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8486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学情分析]

这节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特性、协作性,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想突出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个性化学习。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

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流程]

1、透镜

(1)名词:

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

通过光心的

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3、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

远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所成的像后移至视网膜上.

远视眼:

近处的景物经晶状体成像后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戴凸透镜使光线会聚,所成的像前移至视网膜上

4、透镜的组合

(1)望远镜(物镜、目镜)

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2)显微镜

[课堂练习]

1、、凸透镜对光作用,

凹透镜对光作用,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时,成、的像,像距:

,如;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像;像距:

如。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像。

如。

(4)物体二倍在焦距处(u=f),成、的像。

可用来确定。

2、、凸透镜成像口诀:

一焦分虚

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物近像变大。

3、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视网膜。

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

4、(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为f,将蜡烛从a点沿主光轴移到b点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不变D、逐渐变小

5、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6、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板书设计]

发生条件、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

应用

结构特征、光学性质

凹透镜

应用

显微镜

透镜的组合与视力矫正近视眼

视眼

[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ρ甲>ρ乙B.ρ甲<ρ乙

C.V甲>V乙D.m甲=m乙

2.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的图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若m甲=m乙,则V甲<V乙

C.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D.密度会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16cm,此时在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D.一定大于20cm

4.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中安装了多个光学仪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车头灯照明利用了凹面镜反射原理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防止车内物品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安全驾驶

C.行车记录仪相当于一台数码相机,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后视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和成正立、缩小实像的特点

5.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B.用凸透镜作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投影仪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6.﹣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的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7.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

9.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与乙的音调相同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振动的幅度比乙振动的幅度大

10.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音色不同B.响度不同C.音调不同D.频率不同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___g/

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

,其质量是___g.

12.如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_____(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

13.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_____和折射现象,其中入射光线_____,折射光线_____。

14.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5.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填“高”或“大”)些。

16.如果说明理论是物理的国王,那实验就是物理的王后;实验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减少误差方法很多。

例如①选用精密测量工具;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等;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的质量为3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而装满另外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700g。

求:

(1)瓶子的容积;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18.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做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四、实验题

19.小聪利用天平、量筒、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块不规则且放不进量筒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

接下来应将游码移到______处,再适当调节天平的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如图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如图甲所示;

b.取出小石块,如图乙所示,将图所示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标记处,如图丙所示;

c.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5)这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依据是______。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组装器材时,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实验时,使烛焰从距离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_____,注意观察像的大小、_____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3)物距一定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发现在一段位置范围内,光屏上都有较清晰的像,那么像的位置是在这一范围内屏上像_____(选填“最大”、“最小”或“任意”)的位置。

(4)调整物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多做几次,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多做几次的目的是_____,此步骤中得到的结论是物距_____焦距;像距_____焦距。

(5)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____看到烛焰的像。

2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入.

(1)量角器量出θ的大小为50°,则反射角大小为______.

(2)若将纸板B向后折,使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纸板B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的存在.

(3)在图甲的装置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______方向射出.

(4)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如图乙所示),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做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说明当时液面上方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B、C两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从图象中还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

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D

C

C

C

C

A

二、填空题

11.40

12.会聚凹透镜

13.反射COOB

14.液体热胀冷缩水银

15.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16.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三、计算题

17.

(1)500cm3;

(2)0.8g/cm3

18.06s;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0.83m/s.

四、实验题

19.零刻度线平衡螺母62.4242.6偏小见解析所示

20.主光轴成清晰的像正倒最小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大于二倍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不能

21.

(1)40°;

(2)有;(3)OE;(4)不能.

22.高9098<质量吸不变

23.变大回声音调

24.v=s/t刻度尺小车运行缓慢,便于记录时间0.180.225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实心物体,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5:

3,体积之比是4:

5,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A.3:

4B.4:

3C.25:

12D.12:

25

2.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A中装的是酒精B.A中装的是硫酸

C.B中装的是酒精D.C中装的是水

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乙B.甲丙

C.乙丙D.丙丁

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5.如图,正确表示光从水中穿过平静的水面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的是

A.

B.

C.

D.

6.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是

A.0°B.32°C.45°D.55°

7.冰的熔化温度为0℃,则0℃的水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D.前三者都可能

8.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响度

D.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9.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

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音调与频率有关

C.音叉在振动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1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

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

C.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5s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二、填空题

11.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g/cm3

12.如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mm。

戴上这种眼镜后,相当于眼镜和晶状体组成了一个焦距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的凸透镜。

13.运动会上赛跑时,计时裁判为计时更准确一点,总是_____(选填“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或“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如果选用另一种方式计时,会使运动员的成绩比真实成绩________.(选填“变好”、“不变”或“变差”).

14.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霜”,它是由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需要热量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

15.夏天,下大雨之前总伴有打雷和闪电,我们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_______m/s,小明看到闪电后约8s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______m。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16.小华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出玩具小车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计时____s后小车开始运动;ls至5s小车做______运动,速度是____m/s.

三、计算题

17.用量筒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筒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观察图象,并根据图象求:

(1)量筒的质量m筒。

(2)液体的密度ρ液。

(3)如果量筒装入80cm3该液体,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是多少?

18.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1

40

50

60

80

反应距离/m

7

9

11

15

制动距离/m

8

13

20

34

仔细分析了表格后,小明开始进行下列计算和推断:

(1)此司机各次的反应时间大致相同,约为多少秒____?

(2)当速度为100km/h时,反应距离为___米.

(3)小明仔细考察了车速与制动距离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车速增为原来的两倍时,制动距离是原来的___倍;并推断出速度为100km/h时,制动距离大约应为____m;为保证安全,它与前一辆车的间距最好控制在____m以上。

(4)如果司机醉酒驾驶,则会导致____距离变大。

(选填“反应”或“制动”)

四、实验题

19.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测量一块玉石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将天平放在____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___处。

(2)用天平测量玉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玉石的质量为___g;将玉石放入盛有2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乙所示,则玉石的体积是____mL。

(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玉石的密度为____kg/m3。

20.如图所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为在光屏上仍然有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____移动.

21.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

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人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面反时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入射角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

15.2°

30.9°

48.6°

74.6°

81°

90°

/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当入射角达到_____°时。

折射角达到最大,继续增大入射角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原理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22.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某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沸腾(填“正在”、“将要”)。

(3)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水面上方的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4)如他将该装置搬到山顶上做,他将会有什么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

2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

物体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

声音的_________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24.小亮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将_____移至标尺左端刻度线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图甲是他测量空瓶质量时的情景,错误的是_____。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瓶的质量是20g。

(3)用瓶子装满液体,用天平测得瓶和液体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是_____g,已知瓶子的容积是40ml,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B

B

D

D

C

B

二、填空题

11.1

12.远视小于变小

13.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变好

14.凝华放出

15.空气3402720

16.匀速2

三、计算题

17.

(1)40g;

(2)见解析所示;(3)120g

18.6317.545067.5反应

四、实验题

19.水平零刻度线22.6102.26×103

20.变暗左

21.增大41.8可逆小于

22.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了将要100沸点降低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