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1346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望海潮》同步练习.docx

《望海潮》同步练习

06《望海潮》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天堑(qiàn)罗绮(qí)

处(chù)之泰然适逢其会(huì)

B.堤(dī)沙豪奢(shē)

间不容发(fā)参(cēn)差不齐

C.应(yīng)届暮霭(ǎi)

钓叟(sǒu)莲娃重湖叠·(yǎn)

D.与(yǔ)会千骑(jì)

字字珠玑(jī)荷(hè)枪实弹

2.下列诗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B.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烟柳画桥,风帘翠暮,参差十万人家。

D.羌管弄情,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个秋天)

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C.东南形胜。

(地理形势优越)

D.重湖叠

清嘉。

(清秀美丽)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

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慢词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

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望海潮》属于慢词。

C.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慢词。

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一词中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和居民住宅的雅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一词中写出杭州这个繁华都市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海潮》中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阅读】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望海潮①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③。

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

②万井:

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

③纹锦制帆:

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

明珠溅雨:

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

爵马鱼龙:

爵,同“雀”。

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

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试做简要分析。

3.在《望海潮》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4.《望海潮》是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

5.《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6.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

7.诗歌尾联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起到怎样的作用?

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答: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

(1)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注释:

(1)天吴:

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

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

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

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9.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令》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C.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D.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10.“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

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

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思绪表达得明白如话。

B.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C.本词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D.首句篇头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

2.“渐霜风凄紧”中的“渐”字在这首词中有何作用?

请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诉衷情近

柳 永

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3.对诗篇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雨晴气爽”两句总写登楼远眺。

先以“雨晴气爽”烘托环境气氛,同时暗指时值秋季;再以“江楼”点出登临地点,“伫立”而“望”写出了词人形象。

B.“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从大处落笔,都是从高处远眺所见的景象,一句写江,一句写山。

这两句对仗工整,并通过“暮山”暗示了具体的时间。

C.下片“残阳里”句以“残阳”的意象突出秋江日暮对游子情绪的影响,也承上启下,转入抒情。

特别是“如醉”一词,一方面写词人借酒浇愁,但是愁未消人先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词人情感的陷溺而不能自拔的状态。

D.这首词意象之间互相照应和映衬,如“伫立”对“静倚”、“暮山”对“暮云”等,词意发展脉络清晰,是一首结构谨严的好词。

4.请赏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

三.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第②处补写总结句。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

5.材料: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韩愈、柳宗元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当时的风靡可见一斑,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也成就了现在的经典。

____①____。

明朝民间流行的评书和话本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____②____。

【片段写作】

依据《望海潮》描写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

C

解析:

A项,“绮”读qǐ,“处”读chǔ;B项,“发”读fà;D项,“与”读yù。

2.答案:

A

解析:

B项,“萧”应为“箫”;C项,“暮”应为“幕”;D项,“情”应为“晴”。

3.答案:

C

解析:

C项,都是形容词,旺盛,猛烈。

A项,分别为名词,地理形势;名词,形体。

B项,分别为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副词,将要。

D项,分别为动词,趁着;动词,骑,坐。

4.答案:

A

解析:

A项,三秋,指农历九月。

5.答案:

C

解析:

C项,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6.答案:

(1)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3)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文本阅读】

1、【答案】2.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误,“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故选C。

2、【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赏析能力。

D.“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故选D。

3、

(1)表达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赞颂。

(2)表达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遂的叹惋之情。

(3)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4、

(1)借景抒情,描写绿草映阶,自成春色,黄鹂隔叶徒然发出好听的声音。

(2)感叹碧草碧绿、黄鹂啼鸣无人赏玩,以乐景衬哀情。

(3)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深沉悲痛之感。

5、

(1)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2)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6、

(1)首联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

(2)颔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碧草、黄鹂无人赏玩,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

(3)这两句运用议论,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生平业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4)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

7、

(1)富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忠贞不渝、坚毅不拔。

三顾茅庐时,定下天下大计,表现他卓越见识与才能,辅佐两代君王,忠心不渝,鞠躬尽瘁。

(2)时远不济,壮志难酬。

病死军中,理想没能实现,留下遗恨。

8、

(1)有忠君爱国的情怀,有匡时济世的抱负。

颈联赞颂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尽心辅佐两代君王,表明自己想为国出力的心意。

(2)忧国忧民,而壮志难酬。

尾联叹惋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表明自己面对国事无法施展才能的惋惜,叛乱未能平定,没有像诸葛亮这样的贤相的痛心。

9、

(1)写出柏树的茂盛繁密,表现柏树的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衬托诸葛亮的高大形象,

(2)衬托武侯祠的历史悠久,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10、

(1)“自”和“空”最好,“自”独自的意义,“空”白白意思。

(2)这两个字巧妙地了祠堂景象,碧草映阶,独自成为春色,表明祠堂游人稀少,黄鹂隔叶,空自啼鸣,无人欣赏。

(3)一“自”一“空”表明后人已把武侯遗忘。

(4)表达诗人对诸葛亮英雄长逝悲痛之感。

11、

(1)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

(2)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之深。

12、

(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

(2)“寻”表明作者初到成都,环境生疏,寻找蜀相祠堂,表达作者对它渴望已久,很想瞻仰。

(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

(4)渴望当世能有忠臣贤相来匡扶社稷,使国家恢复和平统一。

13、

(1)颈联以由景及人,由写景转入议论。

(2)写出了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3)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

(4)为尾联抒发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慨叹作了铺垫。

【拓展阅读】

一、

1.D

2.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

柳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

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

词的上阕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阕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柳、秦两首《望海潮》综合赏析能力。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分析错误,柳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故选D。

2.本题考查赏析诗词情感能力。

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分析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答此题,要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根据柳词中的“钱塘自古繁华”“叠𪩘清嘉”“归去凤池夸”可知,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

根据秦词中的“追思故国繁雄”“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可知,作者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

3.方面:

地理位置

东南重镇

历史传统

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

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

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

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心情愉悦

感情: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表达了对杭州的惊叹、赞美与喜爱之情。

3、【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先描摹画面,点出意境,分析作用。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到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重点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之情。

4.词人亲眼看到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后,充满了新鲜感和惊喜、艳羡之情,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到山川、城市的特点,加以具体描绘。

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但因为他写作此词的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所以难免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这就使得这首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因为这首词是柳永前期投赠之作,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孙何政绩的肯定,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到山川、城市的特点,内容上具体描绘了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

考生结合这些内容作答即可。

5.“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皆运用数量词,或为实写,或为虚指,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使整首词已接近豪放词风。

5、【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句”,答题时要借助该句的内容、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十万”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千骑”从出行场面上进行描写,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全词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有实写,有虚写,运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二、

6.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濛的西湖自然美景,通过颈联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从而表达对朋友的挽留之情。

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自然景色,更侧重于杭州的繁华富庶景象,为赞颂杭州的治理者服务。

7.尾联分别使用了人物的神态描写和以景作结的手法。

通过人物“醉”“迷”等词表现出诗人沉醉在西湖美景的情态;“楼台高下夕阳中”一句以景作结,既进一步展现了西湖的美景,又增添了作品的含蓄意味,言已尽而意无穷。

【解析】6.此题考核概括诗词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比较型题目,解答此题既要立足本诗内容,又要熟知《望海潮》的内容,在内容方面,本诗主要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观以及游人的迷醉之态,以此来展现西湖之美;而《望海潮》既写了西湖自然景观之美,也写了杭州城的繁华与富庶。

就写作目的而言,本诗主要是要表达对朋友的挽留之情,这一点可根据诗歌的标题以及内容可知;而《望海潮》是为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所作,更侧重于描写杭州的繁华富庶。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7.此题考核诗歌的与手法和作用的能力,尾联有两部分构成,“半醉回舟迷向背”是人物神态描写,“楼台高下夕阳中”是写景。

“醉”“迷”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陶醉于迷恋,“楼台高下夕阳中”写出了夕阳下西湖的动人美景。

第二问结尾的作用应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回答。

在表达效果上,以景作结,表情委婉含蓄,可以达到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

8.D

9.A

10.不一样。

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

【分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

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D项,“白描式地勾勒”错。

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D。

9.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掌握能力。

本题涉及到的是点染手法。

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

A项,没有运用点染手法。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回到现实,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故选A。

10.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描写,结合题干要求答题。

本题需要结合词意分析景物描写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要注意审题。

柳词中,写“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而本词写“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

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

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不满。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片段写作】

答案:

(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杭州自古繁华。

这里有烟柳画桥、高树江涛,人烟阜盛,珠玑罗绮,灿烂辉煌。

这里更有清幽秀美的西湖,像一位柔情似水的美人,水平如镜的湖面是她滑嫩如洗的肌肤;那荡漾的微波,是她回眸一笑的千姿百媚;清澈见底的湖水如她的碧眸,微风拂过是她的罗裙在飘舞旋举;夹岸的柳树,枝摇叶动,似是妙龄少女扭动着纤细的腰肢舞动一支《霓裳羽衣曲》,热情欢迎您的到来。

解析:

导游词要注意其结构:

前言,概述《望海潮》中描写的景象。

语言要亲切。

介绍时重点抓住杭州的历史、地理位置和繁华的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