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2821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汇总

1.当代文学史含义:

时间上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性质上以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多样化发展的文学。

2.两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运动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的开始。

1949.7.2-7.19,在北平举行的会议,是解放区和国统区文艺队伍的开始。

历史意义:

1.实现了文艺队伍的大会师

2.确定了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建立了社会主义文艺体制

4.一元取代了二元

代表:

解放区:

柳青,周立波,赵树理,孙犁。

特点:

为工农兵服务

国统区:

茅盾,巴金,曹禺,老舍。

特点:

暴露社会阴暗面;写永恒主题(战与和;爱与死;希望与幻灭)

第二次:

(1953.9)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代表:

王蒙《蝴蝶》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3.三大批判运动:

1.《武训传》

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4.对建国初文学作品的批判(肖也牧《我们夫妇之间》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4.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

1.双百概念: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4.2.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提出。

指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辫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2.双百下的两股创作思潮:

1.干预生活: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2.人道主义:

宗璞《红豆》

4.新民歌运动和反修运动:

1958年由毛泽东提出,各级党委组织的。

1.新民歌运动:

1958:

影响深远,声势浩大,功过参半

产生原因:

使政治艺术化或魅力化;使文学去魅化;

2.两结合: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新民歌是两结合的典型产物:

“古今同台”“神人同台”-——1960.7第三次文代会提出,增添了这个时期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造成了这个时期文艺创作的典型的美学风格

3.三突出:

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4.影响与评析:

1.大跃进的产物,自上而下的号召,甚至是强制下人为发展起来的,失去了民歌的本质特征。

2.只唱赞歌,不涉及矛盾,只表现集体情感,不抒发个人感情,脱离了2民歌的现实主义特征

3.过分强调精神力量和个人主观能动作用,而现实成分被抛弃,浪漫主义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

50,60年代小说:

问题小说:

1.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五四以后的几年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点,指那些反映和讨论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2.赵树理问题小说:

指赵树理针对具体工作中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工作方法,干部作风等各种问题,试图通过创作提出和分析矛盾,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知道实际工作的小说。

创作模式:

发现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决方法—指导工作

艺术特征:

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质朴的现实主义

局限:

1.拘泥于具体问题和具体事件伸展不开

2.对人物的刻画时有简单化,类型化倾向

3.有图解政策和政治的痕迹

4.有时会因政策失误而累及作品

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艺术实践:

1.民间文学正统论:

赵树理认为,中国文化三种传统(中国封建士大夫文化传统;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民间政策)中民间文艺是正统,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对立起来,造成了对许多现代东西的隔阂。

2.实践表现;

1.人物塑造上:

通过自身言行突出性格特征。

2.大众化语言,口语化

3.故事体小说:

主要特点是叙述的连贯性,情节的完整性,大众化的语言

《青春之歌》:

1.题目意义:

通过林道静曲折的革命经历,表现深刻主题:

一切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的投入到时代的历史洪流中锻炼自己,才能走向真正光明的人生道路,实现生命的价值。

2.人物形象:

1.情节主题:

以1931.9.18---1935.12.9这段时代为背景,以党的领导的学生爱过运动为主线,艺术的再现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心灵变化和精神面貌,是对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史的成功演绎,形象的说明知识分子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解放,才有值得歌颂的青春。

2.从原始素材向革命叙事的变化

1.原始素材是作者自身的经历:

一个反抗旧家庭而走投无路的女性,类似于文学史上的“子君”、“莎菲”等人物

2.革命叙事对原始素材的改造:

创作意图:

表现一个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表现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改造素材为革命成长叙事的途径:

将革命内容与传统婚爱故事两种文学进行组装;赋予主人公革命成长的思想基础,诱因及革命成熟的保证

3.林道静:

走完了五四文学中女性没有走完的道路,完成了把个性解放的追求纳入民族历史命运的历程

4.一个国家的寓言——林道静和三个男人的隐喻

林道静是被动的,在小说中是处于被看,被改造,被男性愿望改造,其成长历程是在被三个男人的拯救,唤醒,肯定中完成的

余永泽——骑士英雄

卢嘉川——精神英雄

江华——革命英雄

五六十年代诗歌:

政治抒情诗:

郭小川《望星空》:

体现个人与历史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表面上与盛行的政治抒情诗相似,实际上表达了个体生活与巨大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感感受。

诗人感到个人抒情,个人情感的迷失与软弱,最终必须汇入滔滔历史洪流,而这种汇入又并非轻而易举,充满矛盾与痛苦。

思想艺术特点:

对这种矛盾与痛苦的敏感体验与有意无意的表现。

前半部分是对现实的思考和怀疑,后半部分是对自己独立思考产生了怀疑,认为他虚无主义。

反映诗人矛盾心态,是以后者否定前者,还是通过后者掩饰前者,使大逆不道的思想登堂入室,值得深思。

五六十年代散文:

杨朔,刘白羽,秦牧

杨朔

诗人型散文家

以诗意著称,诗体散文

诗意盎然,意味深邃,清新优美

自我置换模式

刘白羽

战士型散文家

以气势取胜,政论散文

格调激昂,激情澎湃,瑰丽壮美

自我膨胀模式

秦牧

学者型散文家

以知识见长,学者散文

寓教于乐,博见多识,理趣横生

自我替代模式

历史评价:

1.继承了“古典散文”“道文并重,情文并茂”的传统和古代诗歌“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手法

2.挈入和拥抱现实生活,饱含真诚,热情与活力,自我淡化,主体意识隐蔽,存在叙述的虚饰性和抒情的虚假性。

3.过度追求诗化,形成“景-人-理”的创作模式。

带来艺术惰力(王蒙)

五六十年代戏剧:

1.京剧现代化改革:

1,吸收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

2,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清洁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变革

3,打破了戏曲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刻画人物

4,改变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运动了现代京剧

弊端:

话剧加唱模式流行;样板戏一统天下

2.样板戏:

1.八大样板戏:

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舞剧: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

1.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2.创作理论体现了一元化的的毛泽东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3.虽在古为今用、洋为西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了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发展。

根本任务论:

塑造无产阶级工农兵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任务

老舍《茶馆》:

-------西欧戏剧界称为“远东戏剧的奇迹”

1.主题:

葬送三个时代:

1.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

2.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3.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独裁时期

2.人物形象:

王利发:

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而又胆小怕事

常四爷:

耿直,刚强,有正义感,爱国心

秦仲义:

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一心走“实业救国”道路

3.主要艺术特色;

1.独特的艺术构思:

1.采取反描法,描绘三个时代,三个社会。

2.侧面透露法:

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

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舍弃“一人一事”传统构式,采用人像展览法构造全文。

4.没有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每一幕穿插一个怪异的事件。

2.语言幽默,富有个性化

3.浓厚的京味文化和生活气息。

田汉《关汉卿》

1.主题:

为民请命“铜豌豆”性格

2.结构:

“戏中戏---剧作中穿插《窦娥冤》的写作,演出和遭遇”

3.形式:

话剧加唱。

 

 

八九十年代小说

一.伤痕文学:

(,名词解释)

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反映文革对人民的伤害。

历史意义在于恢复了“人”在文学中的主题地位,开始于新时期文学思想悲剧;恢复了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突破了长期以来创作领域的许多禁区。

《班主任》:

两个学生形象:

时代畸形儿宋宝琦,“好学生”谢慧敏,“一表一里,一显一隐,一浅一深”地揭露了精神创伤,提出“救救孩子”的问题

谢慧敏形象:

1.循规蹈矩学生干部,品质纯正的孩子

2.对革命的忠诚却被导向迷信和盲从,耿直和原则性却被导向偏执和僵化

3.良好的品质和荒谬的思想方法,思想作风在她身上紧密的扭合在一起。

二.反思文学:

1.概念:

出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转折时期,作家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联系起来,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从一般的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理性的觉醒。

2.兴起于伤痕文学的深入发展和哲学思考的介入。

3.代表作家作品:

路遥:

《蝴蝶》古华《芙蓉镇》王蒙《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活动变人形》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4.内容:

1.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对人们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芙蓉镇》

2.揭示封建残余和封建势力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精神上的烙印《蝴蝶》

3.党和人民关系反思,官僚主义的批判。

4.扭曲人格和不健全心理及国民性的剖析个针砭《活动变人形》

王蒙干预生活:

《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王蒙意识流小说创作:

建国后最早创作和大量发表意识流小说的作家之一

与西方意识流的不同点:

1.西方潜意识与直觉,排斥理性;王蒙既重主观又重理性

2.西方朦胧,神秘,孤独,绝望,甚至有卑劣兽性味道;王蒙避免了病态,颓废的意识内容,表现健康情操和纯洁情感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刘世吾:

新式官僚主义者

1.不惹人讨厌,有时还令人感到可亲和钦佩

2.不仅仅是马马虎虎的官僚主义者,一套固有的理论如“领导艺术论”“成绩基本论”“条件成熟论”等,成为掩盖和庇护自己缺点和错误的挡箭牌

3.精神世界充满了冷漠,革命日常工作不是内心要求,而是负担,革命热情衰退,疲惫情绪应运而生,;灵魂里害上了与时代对立,无爱无憎的精神冷漠症。

张贤亮小说特色:

1.哲理特色:

作者深厚的理论修养与自身坎坷的经历:

1.主人公均为思索者形象(许灵均,章永磷)。

2.主题有哲理意味:

探索人的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关系,探讨灵与肉的关系

2.诗美特色:

沉郁,苍凉,雄浑。

1.伤痕痛苦之中的知识分子的缺陷美。

2.粗犷质朴的劳动者的内在美和人性美。

3.苍凉雄浑的大西北边陲的风情美。

高晓声:

陈焕生系列:

陈焕生性格意义(国民性探讨,师承鲁迅)

1.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广大的社会基础和范型。

2.是中国社会发展落后迟缓,以至于倒退的原因

3.启发人们用历史的而非道德的眼光审视传统美德

三.改革文学: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

张洁:

《爱,是不能忘记的》《无字》

四.寻根文学:

(总体概括+作品分析)

1.概念:

1985年前后出现的以“文化寻根”为思想艺术追求,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并予以重新审视,剖析或继承的文化创作潮流。

2.兴起原因:

1.文学的发展——反思文学的延伸和深化

2.文化热潮的影响——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3.异域文化的推动——《根》与《百年孤独》

4.文化寻根对传统文化态度:

1.文化批判型。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否定《爸爸爸《小鲍庄》,

2.文化认同型。

《阿城《棋王》冯骥才《神鞭》

3.原型生命型。

《红高粱》

《棋王》:

传统文化的认可

道家:

1.以柔克刚

2.物质与精神,物质上淡泊,精神上超脱“无字棋”

3.文革时代,回归自我,回归传统,自得其乐

儒家:

孝,为正,进取——把命放在棋里搏

5.总结:

(寻根文学的根)

1.指中国文化历史渊源,如楚文化,吴文华,秦文化,晋文化,呈现出地域特点

2.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等

3.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4.寻根派在艺术手法上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寻根派也是先锋派,现代派)

五,八九十年代小说——先锋派小说

1.又称“现代派小说”,“拟现代小说”“实验小说”“新潮小说”,1985年以莫言,马原,残雪为开端,提倡回到文学本身,注重语言实验,注重作品形式感,强调“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

先锋作家“五虎将”:

北丐洪峰,南帝苏童,东邪余华,西毒马原,中神通格非。

2.主要特点:

1.文化上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2.文化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

3.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4.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自乐

3.西毒马原:

特点:

对小说的叙事艺术有独特的探索与建树,形成“马原的叙事圈套”

1.马原的“元小说”和叙事圈套

元小说——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

暴露《冈底斯的诱惑》虚构《虚构》。

颠覆了小说的自足性,完整性和封闭性,颠覆了小说的意义;公开承认小说的虚构性,已成为元小说创作的基本前提

2.通过小说的构成方式表达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理解:

1.故事不过是叙述的产物

2.真实的世界存在于虚构之中《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3.世界是混沌的,“拼合”方式。

《拉萨河女神》《叠纸鹞的三种方法》

叙述拼图:

《冈底斯的诱惑》

4.中神通格非:

——“故事迷宫”

《褐色鸟群》:

似真非真。

似幻非幻,真假难辨。

大故事套小故事,嵌套结构。

《迷宫》:

关键情节的断裂:

——萧,冤杀还是该杀?

神秘气息:

萧:

不祥的预感;母亲:

发现萧的眼神和丈夫死前一模一样;老道人:

当心你的酒盅。

5.东邪余华:

1.80年代,中后期创作及其特点:

《现实一种》《一九八九年》《难逃劫数》《河边错误》。

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

特点:

冷酷与残忍的叙述风格:

原因:

1.成长的社会背景。

2.自己个体成长的坏境与经验的特殊性。

3.对死亡,暴力的迷恋是后先锋的群体形倾向。

2.90年代:

《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献血记》《兄弟》

1.情感上,悲悯与温情代替了冷酷暴力死亡

2.人物塑造上,人物从梦境回到现实中来。

3.叙述风格上,重返民间与传统,语言朴素,简约,日常化,口语化。

原因:

1.世俗利益的诱惑。

2.世俗的生活经历。

六,新写实小说。

1.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

1.用小写的人取代大写的人。

描写各类小人物的生活困境,表现他们的物质性,精神性烦恼,以及对人的行为和生活境遇取代对生活的终极价值判断,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正面阐说。

池莉“人生三部曲”,刘震云“官人“系列。

2.传统现实主义中的“生活”故事为“生命“故事所取代。

食色,性也。

表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欲望和本能冲动,以最基本的生命欲望的满足来阐明生存的意义。

消解政治和文化的阐说。

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3.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被零散化所取代。

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坏境中的典型人物;新写实小说罗列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片段和细屑的感性经验,对平庸的世俗人生的现象描绘以图还原“生活本相”。

池莉人生三部曲

4.传统现实主义的细节“真实”认主义的真实“细节”所取代。

“原生态”,不避粗俗,猥琐的场景描写,用艺术画面展示出大量卑污,鄙陋,暗晦但又闪烁着真实火焰的细节。

方方《风景》

5.传统的理想主义为冷静的客观主义所取代。

“零度观照”回避激情,避免主观介入,抑制对描写的人物和事件做出直露的评价,“零度情感”观照人物和情节。

方方《风景》

6.《狗日的粮食》:

曹杏花:

为粮食而来,又为粮食而去

丑:

粗俗,毫无自尊

偷:

一切丑恶是为了生存

死:

购粮证丢失——自杀

个人活着只是为了糊口,但也做不到,写农民生存的艰难

欲望食欲:

生活艰难是由欲望造成的,诗人本身造成的。

7.《伏羲伏羲》:

杨天青:

财主侄子

菊豆:

财主的妾。

杨天青直接的欲望,与情无关,父子不能相认,罪与罚

一个畸形变态的爱欲故事,宿命和因果报应,使这篇小说充满了神秘气息,生命力很强大,欲望很强大,强大到可以乱伦,生命也很悲哀。

8.“洪水峪”系列:

以自己故乡为蓝本,写出了洪水峪一带农民的苦难,仇恨和欲望,他们在极度贫困的挤压下,寻找赖以生存的几根柱子:

粮食(《狗日的粮食》)“力气”(《力气》)“性”(伏羲伏羲)

9.方方《风景》

汉口河南相同户区的一个码头工人的家庭生活,全家11口人挤在一个13平米小屋里令人窒息的生存状态。

“家”的主题:

复杂,“家”的另一面,暴力,冷酷,颠覆了“家”

“爱”的主题:

二哥为爱而死,七哥无爱,以爱为手段。

也写出了另一面,互相利用,消解了爱纯情温馨的主题

奇特叙事者:

亡灵小八子,生不如死的主题。

10.方方,池莉比较:

1.相似:

共同文化氛围:

江城武汉;致力于刻画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本相;重视细节的真实;富于“汉味”韵致

2.不同;

1.个性气质明显差异:

方方质朴,洒脱,带有豪爽气;池莉沉静,温柔,带有细腻

2.价值取向不同:

方方用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活和人生世事;池莉直接将自己置身于市民立场上表现凡俗人生,描摹活着,讴歌活着。

七.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三次女性写作高潮:

1.五四三四十年代:

冰心,庐隐,丁玲,张爱玲,萧红

2.“新时期”(七八十年代):

张洁,王安忆,铁凝。

3.九十年代:

林白陈染:

抒写极端执着的个人经验

徐坤:

“女王朔”,从理性层面对男性话语进行质疑

卫慧,棉棉:

欲望写作

八.八九十年代诗歌

1.朦胧诗:

以舒婷、北岛、顾城、杨炼、江河、食指、多多等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思想内容:

1.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劫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论沦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强烈的参政意识,批判意识和忧虑意识。

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

2.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题情感的宣泄,表现了新一代人在走出传统人格模式过程中的痛苦蜕变和自我反思。

北岛《宣告》舒婷《神女峰》《致橡树》顾城《我唱我自己的歌》

3.把个人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对民族历史的思考,欲重建价值与信念,具有英雄主义色彩。

江河,杨炼,北岛,舒婷,顾城。

艺术特征:

1.打破主观主义审美模式:

写实——写意;具体——抽象;物象——意象;明晰——模糊,着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题世界。

2.打破诗歌线性因果或单向直抒的方式:

以主体情感和情绪波动的内在曲线结构作品,情感呈辐射状态,主题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单向性状态

3.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

多用象征、暗示、通感等,用意象的模糊性取代形象和意旨的明确性,更多的是闪烁的意念,跳跃性的转切换、瞬间的捕捉等

顾城: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的自我阐释,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高度历史概括性,辩证思维哲理之光

《远与近》:

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对比;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隐喻。

2.后朦胧诗:

海子《黑夜的献诗》

1.农村乡村经验,质朴世界,梦幻世界

2.张力,将非诗化、日常语言,经验引入诗歌,制造出了强度的诗意世界

3.打破语言的装饰性

4.第三代诗人‘

创作特点:

1.否定朦胧诗;2.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3.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

韩东《有关大雁塔》于坚《尚义街六号》

九.新时期戏剧

1.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陈毅市长》《寻找男子汉》

2.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十.新时期散文

余秋雨文化散文: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考察中华文明的记录

《千年一叹》——伊斯兰文明

《行者无疆》——西方文明

文化品格:

1.以个体生命询问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命运。

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文化苦旅”,重新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以重建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2.探询中国文人的艰辛跋涉的脚印,挖掘积淀千年的文化内涵,这不但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参与现实的文化心理惯性,而且具有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探寻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内涵

3.以一种“对话者”与“交谈者”的平等姿态,切入对历史文化的评价

4.人文情怀和学者思辨融为一体,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新鲜的散文意境。

5.王小波杂文特点:

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做出最彻底的反讽刺,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以及伤感和谄媚的传统,提倡自由思考和智性批判的精神,创作独特,富于想象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

《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6.韩寒杂文特点:

语言犀利,具有尖锐的批判锋芒,毫不掩饰对一些社会现象的针砭时弊,但是他的杂文也不缺乏幽默的风格,表达通俗易懂,而又不乏生动明快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