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5446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人教新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月考试题新人教版人教新版

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

(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祈dǎo怪dàn妇rú皆知鞠躬尽cuì

2、名句默写(9分)。

⑴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

⑵深林人不知,

⑶马上相逢无纸笔,。

作者《逢入京使》

⑷,关山度若飞。

⑸脱我战时袍,。

当窗理云鬓,。

⑹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寒光照铁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在学习帮扶活动中,我校涌现了50多位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丁林纬在当选班长那天的班会上,慷慨淋漓地发表就职演说,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D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D.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5、名著阅读。

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张侦探给洗劫了。

B.《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卖了45个大洋,“骆驼祥子”的外号在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起的。

C.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吃得饱、有间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不错。

D.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

⑵简答题(3分)

“告诉你,祥子,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

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

没错儿,咱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

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放秃尾巴鹰。

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

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敢!

此段话是说的?

从中可以看出是的人。

二、阅读与理解

(一)课内古诗赏析(4分)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满”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7、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二)课内文言(8分)

8、解释下面的加点字(4分)

(1)但当涉猎

(2)蒙乃始就学

(3)及鲁肃过寻阳(4)即更刮目相待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言多务,孰若孤?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有一老父②,衣褐③,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④!

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  

五日,良夜半前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0、加点字翻译:

(4分)

⑴履我:

⑵顾谓良曰:

⑶与老人期:

⑷当如是:

11、下列选项中与“良愕然,欲殴之”的“之”用法一致的是()(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C.之南都,入学舍D.士谦牵置凉处饲之

12.句子翻译:

(4分)

(1)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

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

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

只听见钢笔在纸

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

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

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

啊!

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13.阅读最后一段,分析“我们又想笑,又难过”的原因。

(2分)

14.韩麦尔先生说: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五)阅读张军霞的《母亲的秘密》完成第15—18题。

⑴那年,当她背着母亲缝的花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时,最怕听到别人指着她这样说:

“这是谁家丫头?

”“她呀,就是老街十字路口修鞋女人家的……”

⑵不知怎么回事,“修鞋女人”几个字,让她感觉那么刺耳。

于是,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

⑶有一次,下了很厚的雪,路滑,她只好走老街。

母亲看到她,笑眯眯摸出几枚硬币说:

“丫头,快去买个烤红薯!

”她看看母亲那双手,干裂,黝黑,手指上还缠着层层胶布。

心里蓦然一疼,就将那温热的硬币,又放回了地上那个破旧的钱箱。

⑷母亲忽然又发现,她的雪地靴开线了,赶快拿出工具说:

“来,妈帮你缝一缝。

”说着,就要动手为她脱掉靴子。

就在这时,有几个同学,远远走过来,她慌忙推开母亲说:

“我自己会缝,不用你管!

”转身跑掉了。

⑸晚上,她坐在灯下,笨拙地拿着针线,尝试着把裂开的靴子缝起来,几次扎疼了手指

,却还是缝不成。

母亲默默坐在一边,一句话也没说。

第二天早晨,她起床,看到地上摆了一双崭新的靴子,桔黄色,那么温暖。

⑹小学毕业前夕,学校要开家长会。

她找到老师,谎称自己感冒,请了病假。

回到家里,却看到母亲正蹲在地上,将双手泡在脸盆里,用肥皂反复搓着。

看到她回来,母亲笑着说:

“瞧我这双手,每天擦鞋油,怎么也洗不干净了!

”说着,母亲又指着指阳台说:

“我听别人说,明天要开家长会。

我穿这条裙子,你看行不行?

⑺她知道,尽管那条裙子款式老旧,却是母亲最好的一件衣服,平时很少舍得穿。

她咬咬牙,慢吞吞地说:

“我请了假,明天不用去了……”趁母亲发愣,她借口要写作业,赶快逃回了自己的房间。

因为,那已经被母亲用掉了小半块的肥皂,那白哗哗的肥皂沫,让她感觉那么刺眼。

⑻上中学了,学校离家不远,她本来可以回家吃饭,母亲却催着她办了饭卡,让她中午在学校吃饭,还说自己找了份工作,路远,不能按时回来。

她听了,忽然如释重负。

⑼那年的冬天,母亲总是早出晚归,人也瘦了很多。

彼时的她,正忙着熟悉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对母亲的变化,竟丝毫没有察觉。

直到那天,学校临时放假,她提前回家。

打开家门,听到母亲的卧室里,传出剧烈的咳嗽声。

接着,是姨妈那熟悉的声音:

“老姐,你在老街呆得好好的,干吗要换那么远的地方去修鞋?

可怜我姐夫去得早,孩

子又小,指望谁来心疼你……”

⑽她蓦然愣住:

原来,所谓新的工作,仅仅是一个谎言,母亲只不过是跑到更远的地方去修鞋了,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

⑾五岁那年父亲病逝,好好的家仿佛塌了天,因为没文化,更因为没有本钱,为了生存,母亲选择修鞋这个行当,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怕母亲难堪,她不想拆穿这个秘密,躲回自己的小屋,无声地抽泣起来。

⑿初二那年暑假,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天天为一群小学生补课。

拿到报酬的那天,她跑去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有了它,就可以装下母亲修鞋所用的全部家当,再也不用把工

具箱捆在那辆破旧的自行车上。

她知道,拥有一辆这样的三轮车,一直是母亲的梦想。

⒀她把车子骑回家,笑着对母亲说:

“以后,这可就是您的专车了!

还有,别再走那么远,还是回到老街来修鞋吧……”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

不下去。

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

15、文章第(10)段写“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造成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具体体现在哪几件事上?

(2分)

①每天放学,宁肯多绕两条街,也绝不肯路过母亲的修鞋摊。

③撒谎请假不让母亲参加家长会。

16、简要说说第(7)段加点字“逃”的表达效果。

(3分)

答:

17、文章第(11)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答:

18、文章结尾写道:

“话说了一半,她就哽咽得说不下去。

母亲愣了愣,忽然也泪流满面……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她的“哽咽”和母亲的“泪流满面”分别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4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9、最近我们认识了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大人物,他们既有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一切的精神,也有忠厚朴实、刻苦严谨、平易温和的普通人可爱的品格,让我们敬仰不已。

这些伟人离我们有点距离,我们只能从书本等读物中去认识他们。

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更多的是身边的小人物,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他们的身上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请根据题意要求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要求:

⑴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⑵详略安排得当,运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⑶不套作,不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

初一语文阶段性测验答案

3.C4.D5⑴.D⑵高妈

可以出她是精明能干有头脑泼辣有手段的人有主意

6

(1)“满”,充满,散落,遍布。

笛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0.5)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0.5),写出来夜之宁静,笛之悠扬(0.),表达了诗人闻笛后内心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情(0.5).

7反问( 1分):

 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1分)

8.

(1)只是

(2)靠近(3) 待,等到(4) 重新

9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吗?

(“岂”“治”、“为”,句子通顺各0.5 分)

(2)你说事务多,谁的事务比得上我多呢?

(“孰”、“若”各0.5分,句子通顺1分

10

(1)给……穿鞋

(2)回头看(3)约定(4)这样

11D 12.

(1) .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将近一里路,又回来,说:

“小子可以教诲。

(2)张良因此对它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13.“想笑”是因为小弗郎士听到郝叟老头读书的声音发抖、古怪,觉得可笑:

“难过”是因为小弗郎士石见老头儿卖书如此激动,想到这是最后一节法语课,觉得很难过。

( 说明小弗郎士与老人在爱国之情上产生了共鸣。

14 比喻。

亡了国的人民,只要还记住自的语言,就能牢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就有足够的凝聚力团结起来,通过斗争获得解放。

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标志,民族语言使民族产生凝聚力)

 

15.(4 分) ②母亲动手为她脱掉靴子,怕同学看,慌忙推开转身逃掉:

(1 分)

④听说母亲在别处找了份工作后如释重负。

(1分)

16“逃”是动作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她撒谎伤害母亲后的慌张(1分),表现出她心里对母亲的内疚(1分)。

17 不能删去,这是一段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母女相依为命、母亲选择修鞋的原因(1分),既解释了第@段中姨妈的话,更加突出了母亲的艰辛和不易(1分); 又为下文“她”转变思想,挣钱买车的情节做铺垫(1分)。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完整更曲折。

(答出任意三点得全分)

18“硬咽”是为母亲的艰辛感到难过(1分),对自己不懂事的行为的懊悔。

( 1分) (对母亲的理解,感激,心疼,愧疚) 

“泪流满面”表现了母亲对女儿不再虚荣,懂得理解和关心自己的高兴、欣慰(1分) 和激动之情。

(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