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51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本册教材依据“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维度共安排了十个单元,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安排了3个单元:

分别是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七单元“图形与拼组”。

本单元隶属图形与几何范畴。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等活动过程。

”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非常明确,让学生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我在课堂中尽量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估计、操作、验证、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在建立了1毫米的概念后,让学生再从尺子上感受一毫米时,教师问: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发现?

是不是每个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

”接着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数一数等环节加深对1毫米长度的印象,在操作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4.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我们设计了“猪八戒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

“你们笑什么?

”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就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相信只要有了这个情感基础,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数学素养随之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

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

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六、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磁卡、身份证、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

播放《猴哥》,师生互动,拍手,打节奏,眼神交流。

剩1分钟,开始谈话。

2.俗话说:

日有所思,梦游所想。

甜甜同学非常喜欢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甜甜还和他学了不少数学知识呢?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

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去探索研究隐藏在这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探究学习,建立模型

1.变魔术,复习旧知。

(1)师:

老师会变魔术。

第一次变出1米长的金箍棒。

大家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板书:

1米

第二次变出30厘米的金箍棒。

大家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板书:

30厘米

课件播放:

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又变短,进到耳朵里了。

师:

你想说什么?

生可能说:

我看到金箍棒变短了。

(2)师:

估计一下,变到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会有多长?

生可能:

我估计它有3厘米,我估计它有1厘米。

【设计意图:

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自然而然引出毫米。

(3)师:

在咱们的学具盒里找一找,是哪一根?

师:

到底有多长呢?

我们用直尺来量一量?

师: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

不到1厘米。

(4)师:

嗯,这根金箍棒的长度不到1厘米。

看来用我们学过厘米,已经不能精确地表示出这根金箍棒的长度了。

2.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

师:

要想准确表示它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一起读一读!

板书:

毫米

师:

毫米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

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

出示课件:

1毫米

生可能:

一小格

师:

对,尺子上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师:

那同样,这个小格的长度也是——1毫米!

(2)感知毫米

学生在直尺上试找毫米。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毫米,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展台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

放大的直尺,明确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是1毫米。

(3)感受毫米

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看一看有多长?

师:

说的真好!

现在请你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

找到后用铅笔尖儿指着,让你的同桌瞧瞧。

生互相指。

(4)师:

同学们,看(手指)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1毫米。

请你从中拿出一张银行卡,测量它的厚度。

生可能:

是1毫米!

师:

是啊,这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就是1mm,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这张银行卡的厚度,来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吧?

两只手捏着磁卡,手不能动,轻轻地抽出磁卡,学生完成演示。

师:

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啊?

生(七嘴八舌):

1毫米太短了!

(5)师:

是啊,感觉1毫米特别短。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生可能说:

身份证的厚度,指甲盖的厚度。

师:

你们是特别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是啊,生活中,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也不少呢!

(6)接下来,请你拿出自己的练习纸,咱们做一个小练习。

准备好了吗?

请你在纸上画出一条5毫米的线段。

生画。

师:

画好了,跟同桌互相看一看。

生同桌交流。

师:

再请大家画一条10毫米长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先悄悄地跟同桌说一说。

师:

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可能:

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

哦,也可以说,1厘米就是等于10毫米。

(板书:

)一起读!

师:

太棒了!

看来,咱班的同学不但善于学习,还善于总结哪!

掌声送给自己!

生鼓掌。

【以不到1厘米长的金箍棒,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7)师:

(切换,投影)现在,考考你,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

师:

从刻度2到刻度6呢?

【设计意图:

通过画5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加深对这些单位的巩固。

(8)师:

真棒!

现在聪明的你能准确地量出变到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长是多少了吗?

生量。

师巡视。

师:

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生可能:

从刻度0开始,对准小金箍棒,终端对着7就是7毫米。

8.出示课件:

师:

这里还有一根金箍棒,大家看它的长度是多少?

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开始测量。

生可能:

我从0刻度数到1是1厘米,再到3是3厘米,然后再数出8个小格是8毫米,所以就是3厘米8毫米,也就是38毫米。

师:

真会思考!

生可能:

从0数到1是10毫米,再到2是20毫米,再到3是30毫米,还有8毫米,合起来就是38毫米。

师:

你们测量的都很准确,3厘米8毫米也就是38毫米。

师:

看,我们的新朋友——毫米(突出),是不是帮我们精确地量出了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啊?

(语速快)

生:

是!

3.认识分米(慢,稳,实)

(1)师:

接下来,我们看金箍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生可能:

变长了。

师:

量一量,它有多长?

生可能:

10厘米。

师:

这10厘米有多长呢?

(课件)我们还可以说10厘米就是1分米(课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板书)一起读!

也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师:

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

师:

也可以说1分米就是等于10厘米。

(边说边写:

1分米=10厘米)一起读!

(2)师:

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分米吗?

(指名演示)

生可能找的三种情况:

生:

从刻度0到刻度10。

生:

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

从刻度2到刻度12。

(3)师:

真不错!

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师:

分米是一个比厘米更大一点的长度单位。

那么,你拿手比划比划,1分米该有多长呢?

生演示。

师:

举起小手,让大家看看。

很好!

师:

1分米大约就这么长,我们小朋友的手大约就是一拃的长度。

4.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也是1分米呢?

想一想。

生各抒己见。

师:

哦,看来在生活中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随处可见!

【设计意图:

在动手的测量1分米的金箍棒时,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

并知道1分米=10厘米。

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四)揭示课题,总结长度单位。

1.师:

同学们,刚才啊我们通过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

毫米和分米

2.现在,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留点时间)谁来说?

生可能:

毫米、厘米、分米、米。

或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

说得真好!

现在我们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有多长?

师:

说得好,用手势表示的也很棒!

我们在测量时,一定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对基本单位的长度比划,让学生对各个长度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提升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巩固练习。

评测练习第三题: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生做,师巡视,订正答案。

评测练习第四题:

猪八戒的日记。

师:

猪八戒也爱学习。

我们来看八戒同学的日记!

自己读一读。

3月23日星期三晴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拿起13分米长的牙刷刷牙,然后洗脸吃饭。

接着走了200米远的路来到学校,坐在5毫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5分米长的铅笔和5厘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做练习。

师:

为什么笑啊?

想对八戒说点什么吗?

师:

同学们,回家把《猪八戒的日记》念给家长听,相信你能帮猪八戒改好他的日记。

【设计意图:

通过猪八戒日记来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同时本题的出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综合检验长度单位的认识效果。

(六)学生谈收获

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可能:

我们认识了毫米和分米;我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我还知道1米=10分米呢。

师:

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一定能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最后出示课件:

金箍棒真是神奇,它还会变得很长很长(课件播放),这根金箍棒有多长呢?

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

唤起学生对下节课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

毫米(mm)厘米分米(dm)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效果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这篇教案设计重点突出,环节清晰,层次分明,特别是通过各种巩固形式,丰富学生的感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导入,通过变魔术,引出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这样一来就唤起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也为下面学习分米、毫米作好了知识准备。

2.以活动感新知,通过量一量、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参与面广,活动量大,在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联系生活,深化表象。

在学生感知了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后,就设计这样的问题: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丰富加深1分米、1毫米的表象,同时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会数学与周围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数学的综合化。

随着数学的综合化,数学的长度单位不在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动形象的字母符号等等,所以,在学习新授结束后,总结4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时,可以顺其自然地介绍他们还可以用字母符号来表示,这样更加地全面具体。

还有,学生的估测意识在本节课上也得到了潜移默化地培养。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观评记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一

崔老师的课

1.整堂课设计非常严密,最后设计的练习有趣味性。

  

2.从课堂效果看,教师真正备好了教材,把握了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

备好了学生,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恰当有序。

  

3.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二

崔老师的《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课,充分体现了小学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从整体上说她的教学过程流畅,机智熟练,风格沉稳,整堂课均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

教学中通过猜一猜、量一量、捏一捏、比一比、找一找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1.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维。

特别表现在教学“毫米”的环节中,教师课件出示长短不同的金箍棒,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等出示不到1厘米长的金箍棒时,学生都无法表述它的长度,这时教师安排了学生“猜一猜、量一量”几个活动,及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来感知不到1厘米的长度,并抛出“要想知道它的精确长度,怎么办?

”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又如,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估一估后“你想说什么?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2.教师的语言准确严密。

我们知道,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任何语言都十分严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一个字都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崔老师在这点上做得尤为突出,整堂课中,教师的语言没有多余的字,表达精炼、利落。

3.环节设计扎实有效,体现数学的价值。

特别是在教学毫米时,教师设计了以下环节:

①从尺子上找出1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②数出1厘米中有几个毫米,理解厘米和毫米的关系;③在生活中找出1毫米的物体,将1毫米回归生活;④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的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

所有的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缺一不可。

但所有的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

细细品味,有以下几点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教师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排列关系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非常有必要,教师这里的处理欠缺。

2.教师在学生画完5毫米和10毫米后,没有合理的订正。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三

整节课,崔老师这样设计的:

1.老师从听歌开始引入孙悟空的金箍棒,吸引着学生从学具中找1毫米,然后从尺子上找然后用手比划,认识了一毫米又从生活中去找一找1毫米的物体。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的找一找、比划,让学生用手用脑用眼睛,实际操作又有趣味性,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形象体验,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无疑又是老师深层次的“吸引”,在这种吸引下,学生积极主动,乐此不疲。

  

2.在“分米的认识”环节,教师在“毫米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步骤有策略的解决问题,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3、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的设计层次性清晰,针对性强,可谓练习有序有效。

特别精彩的是在“八戒日记”这个题目的设计上,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趣味性浓,综合性强,积极性高。

  

整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觉是“数学好玩”,学生玩中学,乐中学。

从课堂的整体看有序、有效、有趣、有情,在自然和谐中生成,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小主人地位。

  

建议:

  

教师在引入1分米的探究时,出示的物体学生的手中也有,让学生也能拿起来体验再说具体些,不要直接说是1分米,学生自己去猜测,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来验证,生成新知比较好。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1.教学思路: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直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创设情境时巩固了以前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学具金箍棒不足1厘米的情况下,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只能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很自然的引出毫米,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通过观察直观教具,使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

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多媒体课件,毫米的认识是展示金箍棒从7毫米、3厘米8毫米、1分米的环节处理。

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3根金箍棒的长度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的,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有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如:

观察法、测量法等,都是本节课中能体现的思想方法。

4.认识长度单位环节的处理。

1毫米是老师要重点讲解的过程,在一开始的试课过程中,我们感觉没有把1毫米建立很好的表象,学生们不会去合理地进行估测,只有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数一数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建立起1毫米的表象。

通过画1厘米的线段,知道了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10毫米水到渠成,同样,通过量1分米的金箍棒学具,自然而然知道1分米里面有10个1厘米,1分米=10厘米。

5.练习题的设计的处理。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模型已经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通过画5毫米和10毫米的线段,让学生。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读懂《猪八戒的日记》是对本节课的一次升华,使学生的已有的长度单位的表象变得灵动起来。

不足:

1.当学生画完线段后,教师没有及时反馈结果,学生应该互相交换看看结果,这样才能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印象。

2.评测练习时,大部分学生也能正确利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个别学生不认真审题。

如粉笔长75(),学生却不假思索地填上了“厘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