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089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docx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化:

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

①人口职业的转变②产业结构的转变③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③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④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4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初期阶段:

生产力水平的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

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理论:

1)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2)田园城市理论的)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4)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宪章》5)马丘比宪章6)邻里单位、小区规划与社区规划7)有机疏散思想8)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9)城市设计研究10)城市规划的社会学批判、决策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11)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12)全球城和全球化理论

城市规划面临城市发展趋势的挑战:

1)城市全球化2)空间市场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市化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1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

①收集和调查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⑤拟定新区开发各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⑦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②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3城市规划划分为:

①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一层面②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属于详细规划这一层面

4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①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②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5年

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4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闭门思过、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⑥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7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①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②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③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④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⑤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⑥竖向规划设计

⑦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1城市用地:

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的区划:

①行政区划②用途区划③房地产权属区划④地价区划

3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

1)地质条件①建筑地基②滑坡与崩塌③冲沟④地震⑤矿藏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①水文条件②水文地质条件

3)气候条件①太阳辐射②风象③温度④降水与湿度

4)地形条件①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②地面的调和和用地各部位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③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有着多方面的影响④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⑤地貌对通讯、电波有一定的影响

4用地评定的分类:

一类用地:

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

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5城市用地分类:

代码

用地名称

内容

R

居住用地

住宅用地、分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C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M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T

对外交通用地

铁路用地、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用地、机场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G

绿地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D

特殊用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

E

水城和其他用地

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

6居住用地的组成:

①住宅用地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③道路用地④绿地

7居住用地的分类:

类别

说明

一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类居住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为主的用地

8居住用地的指标:

主要由二方面来表达,即一是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用地的比重;二是居住用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用地分配与标准

9居住用地的分布:

①集中布置②分散布置③轴向布置

10居住区按规模划分:

居住区、小区、组团

11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

①用地的形状和规模②地形要求③水源要求④能源要求⑤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⑥工业的特殊要求⑦其他要求

2)交通运输的要求:

①铁路运输②水路运输③公路运输④连续运输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①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②防止废水污染③防止工业废渣污染④防止噪声干扰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10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

1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

②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

③生产技术的协作

④厂外工程协作

⑤动力设施的协作

⑥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

⑦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

⑧厂前建筑的协作

11工业区的组成:

①生产厂房②仓库③动力及市政设施④维修与辅助企业⑤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⑥运输设施⑦厂区公共服务设施⑧科学实验中心⑨卫生防护带

12工业的分类:

1)按工业性质:

①冶金工业②电力工业③燃料工业④机械工业⑤化学工业⑥建材工业

2)按环境污染:

①隔离工业②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③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④一般工业

12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①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

2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③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13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的几种布置方式:

①工业区包围城市②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③组团式布置④群体组合式布置

14旧城戒严布局存在的问题:

①工厂用地面积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②缺乏必要的交通运输条件③居住区与工厂混杂④工厂的仓库、堆场不足⑤工厂布局混乱,缺乏生产上的统一安排,形成“小而全”、“大而全”的局面⑥有些工厂的厂房利用一般民房或临时建筑,不合生产要求,影响生产和安全

15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

①留②改③并④迁

16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①行政办公类②商业金融业类③文化娱乐类④体育类⑤医疗卫生类⑥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⑦文物古迹类⑧其他类

17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①公共设施的项目要合理地配置②公共设施要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③公共设施的分布要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④根据公共设施本身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⑤公共设施布置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⑥公共设施的分布要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留有余地⑦公共设施的布置要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18全市性公共中心:

①按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②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③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④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⑤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

19仓库的分类:

1)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

①一般性综合仓库②特种仓库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

①储备仓库②转运仓库③供应仓库④收购仓库

20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①满足仓储用地布置的一般技术要求:

②有利于交通运输

③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

④节约用地,但有一定发展余地

⑤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线的需要

⑥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要求

21城市绿地的分类:

1)就其所在权归属方面:

①公共性绿地②专用性绿地③私有性绿地

2)我国:

①公园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④居住绿地⑤附属绿地⑥生态景观绿地

22开敞空间:

在城市规划中,为了保证环境质量和景观需要,在城市地区保留一定的不得建造的空旷地段。

23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

①点状绿地②带状绿地③楔形绿地④环状绿地⑤

24郊区规划的内容主要有:

①确定郊区的范围与界限②安排适宜的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③副食品生产用地规划④乡镇工业区规划⑤郊区居住点规划⑥道路网规划⑦⑧⑨⑩

25安排适宜在郊区建设的城市设施和工程项目:

1)工业用地2)交通设施3)市政公用设施4)仓储设施5)绿地、游憩设施6)其他设施

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

1城市类型:

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的城市

2城市人口的构成和素质:

1)年龄构成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4)劳动构成5)产业与职能构成6)文化构成

3城市人口的变化:

1)自然增长:

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2)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率=(本年迁入人口数-本年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1000‰

3)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人口平均增长率=年限*√(期末人口数∕期初人口数)-1=人口平均发展速度-1

4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

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3)递推法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2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1)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2)城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协调发展3)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4)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3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

1)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2)占地、动迁情况3)产业结构4)交通运输5)城市道路系统6)居住用地组织7)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8)市政工程及共用设施9)城市总体布局10)城市造价

4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工程设施与城市景观规划:

①自然环境的利用②结合城市工程设施,组织城市景观规划③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利用

5(可能出大题,在书上看实例)城市总体布局的类型:

1)矿业城市2)风景旅游和纪念性城市3)山地城市4)港口城市

第七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构成:

就其空间分布来说:

有城市对外的市际与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市区与市际间的交通。

就其运输方式来说,有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与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与电梯传送带等待;就其运行组织形式来说,有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银行;就其输送对象来说,有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

2城市交通的特征: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运程化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3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4城市道路三级划分:

①主干道,红线宽度30~45m

②次干道,红线宽度25~40m

③支路,红线宽度12~15m

5城市道路的形式:

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

6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①改善旧城道路系统首先要和城市用地布局同时考虑

②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

3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7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和城市用地布局的措施:

①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尽可能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

②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向行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为了疏散闹市地区和有大的车流量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区外围地区的建设发展的需要,修建环形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成效

④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某些主要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8城市道路宽度两个含义:

1)路幅宽度:

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2)道路宽度:

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9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形式: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行道上双向行驶

二块板,是由中间一条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

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10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①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②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③一般中小型停车场的位置

4自行车公共停车

11铁路站场的位置选择:

①中间站的位置选择②客运站的位置选择③货运站的位置选择④编组站的位置选择

1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①客运站的位置②客运站的数量③客运站与城市道路交通的关系④提高铁路运输效能⑤反映城市大门的面貌

13现代港口作业区布置:

①客运码头要接近城市中心城区,使旅客有方便的交通条件。

②件杂货作业区一般应设在离城市较近,具有深水和中等水深的岸线段,以适于件杂货船舶停泊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联系

③集装箱码头宜邻近杂货区,要求有较大水深和较大的陆域面积

④为当地服务的作业区应尽量接近城市仓库区,与生产加工、生活消费地点保持短捷的运输距离

⑤散货作业区应布置在城市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位置,防止对城市生活居住区污染

⑥油码头对水深要求高,设独立的储存系统,在严格的防火和防止油污染水域的要求,一般设于离外海最近而与其他货区相隔一定距离的单独作业区内

⑦木材作业区要有宽广水域,便于停放和编解木筏,位置不宜在船只来往频繁的地段,单独设置并离开易燃区

⑧在国际贸易港口城市中,涉外区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4港口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原则:

①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有各自的岸线

②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并不致分割城市和阻碍城市干道交通

③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尽量方便与缩短职工上下班路途,本身紧凑完整,不与其他用地穿插,有良好的环境

④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既保证集、疏、运运输路线的便捷,又不互相干扰

⑤仓库用地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并接近对外交通设施和货运干道

15站场的位置选择:

按其使用性质不同:

①客运站②货运站③技术站④混合站

16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①净空限制要求

②噪声干扰影响

③用地条件

④通讯导航要求

⑤气象条件

⑥生态学影响

⑦在地区中的位置关系

⑧公用设施条件

 

17公路与城市联结的方式

18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原则:

①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

②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

③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占串联起来,充分发挥市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

④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19几种类型对外交通布局示例:

①特大城市的对外交通枢纽

②省会、中等城市的交通枢纽

③中等城市的对外交通

④位于水网地区小城市的对外交通

20城市客运交通组织的方式:

①公共交通②自行车交通③步行交通④客运交通集散点

21步行交通包括:

步行街,人行天桥或地道

22步行街包括:

①完全步行街②公共交通步行街③局部步行街④地下步行街⑤高架步行街

23城市货运交通组织:

①过境货运交通②出入市货运交通③市内货运交通

第八章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1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

2给水水源的选择

①要有充沛的水量,能满足城市近期及远期发展的要求,要综合考虑工农、生活用水的总量及分配。

②要有较好的水质,处理过程可简化,即可降低成本。

③水源地的选择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与城市的距离要适当,既防止远距离供水,也要便于水源地的保护。

④可以用一个水源,也可以多个水源,城市布局分散,可多个水源。

3城市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给水系统。

4管网的布置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

树枝状和环状。

5排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道系统。

6排水管道有雨水管及污水管。

7排水制度一般有两种:

分流制和合流制。

8排水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形式:

①截流布置②扇形布置③分区布置④分散布置

9污水处理厂的用地选择:

污水处理厂应设在地势较低、便于城市污水汇流入厂内,其位置应靠近河道,最好布置在城市水体的下游,这样不致污染城市附近的水面。

污水处理厂应离开居住区,并保持有一定宽度的隔离地带;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须能满足构筑物的要求;地形宜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污水、污泥的自流。

如果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在选择处理厂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输送的条件。

厂址应考虑使用处理后污水的主要用户靠近,要考虑污泥的运输及处置,厂址要有良好的电力供应,最好是双电源。

厂址要考虑城市的近远期发展要求,厂址应考虑扩建的可能。

10城市能源规划包括:

能源结构的选择、城市电力规划、供电电源的选择、用电量的估算、供电分区的划分、电厂的位置、电力高压走廊的位置、变电站的选址等。

11城市减轻赈灾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①避震疏散规划,包括疏散通道及疏散场地的安排。

②城市生命系统的防护,包括城市交通、通讯、给水、燃气、消防、医疗系统等。

③震前准备及震后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的布局。

④次生灾害的防止。

12城市抗震及减灾应从规划方面采取以下对策:

①在城市布局时应考虑抗震因素,用地应避开滑坡、塌陷、断裂带地区,避开软土及液化土层地带。

②城市布局采用组团式,组织契形绿地插入城中,可以提供避震疏散之用。

③安排疏散路线及疏散空间,居住区可就近疏散至公园、运动场地等处。

④疏散通道要有足够的宽度,即使两旁建筑物倒塌,也不至于阻断通行。

⑤医疗单位应重点保护,抗震结构标准要高一些,一些重点防护单位要表明,如变电所、易燃易爆仓库、煤气及燃气罐储藏地等。

⑥烈度在8度以上城市,建筑密度宜低于20%,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应有两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路。

13工程管线的分类:

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

①给水管道②排水沟管③电力线路④电信线路⑤热力管道⑥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⑦空气管道⑧灰渣管道⑨城市垃圾输送管道⑩液体燃料管道

工业生产准用管道

14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内容:

①城市用地组成及城市干道网

②城市干道交叉点的控制标高,干道的控制纵坡度

③城市其他一些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标高,铁路与城市干道的交叉点、防护堤、桥梁等标高

④分析地面坡向、分水岭、汇水沟、地面排水走向

第九章居住区规划

1居住区的规模:

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②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③居住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2居住区的类型:

①城市内的居住区②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卫生要求②安全要求③防空④经济要求⑤美观要求

4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

①行列布置②周边布置混合布置③自由式布置5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①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②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③整体式组合方式

6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①对比②韵律和节奏③比例和尺度④色彩⑤绿化⑥道路⑦建筑小品

7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①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②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③利用地下空间各采用高架平台

8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①便于居民使用②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③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定④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9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

①沿街线状布置②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③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10中小学规划布置:

P421~P422

11幼托的规划布置:

P423~P426

12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①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

②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

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

④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

⑤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人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m,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m

⑥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m,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m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

⑧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

⑨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

⑩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1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①人车分行②人车混行③人车共存

14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组织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外、室内、半地下或地下等多种存车方式。

15居住区绿地功能:

①改善小气候②净化空气③遮阳④隔声⑤防风、防尘⑥杀菌、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