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4916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docx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中考记叙文立意指导june

教学设想:

写作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写作是需要用心去创造的过程,本节课旨在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储备和思维习惯。

通过教与练有机结合,初步掌握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立意”,

明白立意于作文的重要性。

2、了解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3、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探讨作文多角度审题立意的方法,并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教会学生立意,并且能够有创意的立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真题回顾,明确考点

作文

2011

命题作文:

以“说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0

半命题作文:

我多想_____

(记叙文)

材料作文:

“木偶”

(议论文)

2009

半命题作文:

没想到我如此_____

(记叙文)

材料作文:

“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

(议论文)

2008

命题作文:

这件事我做对了

(记叙文)

材料作文:

“薛谭学艺”

(议论文)

请大家看图表,这是2008至2011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从题目形式看,命题、

半命题、材料作文成为这四年的主流;而从文体要求看,记叙文、议论文是必写的。

2012黄冈中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也强调了今年依然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其命题形式也依然是命题式记叙文、材料式作文两类。

大家都知道,作文50分,差不多占了总分的42%,那么要打好语文这一仗,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法就非常重要了。

但这节课我们目标是记叙文。

二、突出立意,了解原则

大家觉得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事件详略得当、一波三折有细致生动的描写语言流畅,富有文采立意新颖深刻)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而立意就是我们写作文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一篇作文若是能立好意,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有没有方法能帮我们立意、立好意。

大家知道什么是立意吗?

立意,就是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说白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曾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散文),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零乱,毫无组织纪律性)。

”就是说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可见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不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立意,也得遵守规矩。

请大家看资料:

1、立意要明确:

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

2、立意要健康:

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3、立意要深刻:

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4、

立意要新颖:

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深刻、新颖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尤其是新颖)

小结:

简单地说,“立意”的原则就是:

中心思想明(明确)康

(健康)深(深刻)新(新颖),立好文意稳保高分。

三、探究指导归纳方法

(一)那么,要怎样才能战胜于立意呢?

请大家看例一、例二,能否将所立之意进行分类?

例一: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珍惜大自然

珍惜幸福

珍惜粮食

珍惜感动

珍惜动物

珍惜友谊

例二:

请以

“感恩”为题写一篇文章

感恩父亲

感恩母亲

感恩试卷

感恩对手

感恩缕缕书香

感恩苏轼、李白

为什么要这样分?

(归纳:

虚的和实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一定要尽量打开思维,就可以从实的和虚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

这就是老师想说的第一种方法:

横向发散,虚实结合

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再请问一下大家,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更中意哪种立意?

为什么?

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别忘了前面我们所说的立意原则之四,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择其善者为自己所用。

举个例子,现在春天总算来了,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草木萌发,再放上一天假,大家想干吗?

我一定会带我儿子去放风筝,现在若让大家以风筝为题,大家会确立怎样的中心?

再请大家欣赏2011山东德州中考的一篇满分作文:

风筝

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

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它,不离不弃呢?

孩子·风筝

田野中孩子擎着风筝,欢快地向前跑去,风在他身旁吹过,带着他那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飘向远方。

母亲在她身后,脸上写满了紧张的表情,大声喊道:

“孩子,小心点,别摔倒!

”说时迟,那时快,孩子不小心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哇——哇——”大哭,风筝也扎进了土中。

母亲飞奔过来,扶起孩子,拭去他的泪珠,抖落掉风筝上的泥土,安慰道:

“孩子不哭,妈妈和你一起放。

”果然,风筝再次飞上了蓝天,孩子手执细线,母亲握着孩子的手……

风筝似孩子,细线如母亲,心中的风暴来了,风筝被吹得仄歪,但无论如何,风暴也不能将它吹跑。

因为,它的身后有一条长长的细线,紧紧拉着它,细线的名字叫“母亲”。

游子·风筝

月饼的醇香勾起他对家乡切肤的思念,一首《在他乡》已令他泪流满面。

“去放风筝怎样?

”同学叫上他,来到广场。

风筝在空中悠哉悠哉地飞翔,而他的心早已飞回家乡。

夕阳欲颓,人影散乱,不知不觉中,十五的月亮挂在了空中。

在皎洁的月光抚摸下,风筝更加恬静。

晚风袭来,风筝一挣,细线差点没从他手中脱离。

风正向着月亮,而月亮,在家乡的方向。

他叹了口气:

“哎!

风筝,你也想和我回家吗?

风筝似游子,细线若家乡。

无论风筝飞得多远、多高,总有一条细线紧紧相连,细线的名字叫“家乡”。

老人·风筝

老人年逾古稀,独自走在海边,台湾海峡波涛汹涌。

他伫立凝望,缓缓放飞手中的风筝。

一阵海风吹来,老人的手未能抓住细线,风筝飞向了高空,仿佛飞向了彼岸的大陆……老人呆呆地望着远去的风筝,眼前恍然浮现出梦中出现多次的家乡的影像,好像看到了母亲在门口守望的身影。

“飞吧!

飞吧!

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啊。

”他自言自语着,早已老泪纵横。

风筝似台湾,细线像大陆。

风筝漂泊的时间再长,年代再久远,也有一条细线紧紧地牵着它,那是它灵魂的归宿。

细线的名字,叫“祖国”。

风筝依然在空中飞翔,但它飞得更自信、更稳健。

因为它相信,有一条细线永远牵着它,紧紧地,不离不弃……

依据方法一点评:

刚才我们所说的方法是从横向上打开思维,其实,深刻的立意更多的是在纵向开掘中得到的。

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

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再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一架寻常的紫藤萝,即使是枯而再生,在普通人看来,也不过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但是在作家的慧眼下,这株紫藤萝的荣枯和家国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样的认识,使得本文的主题有了质的飞跃。

请大家看例三:

请以“做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如下:

A:

到农村亲戚家做客,看到生活水平提高,表现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的变化。

B:

到友人家做客,看到不文明的客人,提倡要做文明客人。

C:

到父亲当官的同学家做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应平等待客。

D:

到电视或电台的访谈节目做客,通过心理变化,表现应关注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E:

到异国友人家做客,感受到了文化折差异和融合,突出了对中西文化的思考。

你觉得哪种立意更能博得阅卷教师的欢心,为什么?

所以我们要找的第二种方法就是:

纵向开掘,深刻取胜。

比如刚才那篇风筝,之所以会成为满分作文,我想就跟小能从风筝想到母爱,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分不开吧!

黄冈市2008年的一篇满分作文:

“听的感觉,真好”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是作文致胜的法宝之一。

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听的感觉,真好

听,我们呱呱坠地时就一直在听,听这世间一切奇妙的声音。

我喜欢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总能带给我奇妙的感觉。

听《梁祝》,在缠绵的音乐中我能听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以及离别时的无限伤悲;听《夜莺》,在优美婉的旋律中我仿佛在空中徜徉,很是奇妙;听《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人生感叹。

听(阳关三叠》,听《高山流水》,听《二泉映月》……

我不只听乐器所奏出的乐,我更热爱这世上的一切天籁,啊!

它们是如此的动听!

春天,我听见小草顶破泥土,河流冲破冰封,叶儿冒出新芽,花儿争相开放的声音,这是生命的交响曲,激昂热烈,充满信心。

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

夏天,我听见风吹树叶,蝉儿鸣叫,小河流淌,大雨磅礴的声音,这是战胜挫折的声音,充满斗志,激昂向上。

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草木繁茂、蒸蒸日上的盛景。

秋天,我听见果儿咧开嘴或重重落地或人们爽朗的笑的声音。

这是丰收与成功的交响曲,喜气、热烈。

顺着声音看到的是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壮美。

冬天,我听见雪花飘落,北风呼啸,树枝冻得瑟瑟发抖的声音,这是失败的交响曲,凄凉,萧瑟,充满失意之感。

顺着声音看到的是冰封万里、了无生机的凄凉。

听,自然中还有许多声音,叶落归根的声音,星星眨眼的声音……

总之,仔细去聆听,你会发现生活更有意义,你会发现聆听的感觉真好。

感觉一切变更有活力,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生命不仅仅需要奋斗,也需要享受,享受生活中的每一种声音,聆听它们产生的不同韵味,体会其中的奥妙,徜徉于听的海洋,我由衷地感叹:

“听的感觉,真好!

同样是写夕阳,李商隐抒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叶剑英表达的则是“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乐观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同样是说“秋”,一般人印象里往往是一片肃杀凄凉之景,而刘禹锡却认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让人觉得更胜一筹。

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

所以第三种方法就是反弹琵琶,逆向出奇。

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请大家看例四:

请以“勒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大家会写什么呢?

(学生讨论)

下面我请大家再来欣赏一篇2011广东深圳中考满分作文

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

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

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

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

我愣住了:

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

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

恐怕不尽然。

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

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

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

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

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

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

【点评】“善待自己”,在常人看来,莫过于给予自己足够的自由与宽松。

本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发人深思。

四、实战演练,巩固方法

请看例五:

以“台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请大家运用上面所说的三种方法进行立意。

五、评价总结

作文是中考的重头戏,要想有好的立意除了坚持“明确、健康、深刻、新颖”的原则,运用正确的方法外,平时仔细观察、用心感悟体会生活点滴也非常关键。

最后,祝所有同学中考勇夺高分。

谢谢!

五、课后练笔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

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

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

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

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未泯……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

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学案

——中考记叙文的立意训练

(第二实验中学

程军)

教学设想:

写作是一项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

写作是需要用心去创造的过程,本节课旨在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让他们有一种良好的心理储备和思维习惯。

通过教与练有机结合,初步掌握多角度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什么是“立意”,明白立意于作文的重要性。

2、了解立意应遵循的原则。

3、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探讨作文多角度审题立意的方法,并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中。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方法指导及相关训练教会学生立意,并且能够有创意的立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真题回顾,明确考点

时间

作文

2011

命题作文:

以“说真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0

半命题作文:

我多想

_____

(记叙文)

材料作文:

“木偶”

(议论文)

2009

半命题作文:

没想到我如此_____(记叙文)

材料作文:

“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议论文)

2008

命题作文:

这件事我做对了

(记叙文)

材料作文:

“薛谭学艺”

(议论文)

请大家看图表,这是2008至2011年黄冈中考语文试题的作文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从题目形式看,命题、

半命题、

材料作文成为这四年的主流;而从文体要求看,记叙文、议论文是必写的。

2012黄冈中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中也强调了今年依然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其命题形式也依然是命题式记叙文、材料式作文两类。

大家都知道,作文50分,差不多占了总分的42%,那么要打好语文这一仗,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法就非常重要了。

但这节课我们目标是记叙文。

二、突出立意,了解原则

大家觉得一篇好的记叙文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事件详略得当、一波三折有细致生动的描写语言流畅,富有文采立意新颖深刻)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而立意就是我们写作文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一篇作文若是能立好意,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所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有没有方法能帮我们立意、立好意。

大家知道什么是立意吗?

立意,就是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

说白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我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曾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散文),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零乱,毫无组织纪律性)。

”就是说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可见立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不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立意,也得遵守规矩。

请大家看资料:

1、立意要明确:

是指在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确,该批判的批判,该歌颂的歌颂

2、立意要健康:

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3、

立意要深刻:

就是要求我们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4、

立意要新颖:

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深刻、新颖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尤其是新颖)

小结:

简单地说,“立意”的原则就是:

中心思想明(明确)康

(健康)深(深刻)新(新颖),立好文意稳保高分。

三、探究指导归纳方法

(一)那么,要怎样才能战胜于立意呢?

请大家看例一、例二,能否将所立之意进行分类?

例一:

请以“珍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珍惜大自然

珍惜幸福

珍惜粮食

珍惜感动

珍惜动物

珍惜友谊

例二:

请以“感恩

”为题写一篇文章

感恩父亲

感恩母亲

感恩试卷

感恩对手

感恩缕缕书香

感恩苏轼、李白

为什么要这样分?

(归纳:

虚的和实的)

当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目时,一定要尽量打开思维,就可以从实的和虚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

这就是老师想说的第一种方法:

横向发散,虚实结合

不过,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还得注意一个问题,再请问一下大家,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你更中意哪种立意?

为什么?

所以,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别忘了前面我们所说的立意原则之四,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择其善者为自己所用。

举个例子,现在春天总算来了,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草木萌发,再放上一天假,大家想干吗?

我一定会带我儿子去放风筝,现在若让大家以风筝为题,大家会确立怎样的中心?

再请大家欣赏2011山东德州中考的一篇满分作文:

风筝

风筝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云朵嬉戏,与鸟儿低语。

它飞得是这样高,身后那条长长的细线,是谁紧紧抓着它,不离不弃呢?

孩子·风筝

田野中孩子擎着风筝,欢快地向前跑去,风在他身旁吹过,带着他那银铃般清脆的笑声,飘向远方。

母亲在她身后,脸上写满了紧张的表情,大声喊道:

“孩子,小心点,别摔倒!

”说时迟,那时快,孩子不小心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哇——哇——”大哭,风筝也扎进了土中。

母亲飞奔过来,扶起孩子,拭去他的泪珠,抖落掉风筝上的泥土,安慰道:

“孩子不哭,妈妈和你一起放。

”果然,风筝再次飞上了蓝天,孩子手执细线,母亲握着孩子的手……

风筝似孩子,细线如母亲,心中的风暴来了,风筝被吹得仄歪,但无论如何,风暴也不能将它吹跑。

因为,它的身后有一条长长的细线,紧紧拉着它,细线的名字叫“母亲”。

游子·风筝

月饼的醇香勾起他对家乡切肤的思念,一首《在他乡》已令他泪流满面。

“去放风筝怎样?

”同学叫上他,来到广场。

风筝在空中悠哉悠哉地飞翔,而他的心早已飞回家乡。

夕阳欲颓,人影散乱,不知不觉中,十五的月亮挂在了空中。

在皎洁的月光抚摸下,风筝更加恬静。

晚风袭来,风筝一挣,细线差点没从他手中脱离。

风正向着月亮,而月亮,在家乡的方向。

他叹了口气:

“哎!

风筝,你也想和我回家吗?

风筝似游子,细线若家乡。

无论风筝飞得多远、多高,总有一条细线紧紧相连,细线的名字叫“家乡”。

老人·风筝

老人年逾古稀,独自走在海边,台湾海峡波涛汹涌。

他伫立凝望,缓缓放飞手中的风筝。

一阵海风吹来,老人的手未能抓住细线,风筝飞向了高空,仿佛飞向了彼岸的大陆……老人呆呆地望着远去的风筝,眼前恍然浮现出梦中出现多次的家乡的影像,好像看到了母亲在门口守望的身影。

“飞吧!

飞吧!

那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啊。

”他自言自语着,早已老泪纵横。

风筝似台湾,细线像大陆。

风筝漂泊的时间再长,年代再久远,也有一条细线紧紧地牵着它,那是它灵魂的归宿。

细线的名字,叫“祖国”。

风筝依然在空中飞翔,但它飞得更自信、更稳健。

因为它相信,有一条细线永远牵着它,紧紧地,不离不弃……

依据方法一点评:

刚才我们所说的方法是从横向上打开思维,其实,深刻的立意更多的是在纵向开掘中得到的。

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

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再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一架寻常的紫藤萝,即使是枯而再生,在普通人看来,也不过是自然规律的延伸。

但是在作家的慧眼下,这株紫藤萝的荣枯和家国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样的认识,使得本文的主题有了质的飞跃。

请大家看例三:

请以“做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如下:

A:

到农村亲戚家做客,看到生活水平提高,表现改革开放后农民生活的变化。

B:

到友人家做客,看到不文明的客人,提倡要做文明客人。

C:

到父亲当官的同学家做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表现应平等待客。

D:

到电视或电台的访谈节目做客,通过心理变化,表现应关注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E:

到异国友人家做客,感受到了文化折差异和融合,突出了对中西文化的思考。

你觉得哪种立意更能博得阅卷教师的欢心,为什么?

所以我们要找的第二种方法就是:

纵向开掘,深刻取胜。

比如刚才那篇风筝,之所以会成为满分作文,我想就跟小能从风筝想到母爱,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分不开吧!

黄冈市2008年的一篇满分作文:

“听的感觉,真好”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方法确实是作文致胜的法宝之一。

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听的感觉,真好

听,我们呱呱坠地时就一直在听,听这世间一切奇妙的声音。

我喜欢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这些音乐总能带给我奇妙的感觉。

听《梁祝》,在缠绵的音乐中我能听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丽爱情以及离别时的无限伤悲;听《夜莺》,在优美婉的旋律中我仿佛在空中徜徉,很是奇妙;听《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人生感叹。

听(阳关三叠》,听《高山流水》,听《二泉映月》……

我不只听乐器所奏出的乐,我更热爱这世上的一切天籁,啊!

它们是如此的动听!

春天,我听见小草顶破泥土,河流冲破冰封,叶儿冒出新芽,花儿争相开放的声音,这是生命的交响曲,激昂热烈,充满信心。

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

夏天,我听见风吹树叶,蝉儿鸣叫,小河流淌,大雨磅礴的声音,这是战胜挫折的声音,充满斗志,激昂向上。

顺着声音我看到的是草木繁茂、蒸蒸日上的盛景。

秋天,我听见果儿咧开嘴或重重落地或人们爽朗的笑的声音。

这是丰收与成功的交响曲,喜气、热烈。

顺着声音看到的是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壮美。

冬天,我听见雪花飘落,北风呼啸,树枝冻得瑟瑟发抖的声音,这是失败的交响曲,凄凉,萧瑟,充满失意之感。

顺着声音看到的是冰封万里、了无生机的凄凉。

听,自然中还有许多声音,叶落归根的声音,星星眨眼的声音……

总之,仔细去聆听,你会发现生活更有意义,你会发现聆听的感觉真好。

感觉一切变更有活力,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