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940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docx

明珠新家园17#楼模板施工方案

目录

一、结构概况1

二、施工流程3

2.1流水段的划分3

2.2施工程序3

三、模板工程施工方法3

3.1满堂架搭设方法3

3.2筏板基础模板支设方法4

3.3柱墙模板支设方法4

3.4梁板模板支设方法7

3.5楼梯模板支设方法7

3.6变形缝模板支设方法8

五、架体受力验算8

5.1现浇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9

5.1.1地下室:

9

5.1.2主楼、群楼上部结构:

10

5.2梁模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10

5.3墙模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12

5.3.1地下室、主楼一层墙结构:

12

5.3.2主楼二层以上墙结构:

18

5.4筏板承台模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22

六、质量控制措施25

6.1质量通病防护措施25

6.2成品保护措施25

七、其他说明26

 

一、结构概况

明珠新家园17#住宅楼主楼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25层的剪力墙结构,裙楼主体结构为地下1层(剪力墙结构)、地上4层(框架结构)。

本工程的施工中,主楼的施工将作为工期控制的关键线路。

本工程的主要结构设计情况见表1。

表1

主楼

裙楼

地下室

备注

结构形式

剪力墙

框架

框剪

跨度

4.3×8.1m

4.78×5.4m

15.6×3.3m

4.3×8.1m

最大跨

层数

25层

4层

1层

结构层高

1F:

4.00m

2-25F:

2.90m

1F:

5.05m

2-3F:

3.6m

4F:

3.9m

裙楼:

6.20m

主楼:

5.80m

剪力墙最大高

1F:

4.00m

2-25F:

2.90m

1F:

5.05m

2-3F:

3.6m

4F:

3.9m

裙楼:

6.20m

主楼:

5.80m

构件尺寸

柱截面、

墙厚

1-4层:

250、200

5-25层:

250、200

屋面:

200

600×600

600×500

500×500

1000×600

850×600

600×500

600×600

300

250

梁截面

连梁:

墙厚×300

墙厚×340

墙厚×350

墙厚×400

墙厚×450

墙厚×470

墙厚×500

墙厚×650

框梁

300×650

300×700

350×600

300×600

250×600

250×500

200×500

最大

350×600

300×700

框梁

400×900

300×750

300×700

300×600

300×500

250×600

最大

400×900

板厚

1F:

200mm

2-25F:

100、120、150mm

屋面:

150mm

77.17m平面:

120mm

80.80m平面:

120mm

1F:

180mm

2F–4F:

110mm

屋面:

150、120mm

-1F:

400mm

砼强度等级

20.200以下:

c40

52.100以下:

c35

52.100以上:

c30

c40

c40

S8(包括顶板)

钢筋连接方式

竖向

φ≥16:

电渣压力焊

φ<16:

搭接

φ≥25:

直螺纹套筒

横向

φ≥16:

闪光对焊

φ<16:

搭接

φ≥25:

直螺纹套筒

二、施工流程

2.1流水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将主楼与裙楼分别设为两个独立的施工段:

主楼为第一施工段,裙楼为第二施工段。

在主楼与裙楼主体结构施工中,以每层为施工段进行流水。

2.2施工程序

由于主楼的工期为主线,因此将主楼工期作为重点,裙楼工期为次要工期。

框架结构施工段的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混凝土,至梁底下50mm;第二次再浇筑其它梁、板、楼梯的混凝土;主楼混凝土墙、梁、板、楼梯混凝土一次浇筑。

主楼各分项工程之间的施工程序如图1所示。

 

图1施工程序图

三、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3.1满堂架搭设方法

本工程室内满堂架均采用φ48×3.5普通钢管搭设,板下立杆间距1.2m×1.2m。

框架梁下立杆间距0.5m×0.7m,根据各单体建筑的设计特点,架体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规格的钢管进行搭设,具体方法如下:

主楼:

1.地下室结构设计高度为5.80m,1层结构设计高度为4.0m,2层至屋面结构设计标高为2.9m。

2.地下室满堂架立杆采用5.5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4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板底,中间2层均匀布置,步距约1.8m。

3.1层满堂架立杆采用3.5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3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板底,中间一层均匀布置,步距约1.6m。

4.2-25层结构设计高度为2.90m,满堂架立杆采用2.5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3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板底,中间一层均匀布置,步距约1.3m。

裙楼:

1.地下室结构设计高度为6.2m,立杆采用5.50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4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梁底,步距约1.8m。

2.一层结构设计高度为5.05m,立杆采用4.5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4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梁底,步距约1.4m。

3.第2-4层结构设计高度为3.600、3.900m,立杆采用3.000、3.500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3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梁底,步距约1.3m-1.5m。

所有满堂架沿短跨方向在每一跨设置纵向剪刀撑,剪刀撑环环相扣,中间不间断。

3.2筏板基础模板支设方法

本工程筏板基础(含承台、承台梁)模板在东北南两侧可利用护坡、边坡直接用钢管、木板和可调支座进行加固,西侧变形缝处用聚苯乙烯炮沫板在原建筑与模板之间进行填充;内部采用硬架支模进行加固。

筏板基础(含承台、承台梁)模板采用12mm厚竹夹板拼制,60×80木枋竖向@300、顺横向做肋,φ48×3.5普通钢管竖向、横向进行加固。

竖向加固钢管承台按横向@500设置,承台梁按横向@600设置。

横向构造加固钢管设置从底部沿竖向@600设置。

3.3柱墙模板支设方法

本工程方柱模板采用12mm厚竹夹板拼制,对拉螺杆加固,对拉螺杆全部外套PVC管(地下室外墙为止水螺杆),以方便螺杆抽出后循环使用。

对拉螺杆加固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柱模对拉螺杆加固示意图

柱墙对拉螺杆配设方式如下:

地下室最高剪力墙对拉螺杆上下设置13层,上3米段采用M14对拉螺栓竖向@600、横向@400设置;下3.2米段采用M16对拉螺栓竖向@400、横向@400设置;剪力墙连梁设计高度小于500的梁中间不设对拉螺杆。

主楼2-25层剪力墙对拉螺杆设置为φ14对拉螺栓下端1m段竖向@400、横向@500设置,以上部分段竖向@500、横向@500设置。

裙楼地下室柱子对拉螺杆上下设置12层,裙楼1层柱子对拉螺杆上下设置10层,拉至梁底;2-4层柱子对拉螺杆上下设置6层,拉至梁底。

其中1000×600、850×600的柱子每层设(2+1)根,小于600×600的柱子每层设(1+1)根。

3.4梁板模板支设方法

本工程梁、板模全部采用12mm厚竹夹板支设,60×80mm木枋及钢管加固。

梁、板底模按规定起拱,框架梁底模按1-3‰跨长起拱。

500mm≤梁高≤700mm的在中部加设一排对拉螺栓,700mm<梁高≤1000mm的在中部加设两排对拉螺栓。

梁模支设方法如图3所示。

 

图3梁模支设示意图

板模为12mm厚竹夹板,采用可调底座加钢管搭设满堂架,用60×80木枋作龙骨,间距300mm。

其支撑示意如图4所示。

 

图4平台板模板支设示意图

3.5楼梯模板支设方法

本工程楼梯模板采用竹夹板制作封闭式楼梯模板,即踏步模板用竹夹板及60×80mm木枋裁制成定型木模,而楼梯侧模用木枋及与踏步几何尺寸相符的三角形夹板拼制。

模板支设方式如图5所示。

 

图5楼梯模板支设示意图

3.6变形缝模板支设方法

在主楼与裙楼间的变形缝处,采用木枋一侧钉夹板进行支设,如图6所示。

图6变形缝模板支设示意图

五、架体受力验算

本工程板模及梁模均采用普通钢管搭设满堂架进行支撑,主楼结构中层高设计为2.90m-5.8m不等,地下室满堂架搭设最高约5.5m,立杆采用5.5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4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板底,中间2层均匀布置,步距约1.8m。

裙楼结构设计高度为3.6m~6.2m不等,地下室满堂架搭设最高约5.5m,立杆采用5.50m长钢管搭设,立杆上加设可调底座;横杆上下设置4层,底层距地约0.3m,顶层设置在梁底,步距约1.8m。

本工程裙楼的满堂架高度最大及梁的尺寸最大,且板厚按主楼地下室顶板厚度200㎜计算,其中:

地下室满堂架底杆距地约0.3m,顶部在板底设置一排横杆、梁底(梁高取0.90m)设置一排横杆,梁底至满堂架底杆之间设置两排横杆,横杆竖向间距取较大值1.80m。

混凝土初凝时间t0=200/(20+15)=5.71h,取t0=6.0h。

5.1现浇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5.1.1地下室:

1)承载力验算:

NG1K=0.75×1.2×1.2×0.2=0.216kN(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表8-65)

NG2K=(24kN/m3×1.44m2×0.20m+1.1kN/m3×1.44m2×0.2m)

=6.912kN+0.317kN

(混凝土、钢筋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NQk=1kN/m2×1.44m2+2kN/m2×1.44m2=1.44kN+2.88kN

N=1.2(NG1K+NG2Kk)+1.4NQk

=1.2×(0.216+6.912+0.317)+1.4×(1.44+2.88)

=8.934+6.048

=14.982kN

N=14.982kN<Rd=29.2kN(立柱临界菏载Rd取自施工手册P520表8-76),

所以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2)稳定性验算:

i=[(D2-d2)/4]1/2=[(482-412)/4]1/2=12.5㎜

λ=L0/i=1.8×103/12.5=144

根据λ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附录A中表A.1.1-1得Ψ=0.332

σ=N/(ΨA)

=14.982÷0.332÷489=92.3N/㎜2

σ<f=215N/㎜2

故平台板支撑架稳定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5.1.2主楼、群楼上部结构:

由于上部主楼、裙楼结构层高、板厚及立杆计算长度均小于地下室但满堂架搭设方法相同,因此该部分架体验算满足要求。

5.2梁模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根据本案前述,梁模板支架采用满堂架立杆,即梁模板支架间距0.8m。

选取本工程中较大截面尺寸的框梁400×900情况作为验算对象。

1)立杆承载力验算:

取立杆间距800×500

N=1.2(NG1K+NG2K)+1.4NQk

=1.2×(0.187+6.366)+1.4×2.064

=10.753kN

NG1K=0.75kN/m3×[0.4×(0.9-0.2)×0.8+0.2×(0.5+1.22)×0.8]÷2

=0.187kN(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表8-65)

NG2K=5.991kN+0.375kN=6.366kN

混凝土自重:

24kN/m3×[0.4×(0.9-0.2)×0.8+0.2×(0.5+1.22)×0.8]÷2

=5.991kN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钢筋自重:

1.5kN/m3×[0.4×(0.9-0.2)×0.8+0.2×(0.5+1.22)×0.8]÷2

=0.375kN

(钢筋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NQk=(1kN/m2+2kN/m2)×(0.5m+1.22m)×0.8m÷2=2.064kN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N=10.753kN<Rd=29.2kN(立柱临界菏载Rd取自施工手册P520表8-76)

所以立杆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

2)立杆稳定性验算:

i=[(D2-d2)/4]1/2=[(482-412)/4]1/2=12.5㎜

λ=L0/i=1.8×103/12.5=144

根据λ查《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附录A中表A.1.1-1得Ψ=0.332

σ=N/(ΨA)

=14.982÷0.332÷489=92.3N/㎜2

σ<f=215N/㎜2

故平台板支撑架稳定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3)梁底横杆强度验算:

横杆跨度500

Q=1.2(QG1K+QNG2K)+1.4QQk

=1.2×(0.374+12.732)+1.4×4.128

=21.506kN/m

QG1K=0.75kN/m3×[0.4×(0.9-0.2)×0.8+0.2×(0.5+1.22)×0.8]

=0.374kN/m(模板支架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表8-65)

NG2K=11.982kN+0.75kN=12.732kN

混凝土自重:

24kN/m3×[0.4×(0.9-0.2)×0.8+0.2×(0.5+1.22)×0.8]

=11.982kN/m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钢筋自重:

1.5kN/m3×[0.4×(0.9-0.2)×0.8+0.2×(0.5+1.22)×0.8]

=0.75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NQk=(1kN/m2+2kN/m2)×(0.5m+1.22m)×0.8m=3.612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自施工手册P514)

按单跨简支梁计算:

MMAX=QL2/8=21.506×0.52÷8=0.672kN·m

VMAX=QL/2=21.506×0.5÷2=5.377kN

A、抗弯强度:

W=(π/32)(D3-d4/D)

=3.14÷32×(483-414÷48)

=3.14÷32×(110592-58870)

=5075mm3

σ=MMAX/W=672000/5075=132.412N/mm2

σ<f=215N/mm2

B、剪力验算:

σ=Vmax/A=5377÷[π·(D2-d2)/4]

=5377÷[3.14·(482-412)/4)]

=5377÷489

=10.996N/mm2

σ<f=206N/mm2

∴钢管强度符合要求.

4)梁底横杆挠度验算: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挠度系数为1.146(取自施工手册P52表2-12);

ωmax=5·Ql4/384EI

=5×21.506×5004÷384÷206000÷(5075×48)

=0.35mm

∴梁底横杆钢管挠度符合要求.

5)梁底横杆与立杆间扣件抗滑移验算:

N=10.753kN,每个扣件的抗滑移力为8KN,因此该结点处必须保证梁底横杆与立杆扣件下另有一个扣件固定已保证抗竖向滑移。

5.3墙模板支撑架受力验算:

5.3.1地下室、主楼一层墙结构:

地下室用12mm厚四川产竹胶板,60×80木枋@200做纵肋,两根φ48钢管做横肋,上3米段采用M14对拉螺栓竖向@600、横向@400设置;下3.2米段采用M16对拉螺栓竖向@400、横向@400设置。

取地下室与主楼一层墙体高度最大6.2M进行验算:

1)荷载计算:

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值:

F1=0.22γc·t0·β1·β2·V1/2

=0.22×24×6×1.2×1.15×6.21/2

=108.858kN/m2

F2=γc·H=24×6.2=148.8kN/m2

取两者间较小值F1=108.858kN/m2

有效压头高度h=F1/γc=108.858/24=4.54M;

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F1×分项系数×折减系数=108.858×1.2×1.0=130.63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4.0kN/m2

荷载设计值为:

4.0×1.4×1.0=5.60kN/m2

F'=130.63+5.60=136.23kN/m2

对拉螺栓计算:

A、下部F=F'×0.4×0.4=136.23×0.4×0.4=21.8KN

选用M16对拉螺栓满足要求(M16对拉螺栓容许拉力=24.5KN,取自施工手册P456表8-4)。

B、上部:

上部用M14对拉螺栓(容许拉力=17.8KN),则F上部=17.8÷0.4÷0.6=74.16KN

h=F上部/γc=74.16/24=3.09M;

所以由墙顶向下3M段采用M14对拉螺栓。

板的验算:

A、下部:

1)计算简图:

由于一块竹胶板的宽度为1.22M,因此取连续四跨计算,每一跨为单向板。

2)强度验算:

跨度/板厚=300/12=25<100,属小挠度连续板,按最大静载查弯距系数为-0.107,取1.0m宽板带进行验算:

q=F'×1m=136.23kN/m

∴M=ql2×0.107=136.23×0.32×0.107=1311895N·mm

W=bh2/6=1000×122/6=24000mm3

σ=M/W=1311895/24000=54.662N/mm2

∵σ<fmin=80.6N/mm2(fmin=80.6N/mm2取自施工手册P511表8-59)

∴板强度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挠度系数为0.632;

ω=系数×ql4/100EI(E=10400N/mm2取自施工手册P511表8-59)

=0.632×(136230/1000)×3004÷100÷10400÷(1000×123/12)

=4.655mm

4.655mm>300×(1/250)=1.2mm,

因此重新调整竖肋间距为200㎜对挠度进行验算。

q=F'×1.0m=136.23×1.0=136.28kN/m

ω=系数×ql4/100EI(E=10400N/mm2取自施工手册P511表8-59)

=0.632×(136280/1000)×2004÷100÷10400÷(1000×123/12)

=0.92mm

0.92mm基本接近[ω]=200×(1/250)=0.8mm,但远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度8㎜,所以符合要求。

B、上部:

1)计算简图:

由于一块竹胶板的宽度为1.22M,因此取连续四跨计算,每一跨为单向板。

2)挠度计算:

设竖肋木枋间距为l,则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挠度系数为0.632;

ω=系数×ql4/100EI(E=10400N/mm2取自施工手册P511表8-59)

=0.632×(74360/1000)×l4÷100÷10400÷(1000×123/12)

ω>l×(1/250)

解得:

l>234㎜

因此取竖肋间距为200㎜。

3)强度验算:

同下部。

竖肋验算:

A、下部:

1)计算简图:

由于横肋间距为400,按单跨跨度400的简支梁进行计算。

2)强度验算:

A、弯矩验算:

q=F'×0.2=27.246kN/m

∴M=(1/8)ql2=(1/8)×27.246×0.42=544920N·mm

W=bh2/6=60×802/6=64000mm3

σ=M/W=544920/64000=8.51N/mm2

σ<fmin=13.0N/mm2(fmin=13.0N/mm2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木枋强度符合要求.

B、剪力验算:

按最大静载查剪力系数为-0.607(取自施工手册P52表2-13),

Vmax=0.607×ql=0.607×17.232×0.4=4.18kN

σ=Vmax/A=4180÷60÷80=0.87N/mm2

σ<fmin=1.9N/mm2(fmin=1.9N/mm2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木枋强度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挠度系数为0.632;

ωmax=5ql4/384EI(E=9000N/mm2值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5×(27246/1000)×4004÷384÷9000÷(60×803/12)

=0.394mm

0.394mm<[ω]=400×(1/500)=0.8mm,符合要求。

B、上部:

1)计算简图:

由于横肋间距为600,按单跨跨度600的简支梁进行计算。

2)强度验算:

A、弯矩验算:

q=F下部×0.2=74.36×0.2=14.872kN/m

∴M=(1/8)ql2=(1/8)×14.872×0.62=669240N·mm

W=bh2/6=60×802/6=64000mm3

σ=M/W=669240/64000=10.46N/mm2

σ<fmin=13.0N/mm2(fmin=13.0N/mm2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木枋强度符合要求.

B、剪力验算:

按最大静载查剪力系数为-0.607(取自施工手册P52表2-13),

Vmax=0.607×ql=0.607×14.872×0.6=5.42kN

σ=Vmax/A=5420÷60÷80=1.3N/mm2

σ<fmin=1.9N/mm2(fmin=1.9N/mm2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木枋强度符合要求。

3)挠度验算:

查“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挠度系数为0.632;

ωmax=5ql4/384EI(E=9000N/mm2值取自施工手册P79表2-98)

=5×(14872/1000)×6004÷384÷9000÷(60×803/12)

=1.09mm

0.109mm<[ω]=600×(1/500)=1.2mm,符合要求。

横肋验算:

A、下部:

1)计算简图:

对拉螺杆横向间距为400,对拉螺杆是横肋的支撑,近似横肋按跨度400㎜的5跨连续梁计算。

2)强度验算:

A、弯矩验算:

F=F'×0.4×0.2=136.23×0.4×0.2=10.898kN

由于对拉螺杆横向间距为木枋间距的二倍,因此按施工手册P52表2-14中第3种集中荷载效应进行验算。

按最大静载查弯距系数为0.281(取自施工手册P52表2-14)

∴M=0.281Fl=0.281×10.898×0.4=1224935N·mm

W=(π/32)(D3-d4/D)

=3.14÷32×(483-414÷48)

=3.14÷32×(110592-58870)

=5075mm3

σ=M/(W×2)=1224935/10150=120.68N/mm2

∵σ<f=215N/mm2

B、剪力验算:

按最大静载查剪力系数为-1.281(取自施工手册P52表2-14),

Vmax=1.281×F=1.281×10.898=13.96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