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131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docx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6中教学设计DOC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设计(3)

 教学内容:

   《槐乡五月》,苏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

  教学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槐乡五月》,我们被课文描述的美好意境所深深陶醉。

大家还记得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内容吗?

    板书:

飘香的季节孩子的季节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第一节,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

   1、师表情描述槐乡的美景。

   2、学生轻读课文第一小节。

     汇报交流感受。

鼓励体会不同的感受。

   3、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从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美和香的特点的?

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4、赏词析句感受槐花美。

    

(1)出示句子: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呢?

看画面想像描述。

    

(2)出示句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一读。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

说说为什么喜欢?

      (分行显示)一起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诗一样的韵味。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

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

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创作。

      小组派代表汇报创作的诗句。

   5、小结:

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

真是满树白花遮望眼,接天香气荡天来。

(板书)

   6、齐读第一节,感受槐花飘香的美景。

  三、学习第二、三小节,感受槐乡风情,理解“孩子的季节”。

   1、学生自读课文2、3小节,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在槐乡你看到了什么?

请选择一个最意思的镜头。

    

(1)(出示句子)槐花让小姑娘更俊俏了……

       哪个同学也觉得这个镜头有意思?

读一读。

       作者写错了吧?

人怎么会飘呢?

       赏“飘”

    

(2)大大咧咧的小小子生吃槐花确实算得上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你也觉得有趣吗?

说说有趣在哪里?

    (3)走进槐乡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句子读出来?

      小结:

不喜桃花三月艳,但爱五月遮天槐。

槐花是槐乡我们槐乡孩子的宠物,它饱了我们的眼福,填了我们的肚皮,香了我们的村子,也甜了我们的生活。

  四、策划槐花节,理解“游人的季节”。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槐乡独特的乡村风情让我们陶醉,让我们产生了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的冲动。

那么,就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策划一个令人神往的槐花节吧!

    (可以写一份邀请书——五月请到槐乡来;为槐花节形象大使槐花仙子设计服;为槐花节提供一份槐花美食套餐;设计欢迎标语。

    现场分小组设计欢迎标语。

    交流汇报。

  五、作业

    课后继续共同策划槐花节。

  六、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接                       满

             天   美 白 多 香   飘香的季节    树

             香                       白

             气                       花

             荡                       遮

             天   好客 俊俏 口福   孩子的季节    望

             来                       眼

  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一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本课,我试图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性阅读,理解“飘香的季节”,赏槐花之美,品语言之诗韵

  1、自主品味悟诗韵。

对这样一篇诗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的方式各异。

通过个性化的自主阅读,学生自行体会槐花多、白、香、美的特点,品位文中优美的文字,体会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读品诗境。

课文诗一样的语言,直接激发了孩子感情朗读的欲望。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静心朗读体味,让自主体味后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意境。

  3、个性想像萌诗兴。

“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

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现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让孩子描述。

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

  4、个性创作表诗意。

  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不仅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读出滋味,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尝试创造和表达。

如教学中教师启发:

“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

你也能像课文那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意境的进一步深化,是对课文内容的再度创造。

  二、自主探索,领悟“孩子的季节”,悟童真之趣,感乡村之诗情

  课文散发出槐乡独特的风韵,使人感受到悠远的槐乡文化。

教学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

以“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

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进行汇报。

“槐乡姑娘用槐花装扮自己,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生吃槐花,游客被槐香熏醉倒在树下”等等这些都成为槐乡独特的风景。

槐乡孩子拉着游客吃槐花饭,临别赠送槐花酒等,都可以读出槐乡孩子的热情。

  整个环节,学生选取怎样的镜头欣赏,感悟到怎样的风情,都由学生个体的经验和阅历决定,教学时给孩子充分大的空间,这样孩子的收获才是立体的、丰富的。

  三、合作策划,凸显“游人的季节”,品文化之醇,感槐乡之诗境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策划槐花节的活动水到渠成,教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游人,带领孩子共同策划令人神往的槐花节。

这个创意,由语文单科走向了综合,由课内走向了课外,邀请函、欢迎标语、广告词的设计,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对槐乡服饰、槐乡美食、槐乡习俗、槐乡地理环境等的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研究槐乡、热爱槐乡的情感,孩子们在对槐花节的策划中进一步品味槐乡文化之浓烈,感受槐乡意境之悠远。

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探索,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一个课题的研究,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设计(4)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目标预设】

  知识和能力:

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

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获得审美享受。

  【重点、难点】

  1.赏、读文章优美词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朗读、积累。

  2.感受槐乡的“花美人美生活美”,获得美的体验。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品味、朗读和积累文章优美词句中,充分领略槐乡的迷人和语言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语感。

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思路】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从创设情境入手,围绕“走近槐乡→感受美景→体验生活→抒发真情→现实寻美”这一主线,多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朗读、练说中,感受槐乡五月“花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感受文章语言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同时在品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对槐花的具体描写时,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课后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

  

(一)介绍槐乡,激发向往之情

  五月,一个好消息传遍了槐乡:

(课件出示:

“五月,洋槐开花了。

”)来,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学们——

  (生齐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

  五月的槐乡,景美花香,让人如痴如醉!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生齐读课题)去参加这场初夏的盛会,饱览槐乡迷人的风采。

  (用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活动来放松孩子的身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走进槐乡,感受景色之美

  1.放眼赏花。

(多媒体展示槐花美景,画面以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为原形,引导学生观察。

  放眼观赏这槐花,印入你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课文中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教师伺机评价或出示句子。

(出示顺序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而定)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你从“白茫茫”中读懂了什么?

(点击:

多、白)你能用它来说说其他的事物吗?

  经过这样的联想之后,再读读这个词语,相信你对它会有更深的体会。

  (学生在用“白茫茫”来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时,自然加深对槐花“多又白”的直接感受,触类旁通。

  课文中这样的叠词可不少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试着体会体会!

  槐花的多、白还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

  是啊,槐乡的每一片山坡,每一座山头都开满了槐花,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槐花的“又多又白”?

(一人读)

  咱们这两组齐读,让槐花再白点,再多点!

  这么美的景色,老师可没看够,来大家一起读一定会更多更白!

  (这样的朗读指导,是将往日生硬的技巧指导化为无形的情感渗透,让语言随着感情流淌。

  

(2)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在作者眼里,槐花仿佛变成了什么?

(玉雕的圆球、姑娘的小辫儿)

  让我们来看看这“玉雕的圆球”!

(点击槐花像圆球的画面)谁来指出你看到的圆球?

  这是我们远看槐花的感受,近看呢,槐花就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点击槐花像小辫的画面)

  孩子们,这才只是一根枝头上的小辫呢!

整棵槐树,整个槐乡该有多少条小辫啊!

谁来读读这句话?

  在你眼中,这些槐花还像什么?

(出示一组槐花的图片)仔细欣赏,用“有的槐花,像。

”这样的句子写一写你最喜爱的槐花!

  在学生交流写话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接着上句出示:

“有的槐花,像,真是!

”(可以请两人合作完成这个句子)(句子的练说,既鼓励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近看、远看,人人会看到自己心中的槐花模样,但不管怎样看,都能感受到槐花的(美)(板书:

美)

  2.侧耳倾听。

  一番用心观赏之后,我们侧耳倾听,你们听到什么了?

出示句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嗡嗡嗡——”这是——(小蜜蜂)忙着——(采蜜呢!

  “啪啪啪”呢?

你从这脚步声里感觉到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

  谁来开心地给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这里又有一个ABB格式的叠词——“白生生”,它和“白茫茫”都表示槐花很白,那可不可以将它换成“白茫茫”呢?

(生思考并说理由)

  (置换的方法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异同,简洁而有效。

  这句话不但词语用得准确,而且可有诗意了!

(将这句话如下分行显示)

  嗡嗡嗡……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瞧,它就是一首很美的诗呢!

大家都来当小诗人,读读这段话,比比哪个小诗人最出色!

(学生读)

  3.闻香沉醉。

  当我们尽情观赏槐花美丽的身姿之时,还会忍不住——(教师用体态语演示“闻”)

  出示句子: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谁来朗读这句话,让大家也美美地“闻一闻”?

大家闻出什么了?

  这段话中一连用了六个带“香”的词呢,大家找出来,用笔画一画。

  (出示:

清香、醇香、浓香)

  谁先来读读这三个词语?

清香,醇香、浓香,越来越香,这就是文中的省略号要告诉我们的,谁再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身处这样的香海,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中用哪个词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了?

(浸)

  此刻,这香气萦绕在我们周围。

我们的身泡在这——(“香海中”),我们的心更是醉在这——(“香海中”),整个槐乡都浸在这——(“香海中”)。

让我们一起也在朗读中“浸”到这香海中去吧!

  真是一个“飘香”的季节啊!

,这同样也是一个飘香的课堂!

(板书:

飘香的季节)孩子们,这么美的句子,让我们美美地记住它,香香地背出来吧!

(引导学生由身到心强化一种感受——“香”。

  小结:

走进槐乡的五月,我们看、听、闻,感受着槐花无限的“美”,那接天的槐树,那满眼的白花,那浮动的香气,真是:

“接天白花迷人眼,扑面香气醉心怀!

怪不得,一到五月,槐乡的孩子会高兴地喊起来——

  (课件出示“五月,洋槐开花了!

”生齐读。

  洋槐开花了,又多又白,那样的美,那样的香,呼喊出这份欣喜和赞美!

(再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

  (“五月,洋槐开花了!

”在课堂伊始和这里两次出现,不同的是标点符号由“。

”变为了“!

”。

这样的转变蕴涵着情感的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

  (三)融入槐乡,体验孩子之乐

  槐乡的五月,花美人更乐。

现在,让我们跟随槐乡的孩子一起去尽情享受、尽情玩乐吧!

自由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和槐乡的孩子们相处,你觉得最有趣是什么?

读完后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尊重学生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同时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后的感受”的习惯。

  乐趣一:

吃槐花饭,送槐花蜜。

  能把你感受到的乐趣读出来么?

其他同学边听介绍边思考:

怎样把下面这段话填得具体完整。

“槐乡的孩子真啊,你一走进槐乡,他们准会;你离开槐乡,他们还会。

  (学生朗读第二小节后,指名填空。

  这样的美事还真是个——“乐”啊!

(教师板书“乐”)

  乐趣二:

槐花装扮小姑娘。

  出示句子: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人怎么会“飘”呢?

是不是作者写错了?

谁来帮帮老师揭开这个谜团?

  (学生自由表达)

  这个飘写出了小姑娘动作的——(轻盈)心情的——(快乐)。

  这就是小姑娘的——(乐)!

(指板书:

乐)

  小姑娘们,让我们也来用槐花打扮自己!

齐读这句话!

(抓住“飘”字,丰满学生的感悟,把语感的训练落到实处。

  乐趣三:

小小子饱槐花的口福。

  出示句子:

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小小子们多快乐啊!

哪位小小子来给这幅画面配配音?

  告诉老师,槐花吃在嘴里什么滋味?

(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叠词读起来多亲切啊!

  甜丝丝还可以怎么说?

(生说)

  这么美味的槐花,许多的孩子一起吃该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画面啊!

来,咱们班的小小子,一起“甜丝丝,香喷喷”地饱口福吧!

齐读!

  生活在这样的槐乡,那真叫——(乐)!

(指板书:

乐)

  这样的乐是属于孩子的,槐乡的五月是孩子的季节!

(板书:

孩子的季节)(围绕一个“乐”字,做足文章,突出主题。

  (四)赞美槐乡,倾吐心中之爱

  1.(结合板书小结)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孩子的天堂。

  难怪课文最后情不自禁地赞叹——(教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句话也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赞叹!

(集体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同生共长,对槐乡五月的赞美水到渠成。

  2.一趟槐乡之旅,槐花的美丽芳香,孩子的快乐热情,让我们沉醉,更让我们流连忘返。

课后选择文中你最喜爱的优美句子,读读背背,把这样一份美好永远珍藏!

  (五)寻“花”觅“香”,提升综合素养

  现在正是初夏时节,我们家乡开放的花儿可多了!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

课后让我们也到生活中去找寻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草,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当然还可以加上你自己的观察方式好好欣赏欣赏,以“五月,家乡的()开了”为题,记下你最深的感受,展现我们身边的美!

  (课内内容向课外延伸,让课堂习得在课外的活动中实践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飘香的季节美][孩子的季节乐]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悟槐乡的美,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2.初步感知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课文说出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槐乡五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感受槐乡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幸福和快乐。

教师板书:

美香乐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来看一组照片。

2.出示课件,教师朗读课文。

能不能形容一下你看过的感受?

3.槐花美,文章也美,同学们能不能美美的读一读呢?

4.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指名读,问:

从第一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槐花多,白,美)指名读。

齐读。

5.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描写庐山的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作者看槐花也是远看近看各不同。

看第二段话: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是两个比喻句,从“抱”、“玉雕的圆球”你能感受到槐花怎么样?

(可爱,纯洁,多,团结)

一个玉雕的圆球写出了远看槐花的美;那么近看呢,则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都是一条一条的挂着。

这一远一近,一抱一挂,写出了不同形态的槐花的样子,我们再来读一遍,把它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6.槐花开得这么美,看,把谁吸引来了?

出示多媒体文字: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指名读。

问:

此时此刻,小蜜蜂和孩子们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

你能用一个跟喜盈盈一样结构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心情吗?

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像成小蜜蜂,孩子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8.槐花不仅美,而且香,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找出这段话中表示香的词语。

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表示香的词语?

你闻到了什么香味?

2)“清香,醇香,浓香”可不可以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香味越来越浓)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课文用了一个“浸”字,浸字给你什么感觉?

浸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泡在水里②被水渗入③比喻处于某种境界,这里选择哪一种?

5)此时此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享受一下这浸在香海中的感觉!

9.小结:

难怪作者会说: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齐读。

槐花的美,槐花的香,就这样深深地隽刻在作者的记忆深处,不知多少回,梦里回槐乡。

五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作者记忆中特别期待的日子。

我们看:

“五月,洋槐开花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充满了期待,充满惊喜。

试着再读一读,感受一下。

学习第二自然段。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

出示问题:

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小节,思考问题。

交流。

1.吃槐花饭。

2.用槐花招待客人。

3.送礼物。

4用槐花打扮自己。

5.随意地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五月()盛开。

在这个季节里,槐乡的孩子采(),吃(),把()和()送给客人,与客人分享()的特产,用()装扮自己,甚至把()当零食,边走边吃,五月的槐花带给他们()。

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同学们觉得哪一段文字最吸引你,就读一读这段话。

交流,说说打动你的原因。

相机指导:

为什么用飘?

从“飘”你能感受的什么?

(槐乡小姑娘的轻盈,活泼,快乐,像个小槐花仙子,轻快地奔跑,跳跃)

哪个字最能看出男孩子大大咧咧?

(塞)

读了这些文字,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现在,你就是槐乡的孩子,生活在槐乡,你觉得怎么样?

齐读“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如果你来到槐乡,你准备做什么?

四、总结全文:

我们欣赏了槐花的美,闻到了槐花的香,感受了孩子的乐,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写记忆中美好的片段,表达对槐乡的热爱与眷恋,对童年生活的一种回忆)

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拓展:

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