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5284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2.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3.“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  )

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保川会

4.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

B.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D.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5.下图主要反映了(  )

A.日本国民生活质量提高

B.日本国民饮食习惯的变化

C.日本国民生活习俗“西化”

D.日本国民追赶“时髦”

6.1798年10月,西亚一个商队刚刚到达开罗,突然大街上出现了许多人,他们手持大刀、长矛和棍棒,高呼:

“真主赐予穆斯林胜利”。

这些人走上街头的目的在于(  )

A.反对马木路克的横征暴敛

B.要求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

C.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

D.要求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7.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8.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  )

A.颁布变法法令

B.游说外国人支持

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

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9.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掠夺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中国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使中国出现了近代工业

B.造就了新兴的阶级力量

C.阻止了外国经济侵略

D.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11.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的内容不包括(  )

A.废除所有债务B.禁止以人身为抵押的借贷

C.释放外邦奴隶D.废除“六一汉”制度

12.对于梭伦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打击贵族势力,使平民掌权

B.废除了财产资格对公民政治权利的限制

C.使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

D.没有废除贵族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13.有人认为“阿里是中国秦始皇的埃及版本”。

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日本明治维新与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

A.领导力量的构成B.改革前的国际、国内背景

C.改革的直接目的D.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15.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

A.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16.下图引发了(  )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农民战争

17.在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下,为日本明治维新奠定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

A.原材料的大量出口使生产和经营形式不断改进

B.一些有识之士购买机器,建立工厂

C.部分大名改革自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D.西方商品大量倾销日本,黄金外流

18.“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不能说明(  )

A.改革者有时要付出巨大代价

B.旧贵族只反对商鞅不反对变法

C.商鞅变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秦国新的生产关系已无法动摇

19.春秋战国时代,我国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

追根溯源,所有变革发生的根源都在于(  )

A.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

D.变法改革浪潮的推动

20.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21.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

“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

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这表明()

A.日本统治者提倡节俭

B.日本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

C.日本农民的生活困窘

D.日本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22.下列关于“六一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雅典社会的下层平民

B.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五交给富人

C.租种贵族土地,向贵族交纳租税

D.仍然拥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

2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4.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5.“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这一条法令是商鞅变法中的(  )

A.奖励军功B.废除“世卿世禄制”

C.连坐制度D.“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26.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

27.下列关于僭主政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指用武力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B.实行于公元前7~前5世纪

C.僭主在位时一般都实行独裁统治

D.僭主政治还鼓励工商业发展

28.克里米亚战争是在1853年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俄国迫切需要用对外战争摆脱困境[来源:

]

B.俄国的对外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

C.英法为了扩张势力而挑起的

D.奥斯曼帝国所处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29.列宁说: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30.“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

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

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

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

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

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

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

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

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

但是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

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

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书·李冲传》曰: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热衷于发动战争。

对各族人民的统治,除租税繁多、徭役沉重外,他们还强迫其他族人民充当步兵,在打仗时冲锋在前,稍有迟缓,就会被后面督阵的鲜卑族的骑兵践踏致死。

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写信给守城主将,约他出兵决战。

信中大意是说:

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哪些问题导致了北魏统治的深刻危机?

 

(2)依据材料三,文献反映了孝文帝哪方面的造诣?

这对以后他推行改革有什么影响?

 

33(17分).材料一 商鞅徙木立信图

   

材料二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

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

 

(2)联系现实中的法律制度的推行,你认为我们该从商鞅身上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考查梭伦改革各项措施的具体作用。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财产等级制度”。

财产等级制度改变了公民权利的确立标准,从根本上消除了贵族专权的基础。

A.B两项都是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D项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与题目政治问题无关。

2.【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清楚宗教改革运动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由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

其次再现史实分析可知: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民主,冲破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3.【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从该会的宗旨“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来判断。

该会应当是维新派成立的保国会。

故选B。

4.【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不完整表述式单选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准确认识,解答的关键是明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基本出发点,旨在解决“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以改变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不符,C项是方田均税法的主要目的,D项是青苗法和免役法的直接意图。

5.【答案】C

【解析】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大力推进西化,剪发、吃牛肉火锅等现象说明了生活习俗方面已经“西化”。

 

6.【答案】C

【解析】1798年10月,开罗人民发动起义,抗击法国对埃及的殖民统治,但起义最后被镇压。

7.【答案】C

【解析】在北魏初期,官吏没有俸禄,他们全靠贪污和搜刮来维持自己的奢侈生活。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百官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8.【答案】D

【解析】本题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

项。

题干中明确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项。

 

9.【答案】C

【解析】判断改革或革命的性质要着眼于改革或革命的对象及结果,不能根据领导阶级判断。

历山大二世政治改革涉及许多领域,有利于西方思想传入俄国,推动了俄国政体演变及资本主义发展。

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

而无产阶级则在此后又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1.【答案】C

【解析】债务奴隶制废除后,雅典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考查梭伦改革的整体脉络。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虽有照顾平民的做法,但不代表平民,更不是让平民掌权,因为他本身就是贵族,他的所作所为不会超脱他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属性。

所以A项错。

正因为如此,梭伦改革不可能彻底废除贵族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不可能根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D项正确而C项错误。

梭伦改革的基本措施就是按财产划分等级,从而废除按血缘划分等级和政治权利的限制。

所以B项错。

13.【答案】C

【解析】中国的秦始皇未涉及遏制外来侵略问题,故含有④的A、B、D三个选项应该排除,①②③是二者的相似点。

14.【答案】D

【解析】俄国改革由农奴主阶级领导,旨在巩固其统治,改革前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战争的失败使其国际地位下降,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明治维新则是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在天皇的名义下领导进行的,其目的是改变日本现状,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富国强兵。

改革前日本遭到西方列强侵略,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了严重危机。

虽然两国的改革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都使两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5.【答案】C

【解析】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1517年教皇下命令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人们不满,马丁·路德为此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17.【答案】D

【解析】黄金外流、物价暴涨导致经济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不可能为明治维新奠定基础。

18.【答案】B

【解析】秦国的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是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所

以,他们反对违反他们利益的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19.【答案】A

【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革新。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20.【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宋社会现象成因的理解能力。

D没有认识到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有消失,北宋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求“和平”。

21.【答案】C

【解析】在幕府时代的日本,农民要终年为领主耕作,要把收获物的大部分交给领主,很多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的生活十分困窘。

题干中日本统治者要求农民把作物的叶子当成食粮,就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反映。

22.【答案】D

【解析】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所有的借款或租地都要以人身作为抵押。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西方大国”可排除A、B、D三项。

从材料中的“东方的小国”可判断出C项正确。

1894年,刚刚崛起的“东方的小国”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在战争中,中国惨败。

这一惨败震惊了中国,促使中国有识之士从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反思。

24.【答案】D

【解析】D项是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不是局限性。

25.【答案】C

【解析】”而相牧司连坐”体现的是连坐制度。

26.【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语是“限制贵族特权”。

27.【答案】B

【解析】B项说法明显错误,网为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较普遍地实行僭主政治;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梯尼进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战争是由于俄国的军事行动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才引起英法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29.【答案】C

【解析】以列宁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解答。

近代化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科学化。

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故C正确。

A不准确,虽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B是错的,当时是封建沙皇专制,并没有建立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D不符合史实,1861年改革后爆发了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0.【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鼓励人民之工业”可知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31.【答案】

(1)弊端:

法院专门为贵族设立;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

(2)获得的权利:

有控告、辩护、起诉的权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说明:

农奴获得了公民权。

(3)进步:

司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司法更加平等、公开。

问题:

农村地区司法权仍掌握在地主手中。

(4)认识:

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维护了贵族的利益,改革不彻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在司法体制方面的改革措施。

(1)

(2)两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3)问体现司法改革后的进步性和存在的问题。

(4)问从上述材料综合可得,司法改革既有进步性又有不彻底性,回答时要注意透过表象看到本质。

32.【答案】

(1)由于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尖锐,由于鲜卑族实行压迫和歧视的不平等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

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所给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1)题能从两则材料中知道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所致,然后结合教材去分析这两个矛盾产生的原因。

(2)题主要是孝文帝接受汉文化的经历以及对他以后推行汉化政策所起的作用。

33.【答案】 

(1)事件:

“徙木立信”。

原因:

①商鞅的变法法令彻底改变了原有制度,容易让人产生怀疑。

②战国时期的混乱让人们对政府缺乏足够的信任。

(2)在现实中,政府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等以赢得人民的信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

(1)问可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答案,商鞅之所以这样做是取信于民,为变法服务;第

(2)问可联系社会现实分析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