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 课堂教学实录.docx
《窦桂梅 课堂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桂梅 课堂教学实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
窦桂梅(资料整理:
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张虹、周凤、陶霞、沈漪、杨叶红)
师:
猜猜我从哪来?
生:
您从北京来。
师:
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
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
您姓窦。
叫窦桂梅老师。
师:
你怎么知道?
生: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
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
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
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
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生:
圆明园。
师:
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
(师范写,生书空)
师:
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
生1:
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
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
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
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
师: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
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
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
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
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
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
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
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
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
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
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
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
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师:
同学们看。
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
生:
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
你准备怎样走进去?
生:
用心走进去。
师:
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
师:
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
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
师:
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
师:
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
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圆明园有多大呢?
生:
347公顷。
师:
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
10000平方米。
师:
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
3470000平方米。
师:
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
生:
200多平方米。
师:
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
大约10000多个。
师:
圆明园大不大?
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
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
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
交流,得出: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
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
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
师:
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
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
(生自读)
(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
课堂实录
(2)师:
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
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
大概是2000年。
师:
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
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
生:
想!
师:
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
生:
大概是两千年。
师:
看你会说话。
“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
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
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生:
数不胜数师:
再换个成语。
应有——生:
应有尽有。
师:
再换个成语。
生:
琳琅满目。
师:
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
美不胜收。
师:
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
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
(出示图片)
师:
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
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
不愧是当时世界上——生接: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
真好呀!
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
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
你愿意读哪就读哪!
想读吗?
生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
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把我的“哇”去掉就行!
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内向一些。
来!
生1: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
师笑着说:
“哇”就不用了!
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
那是自己的随意!
请坐!
这样讲,谁再来读!
生2: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
你怎么这么会读呀!
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
(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
别人一听,诶!
诶!
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
会读,还有吗?
再读。
生4: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
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
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
那可是不一样的哦!
生4再读。
师:
看,多自豪呀!
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
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
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
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
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
生齐读: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
诶!
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
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
生:
有海内安澜园……,和……,还有……
师:
我明白了。
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
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
叫“四十景”。
这样。
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
生(齐说):
行!
(出示)师:
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
正大光明……开始!
生齐读。
师:
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
你打算游多少天?
生1:
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
师:
不想回来了!
生2:
我打算住四个月。
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
生3:
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
全班哄堂大笑。
师:
因为什么原因呢?
用一个词。
生3:
因为它太美了。
师:
哦!
一个字。
生齐说:
美!
师归纳板书:
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课堂实录(3)师:
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
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
生齐说:
行!
师:
准备出发!
准备了啊!
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
蓬莱瑶台!
师:
第二站——(出示图片)生齐说:
平湖秋月!
师:
最后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
雷峰夕照!
师:
选择一处,谈谈感受!
生1:
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
看给你美的呀!
生2:
我这是在哪呀?
师:
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
生2:
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生2:
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
师:
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
(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
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
生2:
美妙!
师:
可以不!
生2:
可以!
师:
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
”
生3:
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
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
说个词,你就被——生3:
被陶醉了。
师:
还有吗?
别的呀!
不可以聊一聊呀?
谁没有发过言?
生4:
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
师:
楼顶、峰顶、雷峰塔顶生4:
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
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生4接:
舒服!
师:
你是舒服,哈哈!
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
不过,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我尊重大家,总之,一句话,这里的景色,那个同学说“美”,咱再换,说吧!
生1:
美不胜收。
师:
可以。
还想说什么。
生2:
看得让我,目不暇接。
师:
目不暇接。
这可以再需要斟酌。
这是把你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3:
妙。
师:
哟!
你看他,人家说一个“美”,他就说一个“妙”。
用一个字,再换一个字。
“美”、“妙”!
生4:
棒。
师:
棒!
还有一个字,诶,这个同学说出来了,什么?
一起说!
生齐答:
奇!
师:
哎呀呀,同学们哪!
怎一个“美”,怎一个“妙”,怎一个“奇”了得呀!
难怪呀,课文里这样赞叹!
读!
(出示)
生齐读: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
因为这里是建筑艺术的
生接:
精华。
师:
园林艺术的生接:
瑰宝。
师:
我可不讲什么叫“瑰宝”,你寻思去吧?
刚才你们体会的,这回再端起课文,再读2、4自然段,这回再读我可问同学们了,你可不是说你要介绍这里是博物馆、艺术馆了。
你要想让大家感受这里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哟!
领着大家去读,感受要慢慢地品哟!
让大家和真的你一起陶醉进去,发出你刚才“妙”“美”“奇”的赞叹!
看,谁来?
读哪都行!
来,你领着大家走!
生1:
我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生读“雄伟”,师纠正),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
我要是你的话,我会读:
各种奇—珍—异—宝。
再来读,你读哪?
生2:
我读第2自然段。
师:
来!
生2:
读。
师:
你这样的圆明园、那万春园、那长春园,你说你这样一读,多快呀!
别人还没想呢?
眼前还没有电影呢?
你就过去了,再来试试看!
生2:
再读。
师:
这个词语运用得多好呀,“众星——”生齐接:
拱月。
师:
再听他读这块。
同学们跟着他的体会、陶醉,你要是没有领着大家走进去可就是你的责任了。
此外,就从这——生2:
再读。
师:
你陶醉进去没有?
生2不好意思地说:
我已经陶醉了。
师:
哦!
看来你就这性格,即便再怎么陶醉,我会说“众星拱月般的”(仿生语气)。
当然,我要陶醉,就和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
(师范读)其实你比我读的好多了。
谁再领着大家走。
生3:
漫步园内……境界里。
师:
那是因为,在圆明园中——生3接:
有金碧辉煌……山乡村野。
师:
这块没有看够。
也有着象征着田园风光的——生3接:
山乡村野。
师:
同学们都比你陶醉了,山—乡—村—野。
继续!
生4:
园中许多景物……武陵春色。
师:
所以我们大家会和刚才大家的感受一样的。
(师引读)漫步园内……
师: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他是怎么感受圆明园的呢?
快,拿出这篇文章(学生拿出《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我们一起在圆明园里,在雨果的眼中感受的那样去表达一番。
谁来?
生读:
请您用大理石……那就是这座名园。
师:
这座名园就是——生齐答:
圆明园。
师:
所以雨果这样深深地感慨到,读!
(出示雨果的一段文字)生齐读。
师:
这座圆明园简直是用言语无法形容呀!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呀,你们通过读书,获得了圆明园这样的感受。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也用上刚才的“是……也是……”,会吗?
一个词,一段话就概括出来,举手的同学快开始。
生齐答。
师:
你们多会概括呀,看来,通过同学们的“走进”,我们透过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我们概括出来了。
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那是“博物馆、艺术馆”,那是“瑰宝”也是“精华”。
诶!
那我还要问问同学们,你说这“瑰宝”,你说这“精华”都是源于谁的创造?
一起说,谁的创造?
生:
都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师:
人的创造。
我记得雨果有这样一番这样的话(出示)。
一起来读读吧!
课堂实录(4)生齐读。
师,原来,不管刚才那个同学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岁月沉淀,最终的结果,他是属于人类的。
透过这些我们明白了,在圆明园里拥有的是人的——生:
心血
师:
还可以说是生:
结晶。
师:
还可以说是生:
智慧。
师:
还可以说是生:
劳动
师:
等等,等等。
把这些都用加法,你看到的这些,你概括出的这些,得出人类智慧、汗水、劳动、结晶,所有的这些加上之后,最后可以浓缩成一个词,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
就藏在课文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1:
奇迹。
师:
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2:
艺术。
师:
艺术,送进去。
祖国的……,第一段里边的再读这一段话里边。
拥有的是……
生3:
损失。
师惊讶状:
啊!
不要太激动!
再读读这句话里。
生4:
是幻想。
师:
再送进去。
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祖国的……
生5:
祖国不可估量的奇迹。
师:
奇迹不行,刚才说送进去。
怎么?
一起说。
祖国的……
一生说:
文化。
师请她大声说一遍,再说一遍:
我们都平时说“文化文化”,现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的体会,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里原来拥有的是……生齐接:
文化。
师:
祖国的——生接:
文化。
师:
世界的——生接:
文化。
师:
但是不是一个阶段的,是上自先秦到清朝,是中国的还有西洋的,所有的这一代一代,我们还可以在文化后边再加上一个字。
生:
史。
师:
原来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生接:
文化史。
师:
祖国的——生接:
文化史。
师:
世界的——生接:
文化史。
师:
哎呀!
这回,我亲爱的同学们,你再读这句话你该怎么读呀?
恩!
谁来?
(出示)
生1读。
: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师:
理直——生1接:
气壮。
师:
谁再来,注意,这句话不要为了朗读而朗读,你把它告诉别人,你该怎么读?
生2读。
师:
虽然后边是个叹号,但是你不像我似的喊,你没有,“不可估量的”,情也是深的。
今天下午我们一会咱们中午就要分手了,回家要告诉妈妈,“妈妈呀,圆明园拥有的那是……”你该怎样告诉妈妈?
生3读。
师:
你妈妈肯定是个老师,你这样说你妈还能听进去,要不然妈妈要是别的职业的或者是生活中的,我女儿今天真吓人。
那么,你要是把这句话告诉妈妈,你该怎么说,还得让妈妈听进去。
生4读。
师:
你想把这句话告诉谁?
生4:
告诉我妈妈。
师:
妈妈一听,我的孩子语文学得就是好。
当然我的性格又是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体会,可能回到家里我会——(范读)。
行不行?
生齐说:
行。
师:
对,其实,心里有,感情有,不在于用怎么样的语气。
重要的是能送到对方的心里去。
好!
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想怎么读你就怎么读,我相信,我相信你们不是傻读,不是呆读,不是装模做样地读,现在这样,你愿意送给后边听课的老师,愿意送给同学们,愿意送给谁,你觉得你应该怎样的向别人传递这样的信息。
你就怎么说,开始!
生自由读。
师:
然而,读生:
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师:
这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样的文化史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读
生:
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
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
师:
我听刚才同学们说,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生:
统统拿走
师:
真会用词,说的是统统拿走,那是怎么拿走,你能举个例子,或者用个比方,自己的理解,说说怎么是“统统拿走”?
生:
我认为“统统拿走”就是把能拿走得就像抢的一样全部拿走。
师:
抢走,一点也生1:
就是一点也不留下生2:
全部夺走,一点都不留。
师:
全部夺走生:
只要是手拿得动的就要拿走师:
拿不动的……生:
拿得动的就要拿走
师:
拿不动的……生:
叫牲口来搬运
师:
用大车也得……生:
运走
师:
用一个成语……生:
片甲不留
师:
啊呀,就像同学们说的,你还想说生:
我还想说他们是将所有的能拿走的东西全部掠走师:
你真会用词。
“夺”“抢”“掠”,所有说的这些就叫做“统统”师生:
“拿走”
师:
你们刚才还说,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生:
毁掉
师:
注意,任意破坏、毁掉是怎么破坏、毁掉?
任意破坏毁掉,你能举个例子,用事实,打比方都可以。
生:
用脚踢,还有用棍子去打师:
踢、打,还有吗?
生:
就是如果那些名画的话,也可以撕掉师:
撕
生:
我觉得那些英法联军自己的心里想的就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想得到,然后就任意摧毁师:
毁生:
就是用榔头捶师:
捶,啊哟,捶的是那么一个,什么,可能就是精致的
生:
青铜师:
青铜器呀,一下子生:
陶瓷师:
对,陶瓷,就会给他捶烂了
生:
拿不掉的就用斧子砍师:
啊哟,砍生:
用砖头砸师:
砸
生:
把那东西摔地上,然后用脚踩师:
踩生:
用大火烧
师:
同学们哪,我这有两份真实的资料,记录了当时他们是怎么样像你们形容的,说明的“统统拿走”“任意破坏”毁掉的叙述这是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写的一段回忆录里的,我把它摘录给大家,谁来读读这段话,他们是怎么抢的,怎么拿的、掠的,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的介绍,来,你读给大家听(出示这段话)
生: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棉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师:
织锦生:
织锦绸缎
师:
后面还有省略号,他们就是这样。
再看一段。
来,你来读,你离得近
生: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抢劫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
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
师: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你们刚才看的读的这段资料有没有感受,有吗?
哦,这么多同学举手,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来读,谁来读?
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课堂实录(5)
师:
此时,你的心里什么滋味儿生:
不高兴
师:
哦,就一个不高兴,就像你说的,课前,他们真坏生:
还有是十分的难过
师:
哦,你难过,我听出这个词了,不高兴,坏,最后落脚在你心里难过,我听你读了,你没让人家能听出来你的心里是这样的难过,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你一读我就知道你真难过
生:
再读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
谁还想读,你什么滋味儿生:
我是心疼
师:
哦,你是心疼,那你就心疼地表达吧
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
啊哟,这毁掉的太轻松了,要是我的话,多心疼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每一幕幕文化史哦,所以,我要是告诉人家,我可能会这样:
他们把里面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了,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啊呀,她心疼,你呢?
生:
我火冒三丈
师:
那你就火冒三丈地读
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
实在运不走的就师生:
任意破坏毁掉
师:
毁掉。
你呢?
生:
我的感觉就是跟那个相媛差不多,不过比她还要厉害点,想把他们全部杀掉师:
那意思就是恨吧生:
嗯师:
恨,你就恨着读
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师:
这还没完,像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还得烧,烧几天呀,那个火着的
师生:
三天三夜师:
一天多少小时生:
24小时师:
我们还得学数学,三天多少小时
生:
72小时师:
三天就是72小时,哈哈,一小时多少分钟生:
60分钟
师:
72小时多少分钟生:
4320分钟
师:
4320分钟,4320分钟相当于多少个半分钟生:
8640个半分钟
师:
8640个半分钟,我亲爱的同学们,一个半分钟就刚才你们体会的平湖秋月瞬间就化为灰烬,一幅字画不用几秒钟就变为一片灰烬,那么,这8600个这样长的时间里,你想想,烧掉的……所以现在请同学们抬头,让我们静静地去体会,这8640个半分钟里的一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呀?
生看火烧圆明园图像(半分钟)
师:
同学们,轻易地过去半分钟你不觉得什么,当你静静地去体会它的时候,像着这样的圆明园被烧掉的时候,我想同学们是怎么样的心情。
是这样8640个这样长的时间哪,烧掉的,烧掉的,烧掉的,而且是在我们所说的将近一万多个这样大的面积的地方,火呀,熊熊的烧,烧了8640个这么长的半分钟,所以,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同学们哪,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