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3246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docx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4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三号,仿宋,下划线)

所在学院:

(三号,仿宋,下划线)

专业:

(三号,仿宋,下划线)

学号:

(阿拉伯数字,三号,仿宋,下划线)

指导教师:

(三号,仿宋,下划线)

年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我国金融下银行业的发展—基于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并行的视角

 

一.我国金融下银行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7

二.基于成都工商银行研究银行业的发展9

(一)成都工商银行的发展现状9

1.成都工商银行的背景9

2.成都工商银行的财务业绩11

三.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简介15

(一)非正式金融的来源和定义15

(二)金融管制对非正式金融的影响18

(三)正式金融18

(四)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关系18

四.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21

(一)我国农村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在信贷行业的分离与融合

22

致谢

 

摘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最初的中国人民银行独家垄断,到现在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外资银行、其他银行类金融机构共存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以及新出现的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共生共存,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银行业;非正式金融;正式金融

 

Abstract:

Afternearly30yearsofdevelopment,greatchangeshavetakenplaceinthebankingmarketinourcountry.Fromtheinitialexclusivemonopolyofthepeople'sbankofChina,tothepeople'sbankofChinaasthecentralbank,withthebigfour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asthemainbody,policyBanks,joint-stockBanks,citycommercialBanks,ruralcommercialBanks,ruralcreditcooperatives,postalsavings,foreignBanksandother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coexistdiversifiedandmulti-levelsystem,aswellastheemergenceofnewinformalfinance,formalfinanceandinformalfinancialsymbiosis,isthedistinctivefeaturesofthefinancialsysteminChina.

KeyWords:

Thebankingindustry;Informalfinance;Theformalfinancial

 

一.我国金融下银行业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中国的银行业在六十年的发展中,走过了独占-寡头垄断-寡头垄断下竞争这样一个逐步缓慢开放的历程,多种因素影响着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制度模式下的政府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业垄断的形成和变化与政府规制密切关联。

从中国目前的金融架构看,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两大主要特征:

第一,金融业仍是一个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体系;第二,银行业仍处于强势垄断格局。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67.4%的金融总资产为银行资产。

尽管近些年来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股票市值仍仅占金融总资产的21.4%,债券市值占7.6%,保险资产占比3.6%。

若采用更能反映社会融资比例的精确指标,将债券中的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剔除,银行业的占比则更大。

我国金融体系集聚和分散金融资源的主导是银行体系。

到2010年第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87.2万亿元;五大国有银行资产与负债占比均在50%以上。

因此,尽管目前中国银行业通过不断的规制变革,数量已达到3857家,但中国银行业仍处于强势垄断格局。

银行垄断是中国金融垄断的核心。

中国的银行业在六十年的发展中,走过了独占-寡头垄断-寡头垄断下竞争这样一个逐步缓慢开放的历程,多种因素影响着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制度模式下的政府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银行业垄断的形成和变化与政府规制密切关联。

中国目前的经济制度发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特许经营权制度下的强规制是中国银行业垄断形成的初始决定要素。

计划经济、国家所有制、金融特许经营权制度等就构成成了我国银行业垄断的初期约束条件。

二.基于成都工商银行研究银行业的发展

(一)成都工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1.成都工商银行的背景

成都工商银行,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84年1月1日成立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工商银行于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完整承继成都工商银行的所有资产和负债。

图1工商银行股份构成

成都工商银行的业务范围:

主要经营范围很广,涉及到银行、保险代理、证券投资等多方业务,如基本的存贷款,承兑、贴现、转贴现等等。

主营业务:

公司和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提供资产管理、信托、金融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

截至2009年的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共拥有408,859名员工,通过对其16,648个境内机构、以及239个境外的机构和现今遍布全球的1,669个代理银行以及网上自助银行、电话查询银行和自助自主银行等分销的渠道,向411万的公司客户和2.82亿的个人客户提供了广泛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基本上形成了以中国商业银行为主体,成型的跨市场、国际化的市场经营的格局,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保持国内银行市场领先地位。

2011年末,总资产154,768.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182.46亿元,增长15.0%;2011年末,总负债145,190.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8,820.80亿元,增长率为14.9%。

在2011年实现了净利润2,084.45亿元,相较于上年增长了25.6%,继续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地位;平均总资产的回报率和加权的平均权益回报率是1.44%和23.44%,处于全球的银行业的领先水平;基本上每股的收益为0.6元,较上年增加0.12元;不良的贷款率降至到0.94%,较上年的下降了0.1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都连续12年保持“双降”;资本得充足率和核心资本的充足率分别提高到至13.17%和10.07%,资本的硬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都进一步增强。

图1工行与行业平均水平比较表

2.成都工商银行的财务业绩

(1)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

总资产第一:

我行的总资产达175,422亿人民币,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贷款总额第一:

我行的总贷款达88,037亿人民币,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客户存款第一:

我行的客户存款达136,429亿人民币,继续保持同业第一

 

(2)强大的分销网络

分销渠道

境内机构总

自助银行

ATM机

电子分销渠道

数量(家)

17257

17459

70702

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部业务量的

75.1%

(3)优化的网点结构

结构

财富管理中心

贵宾理财中心

理财网点

金融便利店

数量(家)

268

5028

8779

2643

(4)雄厚、优质的客户基础

客户类型

公司客户

个人客户

理财金账户

电子银行公司客户

电子银行个人客户

数量(家)

438万

3.93亿

2042万

408万

3.10亿

(5)工行的成就

经营成果(人民币亿元)2013年2012年增长率(百分点)

利息的净收入4,1783,62815.18

手续费以及佣金的净收入1,0611,0164.45

营业的收入5,2974,03612.56

营业的费用1,8991,69611.97

资产的减值损失3373118.43

营业的利润3,0602,69913.40

税前的利润3,0872,72313.36

净利润2,3872,08414.51

每股计(人民币元)2013年2012增长率(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0.680.6013.33

资产负债(人民币亿元)2013/12/31至2012/12/31增长率(百分点)

资产的总额175,422154,76913.34

贷款以及垫款总额88,03777,88913.03

贷款的减值准备2,2041,94913.10

投资的净额40,83939,1594.29

负债总额164,138145,19013.05

客户存款136,429122,61211.2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1,2509,56717.59

每股净资产(人民币元)3.222.7417.35

图2近几年经营与发展能力

表2近三年工行的资产收益负债表

指标/日期

2013-03-31

2012-12-31

2011-12-31

2010-12-31

净利润/万元

5378700

16515600

12859900

11076600

净利润增长率(%)

29.46

28.42

16.09

36.31

净资产收益率(%)

6.18

20.13

19.08

18.36

资产负债比率

93.93

93.89

94.23

2013年度业绩亮点

盈利能力指标(%)2013年2012年增长率(%)

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23.0223.44-0.42

成本收入比29.2429.91-0.67

资产质量指标(%)2013年2012年增长率(%)

不良贷款率0.850.94-0.09

拨备覆盖率295.55266.9228.63

资本充足率指标(%)2013年2012年增长率(%)

核心资本充足率10.6210.070.55

资本充足率13.6613.170.49

三.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简介

(一)非正式金融的来源和定义

非正式金融其主要根源来自于金融管制。

而某些形式上的非正式金融很有可能演变成为正式的金融制度,从而作为正式金融的一个竞争的角色,它可以在解决城市的中小企业关于贷款难、农村金融的服务落后等问题上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而关于非正式金融不能一概的加以否定,但是任其自由的发展也非常不妥,必须加强对其的监管。

对于非正式金融的客观的正式定义,有许多种。

在本文的叙述中,非正式金融是指金融业当中未被登记的、未被管制的、未被记录的那部分,其中包括非正式金融的中介(如货币的经纪人、货币的贷款人、私人的储蓄协会等)和非正式金融的市场(如场外的市场、平行的市场、地下额市场、被分割的市场等等)。

目前我国的非正式金融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形式:

(1)各银行间的不规范的拆借,包括拆借的资金用途不符合相关规定,例如拆借来的银行资金不是在用于补充短期的头寸的不足,而是用在了固定资产的投资,甚至被用于炒股票、炒房地产等;拆借的期限以及拆借利率的不符合规定;

(2)拆借的资金来源的不符合规定,例如将农副产品的收购资金用于了拆借,将邮政储蓄的资金用于拆借,等等;收取的拆借手续费的不符合规定,如乱定的标准,甚至于严重的索贿受贿。

将低利率的贷款以高利率贷出以牟取暴利。

而一些能够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的相关部门或者企业将贷款再以更高的利率再给贷放出去,从而赚取其中的利差。

这些部门或者相关的企业以借贷的名义行放贷这样额事,因而被称之为“假贷款”。

(3)民间的金融,如民间的借贷、民间的融资、农村的合作基金、私人的钱庄、聚会集资等等。

(4)高利率为诱饵进行的非法的集资、金融的诈骗;(5)以大量的现金进行金钱交易,如地下的经济交易等等。

非正式金融既有可能是“合法”的,也很可能是非法的;既有可能是非正式的金融机构的不合法行为,也可能是正式的金融机构的合法行为。

(二)金融管制对非正式金融的影响

非正式金融是现今在国内外的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是,在世界上的不同的国家,非正式金融它的成因、利弊却并非是完全一样的,针对于非正式金融的政策也应有所不同。

我国的非正式金融,除去那些非法的非正式金融形式(如地下的经济中的一些现金的交易等),可以这样说非正式金融的主要的根源在于金融管制。

这种管制分为:

对信贷额度的有计划的控制、对存贷利率的有计划控制、对设立的非公有制金融机构的相关限制、对向非国有的企业贷款的相关限制,对于银行经营的相关领域的相关限制,等等。

此外,非正式金融也起源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发达,例如拆借市场的发展不够,银行有些时候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得银行在急需资金的时候不得不通过一些非正式的途径来拆借。

金融管制从而造成的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资金的需求的市场化以及资金供给的计划与控制之间的有关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为:

(1)企业的经济行为的市场化与资金的计划控制之间的有关矛盾。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不断的深入,企业的相关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市场化,其信贷得需求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是信贷资金的相关供给却受到受制于计划,无法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

当企业的相关经营活动由于无法获得信贷的资金而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此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向非正式金融的渠道集资以解燃眉之急。

(2)对银行的单一经营的相关限制与混合的经营的要求之间的有关矛盾。

经济的体制改革会使一些高利润的、高风险的行业得以出现,例如证券、期货、房地产等等,这些领域的所需资金的规模一般比较大,银行从事的此类投资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我国的银行是被规定不允许从事于这类的投资。

高利润的诱惑会使银行产生在这些相关领域投资的很大冲动,于是违规的相关资金的拆借活动就可能会发生。

(3)银行的放贷对象的单一化这与我国的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的之间的矛盾。

我国四大的国有银行仍然是现今主要的贷款的发放者,同时也占据了全国存款得总额的绝大部分。

但是,国有的银行的贷款主要是发放给公有制的企业,尤其是国有的大企业,非公有制的企业想要获得一定贷款的难度很大。

随着我国的非公有制的经济的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那就是非正式金融,那些无法从国有银行获得贷款的非公有制的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这一途径来寻找资金来源。

金融市场的有些不健全和金融管制的这两个方面都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功能的缺失。

而在市场的经济条件下,只要对市场存在有某种功能的需求的话,所缺失的相关功能就必然的会由非正式的金融所来弥补,否则经济就会无法顺利的运行。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非正式金融可以能够提供一种信贷的信号,表明正式金融的相关功能是否健全且在何处不健全,并且我们也可以从某地得非正式金融的发展的程度、活跃的程度来判断该地的正式金融功能的缺失的程度。

(三)正式金融

国外的学者一般同等地看待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

例如按照ColeandSlade的解释,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通常包括两部分:

一是正式的、被登记、被管制的和被记录的部分,简称正式部分;二是非正式的、未被登记的、未被管制的和未被记录的部分,简称非正式部分(ColeandSlade,1991)。

有些学者对非正式金融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做过估计,认为非正式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比重约在1/3和3/4之间(GuptaandLensink,1996)。

由此可见,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在一国的金融体系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四)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的关系

金融体系是个人和机构进行金融工具交易的一系列的市场,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调动储蓄、配置资源、实施公司控制、便利风险管理,以及便利商品、劳务和合同的交易等(Levine,1997)。

非正式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与正式金融局限性之间的矛盾,即正式金融无法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金融需求,从而在正式的金融体系之外,产生了非正式金融。

正式的、有组织的金融包括正式的金融中介和正式的有组织的金融市场,虽然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但并不是市场上所有的融资活动都可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来完成。

在某些金融活动中,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可能出现市场失效或规模不经济的问题;金融中介的活动也可能出现代理成本过高和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时非正式金融的介入就成为市场参与者的理性选择。

究竟实质,非正式金融是以市场为基础和基本导向的,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市场利率的决定,都体现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

非正式金融既是金融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金融抑制的必然结果。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非正式金融都是本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一道对社会的金融资源进行配置,共同促进社会融资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而言,非正式金融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因为在这些国家,金融体系始终控制在国家和政府手中,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金融资源,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造成金融抑制现象普遍存在。

当实行经济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种融资体制已经不适应现实的经济发展,因而必然在正式金融体系之外,存在大量的非正式金融。

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关系

非正式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削弱正式金融一统天下的垄断力量,形成两者之间竞争的局面。

非正式金融由于其灵活、方便,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给正式金融带来很大的冲击,从而促进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

具体而言,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围绕金融产品、利率和客户进行竞争。

越是正式金融,其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越是规范,其弊端必然是产品和业务创新越会受到限制。

而非正式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和导向,无论是利率的决定、金融产品的提供还是客户的选择都是由市场决定的。

这将对正式金融产生一定的压力,因为原来必须求助于正式金融的客户现在可以通过非正式金融的渠道得到满足,非正式金融通过提供适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对正式金融的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所以,非正式金融与正式金融之间在金融产品、利率和客户上存在着竞争。

(2)互补的关系

只要有正式金融未及的地方,就有非正式金融生存的空间,非正式金融产生的领域正是正式金融最薄弱的环节。

出于规模经济、利润最大化等因素的考虑,正式金融的网络往往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信息便利的地方,而自觉地远离经济欠发达、地域偏僻的地方或者信息成本较高的客户群,以至于造成正式金融在这些地方的信贷供给严重不足;出于防范风险等因素的考虑,正式金融总是规避风险,经营趋于保守,对于市场新出现的行业和机会持观望态度,如果有些有利可图的生产机会由于无法从正式金融体系中得到融资机会的话,就会错失良机。

非正式金融以其灵活性大、信息传递环节少的特点正好弥补正式的、有组织的金融体系的这一缺陷,从而与正式金融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3)转化关系

从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来看,非正式金融曾经是主要的渠道,随着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和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当一部分非正式金融向正式金融转化,正式金融的作用在增强,但与之相伴随的并不是非正式金融就此消亡,非正式金融仍以各种形式存在。

由于非正式金融的活动是基于当事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血缘关系等非正式规则和制度发展起来的,因而,非正式金融只能在人们的关系链接短、社会信用圈小、层次少的范围中存在。

当市场进一步扩大,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复杂,交易范围超出既定的社会信用圈之外时,非正式金融的局限性就将显露出来,它的发展程度也会受到一定限制。

这时与竞争关系、货币关系和交易关系等富于市场内容更相容的正式金融就将取代非正式金融,从而克服非正式金融的融资功能的局限性

四.非正式金融和正式金融在银行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总是国家控制着正式的融资体系,而国家垄断信用必然导致严格的金融抑制,政府对非正式金融活动总是不放心,总是担心普通民众之间的借贷活动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会导致很大的金融风险。

很多人一提到非正式金融,马上想到的是非法金融,想到的是金融风险,对待非正式金融的措施就是治理整顿,希望通过国家的权力加以禁止和取缔。

但事实上,非正式金融活动却是屡禁不止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非正式金融的产生是以市场为基础和导向的,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而非正式金融对此功不可没。

非正式金融无论是对我国经济效率、资本形成率还是体制改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于非正式金融所形成的回报率通常高于体制内的资本回报率,结果就会与体制内的资本市场争夺有限的资本供给,这样就会影响政府优先考虑的某些项目。

另外,由于非正式金融未被纳入国家的监督之下,未被记录,使得它不受政府金融监管制度的约束,这样也加大了政府调控的难度。

这是非正式金融可能存在的消极方面。

对此,可以通过增强非正式金融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化程度加以克服。

(一)我国农村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在信贷行业的分离与融合

从金融生态供给与需求两个角度来看,农村金融体系中正式金融与非正式金融体系的二元现象存在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生态结构与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影响效应;从经验实践来看,是农村信贷市场中交易双方主体信息不对称来源与程度不同,导致契约的类型与交易成本不同,由此造成不同金融体系对风险甄别与控制治理规制不同;从金融体系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是以中小微型企业和农业生产为交易主体的金融需求风险特性所要求的金融结构功能不同,因此,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其主导力量是以地方性专业化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

这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中得到证实。

任何一个经济社会中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与类型取向是与该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的风险特性紧密联系且相互匹配的。

正是我国现发展阶段农村经济体中,存在交易主体的不同风险特性与不同金融体系对风险险的不同鉴别与控制能力,才容纳了正式与非正式金融体系的共存与互补效应。

与金融体系中风险系数紧密相联系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可抵押担保品要求与利率机制,不同的可抵押担保形式与利率机制的组合事实上是控制交易主体内在风险的一个有效外在指标,也是现代微观金融理论与企业融资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

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普遍采用的抵押担保要求与利率管制两种最为典型的金融管制政策视角出发,从农村经济社会中交易主体的风险特性入手,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二元分割与二元共存提供一个可信的解读,并为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制度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合理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