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3257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杜甫诗三首学案.docx

杜甫诗三首学案

杜甫诗三首学案

复习巩固同学们已学过的杜甫诗歌

绝句、望岳、春望、春夜喜雨、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楼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理解课文内容

秋兴

(本诗写于作者55岁)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即景入诗,以秋之萧瑟衬悲凉心境。

是为“起”。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承接上联,“波浪”涌动而“风云”阴阴,表诗人心潮澎湃而处境艰难。

是为“承”。

(前两联在写景中有一个重要特点:

虽写阴晦萧瑟之景,虽抒悲苦凄清之情,但景象开阔,气势宏大,读来使人印象深刻,感触深远。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荡开一笔,以眼前景物写作者思乡心切却又徒唤奈何的尴尬。

是为“转”。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收束全诗,再以眼前景物特征表一年将尽而自己依然归期无望的苦楚。

是为“合”。

咏怀古迹

(本诗写于作者55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以即目所见起笔,用地形、环境的奇异表生于此地的“明妃”非同一般。

笔下有赞美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转折,以联想、想象写非同一般的“明妃”的悲苦遭际。

诗中含惋惜之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承接,指出“明妃”所以遭际悲苦只是因为君王以“画图”而“省识春风面”,是不识才,不惜才;以至“明妃”月夜魂空归,徒有一片深情。

诗中已含有扼腕叹惜之意。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承接,借助想象,明里是写“明妃”的“怨恨”“千载”不息,暗里是写千百年来因君王不识才,不惜才而导致的悲剧绵延不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此联有卒章显志之妙。

登高

(本诗写于作者56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即目入诗,以秋之萧瑟悲凉衬作者孤苦无助的处境。

是为“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承接上联,渲染秋的悲凉却又极富气势,突显气氛的萧瑟却又景境开阔;以景衬人,诗人的形象就在孤苦无助显出了深沉慷慨的一面。

是为“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由眼前之景写到自身处境,表现诗人多方面的愁苦与尴尬。

是为“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以诗人当时老病穷苦的情形而收束全诗,使人生的悲凉与景物的萧瑟相互生发,给人无限的感慨。

是为“合”。

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古人评论《秋兴(其一)》一诗的前两联是“因秋托兴”,即借助秋天景物而寄托自身感受,抒发内心情怀;后两联则是“触景伤情”即因为看到眼前景物,于是产生联想,涌动悲伤之情,是很有道理的。

诗人在作品中确实是借助秋天的晦暗萧瑟之景,表达了自己羁旅他乡和思归无果的愁苦忧伤之情。

二《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借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作者因遭受君王遗弃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伤之情。

中间两联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有:

借景抒情(“独留青冢向黄昏”),

引用典故(“画图省识春风面”),借古喻今(“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等。

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一联诗中的八层意思分别是“万里”、“悲秋”、“作客”、“常作客”,“百年”、“多病”、“登台”、“独登台”。

即旅途遥远(“万里”),岁暮堪忧(“悲秋”),离乡背井(“作客”),长年在外(“常作客”),人已年老(“百年”),体弱多病(“多病”),登高望远,心事浩渺(“登台”),孤独无依,倍感凄清(“独登台”)。

四同学们做写作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