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68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docx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篇一: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思考

带着疑问去体验

———《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教学思考

北港小学钱芳婷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公顷、平方千米》是“量与计量”中“面积”的内容,小学阶段对于量的认识一般是这样三个流程:

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实际应用,面积的学习也是如此。

在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的概念,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是概念层面的学习。

然后教学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这三个容易直观感知的常见面积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这是计量单位层面的学习。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这是实际应用层面的学习。

可见,在三年级时已经系统的学过面积这个量。

在五年级上册安排了组合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和平方千米、公顷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的学习。

面积单位有很多种,我们学习的都是公制面积单位,是以某个特定正方形的面积来定义的,即长度单位的平方。

如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而公顷就是边长为100m的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

我发现,其他的面积单位都是长度单位的平方,顾命可以思义。

只有公顷不是,这就对公顷的概念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正因为他的名字与含义没有对应,很多人都不知道公顷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为了便于理解与记忆,公顷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平方百米。

这个内容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公顷和平方千米与之前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区别太大了。

以前的三个面积单位都有生活原型,学生可以通过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直接感知其大小,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所以我们采取的教学手段是直接触摸实物,直接感知体验。

而这节课的两个面积单位明显不能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因为它太大太抽象了。

所以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是体验,推理,想象。

其实对我们大人来说,也很少人清楚的感知出1公顷、尤其是1平方千米的面积大小。

如何策划数学活动,让五年级的学生有大面积单位的体验,在头脑中形成大面积单位的表象,这是难以解决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经过了许久的思考与讨论,我决定创设一个问题解决课堂,通过数学活动来突破难点。

一、为什么会有大面积单位的产生?

二、1公顷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

三、面积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解决问题一:

首先复习学过的面积单位的概念与进率,为之后的学习提供经验。

教材

出示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是400000平方米,这与我们的学生生活太遥远,所以我改成了桐乡市的土地面积为727000000平方米,嘉兴市的土地面积为3915000000平方米,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学生会觉得,数字好大呀!

有这么多的0,数都数不清楚。

看得我眼睛都花了。

说明,描述大面积如土地面积时,用平方米是不合适的。

所以我们需要更合理的面积单位去描述。

这样,描述起来会更加方便和准确。

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大面积单位产生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

解决问题二:

1公顷有多大?

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书上说:

边长为100m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这句话,科学、精确、理性的阐述了公顷的概念。

由此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公顷就是平方百米,引导学生计算出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即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问题来了,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到底多大呢?

说真的,这样具体感知很多大人也是非常模糊的。

我想,突破难点的办法只能是让学生找到大约1公顷的实物模型,而且一定要是他们非常熟悉的。

很幸运,我们学校的400米跑道围成的操场面积大约是1公顷。

我认为,对这个操场的面积大小的实际体验,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平时,学生们在操场上的活动非常之多,也很丰富。

这就是学生的实际体验。

让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感觉,学生一定有话可说:

原来1公顷就是一个操场这么大呀!

我们全校2000多人都站不满呢!

我发现我们的学校大约有两个操场这么大,大约是2公顷啊!

我在我们的小区散步,感觉好像是三个操场那么大,那大约是3公顷呢!

对于抽象的1公顷,学生找到了非常熟悉的实物做依托,1公顷原来就是我们的操场这么大呀!

在估测其他地方的面积时,也有了方法,就是用一个操场的面积去估计比较一下。

这样,1公顷的形象感知有了,感性认识也比较深刻了。

那么,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这更难了。

在研究这个内容之前,我只知道1平方千米很大吧,但是到底有多大呀?

我也不清楚,更快何况学生了。

这么抽象的概念怎么让这么小的学生去感知?

我找了很久,找到了大约1平方千米的生活原型,比如南湖的水域面积为1平方千米,但是它包括其支流,也起不到建立表象的作用。

所以感知1平方千米的大小,只能用由小到大去推理想象的教学方法。

教材说用教室的面积去推测,大约200个教室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00个,根本想象不出来。

也许,从学生熟悉的桐乡市入手会是一个突破口。

查阅地图之后,我找到了一个大约1平方千米的区域:

从丰字碑一直往南到国际大酒店,再往东一直到沃尔玛超市,再往北一直到北港绿苑小区,最后往西回到丰字碑。

这四条路围成的区域大约是1平方千米。

学生一听,马上就有了感觉,因为这是市中心,我们的学校也在其中,他们经常在这个区域活动。

初步感知原来1平方千米是这么大的。

然后,拿出我事先录好的录像,开车绕一圈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个过程。

更加直观了,哦,原来就是这些个地方

啊!

这个区域里面,我知道有三个大型超市,有一条步行街,有一家医院,有好几家酒店,还有我们的学校,还有还几个小区,有好多好多的人在里面呢!

学生能够感知并想象。

我相信,通过地图、录像、回忆曾经的体验,学生对1平方千米已经有了实际的表象。

突破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难点。

解决问题三:

面积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这需要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探究。

从概念的角度去计算、思考。

从概念中,我们知道面积单位就是长度单位的平方。

每一个长度单位,都有对应的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都是十进制的,在米之后,有十米,百米,对应的是平方十米(公亩)、平方百米(公顷),通过这样的序列,理解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所以1平方千米=1公顷=1000000平方米。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其一了解知识产生的原因,其二是对面积单位的感知体验,表象建立,突破难点。

其三是单位换算,更深一层次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

在本课的练习中,如:

在7000平方米的山林中仅发现两只老虎。

学生通过理性计算,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7000平方米连1公顷都没有到。

从感性认知上,比我们的操场还小呢!

通过这样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的相互作用来解决问题。

在练习的过程中,也对面积单位的表象做不断的矫正与巩固。

让学生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感受更加深刻。

课后,我对学生布置了实践作业,再一次去逛一下操场,体验1公顷。

走一走逛一逛市区1平方千米的地方。

实地感受一下。

对知识的亲身体验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板书设计:

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实际应用

一、为什么会有大面积单位的产生?

(激发、经历)

二、1公顷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

(体验、推理、想像)

三、面积单位之间如何换算?

(结构序列)

篇二: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认识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平方千米中的第二课时《认识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公顷之后,学习的有一个测量较大土地面积的单位。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面积学习的丰富经验和踏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我以问题为导向来搭建我们的课堂。

这节课的重点是在自我解决问题中经历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的知识推导过程,利用原有知识来体会1平方千米有多大,进而解决实际应用。

通过课堂教学实施中,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在设计时,我忽略了我们的学习主体——学生,过高的估计学情和设计问题唐突,导致在提问“1平方千米是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问题时,课堂教学环节出现卡壳现象。

二、当学生回答“1平方千米是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问题,学生A答: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时,没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顺其自然的调整教学环节,之后再提出为什么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问题,来巧妙借助“1平方千米是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问题,学生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所以说,备课其他方面准备再充分,学情把握不好,还是白搭;能不能抓住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往往能够考验做课

教师的教学智慧,而成为这节课的闪光点,在这些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三: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案例及反思随笔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形象感知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和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球赛吗?

(学生自由谈一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看一幅体育场的图片好吗?

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寻找数学信息。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师:

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个体育场的面积有多大,你们能帮助老师想一下办法吗?

生:

?

?

(生可能会说,这么大,怎么量呀?

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师板书课题:

公顷和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

用学生平时喜欢观看的足球赛为教学情景,学生感兴趣,在这种氛围下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主合作探究:

活动一:

学习公顷

师:

同学们,你们课前对操场的长和宽进行了测量,谁能说一说自己测量的数据?

生:

我测量操场的长是140米,宽是100米。

根据你们测量的数据,你能计算出后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计算出操场的面积是多大。

140×100=14000(平方米)

师:

你认为用平方米去测量像操场这样大的面积方便吗?

生:

不方便。

师:

其实有一个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多大的面积是1公顷呢?

谁能估计一下,你认为1公顷有多大?

生:

教学楼那样大。

生:

象操场那样大是一公顷。

师:

1公顷到底有多大?

教师边说边板书: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同时

也让学生看到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

为何让学生进行估计,原因在于:

学生在没有一公顷的概念前的估计属于一种,无尺度的估计,也就是随意估计,想它是多少就估成多少。

而在知道了公顷的概念之后,就好象给了学生一把尺子,对于所接触的面积就可以用这把尺子进行度量。

前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师:

刚才同学估计我们的教学楼大约是一公顷,在你知道了一公顷有多少之后,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生:

不正确,因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而我们的教学楼的长不到100米,宽更不到100米,所以它的面积没有1公顷。

师:

你怎么知道教学楼的长和宽都不到100米,你进行测量了吗?

生:

没有。

因为我们对操场进行了测量,操场的宽是100米,而教学楼的长和宽都没有操场的宽长,所以我认为它的面积不到1公顷。

师:

刚才有的同学说,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你认为呢?

生:

我认为不是。

因为操场的长比100大,所以我认为操场的面积不是1公顷,但是可以说是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设计意图:

教师针对学生前面的估计,让学生进行分析前面的估计是否准确,这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学习、理解1公顷的效果。

师:

那么公顷和平方米之间是什么进位关系呢?

谁能说一说?

生: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知,因为边长是100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而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又是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平方米=1公顷。

师:

那么2公顷=()平方米,30000平方米=()公顷

活动二:

学习平方千米

1、师:

在生活中,公顷是否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呢?

并不是,如果人们要进行较大面积的计算时或是测量时常用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2、课件出示:

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师:

从字面来分析,你认为多大才是1

平方千米?

它和公顷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

注意:

这里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也可能是比较直接。

当学生的回答效果较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学习的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它们都是边长的多少的正方形。

然后,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84页的内容,然后交流从中获得和的数学知识。

(平方千米也可以写成km2及1平方千米=100公顷)

设计意图:

在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平方千米,对其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由我将学生的知识通过引领,归纳到学习的知识点上来,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方法应用:

学习小知识

课件出示,让生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

加入小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放松一下,而且还能了解到“生活中的数学”,可谓一举两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都知道了吧?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学得可真棒,回家后跟家长讲一讲自己的收获,好不好?

下面进入我们的课堂小检测,好吗?

设计意图:

利用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

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

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

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