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198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案第4章第1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docx

学案第4章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综合思维)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

(地理实践力)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

1.陆地水体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是什么?

3.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哪些?

主要补给特点是什么?

一、陆地水体

1.主要类型:

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

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3.与自然环境关系

(1)受自然环境制约: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

(2)关系

自然环境

陆地水体特征

气候湿润地区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冰川发育

地势较低地区

易形成湖泊或沼泽

断陷凹地

可形成较大湖泊

4.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

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主要特征之一。

(√)

(2)陆地水体只有水量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

(3)地球上的水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

[特别提醒] 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案例探究]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1)形成原因:

地壳断陷形成。

(2)地质状况:

所在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温泉、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3)水文状况:

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湖泊最深水体交换周期长。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实质: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1)河流与湖泊

①河流中下游的湖泊——调节河流径流。

②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源头。

③内流区的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

(3)河流与冰川、积雪

[微思考]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

[易错提醒] 

(1)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和长江的荆江河段都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湖泊的位置。

位于河流源头的湖泊,全年都是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而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对河流水起调蓄作用,洪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人造湖泊(水库)的防洪作用就体现了这一原理。

 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被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问题1 (综合思维)图中的哪一种补给是单向的?

提示:

冰川水与河流水之间的补给是单向的。

问题2 (综合思维)图中湖泊水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提示:

河湖水、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

问题3 (地理实践力)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

画出示意图。

河流丰水期  河流枯水期

提示:

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水。

河流丰水期  河流枯水期

1.陆地水体概况

项目

概况

概念

分布在陆地上(包括地表以上和地下)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组成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储量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意义

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巨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来源

主体

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利用不多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方式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来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见下图)

1.读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示意图,回答

(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水、地下水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D.海洋水、冰川水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大

B.长江丰水期a变小,长江枯水期b变小

C.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小

D.长江丰水期a变大,长江枯水期b变大

(1)C 

(2)B (3)D [第

(1)题,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起到调节作用。

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可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可提高长江水位。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长江处于丰水期。

6~7月长江流域处于梅雨季节,降水量大,为长江丰水期。

(2)题,由图可知,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地下水与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雨水可以补给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也都可以通过蒸发补给雨水。

第(3)题,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会增大,蓄水调洪能力会增强,则丰水期a和枯水期b都会增大。

]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析

长江从雪山走来,源头有高山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长江向东海奔去,中游有湖泊的调节作用;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雨水是主要补给;我们赞美长江,它有无穷的源泉,整条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

下面是我国几条典型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河流A以哪种补给形式为主,其径流变化特点是什么?

提示:

河流A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

问题2 (区域认知)河流B3~5月的春汛主要是哪种补给形式形成的?

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

提示:

河流B3~5月的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式形成的。

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

问题3 (区域认知)河流C以哪种补给形式为主,其径流变化特点是什么?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提示:

河流C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该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问题4 (综合思维)河流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说明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的特点。

提示:

地下水补给是稳定而可靠的,湖泊水对河流径流具有调节作用。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多雨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地下水补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看法”

一看图例、坐标轴。

图例中和坐标轴上往往标注有温度、降水量等字样,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

二看是否有断流。

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三看流量高峰期。

①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②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③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为主。

2.(2021·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的河流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②受气温影响大

C.③水量变化大

D.地下水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方式

(2)由统计资料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曲线a是表示修坝前的径流量年变化

(1)A 

(2)B [第

(1)题,①在4、5月份补给量最大,即春季补给量大,应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在夏季,应是雨水补给,它受降水影响大;③补给较稳定,应是地下水补给;从补给量上来看,地下水补给不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

(2)题,在我国河流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该河流第一次汛期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第二次汛期是因为夏季降水多;曲线a反映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应表示建坝后的径流量年变化。

]

3.下面为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图)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图)。

读图,完成

(1)~

(2)题。

a图         b图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  )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泊水补给量减小

(1)D 

(2)C [第

(1)题,由流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流量大于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结合河流流向可判断暴雨出现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D正确。

(2)题,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使乙水文站的流量减小,C正确。

]

人地协调观——积极行动,拯救月牙泉

“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月牙泉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甘肃敦煌西南5千米的鸣沙山北麓,一湾泉水呈现出月牙的形状,所以我们叫它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被称为世界沙漠景观中的三大奇迹。

月牙泉和鸣沙山二者惺惺相惜,相互照应,形成“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奇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去敦煌游览。

月牙泉从20世纪中期开始,由于当地农民的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再加上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使得敦煌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而月牙泉也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为了全力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敦煌市也推行了禁止开荒、打井、移民的政策,实施了“关井压田”和补水、节水、引水等措施,有计划地为月牙泉“输液”,尽全力保护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

拯救月牙泉的资金投入累计19亿元,已经初见成效,月牙泉水位上升了0.6米,并且出现了泉水外溢的壮美景观。

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下图),四周被高大的鸣沙山环绕,但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水清澈见底。

20世纪70年代之后,水位持续下降。

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90年代又采取了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

除水位下降之外,月牙泉还面临移动沙丘的威胁。

近年来,地理学者对月牙泉周围沙丘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下表),以揭示沙丘移动规律。

据此完成

(1)~(3)题。

月牙泉周围沙丘粒度组成(单位:

%)

沙丘

采样地点

粗沙

中沙

细沙

A

①(南坡)

15.82

43.36

40.82

②(北坡)

0.37

10.35

89.27

B

③(南坡)

23.05

29.56

47.39

④(东坡)

2.34

36.85

60.81

⑤(北坡)

18.53

38.39

43.08

(1)月牙泉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  B.河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2)与管道补水相比,渗灌补水的主要优点是(  )

A.水量更大B.水质更好

C.成本更高D.损耗更小

(3)据上表判断,A、B两沙丘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向北、向东B.向北、向西

C.向南、向东D.向南、向西

(1)D 

(2)B (3)A [第

(1)题,据图可知,月牙泉地处北、西、南三面被沙山环抱、一面开口的半封闭形洼地中,因气候干旱,降水少,无常年性的地表径流,所以月牙泉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故选D。

(2)题,与管道补水相比,渗灌补水水量较小;渗灌补水,可以经过土壤层的筛选及净化作用,水质更好;自然渗灌,不需要修建专门的管道,成本较低;采用管道输水,减少了蒸发量,损耗小,而渗灌补水的损耗大。

第(3)题,在风力的搬运作用下,细沙首先被风搬运,在另一侧沉积,所以沙丘细沙含量多的方向为沙丘移动方向,据上表判断可知,A沙丘向北移动,B沙丘向东移动,故选A。

]

本题组借助西北地区的月牙泉及其附近的自然景观,综合考查了陆地水体的补给形式及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要求。

月牙泉属于干旱地区的水文景观,其形成与丰富的地下水补给有关,其逐渐干涸也与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是保护月牙泉的关键。

课堂小结

课堂速记

1.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构造等的制约。

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具有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等作用。

3.陆地水体为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并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4.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其中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5.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某些河流的重要补给,湖泊能够调节河流径流;湖泊和河流、河流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

题组1 水圈构成特点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

1.A 2.C [第1题,气态水数量较少但分布最广。

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的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

题组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021·天津七校高二联考)图1为某区域水系图,图2为甲湖泊及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月份有(  )

①1月 ②7月 ③8月 ④11月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下列关于图中丙河段河水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有(  )

①3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B 4.C [第3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位应高于河流水位。

读图可知,1月和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故B正确。

第4题,由图可知,3月和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丙河段河水流动方向应为西南流向东北,①错误、④正确。

7月和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丙河段河水流动方向应为东北流向西南。

②错误、③正确。

故选C。

]

题组3 河流水的补给

下图为鄂毕河与叶尼塞河的位置示意及多年月平均入海径流量统计。

据此完成5~6题。

5.6月,两条大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D.地下水

6.与叶尼塞河相比,鄂毕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内(  )

A.降水季节变化小B.气温年较差小

C.沼泽洼地面积大D.植被覆盖率高

5.B 6.C [第5题,两条大河所处的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六月气温回升时,多为积雪融水补给,故B项正确;读图可知,两条大河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显著,大气降水较少,故A项错误;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气温最高的7月最显著,故C项错误;地下水的补给的季节变化较小,故D项错误。

第6题,鄂毕河的沼泽面积大,沼泽具有水分调节功能,能够减少河流的季节变化量,故C项正确;两条大河都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气候、降水和植被覆盖率的差别小,故A项、B项、D项均错误。

]

教材P67活动

提示:

1.上游的主要补给形式为降水和冰雪融水;下游的主要补给形式为地下水。

2.科罗拉多河的径流主要来自上游,上游主要为落基山区,受海拔和地形影响,秋、冬、春季的降水多;春末夏初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大增,因此夏季径流量较大。

3.胡佛大坝建成前,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大;而大坝建成后年际变化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