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2482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55.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乙诗的作者是南宋名臣__________。

1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57.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写法上,甲文夹叙夹议,说理透彻,乙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感人肺腑

B.乙诗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应该是甲文中所肯定和赞美的。

C.甲文中的“本心”指的就是乙诗中的“丹心”。

D.甲文和乙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历经磨难却永不泯灭。

158.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篇名

原文中体现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1)

(3)

《过零丁洋》

(2)

 

159.甲文提出的观点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案】

155.儒家文天祥

156.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157.C

158.

(1)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舍生取义

159.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仅有一次的生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解析】

【分析】

155.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甲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

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

乙文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

156.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关键词:

“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本性。

157.C.甲文中的“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就是乙诗中的“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两者是不一样的。

故选C。

15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根据提示分别从文中提取相应的句子作答即可。

《鱼我所欲也》主旨句“舍生而取义者也”,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

《过零丁洋》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

通过主旨句看出两人都认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即共同追求的是“舍生取义”。

159.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联系所学的政治常识和生活实际,最好能根据中小学生这一群体的身体特点回答。

如,现代中学生年纪轻、力气小、见识少,而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风义勇为时,在遇到暴力事件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时,尽量避免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对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是在逞匹夫之勇。

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点睛】

译文

甲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

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崔篆平反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①,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②法,杀戮无辜。

篆所至之县,囚系满狱。

篆垂涕曰:

“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③!

此皆何罪!

”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

吏叩头谏曰:

“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

”篆曰:

“吾无悔,纵杀吾一人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

”吏默然无以④应。

(注)①王莽改制:

王莽篡权,改汉朝为新朝。

②峻:

苛刻。

③斯:

这种地步。

④无以:

没什么用来。

16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可爱者甚蕃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斯是陋室

C.行道之人弗受/伐竹取道

D.故不为苟得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62.(甲)文中连用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之”句式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163.结合(乙)文的内容,用(甲)文的观点分析崔篆的形象。

【答案】

160.C

161.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62.①构成排比句,将今昔进行对比,强烈地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使论证更富有气势。

②罗列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者见利忘义的原因:

豪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的感激。

③论证了失掉“本心”的表现。

163.崔篆爱护百姓,宁愿舍弃生命,也要坚持道义,为身陷牢狱的两千多名无辜百姓平反,这正体现了孟子表达的“舍生取义”的观点。

【解析】

【分析】

160.A.“甚”解释为:

胜过,超过/很,非常;

B.“是”解释为:

此,这种/判断词;

C.“道”解释为:

路;

D.“得”解释为:

取得/领会;

故选C。

161.此题考查的翻译能力。

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

16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然后从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作答。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的意思是“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从连用三个相同的句式就可看出这组句子是排比句(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

这组排比句将“乡”和“今”进行对比,批判了舍义取利的行为,使论证更富有气势;另外还指出了见利忘义的原因(宫室之美,妻妾之奉,穷乏者得我),并论证了失掉“本心”的表现。

16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把握各种描写,因为人物的言行举止最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首先明确(甲)文的观点是“舍生取义”,然后在熟知(乙)文的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完人物形象后再结合(甲)文的观点做最后的归纳。

从“纵杀吾一人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

”可知崔篆为了拯救百姓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宁肯舍弃生命也要坚持道义,这一点正好切合了(甲)文中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乙)崔篆是汉族人,当时担任郡守,那时是王莽改制的时候,他的党羽遍及各个地方,用严厉的刑法杀害许多无罪的人。

崔篆在他所在的县看到牢狱人满为患。

忍不住流泪叹道:

“唉,刑罚法律残酷凶狠,竟到了这种地步!

这些人都是什么罪!

”(崔篆)于是为他们平反,放出来两千多人。

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叩头求他说:

“你确实是仁慈的人,然而如今只有你是仁德的人,恐怕要后悔吧?

”。

崔篆慨然,说:

“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

我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僚属们沉默不知如何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