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9119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docx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马说》doc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稿:

《马说》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

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

  二

说教学目标

  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才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

  设计依据:

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成为执着,坚毅人才。

  三

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

  1.掌握文章思想内容。

  2.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课难点:

  1.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2.如何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法:

诵读法、引导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设计依据:

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师应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在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千里马”,什么样的人被称为“伯乐”,“千里马”与“伯乐”之间是什么关系。

  2.解释“说”。

  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3、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翻译中的问题。

  5.有疑问的提出来由老师解答。

  边探究文本边朗读,解读到一定的深度,朗读也到位了。

  设计依据:

我设计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4研读课文。

  由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请找出第一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明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2)在作者的观点中,还包含着一个反命题:

无伯乐,则无千里马。

那么,这句话实际阐明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什么关系呢?

  明确:

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3)如果没有了伯乐,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千里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4)朗读第二段,说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无知”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

用书中原句回答。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文中还有哪些语句同样表现出食马者的无知呢?

  第三段中: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7)食马者的无知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食马者的愚妄和浅薄。

  (8)作者对食马者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对千里马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呢?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对千里马是同情,对食马者是强烈的谴责与辛辣的嘲讽。

  (9).找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句。

  .教师小结:

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文中的千里马并不是真正的千里马,而文中的食马者也并不是真正的食马者。

作者实际是借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表现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命运。

这种写法叫做托物寓意。

  设计依据:

以上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侧重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发现问题。

借助问题对文章结构和写法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文章做更深一步的理解。

  5总结:

本文围绕“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

开头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6扩展和延伸

  扩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对于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韩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那么,韩愈通过本文表达的希望是怎么对待人才呢?

  学生讨论。

不强求一致。

(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延伸:

在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命运只能寄托在统治者身上。

那么,在当今社会中,是不是也同样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呢?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应重视伯乐的作用,但同时人才也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展示自己,让伯乐和其他人去发现自己。

  7.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并当场尝试背诵课文。

  8、说板书

  辱、骈死(悲惨命运)

  食不饱

(直接原因)

  不知马(根本原因)

  设计依据:

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何谓托物寓意。

(用多媒体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