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9775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设计.docx

《《搭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石》教学设计.docx

《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江源路小学邹霞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依据这一理念,我尝试让学生在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会细心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具准备

搭石图片课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美,感受美

1.情提示: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批注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老师看到同学们在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出示句子

(1)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1.找得真好,多么动人的一幅画面啊!

从这幅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能具体谈谈吗?

2.学生交流重点词语(早早地谴责懒惰)

3.教师小结:

大家能抓住重点词语,把心放进去,从摆搭石的场面中体会到乡亲们的勤劳,真不错。

(板书:

摆勤劳)我们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

(2)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你觉得这道风景美在什么地方呢?

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关联词动词)

2.平凡的搭石,因为老人整理搭石的几个普通的动作而美了起来,老人一心想着别人,助人为乐的品质让我们深受感动。

(板书:

整助人)

那把你的感动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自己先试试。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3.引读:

或许在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一位老人正急匆匆地进城,只要他看见哪块搭石不平稳,他一定会——生接读——;

或许是在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一位老人正要去赶集,只要他看见哪块搭石不平稳,他一定会——全班接读——

4.从你们的读中,老师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

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

让我们怀着这份美好,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1指读多音字“行”。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预设:

协调有序

A联系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B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预设: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A理解“绰”的意思。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

教师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B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请看,(出示课件)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着美丽的画面吗?

C教师小结:

同学们,人在石上走,影在水中留,这人与人、人与景构成了多么和谐的画面哪!

(板:

走和谐)

3.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实在太美了!

老师也想读读,行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4.指读。

(真美!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5.引读:

A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男生齐读)

B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女生齐读)

6.小结: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我们不能不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句子(4)——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了吗?

那就把这种友好、亲切带进句子里读出来。

2.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

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

(同桌交流汇报)

3.招手礼让,常见的情景、平常的动作却蕴含着浓浓的乡情。

这搭石怎能不构成——齐读——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

让谦让

出示句子(5)——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

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2.学生汇报:

理所当然(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的事呢?

)伏……

3.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

先体会“伏”字。

(出示“伏”字理图)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那样虔诚,是那样心甘情愿啊,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4.师生配合演示“伏”的动作。

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5.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板书:

过敬老)

6.年轻人这深深弯下的后背,怎能不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呢?

8.是呀,搭石上有情,搭石上有爱,搭石上演绎着多少感人的场面呀!

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小练笔)

9.交流汇报。

10.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这搭石确确实实地构成了——(齐读)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升华情感总结美

1.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

那它是什么?

2.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搭石任人走、任人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人们,其实这搭石就是善良可爱的乡亲们,乡亲们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勤劳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首助人的诗,委婉悦耳;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和谐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幅谦让的画,赏心悦目;一块搭石,就是一本敬老的书,让人百看不厌。

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理所当然,而在我们眼里,却构成了家乡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读:

搭石)

搭石

溪水潺潺

走上故乡的搭石

流水环绕清波漾漾

脚步轻快一路欢歌

清风习习

的搭石

如诗如画

搭石联着小路乡音联着乡情

道一声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啊

招手礼让

那背负过溪,精心踩踏

那情那爱那美

将永远烙印在我心头,永远折服,永远感动

五、布置作业

1.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中是这么的美,所以正如(出示法国大雕塑家所说: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写一写生活中的美。

2.采蜜本

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搭石——勤劳

整搭石——助人

走搭石——和谐

让搭石——谦让

过搭石——敬老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懂得:

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

《搭石》上完后,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我要学生动笔在文章空白处中写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句话怎么理解?

说真的,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我认为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未免太难了。

因为文章语言表面比较易明,但内涵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四年级的的小学生?

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有同学来回答:

“这句话安排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是不是要用来点明中心呢?

而课文的中心就是要赞扬乡亲们,那赞美搭石就是赞美了乡亲们。

”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

“这句话表面是写搭石静静地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实际上就是写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同学在学习时,碰到问题能去动脑筋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

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

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