中有很大的收获,实现了自我价值。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就业对劳动者本身和社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劳动者而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而言:

就业是安国之策;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进行;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又利用多媒体展示招聘会人山人海的照片以及xx年就业形势统计数据。

教师提问:

从图片和数据你们得出我国的就业形势是如何的?

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回答:

形势十分严峻。

教师总结归纳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表现:

人口总量、劳动力总量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不畅。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体现新课标中的主体性原则。

但在分组时必须保证每个小组中优中差均衡,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让学生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就业现象,看到其中更为本质性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根据上面得出“就业形势严峻”的结论,教师进一步发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

同学们也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他们自己总结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政府应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供需矛盾;劳动者自身该提高素质,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大家的回答都有道理,解决就业问题,既要靠政府,也要靠劳动者自身。

对政府而言,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靠劳动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才能在就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那究竟什么是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呢?

请同学们看下面三则材料。

材料1:

北大学子李彦宏凭着在电脑方面的兴趣自主创业,创建XX公司。

2005年8月5日,XX在美国上市,成为继Google后第二个在纳斯达克上市当日股价超过100美元的公司。

材料2:

《绝对挑战》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招聘类节目,每期都会有三个选手来争夺某个大公司的某一个高层职位,考察他们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加一个设定游戏,以及交流、压力测试等环节,从中观察他们的各项素质和特点,最终由招聘单位和几位专家评委选出优胜者。

材料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新闻线人、自由举报人、精神陪护、钟点文秘、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

教师提问:

从上面三则材料中,同学们得出怎样的就业择业观?

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可能是:

材料1说明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材料2说明要树立竞争就业观;材料3说明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解释上面三个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的内涵。

设置教学情景:

现场招聘会招聘市场策划部经理(1人,月薪6000)财务总监(1人,月薪3500)业务员(6人,底薪500+提成)车间工人(40人,月薪800)搬运工(10人,月薪700)保洁工(10人,月薪600)。

问题:

假如你去应聘的话,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位,为什么?

对学生的应聘意愿进行现场调查,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回答,并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作必要澄清和补充。

同时再次强调本课一个思想教育的重点——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劳动光荣!

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设计意图:

运用具体事例,使抽象的重点问题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解决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解过程。

同时引进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能使学生立足教材知识,面向社会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因为高中学生对就业普遍地存在着误区,通过不同就业观念的比较、澄清既是学习知识的要求,也是德育的要求。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对一些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再加以教师的点评、澄清,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第四个问题“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材料1: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资料,目前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有1000亿左右。

每到年终岁末,农民工在追讨工资无望的情况下,除以伤害自己身体、自杀等方式相威胁外,甚至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问题,如聚众堵塞交通、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或绑架包工头等,类似的群体性事件和刑事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拖欠农民工工资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治安和诱发犯罪的严重问题。

材料2:

小张母亲病了,小张四年未休过探亲假,这次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单位以他已经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准他休假探亲。

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

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

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

教师提问:

阅读课本48页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和材料2中,劳动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此外,在劳动中劳动者还有哪些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侵害?

结合上述材料,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可能回答:

材料1中,农民工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到了侵害;材料2中小张的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受到了侵害。

此外,劳动者还可能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有: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材料1中农民工的解决方法不正确,劳动者在遇到以上任何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应该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是以伤害自身、自杀等威胁方法,更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解决。

教师总结:

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的基础;依法签定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当自己权益受到侵犯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途径。

设计意图:

运用读书指导法和引进社会热点问题,是为了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

3.知识小结,结束新课

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结束新课。

教师会问学生今后该树立怎样的就业择业观?

当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如何依法维权?

目的是让学生重温与梳理知识。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