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937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docx

湖南专版三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含答案

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汇编(湖南专版)

2016年中考

一、【2016年中考湖南常德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山门圮于河()

(2)湮于沙上()(3)如是再啮()

20.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2分)

(1)一老河兵闻之()

(2)当求之于上流()

2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3.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3分)

【答案】

19.

(1)倒塌

(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0.

(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2)石兽

21.众/服为确论。

22.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

“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23.“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2分)(照抄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之”用法的掌握。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指代人、事、物,一般作宾语。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表近指。

这,这些,此。

(二)助词。

1.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6.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三)动词,往,到……去。

本题都是代词,结合上下文指出指代内容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句中重点词语有“如”“果”等。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句话中可知: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2016年中考湖南株洲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王下令曰:

“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王惊而问其故。

优孟曰:

“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王曰:

“何如?

”对曰: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

“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为之奈何?

”优孟曰: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衣以文绣②齐赵陪位于前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王惊而问其故。

②请以人君礼葬之。

2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

(3分)

【答案】

22.①穿(1分)②在(1分)

23.①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2分)

②请按照安葬君王的礼仪来安葬它。

(2分,译错一个字扣1分)

24.答题要点:

(1)大哭,引起楚庄王注意。

(2)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建议用君王之礼来葬马。

(3)葬礼隆重到荒谬的程度,让楚庄王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3分)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1句中“故”,原因。

2句中“以”,按照。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

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以谈笑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

楚庄王时,庄王有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锦绣,安置在华美的房屋中,睡在没有帷帐的床上,用枣脯喂养它。

这匹马因为长得太肥而病死了,楚庄王命令大臣们为马服丧,想要用安葬大夫的棺椁和礼仪来安葬马。

左右大臣谏诤这件事,认为不能这样做。

楚庄王下令说:

“如果有敢对葬马的事进谏的,一律处死。

”优孟听说了,进了宫殿的大门,便仰天大哭。

庄王吃惊地问他原因。

优孟说:

“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楚国地大物博,有什么东西是得不到的呢?

而只用大夫的礼节来安葬它,太寒薄了,请以安葬君王的礼节来安葬它吧。

”庄王问:

“怎么安葬呢?

”优孟回答说:

“我请求用雕琢过的美玉做棺,用雕了花纹的梓木做椁室,用上好的楩、枫、樟木做题凑,差遣甲士为死马挖掘墓穴,老弱人丁背土筑坟,齐赵等国的使者侍坐在前,韩魏等国的使者护卫在后,为死马建庙宇,让它享受牛、羊、猪三牲祭祀,并封以万户之邑给它守墓。

这样,诸侯国听说后,就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了。

”庄王说:

“难道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

这该怎么办才行?

”优孟说:

“请大王将它作为六畜来安葬。

用土灶做椁室,用铜锅做内棺,用姜枣来调味,用木兰来解膻,用粮食稻谷来祭祀,用火光来做它的衣服,将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之中。

”于是庄王便将马交给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地议论这件事。

三、【2016年中考湖南张家界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

“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

困苦。

②睢(suī)阳:

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

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

病重。

⑤通“纳”,放入。

⑥俾(bì):

使。

⑦宛然:

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3分)

【答案】

9.

(1)厌恶

(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2分)

11.【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解析】

9.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1句中“独”,仅仅;“耳”,罢了。

2句中“志”,好。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甲为所学古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根据“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可明确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

疏通乙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舍生取义”的观点。

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翻译】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四、【2016年中考湖南长沙卷】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

禾日:

“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

”首抗疏⑥劾贯。

复劾经臣:

“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衣裾落,上曰:

“碎朕衣矣。

”禾言:

“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言愈切,上变色日:

“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

“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

增加防守兵力。

②格:

搁置。

③表里为奸:

内外呼应做坏事。

④搢绅:

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

⑤迁给舍:

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

⑥抗疏:

上书直言。

⑦宦寺:

宦官。

⑧曹:

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

你更赞同哪一种?

请阐述理由。

(6分)

【答案】

12.B

13.B

14

(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15.

(1)陈禾品质:

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

(2)进谏方式:

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

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3)开放题:

赞成邹忌。

原因:

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

原因:

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解析】

12.

试题分析:

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A.代词:

指“这种景况”;B.助词:

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即可,但须言之成文,言之成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15年中考

一、(2015年中考湖南长沙卷)文言文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

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

”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

义士!

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亡:

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

信义在哪里显现呢?

见:

通“现”,呈现。

③春秋:

年纪。

④夷灭:

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你又替谁(守节)呢?

⑥亲近:

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

古代兵器,汤镬:

古代大锅。

⑧卫律:

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

衣襟。

⑩决:

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唐睢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

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

义士!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5.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分)

【答案】

12.B

13.A

14.

(1)臣(我)侍奉君主(您),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怨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2)啊,义士!

我李陵与卫律,罪大恶极!

15.苏武忠义无人知道、汉武帝薄情

1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实词的理解的。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还可联系课内所学加以解释。

A.选项中“使”都是“出使”的意思B.项第一个“置”是“摆”的意思,第二个是放置的意思。

C选项中的“毕”都是结束的意思,D项中的“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

首先要把握例句中“其”的意思是代词“他”。

A项中“其”是人称代词“他”;B是“其中”的意思;C项是语气副词;D也是疑问语气副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就是运用现代汉语,如实、恰当地将文言语句的意思表述出来,做到忠诚于原句,字字落实,文通句顺,优美自然,生动形象。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注意“犹”“恨”的意思。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015届湖南邵阳中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

yī,通“一”。

偾:

fèn,偾事,坏事。

③舒:

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

④以财发身:

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

⑤以身发财:

用生命敛钱发财。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一国兴仁(兴起)D.踊人贪戾(暴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B.由是搏击豪强

C.生财有大道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威不能行/一令乎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D.仁者/以财发身

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12.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13.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14.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2分)

【答案】

8.B

9.C

10.A

11.D

12.C

13.

(1)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分)

(2)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

(2分)

14.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②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每点1分,共2分答到大意即可给满分)

【解析】

8.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

A.后特征为洛阳令特征:

古义:

特意征召今义:

是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

B.由是搏击豪强古义,打击。

今义:

搏斗C.生财有大道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古义:

快。

今义:

疾病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古今异义词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A.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

故:

威不能/行一令乎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仁者以财发身”的观点。

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是写的国君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考点定位】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