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996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1.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docx

大二生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20种氨基酸的分类及特殊氨基酸

1)、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

甘氨酸Gly(无手性碳原子,无旋光,不属于L-α-氨基酸)、丙氨酸Ala(A)缬氨酸Vla(V)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亚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

Ser、Cys(可形成二硫键,成为胱氨酸)、Met、Asn、Gln、Thr

芳香族氨基酸(不带电荷):

Trp、Tyr、Phe

酸性氨基酸(中性aq中带负电荷):

Asp、Glu

碱性氨基酸(中性aq中带正电荷):

Lys、Arg、His

2)、含羟基(-OH)和含磷酸化修饰位点氨基酸:

丝苏酪(师叔咯)Ser、Thr、Tyr

含共轭双键有280nm紫外吸收氨基酸:

色酪

2.GSH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谷氨酸γ-羧基与半胱氨酸的氨基组成

●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使其处于活性状态

●还原细胞内产生的H2O2,使其变成H2O

●GSH的巯基有嗜核特性,保护机体免遭毒物损害

3.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1)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即从N-末端到C-末端的

●维持一级结构的作用力:

肽键、二硫键

2)二级结构:

●定义:

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排列,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维持二级结构的作用力:

氢键

3)三级结构:

●定义: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维持三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疏水键、氢键、盐键和VanderWaals力等。

4)四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亚基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是:

氢键、离子键

4.肽单元、蛋白质二级结构分类及α-螺旋的结构要点

1)肽单元:

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平面,C1和C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trans)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了所谓的肽单元

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

●-螺旋

●-折叠

●-转角

●无规卷曲

3)-螺旋结构特点

●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形成右手螺旋,侧链伸向螺旋外侧

●每个螺旋3.6个氨基酸,螺距0.54nm

●每个肽键的亚氨基和第四个肽键的羰基氧形成的氢键保持螺旋稳定,氢键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

5.Motif、结构域、subunit

1)Motif:

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motif)。

2)结构域:

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3)subunit:

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subunit)。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等电点)

1)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2)蛋白质等电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isoelectricpoint,pI):

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附:

pI>pH时带正电!

7.影响α-螺旋的结构因素

1)脯氨酸的刚性五元环,影响氢键形成,不形成α-螺旋

2)多个酸性或碱性氨基酸残基相邻,由于同性电荷彼此相斥,妨碍α-螺旋的形成

3)侧链较大的氨基酸残基,如天冬酰胺、亮氨酸等,也影响α-螺旋形成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前有*为老师强调的重点

核酸(nucleic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以及一级结构

DNA的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

RNA的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ribonucleotide)。

一、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嘌呤N-9与脱氧核糖C-1通过β-N-糖苷键相连形成脱氧核苷(deoxyribonucleoside)。

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β-N-糖苷键相连形成核苷(ribonucleoside)。

环化核苷酸:

cAMP、cGMP,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第二信使。

二、DNA是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DNA链的方向是5→3

三、RNA也是具有3,5-磷酸二酯键的线性大分子

RNA的戊糖是核糖;

RNA的嘧啶是胞嘧啶和尿嘧啶。

四、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构成RNA的核苷酸或DNA的脱氧核苷酸自5-端至3-端的排列顺序

单链DNA和RNA分子的大小常用核苷酸数目(nucleotide,nt)表示;双链核酸分子的大小常用碱基(base或kilobase)数目来表示。

小的核酸片段(<50bp)常被称为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

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构成DNA的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DNA的空间结构又分为二级结构(secondarystructure)和高级结构。

一、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一)DNA双螺旋结构的实验基础

Chargaff规则:

1、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的碱基组成不同2、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3、对于一特定组织的DNA,其碱基组分不随年龄、营养状态和环境而变化4、[A]=[T],[G]=[C]

获得了高质量的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照片。

*

(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由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Ø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空间的走向呈反向平行(anti-parallel)。

两条链中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上而下,而另一条链的5→3方向是自下而上。

Ø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螺旋轴形成右手螺旋(right-handed)的结构。

Ø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

2.核糖与磷酸位于外侧

双螺旋结构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大沟(majorgroove)和一个小沟(minorgroove)。

3.DNA双链之间形成了互补碱基对

碱基对平面与螺旋轴垂直。

4.碱基对的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持着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相邻两个碱基对会有重叠,产生了疏水性的碱基堆积力(basestackinginteraction)。

(三)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四)DNA的多链结构

Hoogsteen氢键

二、DNA的高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一)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绝大部分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的双螺旋分子

(二)真核生物DNA以核小体为单位形成高度有序致密结构

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

它是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五种组蛋白共同构成的。

三、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DNA具有高度稳定性和高度复杂性的特点。

第二节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通常以单链的形式存在

RNA比DNA小的多。

RNA的种类、大小和结构远比DNA表现出多样性。

RNA种类

缩写

细胞内位置

功能

*核糖体RNA

rRNA

细胞质

核糖体组成成分

*信使RNA

mRNA

细胞质

蛋白质合成模板

*转运RNA

tRNA

细胞质

转运氨基酸

微RNA

microRNA

细胞质

翻译调控

胞质小RNA

scRNA/7SL-RNA

细胞质

信号肽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不均一核RNA

hnRNA

细胞核

成熟mRNA的前体

*核小RNA

snRNA

细胞核

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核仁小RNA

snoRNA

核仁

rRNA的加工和修饰

线粒体核糖体RNA

mtrRNA

线粒体

核糖体组成成分

线粒体信使RNA

mtmRNA

线粒体

蛋白质合成模板

线粒体转运RNA

mttRNA

线粒体

转运氨基酸

前有*的是老师上课重点强调的。

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模板

生物体内mRNA的丰度最小、种类最多、大小也各不相同、寿命最短。

1.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特殊帽结构

原核生物mRNA的没有特殊帽结构

帽子结构m7Gppp

mRNA的帽结构可以与帽结合蛋白(capbindingprotein,CBP)结合。

2.真核生物mRNA的3末端有多聚腺苷酸尾

真核生物的mRNA的3-末端转录后加上一段长短不一的聚腺苷酸称为多聚腺苷酸尾

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的功能:

mRNA核内向胞质的转位

mRNA的稳定性维系

翻译起始的调控

3.mRNA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从mRNA分子5末端起的第一个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称为密码子(codon)。

位于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称为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

在mRNA的开放读框的两侧,为非翻译序列(untranslatedregion,UTR),即5-UTR和3-UTR。

2、tRNA是蛋白质合成中的氨基酸载体

●转运RNA(transferRNA,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

由74~95核苷酸组成;

占细胞总RNA的15%;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1.tRNA中含有多种稀有碱基

稀有碱基(rarebase)是指除A、G、C、U外的一些碱基。

2.tRNA含有茎环结构

*tRNA的二级结构呈现出酷似三叶草的形状。

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T¦×C环,附加叉

3.tRNA的3-末端连接氨基酸

4.tRNA的反密码子识别mRNA的密码子

三、以rRNA为组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核糖体RNA(ribosomalRNA,rRNA)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80%)。

●rRNA与核糖体蛋白结合组成核糖体(ribosome),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场所。

原核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例)真核生物(以小鼠肝为例)

小亚基30S

40S

rRNA16s

1542个核苷酸

18S

1873个核苷酸

蛋白质21种

占总重量的40%

33种

占总重量的50%

大亚基50S

60S

rRNA23S

2940个核苷酸

28S

4718个核苷酸

5S

120个核苷酸

5.8S

160个核苷酸

5S

120个核苷酸

蛋白质31种占总重量的30%49种占总重量的35%

表格为重点

四、其他非编码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催化性小RNA亦被称为核酶(ribozyme)。

是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小分子RNA,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在RNA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核酸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性

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核酸分子具有强烈的紫外吸收

●核酸在波长260nm处有强烈的吸收,是由碱基的共轭双键所决定的。

紫外吸收的应用

●DNA或RNA的定量

A260=1.0相当于

50¦Ìg/ml双链DNA(dsDNA)

40μg/ml单链DNA(ssDNAorRNA)

20μg/ml寡核苷酸

●确定样品中核酸的纯度

纯DNA:

A260/A280=1.8纯RNA:

A260/A280=2.0

二、DNA变性是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

●某些理化因素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DNA双链解离为单链的过程。

这种现象称之为DNA变性。

●在DNA解链的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DNA的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定义为DNA的解链温度。

G+C含量越高,解链温度就越高。

三、变性的核酸可以复性或形成杂交双链

●当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DNA复性(renaturation)。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退火(annealing)。

●减色效应:

DNA复性时,其溶液OD260降低。

●*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可以在不同的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heteroduplex)。

●*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和RNA分子间或者RNA与RNA分子间形成。

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的应用

⏹研究DNA分子中某一种基因的位置。

⏹监定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

⏹检测靶基因在待检样品中存在与否。

第五节核酸酶

●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

●依据对底物作用方式可将核酸酶分为核酸外切酶和核酸内切酶。

第三章酶

一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剂。

1.酶

化学成分:

蛋白质

单纯酶:

仅含有蛋白质的酶,脲酶、某些蛋白酶、淀粉酶、脂酶、核酸酶。

2.全酶酶蛋白(蛋白部分):

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及其催化机制。

结合酶:

辅助因子:

(非蛋白部分):

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只有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助因子

辅基: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另外辅助因子分为A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和B金属离子

多为B族维生素的衍生物或卟啉化合物

A:

作用:

传递电子、质子(或基团)或起运载体作用

2/3的酶具有

Ba.参与催化反应,传递电子;

作用:

b.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c.稳定酶的构象;

d.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

3.酶的活性中心:

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凹陷:

氨基酸残基的疏水基团。

4.同工酶:

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一组酶。

例子:

乳酸脱氢酶(LDH)

二酶的工作原理

1.

酶促反应特点.A酶对底物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绝对专一性:

脲酶、琥珀酸脱氢酶

B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C酶的活性与酶量具有可调性;相对专一性:

胰蛋白酶

D酶具有不稳定性;

2.活化能:

指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反应物从基态转变成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即过渡态中间物比基态反应物高出的那部分能量。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

影响因素:

酶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作图呈矩形双曲线

米-曼氏方程:

[S]:

底物浓度V:

不同[S]时的反应速率

Vmax:

最大反应速率Km:

米氏常数

2.Km与Vm是重要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

A.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B.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C.Km在一定条件下可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D.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3.底物足够时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直线关系

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5.pH通过改变酶和底物分子解离状态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6.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酶的抑制剂:

凡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变性的物质。

A.不可逆抑制:

有机磷化合物——羟基酶

解毒------解磷定(PAM)

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巯基酶

解毒------二巯基丙醇(BAL)

a.竞争性抑制:

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

合成酶。

丙二酸与琥珀酸竞争琥珀酸脱氢酶

B.可逆性抑制b.非竞争性抑制:

亮氨酸对精氨酸酶的抑制;哇巴因对细胞膜Na+-K+-ATP

酶的抑制;麦芽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

c.反竞争抑制:

丙氨酸对胎盘型碱性磷酸酶的抑制

三大抑制的作用比较:

7.激活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

三酶的调节

别构调节:

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部分可逆地结合,

快速调节酶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

化学修饰调节:

磷酸化:

蛋白激酶

去磷酸化:

磷蛋白磷酸酶

慢速调节:

酶含量的调节

酶原激活的实质:

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第六章糖代谢

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有GLUT1~5五种。

GLUT1和GLUT3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基本转运体,GLUT4主要存在于脂肪和肌组织中为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蛋白。

糖酵解:

一分子葡萄糖在胞液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乳酸发酵:

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液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lacticacidfermentation)。

糖的无氧氧化的反应部位:

胞液第一阶段:

糖酵解,第二阶段:

乳酸生成

(一)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1、G磷酸化为G-6-P,不可逆,糖酵解的第一个限速步骤,由己糖激酶催化,它需要Mg+,是糖酵解的第一个关键酶。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Ⅰ至Ⅳ型。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葡萄糖激酶。

它的特点是: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②受激素调控,对葡糖-6-磷酸的反馈抑制并不敏感。

2、G-6-P异构为F-6-P,可逆,由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3、F-6-P磷酸化为F-1,6-2P由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需ATP和Mg2+不可逆,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限速步骤

4、F-1,6-2P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可逆,由醛缩酶催化生成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5、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由磷酸丙糖异构酶催化

前5步为耗能阶段,1G经两次磷酸化反应消耗了2ATP,产生了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后5步反应才开始产生能量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高能磷酸化合物),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醛基氧化成羧基,并加入一分子磷酸,形成混合酸酐。

脱下的氢由NAD+接受。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混合酸酐上的磷酸基从羧基转移到ADP,形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需要Mg+这是糖酵解中第一次产生ATP,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levelphosphorylation)。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可逆,需Mg2+,由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PEP(高能磷酸化合物),催化剂为烯醇化酶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将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TP和丙酮酸,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不可逆,第三个限速步骤,丙酮酸激酶催化,需K+和Mg2+

11、2分子磷酸丙糖经四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共生成4分子ATP。

在葡萄糖和果糖-6-磷酸磷酸化时消耗2molATP,故净生成2molATP。

(二)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催化剂为乳酸脱氢酶(具立体异构特异性,对L-乳酸起作用),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乳酸循环(糖异生)

3个关键酶:

(一)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

别构激活剂:

AMP;ADP;F-1,6-2P;F-2,6-2P;

别构抑制剂:

柠檬酸;ATP(高浓度)果糖-2,6-二磷酸是最强的别构激活剂;其作用是与AMP一起取消ATP、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抑制作用

(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节点

别构激活剂:

1,6-二磷酸果糖

别构抑制剂:

ATP,丙氨酸

共价修饰调节:

PKA:

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CaM:

钙调蛋白抑制活性

(三)己糖激酶受到反馈抑制调节

葡糖-6-磷酸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但肝葡萄糖激酶不受其抑制

长链脂肪酰CoA可别构抑制肝葡萄糖激酶,胰岛素可诱导葡萄糖激酶基因的转录促进酶的合成。

生理意义:

机体不利用氧快速供能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1无线粒体的细胞,如:

红细胞②代谢活跃的细胞,如:

白细胞、骨髓细胞

糖的有氧氧化:

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部位:

胞质及线粒体

第一阶段:

糖酵解(反应过程一样,但NADH的去向不同)

第二阶段: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

柠檬酸循环

(2)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NAD++HS-CoA乙酰CoA+CO2+NADH+H+

由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

组成E1:

丙酮酸脱氢酶辅酶:

TPP

E2: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辅酶:

硫辛酸,辅酶A

E3: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辅酶:

FAD,NAD+

辅酶:

TPP(VB1)、NAD+(Vpp)、硫辛酸、FAD(VB2)、HSCoA(泛酸)

(3)柠檬酸循环是以形成柠檬酸为起始物的循环反应系统

柠檬酸循环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TCAcycle),是由线粒体内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

亦称为Krebs循环。

反应部位:

线粒体基质

柠檬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

反应由柠檬酸合酶(citratesynthase)催化,单向不可逆,第一个限速步骤

2、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

此反应是由顺乌头酸酶催化的异构化反应

由两步反应构成,

(1):

脱水反应

(2):

水合反应

3、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dehydrogenase)作用下,不可逆,第一次氧化脱羧,第二个限速步骤

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辅酶A,不可逆,第三个限速步骤.

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脱下的氢由NAD+接受

5、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琥珀酸,可逆,可与G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高能磷酸键,是柠檬酸循环中唯一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辅酶:

FAD

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催化此步反应,辅酶是NAD+

要点:

经过一次柠檬酸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CoA;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