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563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0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4页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大公开课《红楼梦》笔记模板Word文件下载.docx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我们读书竟然只是为了印证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就已经知道的东西,这样的读书意义到底在哪里?

所以读书事实上是要打破旧的自我,然后去开启出我们新的自我的可能性。

别林斯基:

“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人文在任何可能性里面都可能是对的,但是问题是你对不代表你就是最全面的。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0:

“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不轻易让自己模糊,让自己粗糙,让自己想当然耳。

我们总是要去知道曹雪芹的观点,总觉得如果这是曹雪芹的观点就是应该要去张扬的。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也不是个人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络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严格来说,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象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个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接着,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问题1:

一个作者真的是用他自己的价值观来主导写作的吗?

问题2:

假设他是用他的自觉的一个个人的价值观来主导创作的时候难道没有其他非自觉的潜意识会渗透到他的笔端从而影响到他的写作吗?

有没有可能?

当然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意识,如果作者有非意识的潜意识的这个层次的一个某种力量的干扰而在他的写作中发生了那个影响,那么凭什么我们说有一个所谓作者自觉的价值观在引导。

也就是说甚至有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某些东西,都已经加进到他的具体写作里面来,所以怎么可能有一个所谓的清楚的作者的价值观在作为指引呢?

问题3:

假设作者这么做了,你会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做法么?

一个作者用他自己的价值观,善恶二分然后是非分明,就他所认为对的东西作为全书的主轴去引导,你认为这样会是一部好的小说吗?

一部好的小说不是更应该是很广袤多远的、开展人性的各种可能吗?

这样一来,假如有一个很明显的一个优势的意见。

在作为最高亢的唯一的独白,你真的会觉得这是一部好的作品,会深深地吸引你吗?

问题4:

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除了潜意识外,还有没有别的一些,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一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办法去破解的创作的奥妙呢?

一个活生生的小说人物根本不受小说家的控制,他有自己的生命,当你刚开始好像是你创造他出来的同时呢,他事实上就已经开始独立出来了,你必须顺着他的个性去写,他已经脱离了你的掌控,他有他的生命,于是小说家反而退居到只不过是把这个生命呈现出了的一个媒介而已。

创作室连作家本身恐怕都不能参透的奥妙,

所以如果我们要问这个小说家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他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是不是全部问错了?

问题5:

就算作者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见,他也如实地表达了,可是不要忘记,一个作品的生命是由读者所赋予的,读者不去读不去诠释,作品就是死的,只有读者的阅读,才是你赋予作品生命的力量。

你读者怎么读既然不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要去管作者在想什么呢?

罗兰•巴特的名言作者已死。

1.9台大公开课《红楼梦导读1·

下》

不要以为真就是好,假就是不好。

假跟真可以一样好,真也会跟假一样不好。

一样重要,彼此之间没有根本差异。

透过真假的辩证关系,让读者看到,真跟假其实人生经验中是互为补充而不是对抗的两个方面。

一线之间会产生莫大的翻转。

夏志清教授除了少数有眼力的人

不够格的读者放纵自己的地方

这种稀奇古怪的主观反映,就如同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部分是由于一种本能的,对于感觉而非对于理智的偏爱。

感觉太容易了,我们就被它牵着走,而理智要刻苦的压抑自己,要训练自己思想逻辑的严密,所以一般人都不做。

于是诉诸感觉的结果就是任由那些表面的错误来主宰我们。

一个道理:

当我们作者被感觉所主宰而不用理智去思考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所讲出来的那些话语它事实上只有意见的资格,而根本谈不上是知识。

只有那诉诸理智、艰苦的、客观严谨的、我们所得到的的那个看法才会是知识。

人类应该怎么样来提升自己的智性而使得我们的努力是真正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经济。

这个其实是来自于源远流长的希腊文。

西方人对此分别的非常清楚。

他说,事实上人类讲出来的话,在你在做判断,在做描述的时候,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分别,一个叫做意见(doxa),一个叫做知识(episteme),doxa意味着是一个commonbelief,或者是一个popularopinion,doxa就是一般性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们普遍就这么以为,这就是一个人云亦云的doxa,但是episteme不一样,它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做到所谓的knowledge,或者是science,而这是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检验、实验、印证推敲。

我们一般人在读书、想事情、做判断的时候,只是在doxa的层次,我们不愿意要求自己不知为不知,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很多东西不知道就很急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只是一个自我情绪要去宣泄,有快感;

可是快感还是感觉

诉诸理性。

红楼梦校注

当我们被感觉所主宰而不用理智去思考的时候,我们所讲出来的那些话语它事实上只有意见的资格,而根本谈不上是知识。

人类应该怎么样来提升自己的智性而使得我们的努力是真正能够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经济呢?

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类讲出来的话,在一个人在做判断,做描述的时候,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分别,一个叫做意见(doxa),一个叫做知识(episteme),doxa意味着是一个commonbelief,或者是一个popularopinion,doxa,也就是一般性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们普遍就这么以为,doxa有人云亦云的意思,但是episteme不一样,它要求我们要求我们做到所谓的knowledge,或者是science,而这是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检验、实验、印证推敲。

我们一般人在读书、想事情、做判断的时候,只是在doxa的层次,我们不愿意要求自己不知为不知,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很多东西不知道就很急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那只是一个自我情绪要去宣泄,有快感。

1.16《红楼梦》导读:

版本之别:

有甲戌本,庚辰本,程甲本,程乙本;

庚辰本的最为依照原著,是更好的参考本;

程甲本,程乙本都是完结的红楼梦,类似于书商为了让小说完结,于是让高鹗续写,也成为程高本,可能对前八十回有些改动;

红学研究则更加看重前八十回,和脂砚斋的批本。

何为红学?

曹学?

红学是研究红楼梦本身的,曹学是红学的衍生,研究曹雪芹本人的家事背景的多一点;

何为脂砚斋?

脂砚斋是一个笼统的广义统称;

也是指一个特定的人;

红楼梦在成书过程中经常交给亲友穿越,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阅读群体;

而脂砚斋这个人是红楼梦在亲友流传阅读圈内的一个评点家,还有一个人叫做畸笏叟;

脂砚斋是特定的一个人,也是留下最多评语的一个人,据考证,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出身背景可能一样,因此,他在评点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和曹雪芹本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脂砚斋作为一个评点者和其他人不一样,与曹雪芹关系密切,推解出来可能是曹雪芹的亲戚,辈分比曹雪芹大,可能是曹雪芹的堂叔之类的。

脂砚斋的权力很大,不但是作为一个读者,而且是作为一个小说创作的参与者;

人生三恨:

一恨河鱼多刺;

二恨海棠无香;

三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为何而写?

红楼梦完全是悲忏之言,心酸之泪;

曹雪芹绝非是为了财富名利而却写作,他是哭成此书的;

尼采说:

“一切文学作品我只爱用血和泪写成的。

” 

马尔库塞说:

“真正的乌托邦式根植于过去的记取中。

红楼梦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灵魂深处,都是非写不可的。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豪门家族,所处之境是任何一个平凡读者所无法想象的,因此,他描述的东西除非跟他有相同的背景,否则,很难真正体会到。

红楼梦实际上是曹雪芹对是描绘自己回忆的一本书,是追忆之书。

上学的时候,我们常常被教导,红楼梦的宗旨意义在于反对封建礼教,在于追求个人情怀之类的,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理解。

贾宝玉、曹雪芹作为豪门贵族的子弟,他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精神和财富也全部都来自于他的家族本身,况且,贾宝玉是作为家族的继承人被选定,所以,他怎么可能反对给自己提供一切的家族呢?

每个读者都拥有独立的诠释权,有他自己读书喜好的偏好,这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抛弃一下个人偏好,完全从文学、艺术的方面来看。

重建过去只有通过写作才能达到。

梅新林先生:

《红楼梦哲学精神》 

提到的红楼梦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是青春生命的挽歌,是幻灭跟悲凉;

第二层次:

是贵族家庭的挽歌, 

第三层次:

是尘世生活的挽歌。

我们读者所有的阅读经验都不足以支持自己来阅读红楼梦;

读者要让自己消失,从而放大阅读对象;

因此,曹雪芹不但不反对封建礼教,反而是依靠这个存在的,他不是要去反对自己的阶级。

红楼梦和西厢记、牡丹亭的根本区别在于;

西厢记、牡丹亭只描写男女主角之间的情爱、通过刻意营造出来的俗世阻隔而渲染两个人呢,好像男女主角活在社会的真空状态,因此,这往往会扭曲人性的真相。

而人性的展开和实现,一定是要在一个复杂的人际社会关系网络下的,红楼梦的人际关系铺开之广,描写之深刻无法想象。

红楼梦是忏悔之书,不是为了反对封建礼教,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继承家业、发扬光大,所以非常悲忏。

因此,红楼梦的意义在于它触及到了存在的本质。

人生存在的本质就是无常。

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1.17台大公开课《神话专题-女娲补天神话》 

1、宋玉的《九辩》开创“士不遇”题材开创了悲秋传统 

司马迁《感士不遇赋》 

悲夫!

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

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吁嗟阔兮;

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之鄙也;

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

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

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唯耻;

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

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

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

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

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

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

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

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

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

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

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

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

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

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

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

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

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

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

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

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

董仲舒《士不遇赋》 

呜呼嗟乎,遐哉邈矣。

时来曷迟,去之速矣。

屈意从人,悲吾族矣。

正身俟时,将就木矣。

悠悠偕时,岂能觉矣。

心之忧欤,不期禄矣。

遑遑匪宁,秪增辱矣。

努力触藩,徒摧角矣。

不出户庭,庶无过矣。

重曰: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以辩诈而期通兮,贞士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於吾身,繇怀进退之惟谷。

彼寔繁之有徒兮,指其白以为黑。

目信嫮而言眇兮,口信辩而言讷。

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藏器又蚩其不容。

退洗心而内讼兮,亦未知其所从也。

观上古之清浊兮,廉士亦焭焭而靡归。

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周武有伯夷与叔齐。

卞随务光遁迹於深渊兮,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

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矧举世而同迷。

若伍员与屈原兮,固亦无所复顾。

亦不能同彼数子兮,将远游而终慕。

於吾侪之云远兮,疑荒涂而难践。

惮君子之于行兮,诫三日而不饭。

嗟天下之偕违兮,怅无与之偕返。

孰若返身於素业兮,莫随世而输转。

虽矫情而获百利兮,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

纷既迫而后动兮,岂云禀性之惟褊。

昭同人而大有兮,明谦光而务展。

遵幽昧於默足兮,岂舒采而蕲显。

苟肝胆之可同兮,奚须发之足辨也。

命运是特别渺茫的东西,来的又特别晚,去的又非常快,委屈自己去服从别人,不是我们这类人的选择。

如果坚持自己的主张,等待明主赏识、时运到来,自己却又来日无多,行将就木。

不知不觉已届古稀之年,再去努力,已经太迟了。

回想自己的一生,不懈追求的并不是某种功利,只是为了忠心报国,结果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少耻辱,伤害了自己的一身正气。

也许还是足不出户的好啊,因为这样也许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了。

生不逢夏商周三代的盛隆,却逢夏商周三代末世的流俗,在这种流俗下,人们都是靠巧诈而取得成功,而正直的贞士却由于正直舒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虽然每天三省吾身,还是心怀彷徨而不知如何处理。

那些人确实有很多党徒,可以把贞白说成是黑墨,眼睛很漂亮却可以说成是瞎眼,嘴里确实能说会道,也可以(被他们)说成沉默寡言。

鬼神并不能纠正人事的错误,圣贤也无法使愚昧的人受到启发而觉悟。

出门不能跟这一类人一起走,有些才能的人,他又不能容纳,回家静坐,排除私心,来冷静的分析这种问题,人生之路何其难啊,真不知何去何从。

观览古代清明的时代,廉洁的士人也往往感到孤单而很少有好的归宿。

殷汤时代有卞随和务光,周武王时代有伯夷和叔齐。

卞随务光投水自尽,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而隐于山林。

后来又有伍子胥和屈原,他们也是不予媚俗同流合污。

学习他们的样子吗?

可惜古人距离我辈已远,远游之路就已荒废,恐其难行也。

唉!

天下的人都已违背正道了,我还能与谁一起呢?

看来还不如回心去做自己平常做的事业,不要随着世俗在社会上奔波折腾。

扭曲自己的心情即使能获得百利,还不如回复本来的心情而专心做一件好事。

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并不是我禀性偏狭。

同人和大有两个卦位显示,天下道德刚健而文明,在缄默自足中遵循黑暗之世,这难道是我董仲舒要祈求(声名)显赫吗?

假如我的心意是那样的,那么为什么我须发斑白,那是因为我依然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

陶渊明《悲士不遇赋》 

《红楼梦》中“补天石被弃”与“士不遇”的连接,为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济世理想而深深地惭愧 

2、曹雪芹的女娲补天神话设定:

五色石。

人们大多数以为这块石头是天然的本真的,甚至这被认为是贾宝玉的人格特质 

疑惑:

石头是女娲炼造过的石头,是通灵的,外在是五色的,因此石头本身不是天然的, 

《文心雕龙》: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

有了心灵思维,就有了语言;

有了语言,就有了文章辞采,这是自然的道理。

3、对于美丽的东西赋予价值进行比较追逐的其实都是人为的。

4、曹雪芹赋予女娲补天的细节:

尺寸:

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

在先秦时代,十二被视为天之大数,是时间单位。

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时辰。

在红楼梦中,脂砚斋批,凡是十二都是对照十二金钗而言。

补天石的数目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颗,这仅有的一颗是专门为宝玉进行的设计;

把宝玉的处境极端化;

三万六千五百意为百年,百年在红楼梦这个小说中,是红楼梦家族的末世,百年也是人寿的极限。

5、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康熙关系密切,因此,曹雪芹能够目睹内家风范;

曹寅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全唐诗》的刊刻。

6、参考书目:

(1)脂评本:

有批语,是手抄本,是残本;

(2)甲戌本不是甲戌年抄下来的那一本,而是过录本,是根据甲戌年的那些查下来的;

是胡适发现的,只有16回;

(3)庚辰本有78回, 

(4)己卯本,靖藏本, 

(5)程高系统:

程伟元;

高鹗;

程甲本;

程乙本;

改动较大;

所以一定要用庚辰本做底本;

7、学者的书:

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 

梅新林:

《红楼梦的哲学精神》 

俞平伯:

《俞平伯点评红楼梦》 

林以亮 

8、文学理论类:

福斯特:

《印度之旅》,关于小说学的讲座,演讲稿整理为一本书《小说面面观》;

小说是由散文而写成的故事, 

而故事和情节的区别在于:

故事是按照时间的序列将故事交代清楚;

而情节除了按照时间序列发生意外还要有因果关系;

故事的好坏是诉诸读者的好奇心, 

而故事能否对读者发出发人深省的深思呢?

好的故事不一定能到底情节的要求, 

因此读者能否从故事的层次发展到情节这个层次,而不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读者的必备要求是,情节要诉诸读者的记忆;

第二个是要有智慧,读到作者的情节设计。

记忆要付出很多时间,而智慧需要人生历练,要遭受过人生打击。

故事一定要有人物,福斯特说 

人物有两种, 

一个是扁平人物,一个是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flatcharacter):

用一两个动机就能破解其大部分言行。

圆形人物(roundcharacter):

层次丰富,生命具有多面向。

扁平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部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圆形人物,就会缺乏稳定的主轴,而扁平人物可以作为某种稳定不变的参照系,衬托圆形人物的各种变化。

但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它是否塑造了成功的圆形人物,以及小说家如何让众多人物形成完美的复调。

9、女娲-大母神:

太初之母primordial(时间性的-原初)&

大地之母(空间性的-负载一切)功能:

创造、繁衍、提供温暖与保护。

10、女娲造人和造神的方法是有所区隔的:

抟土造人,腹肠生神。

11、女娲人首蛇身的造型:

打破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异类结合。

巴赫金认为这可以称之为怪诞风格,这是一种将人、动物、植物中不同的肢体局部融合所形成的的题材与造型,大胆打破了生命的界限,打破了静止感,展现出无穷无尽绵延不断的生命力,异类之间有流动生发的过程,体现了存在并不是一种现成性的,而是形式间互相转化的快活的、随心所欲的异常的自由。

12、神话学中蛇的象征意义:

蜕皮有如重生。

(古人墓葬中常有口含玉蝉的风俗。

) 

13、女娲可能与人类文化学中的蛙女神有一定的共通性,蛙代表生殖繁衍。

14、早期的女娲形象:

具有孤雌纯坤的惟一性,女性一人就掌控了生育力。

汉代的女娲形象:

伏羲女娲交尾图,大母神被降格为配偶神,伏羲居左捧日,女娲居右捧月。

方位上左为尊,日的阳性原则凌驾于月的阴性原则上。

神话中的兄妹婚或姐弟婚成为乱伦的母题,而《红楼梦》也导入了乱伦母题,文本始终被笼罩在乱伦的阴影当中。

15、性灵观:

红楼梦中性灵说的最佳代言人是贾政。

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18台大公开课《神话专题-女娲补天神话•下》 

1、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2、普安迪先生:

《中国叙事学》、1996年 

3、女娲补天三个重点:

女娲——大母神:

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面;

女娲之肠;

女娲不仅创造人类,而且创造了神;

大母神又称为太初之母primordial(时间性的-原初),又称为大地之母(空间性的-负载一切);

没有时间概念,生命就不可理解;

提供创造、繁衍、温暖、保护。

4、为什么十神要被称为女娲之肠?

女娲被称为首出御世,母系社会的产物;

古神女而帝者, 

女娲造人和造神的方法是有所区隔的:

女娲用土造人 

上帝用尘和土造人,所以尘归尘,土归土;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5、女娲为什么是人面蛇身的造型?

怪诞风格,人动物植物不同的局部互相融合。

巴赫金。

女娲人首蛇身的造型:

打破了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