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291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docx

最新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单元教案2doc

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课题

7.1走进分子世界

时间

11年3月14日,周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备

朱国本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妙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二、重难点

【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建立物质结构的模型

〖活动〗用放大镜观察笔迹

〖现象〗。

〖猜想〗物质可能是由组成的,各个微粒,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活动〗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现象〗。

〖猜想〗

(1)固体是由组成的,液体是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2)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活动〗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现象〗。

〖猜想〗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1、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根据观察到的进行,提出物质结构的。

(2),验证提出的。

2、物质结构模型:

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总结〗

 

【要点2】分子模型

〖活动〗一杯水分下去是小水滴,小水滴分下去是小水珠

〖猜想〗水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

〖总结〗

1、分子:

能保持物质的。

2、分子的特点: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3.分子模型: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2)分子间存在。

 

【要点3】分子的运动

〖猜想〗分子会运动吗?

你的猜想是。

〖活动〗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相对,之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活动〗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此结论?

〖猜想〗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是。

〖活动〗

 

〖总结〗

1.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时,彼此的现象。

2.分子在;

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

 

【要点4】分子间作用力

〖质疑〗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质却是一个整体?

〖猜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活动〗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在一起。

〖现象〗。

〖结论〗。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说明此结论?

〖活动〗用力压缩一块铅块。

〖现象〗。

〖结论〗。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说明此结论?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总结〗

 

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大/小)

分子间作用力(大/小)

形状

体积

 

【要点5】纳米技术与材料

(1)纳米技术:

是指在纳米尺度(1nm=m)内的科学技术。

(2)纳米材料:

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四、达标检测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2.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nm=m,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10-10m,则我过科学家制造的那么碳纤维管的直径是

,相当于_______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3.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4.1g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g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是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食盐分子.

5.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7.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

 

9.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五、课后巩固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8.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A、分子间的距离小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9.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是不停运动着的来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10.关于下列物理现象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微粒B.静止物体内部的分子还是运动的

C.面包可挤压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D.0℃的物体内部分子是静止的

1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黏在信封上B.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大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

12..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13..日常生活中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要让乳胶变干后,才能粘的牢,试用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解释。

 

14.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

 

课题

7.2静电现象

时间

11年3月16日,周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朱国本

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

二、重难点

【重点】摩擦起电。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分子,那么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分子可以再分吗?

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

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那么原子可以再分吗?

〖活动〗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

〖总结〗

摩擦起电:

用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问题〗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活动〗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活动〗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活动〗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上述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是(一样/不一样)的。

1、两种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

负电荷:

〖总结〗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要点2】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阅读〗阅读书中P30,第二段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

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所带的与电子所带的在数量上,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差就失去电子,反之就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带,得到电子的带。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四、达标检测

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5.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6.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五、课后巩固

1.验电器带电时,两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

电视机屏幕上容易粘上灰尘的原因是。

加油站不许用塑料桶灌装汽油的原因是。

2.有A与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带

电,B与C一定能相互。

3.有A、B、C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

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

 

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课题

7.3探索更小微粒

时间

11年3月17日,周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朱国本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二、重难点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问题〗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

那么电子与原子核是任何分布的?

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

〖阅读〗阅读书中P31,第二、三段文字内容:

1.枣糕模型:

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

2.1911年,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J.J.汤姆生】1856年出生于英格兰。

学习于曼彻斯特欧文学院,1884年搬到了剑桥大学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

他的学生之一是欧内斯特·卢瑟福,卢瑟福于1919年接替汤姆生就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

因为X射线的发现,他发现原子内带负电的粒子命名为电子。

因这一发现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极富戏剧性的是,他的儿子J.P.汤姆生后来因证实电子是一种波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E】新西兰著名物理学家,被称为核物理之父,开拓了原子的轨道理论,还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元素“鑪”。

他就学尼尔森学院和坎特伯雷大学,得到三个学位,1895年,卢瑟福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898年,卢瑟福被指派担任麦吉尔大学物理系主任,在那里的工作使他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他证明了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

他的一个名言是,“科学只有物理一个学科,其他不过相当于集邮活动而已”。

〖总结〗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相等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

 

【要点2】更小的微粒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问题〗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那么它们怎么在原子内分布呢?

〖问题〗质子、中子还能再分吗?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猜想,质子和中子都是有夸克组成的。

【要点3】微观粒子的层次结构

〖阅读〗看书P32的图,得到微小粒子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夸克、电子

四、达标检测

1.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_____组成。

2.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3.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4.有四种物质:

①分子,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5.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6.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开,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时()

A.失去电子B.失去质子C.得到电子D.得到质子

7.质子、中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关它们的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B.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C.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正电

五、课后巩固

1.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由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组成,原子核由和组成。

2.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电子,说明。

3.下列微粒中,显示带正电荷的是()

A.分子和原子B.分子和电子C.质子和电子D.质子

4.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

A.1897年汤姆逊B.1919年卢瑟福

C.1932年查德威克D.1961年盖尔曼

5.关于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电子质子B.电子质子原子分子

C.分子原子质子电子D.分子质子电子原子

 

阜宁县明达中学初二物理导学案班级姓名

课题

7.4宇宙探密

时间

11年3月18日,周5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朱国本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主要的观点和理论。

2.知道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3.知道恒星是运动的,太空由无数的星系组成,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及基本知识。

4.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5.通过有关宇宙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体会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天文学中的两个长度单位。

【难点】恒星、行星和卫星,星团和星云。

三、自学指导及练习

【要点1】古代对宇宙的认识

观察课本P34图7-21、7-22和7-23,了解古代我国和西方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1.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浑天说:

——汉.张衡“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西方古代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3.托勒密的地心说:

4.哥白尼的日心说:

【要点2】星空世界

自主学习P35-37课文,回答

(1)宇宙中的星体到底是怎样的呢?

(2)恒星是不是静止的?

(3)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

(4)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

(5)它们之间的距离远不远?

〖总结〗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人们观察发现,大部分星的相对位置似乎不变。

我们称这些星为恒星。

用精密的天文仪器观察它们实际也是运动的。

(3)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与银河系紧靠的是仙女星系,它距我们超过200万光年。

地球是银河系中太阳的行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要点3】光年

(1)光年l.y.:

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l.y.=9.461×1015m

(2)天文单位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AU=1.496×1011m

【要点4】宇宙大爆炸

阅读课本P37的《宇宙从何而来》,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

大爆炸宇宙模型:

〖总结〗

(1)光年(l.y)是长度单位。

光年是指光在,我们把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距离(1AU)。

(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目前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是于“原始火球”——诞生于“”。

 

四、达标检测

1.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认定,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

l.y。

五、课后巩固

1.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人们发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

2.天文学上“光年”是()

A.速度单位B.长度单位C.时间单位D.能量单位

3.首先创立“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A.托勒密B.哥白尼C.牛顿D.布鲁诺

4.科学家们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

A.星系在离我们而去B.星系在向我们靠近

C.星系保持不动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5.人们规定1个天文单位是()

A.地球到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B.地球到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

C.太阳到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

D.地球到月球之间距离与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之和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B.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D.银河系只是由群星组成的天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