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820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临危受命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使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2.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恶化,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3.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知识点拨]罗斯福当选为总统的原因有:

当时的胡佛政府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人民的支持: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国人民渴望新的政府能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

二、实施“新政”

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2.调整工业生产: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调节农业生产: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4.实行社会福利制度:

政府加强了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

5.健全社会立法:

罗斯福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知识点拨]国家复兴工业的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以蓝鹰为标志,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

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

三、摆脱危机困境

1.恢复经济:

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2.缓和矛盾

(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3.开创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深远影响:

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也就不能消除危机,只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还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只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

主题一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作用

1.“一、二、三”来概括罗斯福新政内容

(1)一个理念: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快摆脱危机。

(2)两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1933~1935年,着重于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提出复兴经济的法案和计划。

②第二阶段:

1936~1939年,着重于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三个方面(3R)

①救济(Relief):

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②复兴(Recovery):

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③改革(Reform):

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2.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材料一 作为总统批注任何公平竞争法规的条件,总统得规定保护消费者、竞争者、雇员和其他人员及促进公共利益的条目……

——王春良编《世界现代史文献

与要论选编1900~1988》

(1)材料是罗斯福新政哪方面的措施?

有何作用?

答案 措施: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作用: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政府态度:

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

措施:

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材料三 1935年7月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

——《世界史·现代史编》

(3)材料中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 目的:

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缓解社会矛盾。

影响:

有利于摆脱危机、恢复发展经济。

 用表格法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五个项目”

项目

结果与影响

整顿财政金融

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复兴工业

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竞争

调整农业政策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高并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推行社会福利

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消费,稳定了社会秩序

强化社会立法

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主题二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有力的措施。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2.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1)“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由此来看,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原因: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实质:

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它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

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案 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

因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材料二 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伯顿·W·小福尔索姆在《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指出,他(指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和以后的美国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他操纵公众舆论。

使得美国公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停滞的同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观点。

答案 支持观点。

“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美国经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停滞”状态,其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机遇;“新政”中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做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不支持观点。

“新政”顺应了民众的要求,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代替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是对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确定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理念。

“新政”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影响深远。

 用图示法理解“罗斯福新政”

1.下面所展示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首先实施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对企业的指导

C.成立农业调整署D.加强社会保障

答案 A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首先实施的是整顿财政金融,故A项正确。

2.某位政治家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社会保险法》。

这位政治家是(  )

A.华盛顿B.罗斯福C.里根D.克林顿

答案 B

解析 在总统任职期间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的是罗斯福,故B正确。

3.海报是

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

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解析 宣传画中有工人拿着劳动工具,并且工作能付薪水;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等措施,可以判断选D项。

4.《大国崛起》有这样的表述:

“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建立市场经济B.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拓展海外市场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D

解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其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5.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

“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福利国家发展的时代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答案 B

解析 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

……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

其目的何在?

(2)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

答案 

(1)原因:

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

目的:

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解析 第

(1)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第

(2)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基础巩固

1.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

“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  )

A.个人能力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D.灰心绝望情绪

答案 B

解析 关键信息是“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

联系当时面对危机胡佛政府的作为和结果就可以推测出这句话是对胡佛政府的一种讽刺。

2.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  )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通过对银行的整顿,重建人民对银行的信心,这样才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为恢复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1.4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  )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正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他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目的是促进就业,缓和矛盾,最终恢复美国经济,因此A项正确。

B、D两项与兴修水利关系不大。

C项只是兴修水利的目的之一。

4.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D.提高农产品价格

答案 D

解析 为摆脱危机,罗斯福政府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故D项正确。

5.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

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材料的最后一句“让一无所有的人能够得到保障”。

结合所给选项分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都与之相符合。

6.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

“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

在困难中……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

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他们愿望”在当时主要是指(  )

A.恢复民主制度B.取缔垄断组织

C.恢复发展经济D.打倒法西斯政权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首次总统就职演说是在1933年3月,当时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民众的愿望是希望他能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众生活。

能力提升

7.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

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 B

解析 “伤筋动骨”的“大手术”说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即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A、D两项属于新政的具体表现,C项属于自由放任政策。

8.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各国纷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政府也投入四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

在1929~1933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政府大刀阔斧地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克服危机。

罗斯福新政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

A.重农抑商B.重商主义

C.自由放任D.国家干预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这和材料中欧美各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及中国政府投入四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拉动经济增长相同,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

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济金、实行紧急救助制度和失业制度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旨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解析 第

(1)问,解答时注意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分析;第

(2)问,在解答时要注意归纳与概括;第(3)问,在解答时要明确观点,做到史论结合。

【学思之窗】(教材第86页)

思考: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提示 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

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7页)

一、本课测评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影响。

提示 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和农业,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等。

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二、学习延伸

有兴趣的同学们可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就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提示 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总的来说,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

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