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030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转述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复述、转述含义,在阅读材料和口语实践中掌握复述策略、明确转述基本要求。

2.通过不同材料,情景创设与再现,由易到难,进行复述、转述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筛选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

不同文体复述方法的总结以及转述实践练习。

三、教学难点

在对不同文体进行复述时,要关注文体特征基础上进行复述,转述时要注意转述内容要根据转述对象的变化而转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经发表过题名《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儿。

其中讲到一个细节,(大屏幕展示导入材料如下)“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

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母亲分配给我的活儿。

为此,母亲批评了我。

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

“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

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结局。

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

虽然莫言的名字意思是少说话,但是他从小就喜欢复述故事、转述情节,莫言的文学道路便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复述与转述的实践,一起

来成为那个“会说故事的”人。

(二)复述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进行复述的练习。

师:

在练习之前,老师想让同学们说说什么叫复述?

我们平时学习时用到过复述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复述的概念

复述概念:

在口语交际领域,指把看到的书面材料或听到的口头材料讲给别人听。

要注意,复述不是背诵,要对原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精简,确定重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师:

从以上概念中,我们先来看看复述需要有哪几个步骤呢?

明确:

首先应该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其次要根据主要内容进行取舍,最后用自己的话,也就是将书面语转化成口语说出来。

(三)如何复述?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一起来进行复述练习。

通过不同素材,由易到难进行复述练习,明确复述注意要点

方法一:

记叙文,提取六要素把握主要内容

大屏幕展示原文:

鲁迅先生在浙江绍兴县教书的时候,每天晚上总喜欢到一位朋友家去谈天,有时很晚才回家。

朋友家离学堂有好几里路,要经过一片坟地。

有一天,鲁迅先生和朋友谈得很晚才回家,这时已是半夜了。

鲁迅正快步走,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白影子蹲在坟墓旁,忽高忽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真像人们传说的鬼。

鲁迅不相信鬼和神,他大步走上前去,用又硬又重的皮鞋向白影子踢去,只听得白影子“哎哟”一声倒了下去。

鲁迅弯下腰,细细一看,原来并不是什么鬼,而是一个盗墓的。

复述:

请同学试着复述上述材料,其他同学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进行点评。

准确(人物、时间、地点)、完整(起因、经过、结果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删去次要的、删去描述性、解释性的文字)。

注意:

区别复述要信息完整,和概括不同,复述要交代清楚六要素。

鲁迅(人物)在绍兴乡村教书时(时间、地点),有一天到朋友家谈话很晚才回家(起因)。

他经过一个坟地时,看见一个白影子在晃动,就用皮鞋踢了一脚(经过),发现是个盗墓的。

(结果)

总结复述方法一:

抓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删解释性和描述性文字。

记叙文复述巩固练习:

大屏幕展示《二桃杀三士》文字材料

《二桃杀三士》语段的复述,明确:

人物——晏婴,时间——战国时期,地点——齐国,起因——齐国有三名立过大功的勇士,但居功自傲,晏婴深以为虑。

经过——鲁国使臣进献的桃子赏赐之后还有两个,晏婴建议,三名勇士都说说自己功劳,谁功劳大,就赏给谁吃,三名勇士各自表功。

结果——三名勇士弃桃自杀。

明确:

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复述,其中寻找事件起因容易出错。

要注意是整体事件,为何要诛除三士,而不是还剩两个桃子无法分。

过渡:

以上我们进行了不同文体的复述练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阿,我们还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要把别人说的话转给另外的人听。

这就和复述不同,具体有什么不同呢?

老师想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四)、转述

游戏导入转述: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转述老师给同学们的通知。

教师将一个通知(周一下午校会时间,进行消防疏散演习,请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同学3:

20听到警报声,同学迅速有序下楼,以跑操队形站在做操位置。

)转述给各小组组长,请小组组长转述给组员,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组员再转述给全班,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完整、准确。

请同学们互相点评。

如果不准确,会导致什么后果?

请同学们谈一谈。

明确:

转述还要注意准确,不改变事实。

(五)通过分小组模拟不同情境,总结转述其他注意事项

转述还要求根据转述对象转变自己的表述,即改变人称、时间、空间等。

创设情境进行转述练习

情境一:

转述春游通知

请一个小组自主分配角色,分为教师、班长、其他为学生

教师对班长说:

“如果明天不下雨,你们就去春游,请八点整在教学楼前集合。

”,班长再把通知转述给学生。

请学生分别扮演教师、班长、同学。

学生转述中有的没有转变“你们”为“我们”

小结:

转述时要注意人称变化,否则表意不清。

情境二:

小青托小强还书给小华

第一天,小青晚上动身去广州探亲,小强去送行。

小青说:

“我从小华处借的书,请你明天代我去还,请你好好谢谢他。

第二天,小强把书还给小华时,该怎么说?

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青、小强、小华

明确:

转述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第二天转述时应该说昨天小青去的广州。

小结:

转述要注意时间的变化,交代清楚还书背景。

情境三:

替老师传话

陈老师在办公室看见小颖,对她说:

“请你帮忙告诉二班和六班的语文课代表到我这里来一趟”请学生扮演陈老师、小颖、二班、六班课代表。

明确:

转述时要注意地点的转变,要交代清楚是办公室。

情境四:

转述要注意礼貌

上体育课时,小明踢足球摔倒了,同学纷纷将他扶到校医那里,后经校医初步检查后,又送往了医院,在医院时,医生确诊小明骨折了,需要交手术费2000元,老师让照顾小明的小强给小明父母打电话,在电话中,小强该如何转述?

请组员分别扮演老师、小明、小强、小明爸爸或妈妈。

明确:

要注意礼貌用语

情境五:

借自行车

张明有一辆新自行车,刘宇特别想骑一次,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张明说,所以请李晨帮忙转述自己的想法。

听了李晨的话,张明欣然同意,请刘宇第二天上午九点到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来骑车,并请李晨转述自己的邀请。

总结:

通过情景模拟,转述还应注意人称、时间、地点的转变,还要注意礼貌。

(六)转述要注意整体真实,而非局部真实

同学们模拟转述得都很棒,老师啊还找到了一位小朋友的转述,但是他的转述却闹了个笑话,请看大屏幕。

播放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改编的视频动画。

师:

在动画中,小朋友也在转述偷东西人说的话,可为什么会闹出笑话呢?

明确:

因为转述者只关注了局部真实,而忽略了总体真实。

因此,转述也应当在理解内容基础上进行信息再加工。

总结:

转述需要注意在完整、准确基础上,要符合真实性原则,转述中还应注意根据转述对象不同,内容有所转变。

(七)复述与转述区别

师:

学习完转述,请大家谈谈,和刚才我们练习的复述有什么区别吗?

明确:

复述与转述都要求完整、准确,复述与转述区别,侧重点不同,复述为保值,转述是保真。

总结板书:

复述:

保值六要素完整

转述:

保真真实准确

阅读理解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比喻;泪如雨下

(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

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

(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比喻;示例:

泪如雨下;⑵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

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⑶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⑷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伦敦大雾的真相(节选)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

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

浓雾从街上钻入窗户与办公室。

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无法行走。

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

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

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

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

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

有个研究团体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发表了研究报告。

在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

燃煤是致死元凶。

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擎车。

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选自《每天都是一份礼物》,北京燕山出版社)

(1)给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消散________①由聚集而分离;②分发;分给;③排遣;排除。

确实________①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②真实;实在(跟“虚”相对);③实际;事实;④果实;种子。

(2)“恍然大悟”的意思是________。

“那是一场灾难”的“那”指代的是________。

(3)“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倒装,原因是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

(4)“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

”用自己的话概括原因吧。

(5)伦敦大雾带给人类什么启示呢?

【答案】

(1)①;③

(2)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持续五天的伦敦大雾

(3)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

(4)因为燃煤造成的煤灰、源自柴油的许多微粒等都是大雾致死的因素。

(5)要从多方面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

(1)解答本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词义选择字义。

(2)理解词语时要结合语境。

恍然大悟:

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那”指代的内容可以从第一自然中总结。

(3)本句是一个倒装关系的因果复句,所以后半句是原因,前半句是结果。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进行筛选概括。

(5)解答本题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①;③;⑵猛然清醒的样子,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持续五天的伦敦大雾;⑶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⑷因为燃煤造成的煤灰、源自柴油的许多微粒等都是大雾致死的因素。

⑸要从多方面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污染。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字义的理解能力。

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3)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般这种代指内容都在代词的前面。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的阅读感悟。

做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主旨。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呵护

   有个人去山里打猎,整整一天,一无所获。

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嬉戏的山鸡。

那是两个稚嫩的山鸡,对保护自身安全还一无所知,对他响亮的脚步声竟充耳不闻,继续在山岩上嬉闹。

   他大喜过望,取下肩上的猎枪,瞄准其中的一只。

就在他扣下扳机的一刹那,一只雌山鸡像一道闪电从草丛里腾起,落在两只小家伙的身前。

“嘣”!

枪响了,雌山鸡应声栽倒在岩石下,只发出半声凄叫。

   两只山鸡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呆了,它们挤在一起,傻傻地看着满身鲜血一动不动的母亲。

他也怔住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像巨锤砸在他的心头,猎枪从颤抖的指掌中滑落在地……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充耳不闻:

________②惊心动魄:

________

(2)写出这篇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3)那个打山鸡的人为什么感到“像巨锤砸在他的心头”?

写出你的理解。

(4)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

写在下面吧!

【答案】

(1)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2)小山鸡的母亲被猎人打死了,猎人也怔住了。

(3)猎人心里十分震撼。

被小动物的母爱所感动了。

(4)略

【解析】【分析】⑴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⑵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⑶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⑷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⑴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⑵小山鸡的母亲被猎人打死了,猎人也怔住了。

⑶猎人心里十分震撼。

被小动物的母爱所感动了。

⑷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⑵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⑶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⑷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5.课外阅读。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1)给下列划线字注意。

提防________   捕杀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生机勃勃(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3)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

________。

第2自然段:

________。

第3自然段:

________。

(4)请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5)你认为狼为什么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答案】

(1)dī

;bǔ

(2)得意扬扬

;其乐融融

(3)写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写凯巴伯森林在成了鹿的王国后,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写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4)本文写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后来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但是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从而揭示了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5)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解析】【分析】

(1)正确读准字音。

提,是多音字,提dī防;捕bǔ,声母是b,不读p。

(2)从给出的词语“生机勃勃”来看,是ABCC式结构,如:

得意扬扬、其乐融融。

(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第1自然段:

写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第2自然段:

写凯巴伯森林在成了鹿的王国后,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第3自然段:

写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4)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本文写的是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的人们要时刻提防狼对鹿的暗算。

所以人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后来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但是灾难也随之发生,鹿群闹饥荒,绿色在消退。

从而揭示了狼和森林、鹿的关系。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3)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5)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