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469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5月

本试卷共8页,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相关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档次/抵挡     唠叨/牢靠     应许/应答如流

B.混乱/浑浊     噱头/戏谑     强加/强人所难

C.眼眶/框架     宾馆/乒乓    油炸/信息爆炸

D.脂肪/指挥     脊梁/枸杞     累及/长年累月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954年1月18日,《新晚报》主编罗孚力邀梁羽生开一个连载武侠小说的专栏。

不过梁羽生从未写过小说,毫无把握,但罗孚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明天将开始连载武侠小说。

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就这篇“赶鸭子上架”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果然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一时间洛阳纸贵。

而这部小说也直接拉开了新武侠小说的大幕,以至这种全新文体在香港报纸中遍地开花。

A.“赶鸭子上架”    B.果然    C.洛阳纸贵    D.遍地开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B.MH370航班客机失联之后,我国派出了包括“海巡01”舰与“井冈山”舰在内的六艘舰艇组成的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编队。

C.《朝日新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安倍政权的执政姿态有损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去年上升9%。

D.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如果沉湎于欲望的层次,那么人的理想境界是无法真正开掘出来的。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孟子突出义利之辨,      ,      ,      。

这对人的内在的影响很大,      ,不过孟子没有具体分析内在主体如何运行,     ,      。

①对古代中国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②并且把仁义深入到人的内在

③为儒家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④从而才能产生更优化的效用

⑤所以宋代大儒程颢说他有大功于圣学

⑥而在现代世界却特别需要这样的具体分析

A.③⑤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⑥①    C.③②④⑤①⑥    D.②③⑤①⑥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司徒王建遣族子嘉州刺史宗裕、雅州刺史王宗侃、威信都指挥使华洪、茂州刺史王宗瑶将兵五万攻彭州,杨晟逆战而败,宗裕等围之。

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俘掠,谓之“淘虏”,都将先择其善者,余则士卒分之,以是为常。

军士王先成者,新津人,本书生也,世乱,为兵,度诸将惟北寨王宗侃最贤,乃往说之曰:

“彭州本西川之巡属也,陈、田召杨晟,割四州以授之,伪署观察使,与之共拒朝命。

今陈、田已平而晟犹据之,州民皆知西川乃其大府而司徒乃其主也,故大军始至,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以俟招安。

今军至累月,未闻招安之命,军士复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夺其赀财,驱其畜产,分其老弱妇女以为奴婢,使父子兄弟流离愁怨;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残伤于蛇虎,孤危饥渴,无所归诉。

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今司徒不加存恤,彼更思杨氏矣。

”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

“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先成请条列为状以白王建,事凡四条:

“其一,乞招安山中百姓。

其二,乞禁诸寨军士及子弟无得一人辄出淘虏,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敢越表者斩。

其三,乞置招安寨,中容数千人,以置所招百姓,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其四,彭州土地宜麻,百姓未入山时多沤藏者,宜令县令晓谕,各归田里,出所沤麻鬻之,以为资粮,必渐复业。

”建得之大喜,即行之,悉如所申。

明日,榜帖至,威令赫然,无敢犯者。

三日,山中民竞出,赴招安寨如归市,寨不能容,斥而广之;浸有市井,又出麻鬻之。

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

月余,招安寨皆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九,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伪署观察使                       署:

部署

B.今司徒不加存恤                   存:

抚恤

C.仍表诸寨之旁七里内听樵牧         听:

听凭

D.斥而广之                         斥:

扩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俟招安以置所招百姓

B.军士王先成者无敢犯者

C.民不入城而入山谷避之军士复从而掠之

D.其在山中者暴露于暑雨            彼始以杨晟非其主而不从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B.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C.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D.宗侃请选所部将校/谨干者为招安将使/将三十人/昼夜执兵巡卫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建派兵五万围攻彭州,很久不能攻克,彭州老百姓都逃窜藏匿在山谷之中。

B.王先成一共提出了革除“淘虏”弊端的四项建议,王建非常高兴地全都采纳了。

C.王建两天后就颁布了安民条令,躲藏在山中的老百姓竞相出来,奔赴招安寨。

D.有了街市之后,百姓可以通过出售沤制的麻来换取钱粮,渐渐就离开了招安寨。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宗侃侧然,不觉屡移其床前问之,矍然曰:

“此诚有之,将若之何?

”(4分)

②民见村落无抄暴之患,稍稍复故业。

(3分)

(2)从文章中找出彭州老百姓窜匿山谷不出的两个原因。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

①海门:

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1)本诗四联都关涉雨境,请就此对颔联和颈联加以分析。

(4分)

(2)本诗的尾联是如何抒发送别之情的?

请简要分析。

(3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                      ,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小题。

一种内心的力量

周志强

“德”的本来的含义比较有趣。

在甲骨文里面,“德”字分为两个部分:

左边的“彳”和右边的眼睛的象形。

“彳”表示行为、行动;眼睛的象形中上下两个直线,表示要“直视”。

所以,“德”的意思应该可以推测为:

行为要正而目不斜视,即做得正、看得直。

进一步说,“德”表示做事情(行为)和看问题(观念)要配合在一起,做得正、想得也不歪。

所以,“德”这个字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行为和思想必须要具备一种特殊的社会性属性:

行正思直。

只有光明磊落、公正正直,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

在古代,“德”的含义是非常深远的。

《庄子》里说:

“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强调了“德”要像天地一样至高至大,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化育的内涵。

“德配天地”这个说法,赋予了“德”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也要求人们执行“德”不能仅仅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实现,更要有天地之大德,有如同天地一样养育万物、涵容百态的能力。

所以,“德”首先指的是一种“能力”,或者具体地说,是一种社会能力。

这种能力的特点是,一个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做到像天地一样让万事万物都各安其位、各有其德、各能其能、各有其效。

所以,“德”的含义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的强调。

那么,“德”的这种社会能力,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德”是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入社会正义洪流并建构自己个人生活的保障。

《周礼·地官》注里说: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内心的操守。

世事衰变,但这样操守是不能改变的。

具体地说,“德”要求一个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争不畏权贵。

所以,“德”说白了,就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

温家宝强调说学人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正是这个意思。

温家宝使用的典故出自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

1953年12月1日上午,陈寅恪强调了这个说法,他说: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

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

”陈的这种坚守自己信念的“偏执”,正是来自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

晚清的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倍感自身改造世界能力有限,但是,却依旧说“颓波难挽挽颓心”,强调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诉求。

在这里,丧失了“德”,也就丧失了自己生活行为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丧失生活真正的快乐。

一旦自己的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等于将自己的心境、情感和观念都一股脑变成了具有使用价值而丧失了价值的东西。

没有比丧失了“德”——这种内心的力量更让一个人彷徨无助的了。

当我们觉得权力和资本带来的享乐是无限诱人的时候,却无法想象,一旦将“德”贩卖出去,人会丧失内心的支撑力量,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

(节选自《“德”的三重力量》,《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12~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

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德”本义是做得正、看得直,行为和观念要配合,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要行正思直。

B.在古代,“德”的含义非常深远,庄子认为“德”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化育的内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德配天地”是指要像天地一样有大德,而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执行“德”并不符合“德配天地”的要求。

D.“德”作为一种社会能力,强调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强调“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

E.“德”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我们如果把“德”变成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买卖的商品,那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13.关于“德”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强调用“德”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B.陈寅恪认为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就是用“德”来管理自己的内在观念。

C.坚守内心的“德”的力量,使得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仍能强调不同流合污。

D.温家宝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强调要坚守“德”这种内心的力量。

14.作者认为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德”的体现的理由是什么?

(4分)

15.在电视剧《蜗居》中,官员宋思明不断地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产商等资本家做权钱的交易。

他在应酬了一天之后,满身疲倦,空虚寂寥,他疯狂地打电话给他心目中的“纯真女孩”海藻,偏执地寻求精神的慰藉。

请结合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做题,共有两组试题,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子孙万代

汪曾祺

傅玉涛是“写字”的。

“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

他的字写得不错,“欧底赵面”。

后来,海报改成了彩印的,剧本大都油印了或打字了,他就到剧场卖票。

日子还算混得过去。

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

他有一面葡萄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他不养花,不养鸟,没事就是反反复复地欣赏他的藏品。

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

小赵佩服傅玉涛,认为他懂行。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能不能卖个块儿八毛的。

傅玉涛接过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

“哎呀,这可是好东西!

两颗核桃的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

这是‘子孙万代’呀!

“什么叫‘子孙万代’?

”“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

这就叫‘子孙万代’。

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

“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

这对核桃可够年份了。

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

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

你看看这颜色:

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

这种色,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

好东西!

好东西!

——让给我吧!

“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

”“得说个价。

”“咳,说什么价,我一毛钱收来的。

”“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

”傅玉涛掏出两块钱,塞进小赵的口袋。

“傅先生!

傅先生!

唉,这是怎么话说的!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装在里面,随身带着。

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

这对核桃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

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到傅玉涛家来破四旧,把他的小文物装进一个麻袋,呼啸而去。

四人帮垮台。

傅玉涛不再收藏文物,但是他还是爱逛地摊,逛古玩店。

有时他想也许能遇到这对核桃。

随即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十年浩劫,多少重要文物都毁了,这对核桃还能存在人间么?

一天,他经过缸瓦市一个小古玩店,进去看了看。

一看,他的眼睛亮了:

他的那对核桃!

核桃放在一个玛瑙碟子里。

他掏出放大镜,隔着橱柜的玻璃细细地看看:

没错!

这对核桃他看的次数太多了,核桃上有多少个小葫芦他都数得出来。

他问售货员:

“这对核桃是什么人卖的?

”“保密。

”“原先核桃有两个平绒小口袋装着的。

”“有。

扔了。

你怎么知道?

”“小口袋是我缝的。

”傅玉涛看了看标价:

外汇券250。

这时进来了一个老外。

老外看了看,问:

“这是什么?

”售货员:

“核桃。

”“玉的?

”“不是玉的,就是核桃。

”“那为什么卖那么贵?

”售货员请傅玉涛给老外解释解释。

傅玉涛说:

“这不是普通的核桃,是山核桃。

”“山核桃?

”“这种核桃不是吃的,是揉的。

”“揉的?

”傅玉涛叫售货员把玻璃柜打开。

傅玉涛把两颗核桃拿在手里,熟练地揉了几圈。

“揉,有什么好处?

”“舒筋活血。

”“舒,筋,活,血?

”“你看这核桃的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这是人的血气透进了核桃。

”“血——气?

“把核桃揉成这样,得好几十年。

”“好几十年?

”“两代人。

”“两代人,揉一对核桃?

”“Yes!

“这对核桃,有一个名堂,叫‘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

”“您看这一个一个小疙瘩,都是小葫芦。

”傅玉涛把放大镜给老外,老外使劲地看。

“是雕刻的?

”“No,是天生的。

”“天生的?

噢,上帝!

”“这样的核桃,全中国,您找不出第二对。

”“我买了!

”老外拿了这对子孙万代核桃,一路上嘟哝:

“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

” 

傅玉涛回家,炒了一个麻豆腐,喝了二两酒,用筷子敲着碗边唱了一句西皮慢三眼:

“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

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选自《汪曾祺小说经典》,有删改)

16.文中多处用到“揉”字,请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17.请简要概括小说主人公傅玉涛的形象特点。

(5分)

18.“子孙万代”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小题。

互联网大国里,谁把穷孩子拽出数字鸿沟

对广东乳源县山区11岁的浩东来说,电脑是个复杂而神奇的东西。

他只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摸过,他认得键盘和屏幕,知道如何开关机,剩下的几乎一无所知。

这个读四年级的男孩,一直没有机会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是一部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留下的过时手机,这是他家里最具高科技的东西。

离他1700多公里外的北京男孩辰辰,每天听着三星最新款手机的闹铃起床,放学回家在iPad上玩游戏,还不时跟人炫耀:

“我的QQ已经有一个太阳三个月亮了。

“人们常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群体,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说,“因为它掩盖了中国城乡教育最明显的鸿沟之一——“数字化鸿沟。

不能忽视的数字化城乡差异

虽然眼前的电脑只有6成新,但每次上课时,浩东会和其他同学一样,提早十几分钟在老师办公室门口排好队。

“孩子们可喜欢(上电脑课)了。

”浩东的老师许卢兵说。

他在山区小学教了20多年书。

他主要教语文,还带学生们学习计算机,但对电脑同样陌生。

“学生通常难以接触到优质的信息技术:

学校要么没有电脑设备,即便有,设备也常常是陈旧破损的。

”张林秀说。

另外,这些电脑只有三分之一安装了学习软件——而其中没有一款是与国家教学大纲配套的软件。

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贫困农村地区,计算机等硬件基础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

但是,城乡数字化差距依然是巨大的。

例如,韶关乳源县山区的浩东面对的只有6台电脑,同在广东省、距离不到300公里的深圳市,率先实现了教育信息化:

全市公办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部分学校已经加入到iPad教学的行列。

如何使用电脑的明显区别

即使城乡每个孩子一台电脑,但如何使用电脑却未必人人相同。

技术鸿沟带来的是知识鸿沟:

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更难抵挡娱乐的诱惑,他们比富裕家庭的孩子花更多时间在电视和电子产品上,他们观看电视和视频,玩游戏,上社交网站。

技术鸿沟带来的是知识鸿沟。

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城乡青少年之间在信息知识的获得上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是用电脑连网学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还是用来打电子游戏,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张林秀曾和志愿者们在青海和陕西的小学里,发起一个叫做“计算机辅助学习”的项目。

他们在一些配置不高的电脑里安装非常简单的学习软件,指导学生学习。

项目实施一个学期后,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大幅提高。

越来越多的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上机操作,迫不及待想要用软件学习。

张林秀不无感触地说:

“这可能是有的孩子第一次真正地喜欢上学习。

数字鸿沟带来的后果

为什么如此简单的电脑课程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在张林秀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农村学生来说,电脑非常新奇,“他们不知道电脑能如此有效地传递信息。

大部分农村孩子至今仍少有机会接触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

在过去20多年里,许卢兵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最好的能考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有些只能在韶关的高等院校读书,“更多的,连高中都没上完就辍学了”。

许老师强调,农村的孩子智力上并不差,很能吃苦,但一比起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差距很大”。

张林秀分析,在中国向现代化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力升级至关重要。

要提高人力资本,就要更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

然而,数以百万计的农家子弟、打工子弟正被数字化鸿沟所累。

她认为,想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劳动力竞争,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以及掌握其他现代信息科技。

去年举行的首届“国际在线教育峰会上”,教育部一位副部长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可以拓展优质教育的影响面,网络教育是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张林秀力推的电脑辅助学习项目,正帮助西部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帮助陕西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知识,以跟上数字化的节奏。

可是这些,目前与浩东还没有太大关系。

现在的他只想着,早点读完书,和爸爸妈妈去珠三角打工挣钱,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4月30日,有删改)

19.文中城乡教育的“数字化鸿沟”有哪些体现?

(4分)

20.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篇叙写两个孩子对电脑的认识?

(5分)

21.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删去?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2014年省属高校公布今年本科招生计划

学校

全国招生人数

与去年相比

广东招生人数

华南师范大学

6520

增320

570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5300

增300

4205

广东财经大学

7000

 增1000

6500

广东金融学院

5400

增500

4970

广州医科大学

1810

增500

1483

广州大学

7500

基本持平

6750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今年高校招生计划的总体形势。

 

23.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孩子们往往在这一天送礼物给自己的父亲,表达感恩之情。

节日将至,请你给父亲选一份礼物,并配上一段祝福语来表达对父亲的情意。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

(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从下面的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一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

为了让他们听到我说的话,我只好比他们还大声。

              ——梁文道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今年五一,草莓和迷笛两大音乐节在北京举办。

当乐迷们狂欢结束之后,草坪上垃圾遍地,餐盒、饮料瓶、包装纸到处可见,让人感觉一下变成了垃圾场。

其实,世界上许多大型活动之后都曾遇到过类似问题。

为此许多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有的人呼吁应该加强公民的文明素质教育。

有的人认为应该改进活动组织细节,加强引导和管理。

有的人强烈建议对于这种不文明行为应该严惩不贷。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实验中学2014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参考答案

语    文

 

1.B(A.dànɡ/dǎnɡ  láo  yīnɡ/yìnɡ;B.hùn/hún  xué/xuè  qiánɡ/qiǎnɡ;C.kuànɡ  bīn/pīnɡ  zhá/zhà;D.zhī/zhǐ  jǐ/qǐ  lěi)

2.B(A.赶鸭子上架:

比喻强迫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B.果然:

表示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