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60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1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第五中学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岳麓版必修1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高一

课时:

1

提供者:

单位:

大兴五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必修一第十五课。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屈辱、探索、抗争三条主线贯穿始终,本课主要涉及到前两条,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的标志,是列强侵华新旧阶段的分水岭,其间爱国官兵的壮举催人奋进,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再度失败有使人不得不深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了解或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中日《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中日战争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清军海战皆败的原因。

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进行比较的教学,分析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持分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

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2)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此情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学习,已基本形成了战争——签约——影响的思维定式,况且又有不少以次为题材的影视剧,这对高一学生学习本课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前提。

但如何抓住事件的本来面目、用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这节课学生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式:

   以教师的讲授、探究是教学为主,在使用可见的同时,充分利用图片、文字等相关史料,既在趣引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解惑答疑,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联系、归纳的能力,有培养了学生轮从史出的史观。

技术准备:

收集、选择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

教学难点分析: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已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使学生理解这一结论。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展示材料一:

伊藤博文: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引问:

被伊藤博文讥讽为“内无相,外无将”的是什么事?

我们又是如何显示帝王度量的呢?

板书课题:

中日甲午战争

 

 

 阅读材料

 

 以较新颖的导入,在课堂伊始牢牢的抓住学生

 

 提问:

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总结: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工人大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阻,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寻找新的出路。

展示材料二:

明治天皇在即位的1867年发表的所谓的《天皇御笔信》中就曾宣布,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后来日本统治集团精心炮制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蓝图——大陆政策:

一期征服中国的台湾;二期征服朝鲜;三期征服中国满蒙;四期征服中国内地;五期征服世界。

总结:

一是以日本为中心征服世界,二是实现武国观念。

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背景

奉行“国之兴衰在于兵力”原则的日本为了对侵略扩张进行了积极的战争准备。

1、日蓄意发动战争

给学生口头补充材料:

十年扩军计划;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战时大本营的成立;军事地图的绘制。

与此同时也取得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2、西方列强的支持和默许

已做好战争准备的日本便积极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促成中日冲突为当前之急务”。

1894年日本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清与李朝有宗番关系,朝请清出兵,日本极力怂恿。

引用郑永邦的话并介绍此后事态的发展。

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

3、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展示材料三:

“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尤筹万寿典。

挪用军费修颐和,此战岂能不失败”。

李鸿章为保住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头衔,保存北洋陆海军的实力,避战求和,主张以夷制夷。

4.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

 

至此,战争的结果可见一般。

后在国内主战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增兵牙山口,雇英国三艘商船运2000名清兵前往。

 

 

 回忆回答

 

 

 

 

 

 

 

 

阅读材料并讨论分析其两大指导思想

 

 

 

 

 

 

 

 

 

 

 

倾听史料

 

 

 

分析列强支持的原因,并看教材中的引用材料

 

 

倾听新增史料

 

 

 

 

 

 

 

 

 

 

阅读材料

 

 

 

 

 

 

 

 

 

 

 

 以旧带新,加强知识联系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培养学的分析能力

 

 

 

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增强学生对清腐朽性的认识

 

 

 

 

 

 

 

 

 

 

 

 

 

 二经过

1、丰岛海战——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但李鸿章仍指示清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慈禧正在筹备寿典,更是不希望有事。

清统治者的妥协态度致使清军即不主动进攻,也不择险据守。

贻误战机。

简介叶志超

2、平壤战役

叶志超的不设防和失败。

此后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3、黄海大战

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

展示材料四:

邓世昌“倭舰专恃吉野,沉是舰,则我军足以夺其势而济事”

分析大战的结果:

北洋舰队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日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大大便利了日军的进一步侵略。

4、辽东之战

展示地图,依照地图讲解辽东半岛地理位置的重要。

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了日军进攻的首要目标。

5、威海卫之战

依图介绍威海卫的情况

展示材料五:

丁汝昌请求主动歼敌,却遭到李鸿章的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如违令出战,虽胜亦败”坐失战机。

简介经过,指出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看录像

介绍其所了解的情况

 

 

 

 

 

看图,阅读辽东之站的经过

 

 

 

 

阅读材料

 

 

 

 

 

 

联系课本的内容分析“为什么说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增加历史的形象性、兴趣性和感染力

 

 

 

 

 

 

 

图文相对会更加清晰

 

 

加强学生对清战败内因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加强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增强兴趣和形象性

 

 三结果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回顾课首的对联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

 

赔款二亿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中国财政陷入危机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外国势力入侵中国沿海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协定关税

 

便利外国商品输出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便利外国资本输出

 

 

2、三国干涉还辽

见课件

四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见课件

1、大陆

公车上书

2台湾

展示材料六:

“若午夜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痛哭于市中”,“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为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

依图看武装斗争的情况

总结提问:

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内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等的避战求和、妥协退让

③清军军备松弛,少数官兵的临阵逃脱

外因

④日本国力强盛,蓄谋已久

⑤其它列强的纵容

 

总结并进一步指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立足于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毅力于世界强者之林。

 

 

 回顾旧知识

分析原因

 

 

 

 

 

 

 

 

 

 

 

 

 

 

 

 

 

 

 

 

讲述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史实

 

 

阅读材料和教材

 

 

 

 

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能力和古为今见的史观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一、课堂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以后,日军的进攻方向首先是

      A、辽东半岛  B、平壤    C、台湾   D、威海卫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李鸿章的“保船”政策     B、丁汝昌的懦弱无能

     C、日军实力的强大       D、英美教习怂恿中国海军投降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军兵力异常强大     B、日本蓄谋发动战争,准备充分

     C、李鸿章北洋军队孤军奋战   D、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4、《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加四处通商口岸    D、开辟内河航线

5、《开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实力不如俄、德、法    B、贪图中国3000万两白银

     C、清政府利用西方列强与日本的矛盾   D、李鸿章请求英国  “调解”成功。

二、思考题:

     近年来,日本不断地篡改中学历史教科书,有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内容被别有用心地加以改动。

“侵略中国”被改为“进入中国”;“近代日本对中国、朝鲜的侵略”被一删了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表述也有变化,大大缩减了屠杀人数,甚至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今年夏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以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对二战战犯顶礼膜拜。

问题:

通过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评价量规:

   选择题的正确率和思考题的内容及组织能力。

八、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日蓄谋发动战争——根本原因

一、背景   2.西方列强—对日支持和默许——有利条件

           3.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助长夷焰

           4.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

 

二、经过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1.《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影响

三、结果   

           2..三国干涉还辽

1.大陆:

公车上书等

四、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战争    

                           2.台湾:

武装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