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080710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docx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

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

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

(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

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1956-1142=814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2)问:

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

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组讨论。

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练习“做一做”  

四、总结

师:

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

你知道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的意义:

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P5、6

一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会把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重点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一)呈现问题情境 

   1.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首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请大家准备好纸笔,老师这里有几道算式,接下来由我来报算式,请你们把听到的算式记下来,并且计算出结果,要求听清楚了吗?

 

   2.教师报算式:

5+5+5 

   12+12+12+12+12  (指名两生在投影片上写) 

   3.请同学们看一下你们所记的算式,像这样的算式,你能举例吗?

(指名学生报算式,其余听写) 

   

(1)如在教师或学生报算式的过程中,出现有同学听不清楚的情况,则提问:

怎样报才能让大家听清楚呢?

 

   

(2)引导学生感受到按这样的方式报算式不容易记,并且书写麻烦。

 

   4.反馈、投影校对 

   

(1)讨论两种书写方式 

   ①用连加形式写 

   ②写成乘法 

 A.提问:

你是怎么想的?

 

   B.简便在哪里?

 

   C.比较加法列式与乘法列式的结果、意义是否相同。

 

   

(2)提问: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明确必须是相同加数连加。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5.揭示乘法的定义 

   

(1)你能说说什么叫乘法吗?

 

   

(2)教师小结:

所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3)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关系 

   

(一)感知乘除法的关系 

   1.将上题其中一道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

(指名改写) 

   2.你能仿照这样写三道算式吗?

 

   3.观察三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1)小组交流 

(2)反馈、讨论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投影出示:

(  )×8=24  5×(  )=30 

   

(1)提问:

已知什么?

求什么?

怎么求?

 

   

(2)你能说说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求吗?

 

   ①指名回答   

   ②同桌互讲 2.揭示除法的意义 1)除法实质上是求什么?

 

(2)投影出示定义、齐读 

 (三)揭示乘除法的关系 

   教师:

乘法是已知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0的运算

一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授课

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出示:

 

100+0= 0+568= 0×78= 0÷2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

二、探究新知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2、一个数与0相加;一个数减0;一个数与0相乘的结果分别是多少。

  

3、0除以一个数的结果是多少?

在这里为什么不说一个数除以0.

三、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讨论)

0不能作除数。

例如,5÷ 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 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

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四、课堂测评

 1.计算 

(1)36+0=     

(2)0+68=       (3)0×68=     (4)54-0= 

(5)0÷28=     (6)128-0=     (7)0÷36=     (8)25+0= 

(9)99-0=      (10)49-49=    (11)0+39=   (12)0×9=

五、归纳反思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

 

板书设计0的运算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P9

一单元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举例新-课-标-第-一-网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出示例4:

96÷12+4×2

 

二、新知探究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 12+4× 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3、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说明: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96÷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

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

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2、如果算式里面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

3、一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租船问题P10

一单元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

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0÷  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如果都租大船:

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

20× 6=120(元)1条大船:

35元。

共花:

120+35=155(元)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个性设计

三、巩固练习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P11第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租船问题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1)P13、14

二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三个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想象及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模型的形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师:

当下我们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自主品牌越来越有竞争力,刚刚在广州汽车博览会上就新发布了一款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无论是外形、动力还是空间都获得好评一片,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图片)

2.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款车怎么样?

为什么摄像师对相同的一款车要拍这么多张照片呢?

生:

方便全面观察

3.师:

看来我们要从多角度观察物体,通常我们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

生: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教师板书:

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

4.师:

如果给你一个组合的立体图形,你会观察吗?

我们就从这三个方向进一步全面的观察物体,看看大家能够有什么收获?

(板书题目: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同一立体图形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1)师:

请看屏幕这是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有三位同学进行观察:

你能想象一下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进行观察的吗?

生:

小刚从上面看的,小丽从正面看的,小明从左面看的。

(2)师:

到底对不对呢?

你们的桌子上也有四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轻轻搭出这个立体图形,实际观察一下。

(3)出示活动建议:

①分别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立体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拼摆出你看到的图形。

③验证拼摆的图形与观察到的是否一样。

(4)学生活动,师巡视。

(5)汇报信息:

(将学生作品贴黑板上)

2.观察不同立体图形

3.确定方法。

(三)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1)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2)P15、16

二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重点难点

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手影游戏吗?

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能够变换出很多活灵活现的影像。

让我们欣赏一下。

2.师:

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观察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生:

人的手没变,影子的形状变了。

3.师:

你知道吗?

在对图形观察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类似这种的变与不变的现象。

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研究对物体的观察。

(板书:

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这个由四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其实搭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出示图形: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2.活动建议:

(1)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

(2)想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在纸上摆出来。

(3)观察立体图形,验证想象的结果。

(强调:

只摆一个立体图形观察)

3.学生活动,师巡视调样。

4.师:

哪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到前面来展示?

(三)巩固练习

四、提炼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2)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P17

二单元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交换律,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

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答并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教师引导,这是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加法的有关知识。

探究与解决 

(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为促进学生理解,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

子。

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一验证一归纳”的过程。

1、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上面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列出算式:

40+56=56+40

引导学生用数学术语表述这个算式。

加数40加上加数56,交换位置,和不变。

2、形成猜想

 首先教师引发猜想: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想到什么?

是否别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其位置,和不变呢?

 

3、举例验证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以验证,并叙述。

 如:

50+40=40+50     1000+100=100+1000 „„

4、归纳概括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通过以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然后教师揭示以上发现的这个规律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并板书其内容。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可以这样启发:

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

清楚?

让学生用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表示两个加数,用式子表示加

法交换律。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引导得出a+b=b+a之后,再让学生说说,

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进而引导学生比较用字母和用语言文字表示的

加法交换律,体会用字母更能简单明了地表示:

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

置和不变。

(三)训练与应用

 1.课本做一做。

独立试做,交流想法。

 2.练习五1-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结合学习内容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对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

律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加法结合律P18

二单元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加法结合律并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跟随李叔叔骑车旅行,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李叔叔又有一个问题考我们,同学们能解决吗?

(多媒体展示例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探究新知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若有学生提出例1算得的结果是全天一共骑了96千米,怎么这里第一天骑的路程却是88千米?

对此,教师可以让看懂了的同学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

即例1求的是第三天一共行了96千米,到现在李叔叔一共骑车旅行了三天。

) 

1、学生列式,师板书:

88+104+96 

2、学生计算并交流计算顺序,多媒体展示两种计算方法,即:

按顺序算和先算104+96。

 

3、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的异同。

 相同:

加数相同    得数相同 不同:

运算顺序不同 

4、通过比较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猜想。

 5、这个猜想正确吗?

分小组举例验证。

 

5、这个猜想正确吗?

分小组举例验证。

 

6、同学们通过举例,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能为这条规律起个名字吗?

 

说说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

 

7、你能像上节课那样,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三、方法应用  

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             282+41+159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

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使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运用规律的意识,体验运用规律带来的方便。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总结能力,又能够整理学习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加法结合律

教学后记

怀化市红星路小学教案主备人:

杨力忺

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P20

二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能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重点难点

应用加法运算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