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1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科学冲刺训练探究题4详细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________.

2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

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

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

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

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选填“V1—V2”、“V1—V3”或“V2—V3”)。

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感:

种子D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水位下降,空气就会依次进入装置.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2)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请指出D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

4.如图所示,一个瓶内装有体积为V的酒,现给你一把直尺,如何测出酒瓶的容积大约是多少?

请写出测量方法和酒瓶容积的表达式。

实验方案:

步骤一:

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为L1(如图);

步骤二:

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

5.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一根系于小纸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华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实验过程中,他是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的.

(3)当小纸片平衡时,小华将小纸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观察小纸片能否保持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4)小华还准备了一把剪刀,她接下来会做:

________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

6.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平均体重

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如图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7.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叶绿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可以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泽。

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将某植物绿色叶片磨碎、捣拦,加入X试剂以提取叶绿素。

Ⅱ、将提取液过滤并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Ⅲ、在室温下进行4组实验,以探究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记录如下:

组号

叶绿素溶液(毫升)

PH值

处理时间(分)

溶液颜色

1

3

8

10

绿色

2

7

Y

黄绿色

4

5

黄褐色

备注:

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1)X试剂可选择下列哪一种 

A.水

B.酒精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

(2)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________食品。

(3)大家都知道因为有叶绿素,所以植物是绿色的。

然而,市场上深受大家喜爱的多肉植物为什么会变红、变粉、变黄呢?

这是植物内部色素比例改变的结果。

通过光照、温差控制,是改变多肉植物颜色最有效、见效最快的方法。

多肉的这种性状的改变属于________。

8.鉴别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

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观察5溶液的颜色,溶液呈________色的是CuSO4溶液。

(2)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写出CuSO4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对剩余两瓶溶液如何进行鉴别,请简要写出鉴别方法:

(4)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试管中的物质充分混合,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

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另取少量无色滤液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时,一定无明显现象的是 

A.酚酞溶液

B.Mg

C.CuO

D.Ba(OH)2溶液

E.AgNO3溶液

9.

(1)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当反应后________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后观察到生成了黑色固体。

(2)实验室通常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

常温下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水溶液是一种酸。

请选取合适的制取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

写出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0.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

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当细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后松手,小球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

改变角度θ的大小,重复实验。

(1)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________。

(2)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同时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11.小科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1A”,AB间接入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5Ω.

【实验步骤】

①连接电路:

完成图甲中的连线,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3.0V,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此时滑片P在中点附近

③断开开关,在AB间换接20Ω的定值电阻;

④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⑤断开开关,在AB间分别换接15Ω、10Ω和5Ω的定值电阻,依次重复步骤④.

(1)

【实验数据】

电阻R/Ω

25

20

15

电流I/A

0.12

0.14

0.16

0.20

AB间接5Ω的定值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表中“★”处的数值为________.

【数据分析】小科找不出上述数据的定量关系.而其他同学都通过实验得出了“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正确结论.

(2)

【实验反思】

①小科得不到正确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需要重新实验.

②根据小科的实验数据,通过进一步分析计算可以发现,当AB间的阻值变小时,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30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成A、B、C三组,分别放入三个饲养笼中,给A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组不注射,C组定期饲喂与A组相同含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

一段时间后,A组体重增加40%,B、C两组体重均增加25%,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 

组和B组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________ 

的作用。

(2)C组和B组结果比较,________ 

(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原因是________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重复A、B组实验________ 

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参考答案

1.

(1)复分解反应;

归纳;

有氯化银沉淀生成;

演绎

(2)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则证明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

NaCl+AgNO3=AgCl↓+NaNO3;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3)ABE;

CDF

(4)结晶法;

用蒸馏法从自来水中获得蒸馏水;

用结晶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解答】

(1)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归纳法是根据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的一般原理或结论的过程.演绎法是根据一般原理推理出具体事实的过程.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分析可知,这两个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银沉淀生成,由此根据演绎法可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因为交换成份后也会有氯化银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

①复分解反应;

②演绎;

(2)①根据实验法验证,把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推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

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及质量守恒定律,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则证明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

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进行,故答案为: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3)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其相同点是:

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两种物质在23℃时的溶解度相同;

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很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其不同点是: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不一样;

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样;

ABE;

CDF;

(4)蒸馏法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一种方法;

结晶法是用减少溶剂来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析出的一种物质获得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用蒸馏法从自来水或河水、海水中获得蒸馏水;

用结晶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等,故答案为:

结晶法;

用结晶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分析】

(1)根据基本反应类型及归纳、演绎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蒸馏法,结晶法的原理及应用分析解答.

2.

(1)大于

(2)集气瓶内的温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3)V1—V3

【分析】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

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

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1)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

大于;

(2)在实验结束后,不要急于打开活塞,防止发生危害事故,原则上必须等到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才能打开活塞;

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氧气即为集气瓶内减少的氧气,则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V1﹣V3;

(1)大于;

(2)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后(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3)V1﹣V3。

3.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C装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可以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空气通入的速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证明种子萌发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则空气在进入B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浄,D中的阀门能控制水流的速度.

【解答】解:

(1)空气在进入B之前需要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浄,故应在B之间加A装置,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种子萌发产生了二氧化碳,则C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种子D萌发过程可能也会产生二氧化碳.(3)D中的阀门能控制水流的速度,从而空气通入空气的速度.

4.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V′=V+L2S=V+L2×

V/L1

【分析】若要测量出啤酒瓶的容积,可利用水采用等效替代法测出形状不规则部分的体积,在瓶内放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柱的长度,即可得盛水部分的体积,再塞紧塞子,将瓶子倒置,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空气柱的长度,即可得没水部分的体积,可得出瓶子的容积。

(1)先用直尺量出瓶底到液面的高L1(图a),即装酒部分的高度;

(2)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3)则酒瓶的容积为:

V/L1;

故答案为:

将酒瓶倒置,再用直尺量出液面到瓶底的高度L2(图b),即瓶内空余部分的高度;

V/L1。

5.

(1)改变力的方向

(2)钩码的个数

(3)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能保持平衡

(4)用剪刀剪断小卡片;

不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是否能保持平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2)在此实验中,小卡片是研究对象,通过左右两侧的钩码的重力来对小卡片施加拉力;

(3)小卡片处于静止状态,把小卡片转动一个角度,松手后,看小卡片是否保持平衡状态,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在小卡片上,小卡片是否平衡;

(4)剪开小卡片,可验证是否需要作用在同一物体.

(1)实验中使用了定滑轮,因此是为了改变力的方向;

(2)实验过程中,他是通过调整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边的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一对平衡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4)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迅速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钩码落下,这说明了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故答案为:

(1)改变力的方向;

(2)钩码的个数;

(3)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能保持平衡;

不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是否能保持平衡.

6.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分析】人体生长激素分泌多,会导致身高增长,同时体重也随之增加。

【解答】 

(1)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 

所以用小鼠做实验,采取对照实验分为甲组和乙组探究注射生长激素对小鼠会有什么影响;

(2)对小鼠进行手术,由于实验是为了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所以在小鼠实验中要将生长激素干扰的实验因素去掉,以避免影响实验结论,而垂体是分泌生长激素的,因此要切除;

(3)甲组和乙组中的小鼠 

属于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 

,那么甲组和乙组小鼠注射的东西要不同,才可以对照出生长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的实验成果,而且注射的东西的量两组要相等,那么所以其中一组要是含生长激素的,另一组是不含生长激素的;

(4)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其实生长激素分泌多可以导致人长高更快,而体重也会由于身高增长而加重,因此曲线为生长激素,横线为生理盐水。

(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见答案图

7.

(1)B

(2)酸性(3)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本题为综合题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

(1)基础知识的考查:

用酒精提取叶绿素;

(2)观察表格pH由由7开始较小,叶绿素逐渐消失,得出判断,pH小于6的酸性条件下,叶绿素遭到破坏;

(3)多肉植物是通过改变外部条件来形成的变异,基因型并没有改变,所以是不可遗传变异

(1)食用无水乙醇(酒精),因为叶绿素在无水乙醇的溶解度最大 

(2)pH小于6.0的酸性,由表格知道,叶绿素会由于酸性pH值而被破坏 

(3)属于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这种的多肉植物的形成条件是,通过光照、温差控制来改变植物内部色素的比例,植物本身的基因并没有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

8.

(1)蓝

(2)2NaOH+CuSO4=Na2SO4+Cu(OH)2↓

(3)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盐酸

(4)B,C

【分析】首先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鉴别出硫酸铜;

然后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硫酸铜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钡又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并依据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须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判断硫酸铜和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1)首先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鉴别出硫酸铜;

故填:

蓝色;

(2)然后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硫酸铜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铜,故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3)氯化钡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而和盐酸不反应,故填:

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盐酸;

(4)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无色滤液,说明不含有铜离子,即氢氧化铜全部被过滤出去,即滤液中不含有盐酸;

取少量无色滤液滴加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钡离子.溶液中不含有盐酸,故不能与镁或是氧化铜反应,没有现象,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不含有钡离子,与氢氧化钡反应没有现象,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故填:

BC。

(1)蓝.

(2)2NaOH+CuSO4=Na2SO4+Cu(OH)2↓;

(3)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盐酸;

(4)BC

9.

(1)发出的红光

(2)B、E;

H2S+2NaOH=Na2S+2H2O

(1)根据铁和硫磺反应的现象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硫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1)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当反应后发出的红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后观察到生成了黑色固体。

(2)反应物硫化亚铁为固体,而稀硫酸为液体,不需要加热,因此应该选用固液常温型的制取装置,即B;

生成物硫化氢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它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选E。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H2S+2NaOH=Na2S+2H2O。

10.

(1)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或便于撞准木块等)

(2)速度

(3)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什么关系(或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1)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2)分析实验中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得出探究的因素;

(3)通过改变小球下落的高度,可以改变小球的重力势能,通过小球做功的多少来反映重力势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1)若用一根细绳,小球的摆动方向会不稳定,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便于碰准木块;

(2)实验中小球一定,小球摆动的角度不同,撞击木块时的速度不同,所以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细绳与竖直方向成的θ角不同,则下落的高度不同,通过对木块做功的多少,可以判断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故答案为:

(1)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或便于撞准木块等);

(2)速度;

(3)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什么关系?

或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

11.

(1)0.26A

(2)没有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变小

【分析】①要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根据实物图中滑片的位置可知,需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

⑤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和U=IR可知电池组两端电压与阻值的关系.本题考查了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控制变量法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注意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①使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开关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⑤根据图乙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6A;

(1)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需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根据表中数据和U=IR可知,电阻两端电压随阻值的减小而减小;

因此小科得不到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