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362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0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docx

道路用阻燃沥青混凝土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

设计施工技术标准

编制说明

(送审稿)

 

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

长安大学

2013年11月

目录

1.工作简况1

1.1任务来源1

1.2主要起草人1

2.编制目的和意义1

3.编制原则和依据2

3.1编制原则2

3.2编制依据2

4.国内外标准对比3

4.1国外先进标准情况3

4.2国内相关标准情况4

4.3国内外标准引用情况5

5.编制过程5

5.1主要工作内容5

5.2主要工作过程6

6.技术内容说明7

6.1本标准的名称7

6.2本标准的分类7

6.3本标准的定位8

7.部分条款说明8

7.1关于原材料技术性能8

7.2关于路面层间工作状态分级10

7.3关于沥青路面层间设计11

7.4关于沥青路面层间施工13

7.5关于路面层间检测方法和设备15

7.6关于温度修正系数16

8.标准指标的试验验证18

8.1透层试验19

8.2下封层试验19

8.3防水粘结层试验21

8.4依托工程验证23

9.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24

陕西省地方标准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及标准》是经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批准,列入2010年度省交通科研计划的项目,项目编号:

10-23K。

陕西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是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由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安大学负责起草,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1.2主要起草人

主要起草人相关情况如下表1.

表1主要起草人

姓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崔文社

教授级高工、处长

陕西高速集团

总体负责

王选仓

教授、博导

长安大学

技术负责

王朝辉

副教授

长安大学

负责层间设计部分

聂非

工程师

陕西高速集团

试验、数据部分

原驰

副教授

长安大学

资料收集整理

于丹

硕士生

长安大学

标准文稿编写

姚琳

工程师

陕西高速集团

负责层间施工部分

2.编制目的和意义

路面层间处理关系到整体结构的耐久性,直接影响路面使用寿命。

研究调查显示,路面早期病害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层间结合不良引起的。

因此,实际工程中采取措施加强半刚性基层与面层层间粘结,以及混凝土板面与面层铺装之间结合,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随着公路修建水平的提高,路面层间处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同时层间处治费用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大多高速公路路面层间处治费用几乎达到一个路面结构层费用,陕西省目前在建高速公路层间处理费用每1000m2透层近9000元,封层约12000元,粘层约6000元,并且该项费用仍在逐年不断攀升,以2012通车的十天高速汉中西段为例,所采用的SBS同步碎石封层造价更是达到12元/m2。

可见,亟需采取有效对策在保证层间结合效果的前提下,对层间处治费用进行合理优化控制。

目前,国内的路面设计、施工规范对层间材料及处治方法均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工程实际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TJGF40-2004)中对透层及粘结层的工艺与材料应用仅做了一般性描述,在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实际施工中,对于层间处理的施工方案等问题上,规范中未对各种情况进行明确的指导建议,例如在单位面积材料用量的选择是完全凭经验决定的,因为缺少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等,导致材料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达不到有效的防水目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TJGD40-2011)中提到在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简单描述了材料类型及厚度要求,未详细介绍各种情况的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仅仅提到在层间采用相应减裂措施或者调平层,其他均未详述,容易造成层间结构的不稳定,影响路面整体性能。

国内外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桥面铺装及隧道路面等层间应用技术类型及施工工艺较多,但国内外并未有相关的技术标准颁布,相关规范也尚未有明确的层间处治技术指标与标准,造成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桥面铺装及隧道路面等的层间设计与施工指标选择缺乏统一的控制指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从而给设计和施工部门的具体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致层间施工标准无规可依,较好的层间技术也难以推广。

因此,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安大学共同开展了“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及标准研究”课题。

课题通过广泛调研、理论计算和大量层间室内外试验,结合依托工程试验段效果,以及后期在陕西诸多高速推广应用实际情况,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桥面和隧道路面层间处治技术、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等主要内容上升到技术标准层次,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向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不仅有利于规范陕西乃至全国高速公路的层间处治设计和施工,提高层间结合质量,有效控制高速公路路面造价,还可为其他相关规范的修订或制定提供技术保障,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编制原则和依据

3.1编制原则

(1)积极贯彻执行与公路设计、施工、养护安全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规程和规范,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

(2)标准技术内容努力做到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3)广泛吸收和听取高速公路项目管理、质量监督、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技术咨询、科研等部门的意见。

3.2编制依据

(1)国内外沥青路面相关设计指南、标准和规范;

(2)国内外沥青路面相关施工指南、标准和规范;

(3)国内外沥青路面相关材料试验方法、规程和标准;

(4)国内外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现状、先进工艺;

(5)“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和标准研究”(10-32K)课题成果。

4.国内外标准对比

4.1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目前,国外在公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层间处治技术倍受重视。

发达国家沥青路面施工规范或行业建议中,各国针对层间处理的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1)透层

对于透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透层材料本身,在基层上采用什么材料作透层油一直是工程界为之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半刚性基层,国外很少有经验可以借鉴。

国外的规范中一般明确规定了透层油应用在非稳定类粒料基层上,如:

美国沥青协会MS-22对透层油的叙述只谈到采用中凝液体沥青和乳化沥青可以渗入未处治基层材料至足够的深度,并没有涉及到有关适用于水泥稳定基层的透层油的描述。

在不少国家,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考虑施工的实际效果,欧美国家规范中对乳化沥青透层施工工艺的规定较为细致,通常根据基层种类的不同有不同破乳速度、不同沥青含量、不同粘度的乳化沥青可供选择。

级配碎石类的柔性基层推荐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具有强碱性材料的半刚性基层推荐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乳化沥青。

对于含细料较多、压实后表面密实的基层,如二灰稳定类基层,应采取基层表面重新翻松后洒布乳化沥青、翻拌后重新压实的工艺来保证乳化沥青在基层表面的良好分布。

关于透层油的用量,各个国家根据经验做了一些规定。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道路和桥梁标准规范》标准规定透层油使用稀释沥青MC-30,MC-70或AEP改性乳化沥青,其用量为1.15~1.35L/m2。

美国沥青协会AI规定稀释沥青用量为0.9-2.3L/m2,乳化沥青为0.5-1.4L/m2。

日本乳化沥青协会JEAAS2000年增加了对高渗透力阳离子乳化沥青指标的规定。

各国对透层油洒布时间的规定基本上也是一致的。

英国规范规定,对于水泥稳定类基层透层油应在基层碾压成型1小时后尽快进行。

《美国高速公路施工规范及其应用手册》中关于水泥稳定基层也明确规定在完成最终碾压之后应立即用稀释沥青或乳化沥青养护基层。

(2)下封层

在发达国家的路面结构中,半刚性基层使用不多,与国内半刚性基层类似的工艺是在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材料中使用贫水泥混凝土、水泥稳定粒料或水泥稳定土,英国有类似的应用,在临时交通开放前,一般规定应使用乳化沥青表处进行封闭养生。

(3)粘层

国外比较重视沥青路面结构中粘层的研究,关于层间抗剪强度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粘层的。

可以用作粘层油的材料有很多,各种类型的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各种热沥青、稀释沥青,但是各国规范对粘层材料的选择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建议,对于每种粘层油的喷洒量,各国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事,不能达成统一的认识,许多操作规程和施工指南也只给出了一个很宽泛的喷洒范围。

美国AASHTO及各州的规范规定采用慢裂型乳化沥青作粘层,路易斯安那州2000年《道路和桥梁标准规范》规定粘层油可以使用改性或非改性的阳离子乳化沥青CRS-2P、CSS-1,或阴离子乳化沥青SS-l、SS-SL、SS-1P。

而在法国,通常采用快裂型乳化沥青,大部分是阳离子乳化沥青,也有阴离子乳化沥青。

日本规定一般沥青路面采用PK-4,对于排水性沥青路面,由于面层混合料空隙率较大,为了增强层与层之间的粘结力,规定采用橡胶改性乳化沥青PKR-T作粘层,其技术指标均高于一般的粘层材料要求。

2004年,Cross和Shrestha在美国各州展开了进一步的粘层使用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13个州均有使用粘层油的工程习惯,慢裂型乳化沥青使用最为普遍,接下来是热沥青,只有极个别的州采用了稀释沥青作粘层油。

4.2国内相关标准情况

目前,国内的路面设计、施工规范对层间材料及处治方法均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工程实际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对透层及粘结层的工艺与材料应用仅做了一般性描述,规定:

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宜不小于5mm(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基层)~10mm(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实际施工中,对于层间处理的施工方案等问题上,规范中未对各种情况进行明确的指导建议,例如在单位面积材料用量的选择是完全凭经验决定的,因为缺少有效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等,导致材料不能提供足够的抗剪强度和粘结强度,达不到有效的防水目的。

目前我国下封层主要类型有层铺法碎石封层和稀浆封层两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只对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混合料技术要求和配合比设计的技术指标做了相应规定,还没有应用于下封层的设计指标和标准等实用性规定。

同步碎石封层是我国在2002年引入的新技术,但这项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还没有累积足够的施工经验,施工工艺还不完善,其性能指标和实际应用标准尚未确定。

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也没有给出桥面铺装层的任何设计或者理论方面的指导,而仅仅是根据施工生产中的一些经验,对材料、厚度等做了一些指导性说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TJGD40-2011)中提到在旧混凝土面层与加铺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简单描述了材料类型及厚度要求,未详细介绍各种情况的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仅仅提到在层间采用相应减裂措施或者调平层,其他均未详述,容易造成层间结构的不稳定,影响路面整体性能。

4.3国内外标准引用情况

综上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事业起步较早,高速公路网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基本完成,七八十年代后的大型公路工程几乎没有。

因此国外在公路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虽然比较重视层间处治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国公路多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与国外典型路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国外对层间处治技术的发展并无新技术、新材料的贡献,对我国公路层间处治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并无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标准并无直接引用。

国内道路相关标准规范在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方面规定还十分薄弱,可借鉴和直接引用的内容很有限。

本标准对国内标准规范的引用主要是参考了大量富有经验且卓有成效的企业标准、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关于原材料的要求、透层和粘层的施工要求,并在相关原则性规定基础上予以展开,提出具体指标、标准和要求。

5.编制过程

5.1主要工作内容

本标准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原材料技术性能要求

除我国现行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对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等材料的方面规定外,本标准提出了对常用层间材料如煤油稀释沥青、高渗透乳化沥青、橡胶改性沥青、层间抗裂专用APP改性油毡、玻纤格栅等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

(2)沥青路面层间设计要求

我国早期公路建设在路面层间处理方面并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水平的提高,层间处理对路面修筑质量的影响逐渐被提上日程,但由于缺乏具体标准规定,层间设计随意性很强,要么依靠经验,要么主观上任意决策。

并且层间处理因缺少对具体工程实际的考量,处治效果并不理想,导致道路早期病害频发。

本标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不同沥青路面形式的层间受力状态进行深入计算分析,并通过各类层间材料的性能试验,旨在针对层间实际工作状态提出具体合理的层间材料和用量。

①层间工作状态分级

②层间处治措施选择

③层间设计指标和标准

(3)沥青路面层间施工要求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调查了全国52条暨陕西省24条高速公路层间技术应用情况,并依托十天高速汉中西段铺筑了试验路,其研究成果后来在陕西西宝改扩建、西铜第二通道等高速中得到推广应用,总结了大量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国内沥青路面先进施工工艺,基于此,提出了层间施工过程关键控制指标和质量标准。

①施工过程主要控制指标要求

②施工质量标准

(4)层间检测方法和设备

全面调查分析现有的层间粘结强度检测仪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不同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提出适合的层间质量检测方法和设备要求。

5.2主要工作过程

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标准一直是我国公路行业标准的一大空白,但是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校近年来已经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起草单位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并结合国情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编制大纲,并成立了标准编制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包括时间进度、人员安排,并拟定了标准内容的构成及起草依据。

会后编制组开始了标准采集及资料收集工作,结合起草单位承担的陕西交通科技项目和国内外工程应用实践,针对标准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专门的调查、核实与研究,并制定了标准的指标体系和试验方案,为标准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在编制大纲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验证试验数据和大量公路调查,于2012年8月底形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初稿,初稿经反复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大量专家的意见,2012年12月底在长安大学召开了项目评审会,与会专家在对课题进行评审同时,对该地方标准提出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经修改后形成了送审稿。

此标准的制定具体开展的工作如下:

(1)2010年9月——2010年12月:

课题立项,完善研究大纲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全面调查国内外高速公路路面、桥面、机场道面和城市道路层间处治技术应用情况,收集不同类型的层间材料应用情况及实施效果。

(2)2011年1月——2011年6月:

力学计算确定层间工作状态分级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①建立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路面层间受力,确定受力状态,进行初步工作状态分级。

②收集陕西省气象资料,结合沥青路面气候分区方法,对陕西地区进行气候分区。

③综合气候分区,工程实际,进行层间工作状态分级。

(3)2011年7月——2012年6月:

层间效果室内试验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通过对10余种透层、封层及粘层材料进行系统室内试验,得到了路面桥面层间强度及分布规律。

共进行了25组渗透试验、120组层间剪切拉拔试验、40组层间剪切疲劳试验。

(4)2011年7月——2012年6月:

编写《陕西省高速公路路面层间设计和施工技术指南》、现场试验路铺筑与观测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依托十天高速铺筑不同类型路面桥面层间试验路,并进行了系统现场检测,验证了理论研究、室内试验结果和所提指标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5)2012年5月——2012年12月:

编制标准初稿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①指南通过十天高速实际验证,形成本标准初稿;

②标准初稿经交通运输厅课题验收委员会通过。

(6)2013年1月——2013年10月:

征求意见、完善标准

本阶段的具体研究内容为:

①在高速集团及交通运输厅范围内征求意见;

②修改完善本标准,形成送审稿。

6.技术内容说明

6.1本标准的名称

本标准主要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桥面为提高路面修筑质量而所需的层间处治技术而制定。

故本标准的名称表述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层间设计施工技术标准》。

标准内容包括公路沥青路面层间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层间处治技术分级方法、设计技术、施工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6.2本标准的分类

本标准所规范的对象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沥青铺装混凝土桥面和隧道路面层间处治的设计、施工和检测,层间处治是指指的是对夹层界面进行清扫、打毛、糙化处理或通过专门的夹层材料提高路面面层之间或面层与基层之间结合效果的措施。

鉴于我国暨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存在基面材料模量的差异,容易引起层间接触不良,导致层间滑移开裂等病害,故本标准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复合式路面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但是,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或者为改善行车质量直接在混凝土板面上铺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

实践证明,土工织物、APP改性油毡、撒布式或摊铺式应力吸收层能有效防止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和扩展,因而复合式路面层间处治技术要求也纳入了本标准。

此外,隧道沥青路面作为复合式路面的一种,由其特殊的工作环境:

隧道路面结构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受阳光、雨水等因素影响较少,车辆行驶速度较低;虽不受降水的影响,但由于隧道内源于拱壁、地下水比较多,且具有长期性,使隧道内的湿度较高。

由于公路隧道的这些特殊环境,要求隧道路面层间材料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粘结性能和耐久性等。

因次,隧面层间处理并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复合式路面,故本标准对隧面层间处理要求进行了专门规定。

综上,本标准适用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透层和下封层、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防水粘结层、复合式路面夹层防裂应力吸收层、隧道路面粘结层以及混凝土表面处治糙化和面层之间粘层的设计、施工和检测。

6.3本标准的定位

根据编制组成立暨多次工作会议精神,本标准定位为行业标准。

因此,本标准围绕高速公路行业的层间材料性能、层间设计标准、层间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原则上不包括除沥青路面外的其他形式路面或路基层间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

7.部分条款说明

7.1关于原材料技术性能

材料的类型及本身性能直接决定其用于层间功能层的效果。

目前可用于沥青路面层间处理相关的材料主要有透层油、封层油、粘层油、改性沥青同步碎石、以及如APP、玻纤格栅等土工材料。

其中,关于沥青等原材料的规定,基本依靠《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第四章的有关规定,规范中没有规定的,本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

(1)关于透层材料技术性能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规定:

透层沥青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可用液体沥青、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对透层材料则有一些较为具体的技术要求:

透层油的粘度通过调节稀释剂的用量或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适宜的粘度,基质沥青的针入度通常宜不小于100,透层用乳化沥青的蒸发残留物含量允许根据渗透情况适当调整,当使用成品乳化沥青时可通过稀释得到要求的粘度,透层用液体沥青的粘度通过调节煤油或轻柴油等稀释剂的品种和掺量经试验确定。

但是,上述规定没有明确的定量标准,比如液体沥青的稀释剂掺量比例多少合适,目前仅为原则性的描述。

前期有科研单位得出采用煤油做稀释剂时,沥青与煤油掺配比例为5:

5时,其渗透性能最佳,本研究在试验时分别采用沥青:

煤油=4:

6或5:

5或6:

4三种掺配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煤油成分偏高,基层表面泛黄,基层与面层之间粘结效果欠佳,反之,沥青用量高时,基层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油膜,施工时油膜很容易被运料车、摊铺机等粘起、推掉,从而影响了透层作用发挥。

另外,由于沥青含量的增加,煤油稀释沥青的粘度也会增加,不利于透层油下渗。

沥青:

煤油稀释比例为5:

5的煤油稀释沥青喷洒后表面较黑,渗透深度也较大,半刚性基层表面适量的沥青有利于与沥青面层相粘结。

因此,综合考虑渗透性和粘度,可研究同样得出结论:

沥青:

煤油稀释比例为5:

5的煤油稀释沥青为最佳。

此外,随着近些年来层间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具有良好路用性能的透层油材料也并未纳入规范规定,典型的就是高渗透乳化沥青,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高渗透乳化沥青做透层材料技术性能十分优越,其渗透渗透和对层间粘结性能的贡献均是其他透层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我国规范对高渗透乳化沥青并没有单独的要求,在使用高渗透乳化沥青时只能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PC-2型乳化沥青质量标准。

因此,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专门对高渗透乳化沥青本身材料技术特性进行了仔细的试验分析,并参考日本乳化沥青协会对于高渗透乳化沥青有关标准的规定,提出了高渗透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与PC-2型乳化沥青要求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残留物针入度、残留物延度,并增加了其他几项指标。

(2)关于封层材料技术性能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规范在下封层方面有以下规定:

下封层宜用沥青单层表面处治,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厚度不应小于6mm。

关于防水粘结层有以下规定:

宜铺设厚度为10mm~20mm的砂粒式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或单层式沥青表面处治;铺设防水粘结层——洒布改性沥青1.0~1.6kg/㎡,再洒4.75~9.5mm单粒径预拌沥青碎石;防水层与粘结层可合二为一形成防水粘结涂层——喷洒桥面专用防水涂料或涂刷聚氨酯胶泥、环氧树脂、阳离子乳化沥青、氯丁胶乳等高分子聚合物涂胶。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针对上述规定的不完善,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程经验,有目的的指出“封层宜采用同步碎石封层”,并对该类封层沥青结合料和碎石等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尤其针对橡胶改性沥青这种极具应用价值和市场的材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对全国各地橡胶改性沥青应用情况和其材料技术指标的深入调查,最后还参考美国胶粉改性沥青相关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橡胶改性沥青性能标准。

关于集料粒径的规定,提出均采用单一粒径碎石的要求。

不同的是,半刚性基层上下封层采用9.5~16mm碎石,而桥面、隧面、复合式路面混凝土板上防水粘结层(或应力吸收层)采用4.75~9.5mm的单粒径碎石,这与目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防水粘结层对碎石粒径的规定是一致的。

关于APP改性油毡和玻纤格栅,这两类防裂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板沥青加铺层间,用于层间防裂,本标准对两者的技术要求主要是基于长安大学王选仓教授承担的西部项目“沥青加铺层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而得出的,其中APP油毡用于层间抗裂时,关键指标有:

总厚度、可溶物含量、不透水性能、低温柔度、延伸率、粘结强度和撕裂强度,其他指标可作为性能参考。

(3)关于粘层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