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580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docx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二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三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四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五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作者四川省江油市世纪奥桥小学赵文一、设计理念:

  《少年闰土》是小学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我”回忆起少年时和少年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

这次教学我采用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方法,先从《故乡》之中年闰土的形象入手,再认识少年时的闰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体会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文贵自得”、“读中有悟”的原则,选用了悟读组合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

  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训练阅读的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我”和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并重点研读相识部分,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味他的个性特点,并背诵

  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重迁移的读述结合。

我从中年闰土的外貌特点入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认识中年闰土的形象,推测他的生活状况,再迁移到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从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上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2、重积累的读研结合。

在学生感知了课文整体后,我让他们反复读课文,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自行研究,让他们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共议,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完全把握。

  3、重情趣的读辩结合。

我让学生围绕“闰土的少年和中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展开讨论,开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尽情发挥中交流学习的体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重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学习了全篇,我向学生介绍《故乡》,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原著,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年闰土的形象描写。

学生读、思。

  

(1)、学生读文段,思考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他的生活状况如何。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少年闰土插图,学生观察插图,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

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

齐读

  第一段。

    2、揭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重点研读闰土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第6——18自然段,思考:

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些地方或事情可以看出来?

    2、交流认识,初步了解闰土的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3、理解:

课文介绍了闰土讲的哪几件事?

“我”对哪些事印象特别深刻?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雪地捕鸟:

和“瓜地刺猹”部分。

  三、自学深究,研读重点

    1、学习“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相关句段,默读课文,找出最有研究价值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进一步理解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学生交流汇报: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2、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总结:

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鱼。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

鲁迅也从心底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4、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引导有感情朗读。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

“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

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1、讨论交流,认识:

只有接触社会,经常参加实践活动,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能干。

    2、口头练习排比句。

  四、讨论争辩,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在当时社会,你选择做闰土还是“我”进行辩论,发表个人见解。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

“我”和他还会见面吗?

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回忆本课开头所介绍的中年闰土,激发学生课外探讨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介绍《故乡》,鼓励读鲁迅的书籍。

板书设计:

  2

  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聪明能干瓜地刺猹机智勇敢沙地看鱼知识丰富

    第二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少年闰土》教案

    第一课时

  调兵山市第十二小学姜春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

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

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

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提出问题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

  五、解决问题

  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读“他正在厨房里?

?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2)、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指导课后思考?

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

板书设计

    第三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1、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2、鲁迅形象图片、本文生字词及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

(课件出示鲁迅形象图片)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他的一篇作品。

(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2、齐读课题。

师:

“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教师加以引导。

(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些词语,学生今天读来感到陌生。

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以便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

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3、你最喜欢哪些段落?

为什么?

能把喜欢的段落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吗?

学生轮流读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句。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

先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

  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情况,能解决的马上解决;需要在学习课文

  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

    (四).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指生读第3自然段。

看哪位同学能解释。

  理解“五行”的意思。

  (五行:

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齐读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

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

  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希

  奇的事”。

(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希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

  的事?

自由读文,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

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雪地捕

  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在这几件希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

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最感

  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

  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

(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

  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

指读有关句子。

(此处重点处理: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

  丰富。

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

  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

闰土知

  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喜欢哪些段落?

想读给大家听吗?

  己先试一试。

指名学生朗读。

    

(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快速默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后发言。

(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三)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

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

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

  学生读所画句子。

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

  第一自然段和

  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在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中,通过对闰土刺猹时外貌、动作的描写,一位

  勇敢机智的少年形象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

  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

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

  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

  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敬请期待网推出更好文章:

)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

这是对闰土的

  第二次外貌描写:

紫色

  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

这与第1自然段的描写合起来,构成闰土的外貌特征。

从这里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少年。

指导朗

  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注意:

  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

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

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

  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

  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

  少年闰土的形象。

  师: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

  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

  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历尽

  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

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

  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1-0621:

18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二.课前准备:

课件

  三.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我”和闰土

  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厨房里?

?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

?

我们便熟识了。

    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教师适时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

?

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三)再识闰土,探究深读

  1.“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

(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

(语言)

  2.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

  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希奇事的课文插图)。

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自由读文,在课本空白处作批注。

学生交流。

  3.这几件希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

为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

(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1)、学生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师生交流,适时板书:

雪地捕鸟夏日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

  在这四件事情中,哪些是详写?

哪些是略写呢?

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

  4.作者的笔下,你有没有发现他最难忘的是哪件事?

说说你的理由。

    (四)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1.亮地下,闰土一个人看瓜刺猹在“我”眼里是多么惊险刺激的事啊。

所以,三十年过后,“我”回忆起闰土来,头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这幅画面。

  (出示课本

  第一幅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学生描述)。

  2.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3.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

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4.中还有哪几段也是写这件事的呢?

这里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的?

  5.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你们能想象出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

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1)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

(眉飞色舞等)

  

(2)、用你们所说的那种感受读这几段话,相信会读得更好。

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3)、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教师相机板书:

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

    (五)解疑释惑,升华认识

    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

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

  出示句子: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2、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

指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读一读这个句子,什么地方读懂了,什么地方读不懂。

  小结:

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

  第一段话。

    (六)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

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

闰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

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七)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

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的情景?

请你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详写略写稀奇事反映品质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壳见多识广沙地有跳鱼

    第四篇: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汤燕群

  一、教材简析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

文中的“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

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见多识广。

而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的少爷来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这篇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语言简洁、传神。

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二、设计理念

  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从学生对文章中闰土讲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我”的感受为中心,以闰土与“我”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