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88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7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docx

中考数学模拟卷2含答案

中考模拟题2

(总分120分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

1.若2x+4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x的值为(  )

A.

B.C.

D.

2.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3.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t+t2=t3B.﹣t3﹣(﹣t)3=0C.t6÷t3=t2D.﹣t(t﹣1)=t2+1

4若不等式组

有实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B.m<C.m>D.m≥

5.如图,直线a∥b∥c,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38°,则∠2等于(  )

A.38°B.42°C.52°D.62°

6.如图,△ABC内接于⊙O,BA=BC,∠ACB=25°,AD为⊙O的直径,则∠DAC的度数是(  )

A.25°B.30°C.40°D.50°

7.对任意实数x,点P(x,x2﹣2x)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8.如图,直线l交y轴于点C,与双曲线y=(k<0)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不与A、B重合),Q为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点A、P、Q分别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F,连接OA、OP、OQ,设△AOD的面积为S1、△POE的面积为S2、△QOF的面积为S3,则有(  )

A.S1<S2<S3

B.S3<S1<S2

C.S3<S2<S1

D.S1、S2、S3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题3分)

9.计算:

+1)(

﹣1)=      .

10.张老师带了100元钱去给学生买笔记本和笔.已知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笔2元,张老师买了a本笔记本,b支笔,她还剩      元钱(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11.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CD=1,则AC=      .

12.如图,半径为

的⊙O是△ABC的外接圆,∠CAB=60°,则BC=      .

13.如图Rt△ABC中,∠BAC=90°,AB=3,AC=4,点P为BC上任意一点,连接PA,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连接PQ,则PQ的最小值为      .

14.如图,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O、A两点.半径为1的动圆⊙P,圆心从O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A的方向移动;半径为2的动圆⊙Q,圆心从A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O的方向移动.两圆同时出发,且移动速度相等,当运动到P、Q两点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横坐标为t.若⊙P与⊙Q相离,则t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5.(6分)先化简,再求值:

+2)(x﹣2)+(x﹣1)2,其中x=

16.(6分)某初级中学准备随机选出七、八、九三个年级各1名学生担任领操员.现已知这三个年级分别选送一男、一女共6名学生为备选人.

(1)请你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选法;

(2)求选出“两男一女”三名领操员的概率.

17.(6分)八年级学生周末乘汽车到游览区游览,游览区距学校180km.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1h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游览区.已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求慢车的速度.

18.(7分)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处行驶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75°.

(1)求B、C两点的距离;

(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

(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

,60千米/小时≈16.7米/秒)

19.(7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M和BN是⊙O的两条切线,E是⊙O上一点,D是AM上一点,连接DE并延长交BN于点C,且OD∥BE,OF∥BN.

(1)求证:

DE与⊙O相切;

(2)求证:

OF=CD.

20.(7分)居民区内的“广场舞”引起媒体关注,辽宁都市频道为此进行过专访报道.小平想了解本小区居民对“广场舞”的看法,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把居民对“广场舞”的看法分为四个层次:

A.非常赞同;B.赞同但要有时间限制;C.无所谓;D.不赞同.并将调查结果绘制了图1和图2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被抽查的居民有多少人?

(2)将图1和图2补充完整;

(3)求图2中“C”层次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4)估计该小区4000名居民中对“广场舞”的看法表示赞同(包括A层次和B层次)的大约有多少人.

21.(8分)李明乘车从永康到某景区旅游,同时王红从该景区返回永康.线段OB表示李明离永康的路程S1(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线段AC表示王红离永康的路程S2(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行驶1小时,李明、王红离永康的路程分别为100km、280km,王红从景区返回永康用了4.5小时.(假设两人所乘的车在同一线路上行驶)

(1)分别求S1,S2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2)当t为何值时,他们乘坐的两车相遇;

(3)当李明到达景区时,王红离永康还有多少千米?

22.(9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3,点P是直线BC上一点,连接PA,将线段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E,在直线BA上取点F,使BF=BP,且点F与点E在BC同侧,连接EF,CF.

(1)如图?

,当点P在CB延长线上时,求证:

四边形PCFE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PCFE是否还是平行四边形,说明理由;

(3)在

(2)的条件下,四边形PCFE的面积是否有最大值?

若有,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BP长;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3.(10分)如图,二次函数y=ax2+bx(a<0)的图象过坐标原点O,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点A,过A点的直线与y轴交于B,与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另一点C,且C点的横坐标为﹣1,AC:

BC=3:

1.

(1)求点A的坐标;

(2)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F,其对称轴与直线AB及x轴分别交于点D和点E,若△FCD与△AED相似,求此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4.(12分)如图1,点A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点B坐标为(0,4),M是线段AB的中点,将点M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点C,过点C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过点B作y轴的垂线与直线CF相交于点E,点D是点A关于直线CF的对称点,连结AC,BC,CD,设点A的横坐标为t.

(1)当t=2时,求CF的长;

(2)①当t为何值时,点C落在线段BD上;

②设△BCE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2,当点C与点E重合时,将△CDF沿x轴左右平移得到△C′D′F′,再将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沿C′F′剪开,得到两个图形,用这两个图形拼成不重叠且无缝隙的图形恰好是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点C′的坐标.

 

中考模拟题2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若2x+4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x的值为(  )

A.

B.C.

D.

考点:

相反数;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即可.

解答:

解: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2x+4)+(﹣3)=0,

解得x=

故选C.

点评:

本题不仅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有一定的综合性.

2.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

仔细观察图象,根据主视图的概念逐个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仔细观察图象可知:

圆锥的主视图为三角形,圆柱的主视图也为四边形,

球的主视图为圆,只有正方体的主视图为四边形;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主视图的知识;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3.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A.t+t2=t3B.﹣t3﹣(﹣t)3=0C.t6÷t3=t2D.﹣t(t﹣1)=t2+1

考点:

单项式乘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解答:

解:

A、t与t2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本选项错误;

B、﹣t3﹣(﹣t)3=﹣﹣t3+t3=0,故本选项正确;

C、应为t6÷t3=t3,故本选项错误;

D、应为﹣t(t﹣1)=﹣t2+t,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若不等式组

有实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B.m<C.m>D.m≥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组

有实数解,可以求出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

解5﹣3x≥0,得x≤;

解x﹣m≥0,得x≥m,

∵不等式组有实数解,

∴m≤.

故应选A.

点评:

本题是反向考查不等式组的解集,也就是在不等式组有实数解的情况下确定不等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解答本题时,易忽略m=,当m=时,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5.如图,直线a∥b∥c,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线b上,若∠1=38°,则∠2等于(  )

A.38°B.42°C.52°D.62°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首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3的度数,然后求得∠4的度数,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求得∠2的度数.

解答:

解:

∵a∥b,

∴∠3=∠1=36°,

∴∠4=90°﹣∠3=90°﹣36°=54°.

∵b∥c,

∴∠2=∠4=54°.

故选:

C.

点评:

本题利用了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如图,△ABC内接于⊙O,BA=BC,∠ACB=25°,AD为⊙O的直径,则∠DAC的度数是(  )

A.25°B.30°C.40°D.50°

考点:

圆周角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BA=BC得到∠BAC=∠ACB=25°,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D=90°,∠D=∠ACB=25°,于是可得到∠BAD=90°﹣∠D=65°,然后利用∠DAC=∠BAD﹣∠BAC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

∵BA=BC,

∴∠BAC=∠ACB=25°,

∵AD为⊙O的直径,

∴∠ABD=90°,

而∠D=∠ACB=25°,

∴∠BAD=90°﹣∠D=65°,

∴∠DAC=∠BAD﹣∠BAC=65°﹣25°=40°.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对任意实数x,点P(x,x2﹣2x)一定不在(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考点:

点的坐标.

专题:

压轴题;分类讨论.

分析:

根据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坐标的符号特点解答即可,注意分情况讨论.

解答:

解:

(1)当0<x<2时,x>0,x2﹣2x=x(x﹣2)<0,故点P在第四象限;

(2)当x>2时,x>0,x2﹣2x=x(x﹣2)>0,故点P在第一象限;

(3)当x<0时,x2﹣2x>0,点P在第二象限.

故对任意实数x,点P可能在第一、二、四象限,一定不在第三象限,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8.如图,直线l交y轴于点C,与双曲线y=(k<0)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不与A、B重合),Q为线段BC上的点(不与B、C重合),过点A、P、Q分别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F,连接OA、OP、OQ,设△AOD的面积为S1、△POE的面积为S2、△QOF的面积为S3,则有(  )

A.S1<S2<S3

B.S3<S1<S2

C.S3<S2<S1

D.S1、S2、S3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考点:

反比例函数综合题.

专题:

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

PE、FQ分别交双曲线于M、N,连OM,ON,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S1=S△MOE=S△NFO=|k|,而S△PEO>S△MEO,S△NFO>S△QFO,即S2>S1,S1>S3,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

解:

PE、FQ分别交双曲线于M、N,连OM,ON,如图,

∵S1=S△MOE=S△NFO=|k|,

而S△PEO>S△MEO,S△NFO>S△QFO,

即S2>S1,S1>S3,

∴S3<S1<S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点向两坐标轴作垂线,与坐标轴所构成的矩形的面积为|k|,这也是k的几何性质.

二.填空题(共6小题)

9.计算:

+1)(

﹣1)= x﹣1 .

考点: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乘法运算即可.

解答:

解:

原式=(

)2﹣12=x﹣1.

故答案为x﹣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关键在于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

10.张老师带了100元钱去给学生买笔记本和笔.已知一本笔记本3元,一支笔2元,张老师买了a本笔记本,b支笔,她还剩 (100﹣3a﹣2b) 元钱(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

列代数式.

分析:

根据题意表示出a本笔记本的钱,b支笔的钱,用总钱数﹣笔记本和笔的钱即可.

解答:

解:

由题意得:

100﹣3a﹣2b,

故答案为:

(100﹣3a﹣2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列代数式,关键是根据题意表示出a本笔记本的钱,b支笔的钱.

11.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CD=1,则AC= 1+

 .

考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

过点D作DE⊥AB于点E,由∠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CD=DE,又由在△ABC中,AC=BC,∠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C=BC,∠B=45°,然后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AC的长.

解答:

解:

过点D作DE⊥AB于点E,

∵∠C=90°,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CD=1,

∵在△ABC中,AC=BC,∠C=90°,

∴∠CAB=∠B=45°,

∴∠EDB=∠B=45°,

∴sin∠B=sin45°=

=

=

∴BD=

=

∴AC=BC=CD+BD=1+

故答案为:

1+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如图,半径为

的⊙O是△ABC的外接圆,∠CAB=60°,则BC= 3 .

考点:

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

过O作弦BC的垂线,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BOC的度数,进而可在构造的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弦BC的一半,由此得解.

解答:

解:

过O作OD⊥BC于D;

∵∠BOC=2∠BAC,且∠BOD=∠COD=∠BOC,

∴∠BOD=∠BAC=60°;

在Rt△BOD中,OB=10,∠BOD=60°,

∴BD=

OB=,

∴BC=2BD=3.

故答案为:

3.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还涉及到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

13.如图Rt△ABC中,∠BAC=90°,AB=3,AC=4,点P为BC上任意一点,连接PA,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连接PQ,则PQ的最小值为 

 .

考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QC,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O是AC中点,PQ最短也就是PO最短,所以应该过O作BC的垂线P′O,然后根据△P′OC和△ABC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PQ的最小值.

解答:

解:

∵∠BAC=90°,AB=3,AC=4,

∴BC=

=5,

∵四边形APCQ是平行四边形,

∴PO=QO,CO=AO,

∵PQ最短也就是PO最短,

∴过O作BC的垂线OP′,

∵∠ACB=∠P′CO,∠CP′O=∠CAB=90°,

∴△CAB∽△CP′O,

∴OP′=,

∴则PQ的最小值为2OP′=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垂线段最短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做高线各种相似三角形.

14.如图,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O、A两点.半径为1的动圆⊙P,圆心从O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A的方向移动;半径为2的动圆⊙Q,圆心从A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O的方向移动.两圆同时出发,且移动速度相等,当运动到P、Q两点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横坐标为t.若⊙P与⊙Q相离,则t的取值范围是 0

 .

考点:

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

连接OP、PQ、AQ.先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得出y=x2﹣x与x轴的两个交点O与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对称,再证明四边形OPQA是等腰梯形,作等腰梯形OPQA的高PM、QN,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得出OM=AN=t.然后解方程x2﹣x=0,求出OA=1,进而得出点Q的横坐标是1﹣t;⊙P与⊙Q相离,包含两种情况:

①⊙P与⊙Q外离,根据两圆外离时,圆心距>两圆半径之和求解;②⊙P与⊙Q内含,根据两圆内含时,圆心距<两圆半径之差的绝对值求解.

解答:

解:

连接OP、PQ、AQ.

∵抛物线y=x2﹣x与x轴交于O,A两点,

∴O与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对称,

又∵动圆(⊙P)的圆心从O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A的方向移动;动圆(⊙Q)的圆心从A点出发沿抛物线向靠近点O的方向移动,两圆同时出发,且移动速度相等,

∴OP=AQ,P与Q也关于直线x=对称,

∴四边形OPQA是等腰梯形.

作等腰梯形OPQA的高PM、QN,则OM=AN=t.

解方程x2﹣x=0,得x1=0,x2=1,

∴A(1,0),OA=1,

∴ON=OA﹣AN=1﹣t,

∴点Q的横坐标是1﹣t;

若⊙P与⊙Q相离,分两种情况:

①⊙P与⊙Q外离,则PQ>2+1,即PQ>3.

∵OM=AN=t,OA=1,

∴PQ=MN=OA﹣OM﹣AN=1﹣2t,

∴1﹣2t>3,

解得t<1,

又∵t≥0,

∴0≤t<1;

②⊙P与⊙Q内含,则PQ<2﹣1,即PQ<1.

由①知PQ=1﹣2t,

∴1﹣2t<1,

解得t>0,

又∵两圆分别从O、A两点同时出发,且移动速度相等,当运动到P,Q两点重合时同时停止运动,OA=1,点P的横坐标为t,

∴2t≤1,解得t≤.

∴0<t≤.

故答案为:

0<t≤.

点评:

本题借助于动点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题型比较新颖,难度适中.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5.先化简,再求值:

+2)(x﹣2)+(x﹣1)2,其中x=

考点:

分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原式第一项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第二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

解:

原式=1+2x﹣4+x2﹣2x+1=x2﹣2,

当x=

时,原式=3﹣2=1.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6.某初级中学准备随机选出七、八、九三个年级各1名学生担任领操员.现已知这三个年级分别选送一男、一女共6名学生为备选人.

(1)请你利用树状图或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选法;

(2)求选出“两男一女”三名领操员的概率.

考点:

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专题:

数形结合.

分析:

(1)此题需要两步完成,所以采用树状图法或者采用列表法都比较简单;使用树状图分析时,一定要做到不重不漏.

(2)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

①全部情况的总数;

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解答:

解:

(1)列树状图如下:

(2)由图可知共有8种等可能的结果,选出“两男一女”三名领操员的情况3种,

故概率为.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

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17.八年级学生周末乘汽车到游览区游览,游览区距学校180km.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1h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游览区.已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求慢车的速度.

考点:

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设出慢车的速度,再利用慢车的速度表示出块车的速度,根据所用时间差为1小时列方程解答.

解答:

解:

设慢车的速度为xkm/h,则快车的速度为1.5xkm/h,

解得:

x=60,

经检验,x=60是原方程的根.

答:

慢车的速度是60km/h.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此题的等量关系是快车与慢车所用时间差为1小时.

18.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处行驶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75°.

(1)求B、C两点的距离;

(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

(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

,60千米/小时≈16.7米/秒)

考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1)由于A到BC的距离为30米,可见∠C=90°,根据75°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BC的距离;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到汽车的速度,与60千米/小时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

解:

(1)法一:

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

∴BC=AC•tan∠BAC=30×tan75°≈30×3.732≈112(米).…(5分)

法二:

在BC上取一点D,连接AD,使∠DAB=∠B,则AD=BD,

∵∠B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