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5003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docx

《古典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诗歌鉴赏.docx

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一、体例(体裁)分类

(一)古体诗(古诗、古风)

1、古体诗

(1)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

(2)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

(3)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

标题有的加“歌”“行”“行”“引”“曲”“吟”等名称。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律诗:

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三)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1、概念: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派别:

以两宋成就最高,分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和豪放派(以苏轼、辛疾疾为代表)

3、词牌名:

如念奴娇、虞美人、如梦令等

4、按字数分:

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5、结构:

分上片(阕)、下片(阕)

(四)曲

1、散曲:

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散套,如雎景臣的《般涉调·高祖还乡》)

2、戏剧:

杂剧和传奇(都是供演出的剧本)

3、曲牌名(如端正好、滚绣球等)、宫调(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4、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

二、题材(内容)分类

1、送别诗

2、写景诗(含山水田园诗)

3、咏怀诗

4、咏物诗

5、怀古(咏史)诗

6、边塞诗

7、哲理诗

8、羁旅诗

(另有:

言志诗、感怀诗、友谊诗、战争诗、讽刺诗、爱情诗、佳人诗、相思诗、闺怨诗、闲适诗、记游诗)

三、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正面与侧面、动与静、虚与实

角度:

远近、高低、上下、俯仰、感觉、时空、大小、绘声、绘色、绘形。

3、议论

4、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5、说明

(二)表现手法

1、比兴、象征、对比、借古讽今、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用典。

2、铺陈、渲染、烘托、衬托、动静结合。

3、语言方面: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三)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对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双关、反语等。

(四)结构形式

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承上启下等。

四、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

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

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

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

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

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

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

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

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

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

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

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

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

①惜时,人生苦短。

②知音。

③离情。

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春天:

伤春,感叹时间易逝。

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

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

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

愁绪、郁闷。

玉门关:

征夫离绪。

浮云:

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

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

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

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

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

漂泊不定。

菊花:

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

莲花:

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

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

伤春、伤别。

流水:

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

思乡,思人。

大海:

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

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

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

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

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

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

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

愁思,情结。

芭蕉: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

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

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

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

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

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

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

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

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三)借助节日表示情感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

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

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

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

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五、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如杜甫的《兵车行》。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乡思。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的《扬州慢》。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六、鉴赏诗歌语言

(一)诗歌语言分类

1、从内容上分为:

(1)意象语言,某一事物(如松、竹等)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尚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如苏轼《题西林壁》。

(4)特定称谓语言,如“鸿雁”指书信,“秋水”指眼睛。

2、从语法上分析,需要关注的: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2)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首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3)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4)副词,如“忽”等。

(5)数量词,如“一”等。

(二)语言特点

1、风格特点

平淡、工丽、直率、委婉、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

2、结构特点

叠词、倒装、意象名词罗列。

 

诗歌鉴赏练习

一.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辉: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二、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

请简要分析。

答: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

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三、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

(2)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

四、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

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答:

五、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

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答:

六、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七、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⑴从本诗末句透露的信息可知,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人名)。

⑵本诗首句表现了梅花的品格。

次句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景象。

八、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

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

九、橘诗

【南朝】虞羲

冲飚发陇首,朔雪度炎州。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

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

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

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

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

②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十、次韵①中玉水仙花二首

黄庭坚②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③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④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⑤。

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

注:

①次韵:

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②黄庭坚:

才华横溢,却久谪川蜀,远贬岭南,仕途坎坷。

③水沉:

沉香木。

④酴醾:

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黄色,甚美丽。

⑤黄玉花:

水仙花的别名。

(1)请对第一首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2)结合两首诗说说诗人选择水仙作为意象来写的意图何在?

十一、

望蓟门

祖咏

燕台①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③。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

①燕台:

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

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

②三边:

古称幽、并、凉为三边。

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③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

(1)在开篇两联中作者触景生情,其中哪一字起到了诗眼的作用?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为何产生这种感受。

(2)尾联中作者运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终军请缨的典故。

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十二、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⑴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

试简要概括。

⑵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⑶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十三、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

谢向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B.诗人对袁宏在贫寒中被谢尚赏识的际遇非常羡慕,夜泊牛渚,怀古之情涌上心头。

C.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

D.这首诗简明而又单纯,没有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着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

十四、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

答:

十五、【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①,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指班超从戎的故事。

 

1.“阿房舞殿翻罗袖”化用了杜牧的《            》中的句子。

(1分)

2.下列关于以上两首元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吕”是这两首元代小令的宫调名,“卖花声”则是曲牌名。

B、“不堪”,是因为“物是人非”,繁华逝去,只剩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

C、“伤心”,是因为“生民涂炭”,世世代代做牛做马牺牲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

D、两首元曲都善用典故,对项羽、孔明等英雄人物既有肯定,也有否定。

3.请比较两首元曲的结句(划线句),说说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十六、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

试结合诗

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

十七、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

十八、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_____联最为工整。

2.(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3.(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十九、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窥:

偷视;寒花:

菊花;小立:

静立片刻。

1.诗末句“新月似新霜”,化用了李白的诗句“,”。

(1分)

2.首联中“动”、“窥”两词颇可品味,请选择其一进行赏析。

(3分)

 

 

3.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请联系诗境具体解说。

(4分)

 

 

二十、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读ruó,“揉搓”之意)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李清照号,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

后来的人将她的词作整理成集,以她的济南故居门前的泉水名命名为《》。

(2分)

2.本首词写了作者不同阶段赏梅的不同感受,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表。

(3分)

人生阶段

早年

中年

晚年

对应词句

常插梅花醉

 

故应难看梅花

生活感受

 

赏梅时伤心

 

3.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

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3分)

二十一、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答: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答:

 

二十二、后催租行  范成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