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1363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docx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

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时间:

4分钟)

  问题:

  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

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

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

那种感觉是~~

  (学生:

思念对方)

  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

思念故乡)[板书:

思乡]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么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时间:

13分钟)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揭示课题(时间:

5分钟)

  ①王安石是谁?

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简单介绍

  他写过哪些诗?

今天,要学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学习课题:

谁来读读题目?

怎么样?

其他同学评

  (预设:

学生读正确了)教师可强调:

泊既可以读作Po(第一声)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

  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

  (预设:

学生说出“瓜洲”现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学生:

看注释)

  对,看注释对于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2.扫除阅读障碍,初读古诗(时间:

7分钟)

  泊(bo第二声)是个多音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

请学生回答,(预设,除了“间”字有争议,其他都回答正确)

  “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

(或者:

“间”字的读音,我们怎么来判断?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理由,(时间:

2分钟)

  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现在你能读读这首诗吗?

  提示:

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检查自由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

(预设:

有部分学生说有,有部分说没有,)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

  (三)重读古诗,加深理解(时间:

13分钟)

  1.自由读诗,联想诗歌中表现的地理位置

  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现在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

你们想怎样?

{设计意图:

从上一环节的学习,“间”的读法和有没有表达思乡情这两个问题的呈现,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欲望更加强了,而且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有再读古诗的欲望,相信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读读古诗,}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或者:

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

3分钟)脑海里有画面了吗?

推荐一位擅长画画的同学上台画,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你们现在知道“间”是读第几声了?

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

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学习重点诗句,体会思乡情

  ①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

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么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跟老师一样,你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吗?

指名回答,这样能说明什么吗?

(回答是否定的)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下了工夫的,反复读,你们体会到这句诗的妙处了吗?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

(明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

(床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表现的就是思乡情,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现在你体会到什么了吗?

诗人的思乡情不言而喻,

  (四)美读全诗,当堂背诵(时间:

5分钟)

  1.学了那么多,现在你们想再来读读整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

  你们的水平都可以当配音员了,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配音员,[播放视频]

  2.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

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可以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课堂小结: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请学生说说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什么呢?

我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1页课文注释:

①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②京口:

今江苏镇江

  ③钟山:

今南京市紫今山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

(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

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

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

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

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

还有什么说法?

(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

(在图上画出)“数重山”是什么意思?

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

(离家乡不远)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

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

(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

“绿”是什么意思?

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

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

(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又”是什么意思?

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

用三个字概括。

(离家久)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

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

(更该还)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

(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

(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

(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5、齐读这首诗,指名朗读。

  6、师:

这首诗最受后人推崇的是这首诗中有个字写得最好,(“绿”字)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教师介绍故事)把“到、过、入、满”代入诗句进行评价。

从诗中的“绿”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勃勃生机)这个“绿”字还让我们想到许多诗句(师朗读写春天的诗句)

  7、练习:

  选词填空

  

(1)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视频配乐)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读)

  2.背诵全诗。

  师:

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

(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

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

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

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

大家想试一试吗?

(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

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

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

(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

……

  过渡:

同学们真会读诗!

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二、品味诗意

  1、解题目,知诗人。

  

(1)齐读题目,问: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2、熟读古诗。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重音的古诗)

  

(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

全班配乐齐读。

  3、品味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三、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那你是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预设:

  A。

“一水间”,说明相隔很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

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诗句中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板书:

一水间只隔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B。

“又”是什么意思?

“绿”又是什么意思?

点出了春天又一次到来了,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之美。

“何时”、“还”你又怎样理解?

说明诗人多么想回到家乡,思乡之切。

  板书:

又何时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预设:

  A。

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B。

“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C。

“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D。

(播放江南美景图片)江南的景色美吗?

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他对字词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小结: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

思念家乡之情

  4、入境悟情:

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

假如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

  5、融情诵读:

看课文插图,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融入诗人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

  四、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几时杯重把?

昨夜月同行。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搜集、欣赏更多王安石的诗歌。

  附: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一水间

  离家不远――归心似箭

  只隔

  思念家乡之情

  又

  离家很久――思乡之切

  何时

  文本解读

  教材解读

  学习目标

  a类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了解钟山、瓜洲、京口这些地名。

  b类

  c类

  1、学习其它有关明月思乡的诗句,在古典诗句中感“家”的情感。

  预习作业

  1、熟读这首诗,达到能诵的程度,注意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按节奏朗读。

  2、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读“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特殊含义。

  5、对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明月”的特殊含义。

完成以下句子:

  教学板块

  第一板块【目标a5分钟】

  1、指名读这首诗

  a提醒间、数、重、还等字的读音

  b划分节奏

  c标出韵脚。

  2、试背古诗

  3、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第二板块――【目标b10分钟】

  1、京口、瓜洲、钟山之间真的是“数重山”“一水间”吗?

  a说说这三者之间的实际距离。

  b说说当时的交通条件。

  第三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1、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想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等句子,理解“绿”的特殊含义。

  3、谈“绿”字的用法。

  b说说对描写景色的作用

  c说说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四板块――【目标b10分钟】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2、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理解“明月”的特殊含义。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

全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

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5.教学准备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师生对诗

  先播放音乐《思乡曲》,以“这表达的就是思乡的情感。

歌曲能表达思乡的情感,诗词也可以”导入师生对诗,再以过渡语“现在,我们继续这一思乡之旅,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确定泊字的读音。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1.一读知诗意。

  ①出示课题,揭示“泊”字的意思,明确“泊”的读音为bo

  

(2)通读全诗,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如:

“间”读jiàn;“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huán;

  (3)通过画地形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诗的大意。

  《课标》指出阅读古诗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

一读知诗意

  2.二读品诗句

  

(1)读诗词前两句,分析“一水间”“只隔”,说明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体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读诗词后两句,通过讲解绿字的妙用,渗透王安石仔细推敲的精神。

  (3)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

品诗句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捉住诗眼深入剖析,借助诗眼凝练全诗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感情。

  3.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

这里运用了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的角色,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4四读熟吟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2)当堂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

  (4)配乐全体背诵

  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三)总结

  回顾古诗四读法

  渗透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古诗学习提供一种参考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

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时间:

4分钟)

  问题:

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

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

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

那种感觉是~~

  (学生:

思念对方)

  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

思念故乡)[板书:

思乡]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