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88044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docx

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

2018年语文中考模拟题(6)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

(1)—

(2)题。

(5分)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作品笔法率意、天然,有方笔、圆笔、粗笔、细笔,但无论运笔如何多变,无一败笔,均妥帖得宜。

B.作品横画很细,竖画很粗,多数笔画起收要回锋,而且是圆的。

C.结构上,基本采用往左倾斜之势,比《兰亭集序》字的倾侧感更强。

D.章法上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表现出“不知何言”的激动与感慨。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

正确、美观、流利。

(3分)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祈祷(dǎo)恻隐(cè)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

B.嗔怪(chēn)涟漪(qǐ)遒劲(qiú)忍俊不禁(jīn)

C.阔绰(chuò)伶仃(líng)栖息(ī)鳞次栉比(hì)

D.真谛(dì)炽热(chì)酝酿(niàng)惟妙惟肖(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烦躁 分歧眼花缭乱黄粱美梦吹毛求疵

B.筹划 松驰见异思迁 变幻莫测妇孺皆知

C.就绪 肤浅 惹事生非通宵达旦花团锦簇

D.缔造 凌驾 销声匿迹 锋芒必露险象迭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打造“园林随州”,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王羲之自小就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C.“经典咏流传”中演唱《鱼戏莲叶间》的小歌手贾子叶,聪明伶俐,贻笑大方,深受观众喜爱。

D.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校对极少数不遵守纪律、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2018楚花香杯“美丽随县”乡村马拉松3月31日在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激情开跑,自全国各地的约4000余名参赛选手在具有独特风情的乡间小路上,体验了一场别具特色的马拉松赛事。

C.教育部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继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

D.针对“五一”期间人们纷纷外出旅游的现状,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切忌不可拥堵。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范进中举》出自《儒林外史》,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范进喜极而疯的形象。

B.《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史记》和《左传》都是纪传体史书。

C.《谈读书》的作者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他的名言,其随笔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

《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此句中的“辰牌”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蜇、春分。

C.“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120岁老人的寿联。

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8.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荷叶·母亲》的作者冰心是著名女作家,其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C.《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

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D.《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太白金星。

9.请仿照汉代乐府民歌《江南》的写作样式续写几句歌词。

(2分)

江南【佚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云畔遮远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A.②⑥⑤④①③B.③⑥②⑤①④C.④③①⑥②⑤D.⑤③④⑥①②

11.古诗词名句默写。

(6分)

①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

(杨炯《从军行》)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峰》)

③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

⑤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13题。

(5分)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

水墨碱的梅花。

②洗砚池:

洗砚台的池塘。

③清气:

清香的气味。

④乾坤:

天地。

12、诗中的梅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

13、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

记与欧公言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

”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

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⑥疾矣。

”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⑦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注释】①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

②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

③昬同“昏”。

④(jùn)馀吃剩食物。

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

⑥恶丑,指容貌丑。

⑦坐正好,恰。

14.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

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D.医问其得疾之由其如土石何

1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1)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惰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

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9分)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

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

这道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

“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

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

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

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

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

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

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答道: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

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

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

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

兵法有云: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

”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

两万小时,看起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

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

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

“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人民日报》01月11日)

18.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文字是不是多余,能否删掉?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15分)

温暖的记忆

于兆文

①雪是从年三十晚上开始下的。

我和妻乘坐的大巴车一路慢行,回乡者一个个都在各自的城市站点下车了,等到了我们所在的县城的车站时,车上就剩我们俩了。

     

②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劳碌了一年的人们此时早已进入梦乡,偶尔,未眠者燃放的焰火一遍遍腾空而起.灿烂的焰火与漫天的飞雪映照在一起,引发人无限的遐思。

     

③我们下车时,偌大的车站已是空无一人。

正想走着回去,只见车站广场的边上,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

     

④蹬三轮车的怎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

     

⑤诧异间,那人已到眼前,把雨衣的帽子搬了下。

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岁月的风霜在她的脸上已刻下明显的痕迹。

她对我们憨憨地笑了起:

“走,我送你们回去,刚想回家,你们可是我最后一批客人啦。

”     

⑥一路上我们攀谈起。

她说她是晚上8点多出的,已经在风雪中忙活了近5个小时。

     

⑦“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怎么不在家团圆?

家人呢?

”     

⑧“儿子和他爸在北京打工,他们没买上火车票,说是初二到家,迟就迟两天吧,没事!

”那女人还是憨憨地笑着。

     

⑨“还有一个闺女,在南京上大学,今年大三了,寒假在那儿做家教,人家小孩不让走,硬是把她留下过年。

她打电话说要回照顾我,我没让,我身体好着呢。

我婆婆八十多了,平日里我一边蹬三轮,一边在家服侍她,今天一天我就挣了将近两百块!

     

⑩“晚上吃完晚饭,本想歇歇,我一看雪下大了,车站连夜回的人又多,出租车、三轮车都很少,人家肯定急着回家,哪个家里不盼啊。

反正他爸他们也没回,干脆就到车站搭客了,和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挺敞亮的。

”   

(11)那女人一口气跟我俩讲了许多,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

下车的时候,她只收了我们两块钱,我们要多给,她坚决不要,说她好腿好脚,挣钱的机会多着呢,大过年的,不能多收人钱。

临走前,还送给我俩一大堆祝福的话。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我们夫妻俩从小区门口坐上了一辆三轮车,去参加一个宴会。

巧的是,半路上又碰到了年三十夜里拉我们回家的那个女人。

她正骑着三轮车拉着客人从旁经过,瞧见我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

   

(12)“你们认识啊?

”三轮车车主很是好奇。

于是,我们就把大年初一凌晨发生的事讲了一遍。

   

(13)“唉,这个人命苦呢!

”   

(14)三轮车车主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细问之下,我们才知道那个女人的不幸家事。

   

(15)原,八年前大年三十晚上,也是一个大雪天,她的丈夫和儿子在北京打工返乡途中遭遇车祸,双双罹难。

儿媳后带着孙子和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

后她一个人靠蹬三轮养家,一边侍奉老婆婆,一边还要供女儿上学。

为了女儿不受罪,为了婆婆不伤心,她一直未嫁人。

女儿很争气,最终考上了大学,还年年获得奖学金,平时还兼做家教贴补家用。

   

(16)“她人缘好,心地特善良,搭客从不多收,我们这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她不容易,都让着她,尽量让她多挣几个。

   

(17)“想起就为她难过,你知道她为什么每年三十都要到车站去搭客,一搭就到深更半夜吗?

大伙儿说她每到这个时候就想念那死去的爷儿俩啊……”   

(18)在我们周围,每天总有一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穿过城市喧嚣的天空,穿过功利纷争的灵魂,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选自《读者》第11期,有改动)

22.文中,作者收获了哪些温暖的记忆?

(写出三点即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

(4分)

(1)有一个人披着雨衣,顶着大雪,俯着身子,吃力地推着一辆三轮车向我们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依然堆着笑,言语间满是开朗豁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蹬三轮的妇女每年除夕都要到车站搭客,她跟“我们”说是因为儿子和丈夫没买上火车票,初二才能回,这和文章第⑩段三轮车夫的话不一致。

蹬三轮的妇女为什么要说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时事热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7.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2018年语文中考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2分)

(2)(3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题号

2

3

4

5

6

7

8

答案

2-8(每题2分)

 

9.(2分)云畔遮远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11.(6分)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1分)

(一)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2分)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15.()(3分)

16.(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

(三)18.(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